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唐朝好地主_分节阅读_第71节
小说作者:木子蓝色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4.37 MB   上传时间:2025-06-01 10:54:09

  张超只是笑笑。

  张超也不是做慈善,买牛这事是双赢的。

  村民们佃种他家的地,有了牛收成稳定,他的租子自然也就牢靠了。同时,张超早盘算过,养牛是一项很有前景的项目,有这么多人帮他免费养牛,张超有什么不高兴的。

  只要自己不吃亏,张超并不介意给别人一些帮助和方便。他是知道这时代的耕种的,非常的辛苦。许多百姓的犁都是木头的,又无牛马,只能用人背犁,耕的很浅,有时得反复的犁地,背犁的人比拉纤还要辛苦,毕竟拉纤也不全是激流险滩。

  那是真正的面朝黄土背朝天,肩膀上全是老茧子。

  能有一头牛,甚至能顶的上一个壮劳力,甚至不止。

  大母牛都是四五岁的,正是最强壮的时候,这些水牛从四岁到十二岁,都是它们最强壮的时候。

  庞大的体格,灰色的毛,脖子下还有一个月牙白,牛头上两只弯弯的粗大牛角。

  水牛们很温驯,站在那里也不乱动,一些胆大些的村民上前抚摸着大水牛,眼里放着光,就如同是新婚之夜摸着自己的媳妇时一样。

  “好壮的牛啊,这就是水牛吗?”

  “这个牛力气大吗,拉的动犁吗?”

  大家忍不住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们实在是太激动了,一想到自己以后能有一头这么庞大的牛,激动的都要打颤。

  “这就是水牛,重达上千斤。这么大的牛,力气自然也是非常大的,这个水牛公牛挽力能达到六百斤,母牛也能达到五百斤。在农忙季节,只要喂给饲料,它一天能耕种四个时辰。”

  听到这数字,大家都很惊讶。许多村民虽自己没有耕牛,可以前有时忙不过来时,也是会租借地主家的牛的。以前他们租借的黄牛,可没有这么力大能干。

  “只有大犍牛才有这么大力气啊。”

  大犍牛,就是那种阉割后的大公牛,公牛在阉割之后,体型能增大许多,变的温驯。一些大犍牛能长到一千多斤,力大无匹。

  不过犍牛也是比较贵的。

  “这牛真的是给我们的吗?”一个村民摸着牛都舍不得松手。

  柯山在一边道,“这牛是三郎买的,现在只是放到你们家喂养照看,等到农忙时,你们可以借用耕田而已,可不是给你们的。”

  一众村民呵呵大笑。

  “五叔,你给这些牛角上挂上号码,一会咱们抽签,谁抽到哪头牛,谁就领养哪头。”

  因为事先都已经跟佃户们签过了领养的附约,因此这些牛谁领养都是有数的,不过了为避免大家挑挑拣拣,最后张超还是打算采用抽签的办法。

  事先早已经写好的号牌,每头牛角上挂一个。

  张超拿出了一个竹筒,里面有许多竹签子,头上也都写着数字。签头有数字的一边放在了筒里,然后摇晃。

  “大家都过来抽签,一人一根。”

  “抽到哪个数字,对应数字的那头牛,就是你的了。”

  一头大母牛,另外配了一头一岁多点的小母牛。这样配对后,每户佃户就都是领养一大一小两头牛。

  至于那三头公水牛,则留在庄子上自己养。这也是为了以后给牛配种的,这可是种牛,得好好养。

  抽签开始,大家都排好了队,一个个脸上洋溢着兴奋之情。

  尤其是原来赵家的佃户,他们没想到自己刚给张家种地,就能享受到这样的好处。看着那一头头健壮的牛,这些人简直就是兴奋的发抖啊。

  有牛了,马上就要有牛了,以后就有自己的牛了,哪怕只是帮张家养牛,可毕竟这牛以后是可用使用的。

  排在第一个抽签的是赵庄的赵老爷子,他手颤抖的伸向签筒。

  张超接过签子,看了一眼。

  “十三号签。”

  那边柯山笑着对赵老爷子道,“跟我来吧。”

  柯山带着赵老爷子找到十三号牛,一大堆牛里,一头灰色毛的牛,这头牛的角很长很弯。水牛的角也是牛的年龄标识,每长一岁,牛角上就多长一节。

  “恭喜老爷子,这是一头六岁的牛,你看这头多大,你看这肚子多大。”

  “这牛以后就是给我家养了?”

