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唐朝好地主_分节阅读_第388节
小说作者:木子蓝色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4.37 MB   上传时间:2025-06-01 10:54:09

  一边切,李超就忍不住直接捡起一根塞嘴里嚼了起来。上好的火腿其实早就熟了,不用再加工都能吃,咸中带香。

  把胡葱切丁,再切了几根小葱,切成珠。

  几样配菜切好,李超洗了手,坐灶边跟郑婉言聊天。

  一边生火煮饭,一边聊些诗词歌赋,特别有格调。

  饭煮开,李超把饭捞起来,放入木甄之中再蒸。先煮再蒸,虽然有些麻烦,但这样蒸出来的饭,却极外的清香爽口。

  把饭捞出来,放入甄中,同时把切好的胡萝卜丁、火腿丁还有胡葱丁一起抖入饭中,再加了点猪油。

  盖上盖子,架在锅里水中,继续蒸。

  “真香!”

  不用多久,当一阵阵浓香散发出来的时候,这一锅火腿糯米饭,也算是蒸好了。

  端起甄,揭开盖子,蒸汽跑出,带着浓香扑面而来。

  “大帅一定又在做火腿糯米饭,真香啊,来的早不如来的巧啊!”崔琰在外面高声喊道,大笑着进来。

  郑婉言对着崔琰行了一礼,叫了声表哥。

  “表妹好。”

  崔琰现在跟李超也习惯了,都不用李超招呼,直接就去端碗,还直接拿了一个装汤的盆,抄起勺子就上。

  装上一大盆饭,然后还不忘记抓了把切好的小葱,撒在上面。

  低头猛嗅。

  “太香了,我先开吃了!”

  李超擦了手,拿了两个碗,给自己和郑婉言一人装了一小碗。

  晶莹的糯米饭中夹着红色的火腿和胡萝卜丁,还有青翠的小葱,青白的大葱。

  不用加盐也不用加其它的作料,火腿中的盐份渗透到饭中,猪油融化浸入饭里,让这碗饭又香又好看,晶莹油亮。

  夹起一筷子,吃一口,想两口。

  崔琰埋头一阵猛吃,一口气吃了小半盆。

  “哦,忘记说了,褚遂良来了,就在花厅侯着呢。”说完,他继续埋头猛吃。

  郑婉言笑道,“崔表兄好像半个月没吃过饱饭一样。”

  “哦,实在是三郎做的这个饭太好吃了,吃的我都想流泪啊。”

  听说褚遂良来了,李超笑着道,“不是说先领他去休息两日吗,怎么直接领这来了?”

  “我是按你说的转达了,可这位却非要先来拜见你这个上司啊。我一路观察,发现这个褚遂良也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傲啊,挺和气的啊。一到灵州,立马就赶来见你。这看起来,不像是来找茬的啊。”崔琰道。

  “你以为坏人还会在额头上刻坏人两个字吗?同理,如果是来找茬的,那么他就更不会把心思表露在脸上了。”

  “我去,这小子居然还想来找茬,想玩阴的啊。我去收拾他!”崔琰就要放碗。

  “坐下,好好吃你的火腿饭。咱们不管他是来玩阴的,还只是来做事的,我们都好好待他。不一定要急着出手,可以后发制人。在这朔方,任谁想跟我们玩,我都能奉陪。”

  李超又拿了个桶,装了一小桶火腿饭,然后拿了双筷子。

  “走,去见见。”

  崔琰端起碗,又打了一碗火腿饭,然后跟郑婉言道个别,跟在李超后面。

  花厅。

  褚遂良正坐在那里,厅里也没仆佣奴婢,他坐这里好一会,也不见一个人出来,甚至连个婢女来倒杯茶都没。

  就干坐那里。

  脚步声传来,褚遂良转头。却看到李超腰上寄着围裙,手里端着一个饭桶。

  一股好闻的香味传来。

  “褚馆主,好久不见了。怎么一到灵州,就过来了。都中午了,还没吃饭吧?我刚好在做火腿饭,一起吃点。”