  “是的。”

  “哎哟,多好的牛啊。”赵老爷子感觉怎么都看不够了。

  这时,单家来的一人道,“这牛已经怀了崽了,明年夏天就会产。”

  水牛繁殖一般比黄牛要间隔长些,黄牛能一年一胎,水牛却往往是三年两胎,有的五年三胎。

  “三郎一片仁义,大家把牛领回去后,一定要好好喂养。”柯山说着解下牛绳,交到了赵老爷子手里。

第101章 上环

  闹哄哄的半天之后,每个佃户都抽了签,然后按号领到了自己的一大一小两头牛。

  接过牛绳的佃户们兴高彩烈,围着自己的牛不停的转来转去,好在水牛温驯,并不会突然撩蹄子或者用牛角顶人。

  只有那三头公水牛较凶,眼睛都是红的。这三头公牛兽医让人分开很远栓着,公水牛在一起就会打架,尤其是当这里还有一大群的母水牛的时候,更容易打架了。

  这个兽医是单家的奴仆,现在单雄信把他一家送给张超了。

  把人当礼物送,张超有些不太适应,可人都已经送来了,而且这还是张超很需要的兽医时,张超最后还是留下来了。张家的奴仆便又增加一家五口,张超这个地主是越来越像样了。

  兽医姓牛,叫牛得清,据说世代都是兽医。牛得清五十多岁,人长的有些瘦小,但据说医治牲畜的本事很强,不但会给牛马看病,还会相马看牛,他仅通过牛身上的那些旋,就能看出这头牛的性能。他还懂阉割,手艺很好。

  他的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两个儿子都已经成年,只是还未娶亲。大儿子都三十了,还是光棍,但他跟老牛学兽医,尤其精通阉割。二儿子也二十多岁,则较精通给牛看病。女儿今年也十五岁了,也还没婚配。

  因为老牛是奴仆,他的儿女也都是奴仆,是不能跟良民婚配的,只能跟奴仆婚配。而且他们的奴隶身份,因此还属于单家的财产,婚配也是得由单家做主的。

  单雄信这些年一直在打仗,倒也忽略了牛家一家子了。

  牛得清爷三个一直在跟村民们讲如何照看牛,比如牛的哪些表现是生病了,又比如母牛发情后会是什么样的表现,发情后得立即把牛牵到张家沟来配种等。

  他还给村民们发了一些药,都是他自己配的药,是用来治寄生虫的。牛身上会经常长牛虱,如果不处理,会吸牛的血,让牛瘦掉,这对于牛冬季过冬是很不利的。

  张超不停的接受着村民们的感谢,脸上肌肉都快笑僵了。

  “牛叔。”

  张超招呼牛得清,牛得清连忙拱手,“东家,不敢当不敢当,叫我老牛就好。”

  “是这样的,我看这水牛体型这么大,虽然温驯,可有些笨拙啊。你看大家有时甚至拉不动他,这样不利于耕种吧。”

  “少东家,牛嘛,肯定不如马灵敏。”

  “我以前听说,如果给牛鼻穿个孔,然后拴个鼻环,然后把绳子栓在上面。那么就能牵着牛鼻子走,到时牛会非常听话。轻轻一牵,牛就听话了。”

  张超早发现,这个时代的牛并不穿鼻,牛跟马类似,是在牛头个弄个兜笼。

  是拉着牛头,而不是牵着牛鼻子。兜着牛头,有个坏处就是不太灵敏,有时根本拉不动。张超便想着给牛穿个鼻环。

  毕竟后世的牛都穿鼻环的,这就证明穿鼻环是有用的,既然如此,干嘛不用呢。

  张超以为唐朝人不知道给牛穿鼻环,结果牛得清的话却让他十分意外。按牛得清的话说,其实给牛穿环早就有之,春秋时代就已经有了。

  只是到了现在,也并不是所有人都给牛穿环而已。

  “穿鼻环确实能更好的控制牛,不过牛一般在一岁到一岁半的时候穿环最合适,过了这个年龄就不好穿了。”

  张超摸了摸头,有点尴尬,还以为自己将开创历史呢,谁知道人家早就有穿环的历史了。

  “这些大牛不能穿了吗?”