  李超把饭桶放到桌上,直接给他打了碗火腿饭送到他面前。

  看着递到面前的饭,褚遂良迟疑了下,还是接了过来。来的路上想过千百遍和李超见面后的情形,却从没有想过,会是这样的。

  “饭好香。”褚遂良最后只憋出了三个字。“饭里加了从灞上带来的火腿,这可是最正宗的灞上火腿,熏制了一年时间,还是用果木熏制的,肉更香。而且这腌制时用的盐也不一般,用的就是这朔方夏州产的青盐,青白粒大,腌肉味道最佳。快偿偿,看合不合口味。”

  褚遂良扒拉一筷子,嗯,真的很好吃。

  糯米饭的绵软,火腿的咸香、胡萝卜的脆甜,还有胡葱小葱的香,混合一起,成了一碗如此美味的饭。

  “好吃。”一路过来,今天还没吃午饭,褚遂良确实饿了,饭太好吃,吃起来就有些不顾形像了。

  “好吃就多吃点,这里还有呢。”李超细嚼慢咽,一边还不忘指了指饭桶。

  一口气吃了三小碗,直到肚皮都撑了,褚遂良才终于放下饭碗。

  “真的很好吃,特别香。”

  李超早吃饱了,他虽好美食,但吃饭一般只吃七分饱。

  “糯米饭要香,除了火腿得选好,还得加上胡萝卜丁和胡葱丁外,还有一个小秘诀,那就是得加一点猪油。”

  褚遂良面色古怪,“刚才这饭里也加了猪油?”

  “当然,要不然怎么会这么香。”李超笑道。

  褚遂良听说加了猪油,面色不太好看,猪油,那是上不得台面的啊。可一想到自己刚才吃的那么高兴,还吃了三碗,他又说不出啥了。

  这火腿糯米饭,怎么感觉就跟李三一样呢。

  好吃,但又让人心里总有些嗝应。

第479章 推心置腹

  “李相公,某要向你道歉,当初不该在朝堂上置疑你的战绩,还说要弹劾你,是某错了。”吃了李超的火腿糯米饭,褚遂良觉得李超还是很有善意的。

  “这是某的一卷字,上面录了李相公的几首诗,聊表歉意。”

  褚遂良的道歉还是很有诚意的,毕竟还拿出了自己写的字,尤其还是录的李超的诗。

  李超接过,摊开。

  褚遂良的字是真的很好,比起魏征、房玄龄、杜如晦几人的字更上一层楼。据说李世民就非常喜欢褚遂良的书法,还曾授他为侍书之职。褚遂良本来字就写的好,还跟虞世南学过师,再后来钻研王羲之的书法,终于自创一派,成为当今书法名家。

  历史上,褚遂良后来可是和虞士南、欧阳询、薛谡并称为初唐四大家的书法宗师。

  李世民最喜欢收集王羲之的书法作品,结果许多人都送来赝品邀功。但所有赝品,无一能过褚遂良的法眼,他能鉴别出真伪。

  现在这位书法界的大拿,亲自抄录李超的诗,作为道歉之礼,确实非常有诚意了。

  “如此好的字,我可舍不得推辞。这字我收下了,至于说道歉之事,其实过了。你我同殿为臣,各司所职。我在边疆征战镇守,你在朝中辅政,你对我的战绩捷报有所怀疑,也是正常,毕竟确实有些不同寻常。这属于对事不对人,我并不会因此就记恨于你。”

  “我相信,褚馆主是对事而没对人的,对吧?”李超手里拿着那副字,笑呵呵的望着褚褚良。

  褚遂良当时弹劾李超,当然不全是对事,也有对人的意思。但现在自然不好说出真话,只得违心的点头。

  “那就是了,都是为了国事而已。如今褚馆主来到灵州,成为朔方镇节度副使,以后可就是我的佐贰副官,咱们以后可得精诚合作,不能辜负了陛下对我们的期望不是。”

  褚遂良见李超收下了字,还说出了这番话,不由的松了口气。这次来到朔方,可是打算好好干出一番成绩的,若是跟上司不合,他想在这做里有所作为太难了。

  “多谢李相国。”

  李超笑笑。

  褚遂良肯放低姿态道歉求和,李超也没必要咄咄逼人。到了他们这样的级别位置,已经没有什么纯粹的朋友和敌人了。

  “褚馆主,你一路过来,相信也看到了现在灵州城的一些改变。对于这些举措,你有什么看法吗?”李超问。

  虽说他可以不再追究褚遂良在朝堂上攻击他的事,但他还是希望这位新的搭挡,能够跟自己是站在一边的。尤其是对朔方的一些政策上面,比如两税法工商税法的支持,要是褚遂良跟自己的理念不通,到时这副手整天跟自己做对,那这种人哪怕再道歉,李超也一样不能留的,还是得想办法踢走。

  尤其是如今,他要出征宁远,还准备把这个家留给副使来当。

  有些事情,可以不计较,但有些事情,却不能让步。

  褚遂良坐正了下身子。

  “相国,来的路上我确实仔细观察过,这一路来,看了许多,感受很多。我看到了灵州翻天覆地的变化,也看到了百姓安居乐业,看到了工商兴旺。相国,灵州的变化,很大。但都是好的变化,非常的好。”

  这个开头,李超很满意。

  李超亲自给褚遂良倒了杯茶,“不用太在意我的面子,把你真实的看法说说,都是为公。”

  “我总结了一下,相国在灵州做了好几件事情,第一,清理户籍,搜括人口,清丈田地,更换契约。然后就是调整了税制,在租庸调外,又新颁布了两税制和工商税法,这些看的出来,都是针对灵州的富人,以及工匠商人的。”

  “没错,灵州虽富饶,但这里也是我们防御突厥的前沿,同时也是将来收复河套的基地,现在朔方有五万府兵还有五万乡兵,养着十万兵,可需要不少的钱粮。哪怕这五万府兵不需要额外的军费,分给他们田地就好,但开支依然不小。”李超也很认真的跟褚遂良交心。

  “朝廷的家底相信馆主也是知道的,陛下拿不出多少钱粮来给我们,最终还得靠我们自给自足,想办法替朝廷分忧。但光靠收点租庸,这是远远不够的。一丁纳粮两石,一万丁也不过纳两万石粮,这也是我改税的初衷,不改税,灵州虽富,可我们节度使衙门却还是得穷。不改税,养不起十万兵,更无法修城建堡,加固防线。别说反攻收复东套,就是守住现在的成果都难。”

  打仗打的就是钱,府兵虽说不用发薪俸,但现在是战时状态,府兵集结起来,驻防、训练,这开支可是相当大的。还有那些乡兵,也是一样。

  每天的钱粮流水一样的出去,还时不时的得给点赏。

  在古代,朝廷绝大多数的税赋,都用于军费开支。比如北宋之时,军费开支甚至占到七成以上。

  就靠灵州的那点租庸,要支持这么多的兵马,要构筑一条千里防线,太难。

  “相国所说的我也明白,朝廷现在也确实没钱,处处都要花钱。河北、河东、关中、陇右,也一样的都要加强防御,东南等地,也要防止做乱。朝廷穷啊!”褚遂良虽在中枢时间不长,但对朝廷有几分家底还是挺清楚的。

  战后百废待兴,连年用兵,加上封赏功臣,朝廷确实穷。

  “只是这两税法加上工商法,能够筹集到多少钱粮,足够支撑朔方用兵吗?还有,此税法,可能得到当地大户工匠们的支持?”

  “他们一开始当然也是不愿意的,但我提出了一些较不错的互利方案,因此现在倒也还能推行下去。”

  李超说了自己要在这里兴建一些加工作坊的事情。

  “还是相国高明,手段了得。如此税改,居然也还能得到本地豪强同意支持。”

  “不过是利益交换而已。他们也是有好处,才会答应的。”

  加工业,总比单纯的农牧业要赚钱的。而且现在李超还拿出了唐渠计划,这可是上百万亩的水浇地,有节度使衙门规划,他们同样能参与进来。

  这些人有钱有人,修个什么十里二十里渠道根本算不得什么,但却能一下子拿到一两千亩的水浇地,短期看投入大。但考虑到田地在这个时代的重要性,那么长远来说还是很划算的。

  当然,灵州收复了,那么回乐城作为关中、陇右、河西甚至是河套之间重要的一个中转站,这可是丝绸之路的中转站,而且既是外贸之路,也是内销之路的重要中转地。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297页  当前第38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88/129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唐朝好地主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