  “穿是能穿的。”牛得清很肯定的说,这是一个全能的老兽医,他有过穿环的经验。

  张超想了想,觉得还是穿环好些。以后自己的牛若是要出售,这也可以算是一个卖点嘛。

  牛兽医也有心想在新东家前露上一手,当下便决定了,这些牛都穿鼻环。

  要给牛穿鼻环,倒也不难。

  首先,得先弄两几根大木桩钉在地上,搭一个简单的架子。这个架子,就跟斗牛场里牛出场前的那个栏架一样,很狭窄,刚好容纳牛站在里面。

  牛站在里面,两边都是木桩搭起的架子,它转不了身。然后还要拿绳子把牛的四只脚给绑在桩上。

  前面还会有一个木杠放下,把牛脖子卡住。

  这还不够,还得拿几根绳子,把两个牛角也栓住,和笼头的绳子一起,几个大汉一起拉住绳子,让牛头不能动。

  做完这一切,牛兽医叫来自己的两个儿子。

  “大牛二牛,过来把牛头抱住。”

  牛大牛二也不是头一回给牛扎鼻环了,两人熟练的抱住牛头,张超注意到,兄弟两把牛头抱住后,还特别让牛低下了头。

  “牛低了头,才能穿鼻。”

  老牛头从自己的工具箱里,拿出了一根大铁钎子,看样子打算就要扎。

  张超叫住了他。

  “先放火上烤一下。”

  牛得清想说自己都穿了那么多牛鼻子了还用你教,但话是东家说的,也只得让人弄来盆炭火,拿着铁钎子先烤了一遍。

  张超也凑在一边看热闹,待铁钎冷却后,牛得清一边抓着牛鼻子,一边跟他解释道,“牛穿鼻环,位置就是在牛鼻中隔的中间处,那里有块比绿豆大些的浅白色点,穿的时候要掌握准确。不能太上,也不能太下,穿的太上了,那里牛没什么感觉,役使不听使唤。但如果穿的太靠下了,牛鼻子拉不了几年,容易被拉豁了。”

  老牛一面说,一边左手提住了牛鼻子,右手握钎已经准确的扎了下去。

  一钎下去,牛鼻子鲜血不断涌出。

  一旁围观的村民们看的直叹气,许多人都没见过牛穿鼻子,看到牛出血,都心疼不已。特别是那牛的主人,都急的拍手跺脚的,恨不得把老牛给踢开。

  扎好洞后,老牛立即拿来一根绳子,先在一头打了个大结,然后用另一头穿过牛鼻子,最后又在那头也打了个硬结,这样两个大结就卡在牛鼻子两边。

  “牛鼻子过些天伤口就会自己好了,到时就可以换个木头的牛栓,或者直接用个铁制或铜制的圆环换上,再拴绳子就比较方便。”

  老牛看庄民们那心疼的模样,便道,“大家放心,牛穿鼻孔的地方其实伤不到牛,那里就跟人的耳垂一样,看是出了点血,实无大碍,过几天就好了。到时你们就能牵着牛鼻子走了,牛再犟,也得乖乖的听你们的话,指东,他就不能往西,指西,他不敢往东,都不用打它。”

  牛大牛二松开牛,那边拉着绳的几个村民也松开手。

  赵老爷子连忙带着几个儿子却解绑在桩上的牛腿,绳索都解开了,卡住牛脖的杠子也拉起,老爷子连忙拉着牛出来。

  大水牛舌头不停的去舔流血的鼻子,老爷子看的十分心疼。

  “这两天别去碰牛的鼻子,也不要碰那个绳结,还是用牛笼头的绳子牵牛。等过个七八天吧,到时就可以换牛环,不必再用牛笼头那么麻烦了。”

  “下一头。”老牛很是霸气的喊了一句。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297页  当前第7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1/129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唐朝好地主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