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唐朝好地主_分节阅读_第382节
小说作者:木子蓝色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4.37 MB   上传时间:2025-06-01 10:54:09

  “收税可大有讲究了,总之就是每个环节都能收上一笔税,牧场要缴税,加工坊要缴税,甚至商队运销也一样要缴税。”

  “这个税全都上缴朝廷吗?”

  李超摇了摇头,辛苦收来的税哪能合都上缴朝廷呢,他弄这些,最主要还是想自己能有钱用,希望节度府手里资金更充足些。

  “我这样考虑的,收上来的税,州衙留三分之一,节度使衙门留三分之一,然后剩余三分之一上缴朝廷。这样,上下都会比较宽裕些,办起事来,也不会那么的辛苦。”

  牛进达既是行军总管,同样也还是朔方镇的一州刺史,因此他对于李超的这种税收方案还是比较支持的,谁都知道,手里有钱好办事。当个刺史,要是手里钱多些,这刺史也好当啊。

  “大帅,你这是要在朔方重立一整套的税收方法啊,这会不会弄的太大了些?”

  从田地的两税,再到现在的这个工商税,处处都与朝廷的税制不同,这虽说朔方是个战区,李超这个节度使有便宜行事之权,但这也改变的太大了些。

  “嗯,具体实施之前,我会上奏陛下的。相信陛下也能看出这里面的好处,会允许我们在朔方先试行一下的。”

  “大帅,还有一个问题,这些新税制,可是对朔方地方上的这些豪强大方很不客气啊,他们能同意?”

  “他们同意是最好,不同意其实也更好,咱们不就有了正当的理由,可以直接来个打土豪分田地了吗?”李超笑道。

  “呃!~”

  一群总管们无语,原来你是这样的大帅!~

第471章 冲动

  朝会结束。

  褚亮叫上儿子同行,褚家父子同朝为官,也算是朝中佳话。褚亮本就是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他不但做过薛举的黄门侍郎,还曾做过隋朝的东宫学士,在学术界那是很有名气威望的。

  只是因为如今身体不适,无法太过操劳,便力辞李世民授予的要职。最后李世民让禇亮当了散骑常侍,这是一个职官,品阶很高,正三品下。

  朝中总共设有四人,左散骑常侍二人,右散骑常侍二人。与左右谏议大夫相似,左散骑常侍属门下省,右散骑常侍属中书门。

  职掌同为规谏过失,侍从顾问。

  基本上没有什么实权,但能常随皇帝左右,因此是个很尊贵之官。

  褚亮担任此职,也表明李世民对他的信任。

  “你今天冲动了!”

  褚亮头发半白,五绺胡须保养的非常好,还有个专门的须囊。历经几朝,侍奉过好几个君主,褚亮虽是个学术型官员,可对于朝堂这事也还是很明了的。儿子今天在朝堂上,算是冲动了。

  “李超就是朝中的一颗老鼠屎,儿早看他不爽了。”

  褚亮跟儿子并排走在长阶上,摇头。

  “你现在也过了而立之年,尤其还担晋升为黄门侍郎,你也算是进入中枢的人了。到了这个位置,最重要的不是其它,是稳重。李超这人,说实在话,为父也一样有不少看不惯的地方。但你不能只盯着他的缺点,你得看到他的长处。你认为,李超一个毫无出身之人,能在不到三年时间里,从一介白丁,到如今的平章事,使相,这是怎么来的?”

  “当然是他站对了队,跟对了人,李超说白了只是陛下的一条忠狗。”

  “你啊,抱着偏见,这只会蒙蔽你的眼睛。李超能有今日,只是站对了队,跟对了人吗?李超是那种幸进小人?错,你大错特错,我相信你自己心里也明白,李超能有今日,可不只是投机取巧。你应当正视他的本事,李超眼光敏锐,十分老到。而且这人允文允武,能力是没的说的。虽说他有着好财好色的品德污点,还跟长公主绯闻传的满城风雨,但一码归一码。”

  褚遂良认真的听着父亲的教导。

  “孩儿也承认李超确实有本事,可有才无德尔。”

  “就算如此,今日也不该你站出来。”

  褚遂良疑惑,“李超明显是在谎报军情,儿并不觉得有什么错。”

  “不,你错了。以我对李超的了解,在灵武捷报这件事情上,也许他会有点夸大,但却绝不会无中生有。不会人还没到灵武,就说已经到了灵武,也不会阵都没接上,就说打了大胜仗。这件事情,我看出入不会太大。李超这人,你可别忘记可是号称军神啊。”

  “军神之名,不过是原来伪太子那边捧杀罢了。”

  “但李超也确实有用兵之能。”

  “总之啊,你这次就是太冒失了。”

  “父亲,就算李超不是谎报而是虚报,那也是一样。到了灵武,我肯定会把事情查的清楚。”

  “你还是找个理由不要去了,就算推不掉,也得换个态度。过去了,你只管慰问,可别把自己当成什么监军,或者是去找麻烦的。李超就算是到了朔方,可也不是普通的贬官。那是带着平章事衔去的,任的职都是陛下特意为他独设的节度使之职。李超圣眷未消,依然还深得陛下信任。这次如果真的灵武大捷,那就更了不得了,快至一年,迟则两三年,李超肯定还会回到朝中,那个时候可就不只是平章事,而肯定会拜相的。你可不要凭白得罪了他,要不然,你的位置也是坐不稳的。”

  父亲的话,让褚遂良大受打击。

  丰州。

  自定襄汗庭前来的颉利使者,向阿史那思摩传达了大汗的不满。对于梁师都被杀,灵武被破,颉利非常的不高兴。

  “思摩特勤,这次大汗真的很生气。你是大汗特派灵武的代表,可却任由唐军杀了梁师都夺了灵武城,没有半点作为。”

  阿史那思摩无奈的道,“实在是这个李超行事太突然了,谁能料到他这个时候突然出兵。事先我们居然毫无消息,他带着两万人在春耕之季突然就杀到了灵武,更料不到他还有那么高明的刺客。而且,我也没有料到,稽胡人居然临阵倒戈,哎。”

  “大汗的意思很明确,唐军不顾我们之前的协议,那么我们也就没必要跟他们客气。思摩特勤,大汗令你负责夺回灵武。”

  “而且必须保定朔方诸州的控制,绝不能落到唐人手里。”

  阿史那思摩点头。

  “大汗调拔多少兵马给我?”

  “没有。”

  阿史那思摩跳了起来,“什么?没有?”

  “思摩特勤你别激动,你手上不是有三千狼骑吗,丰州这边也还能抽调至少五千吧。再说,银胜延绥盐夏诸州,也还有梁师都不少旧部吧?你收拢收拢,弄个三五万人也不是问题的。据我所知,那个李超,也不过是带着两万唐军而来。”

  大胡子思摩不乐意了。

  李超来的时候确实是带着两万人来的,可现在李超夺了灵武,还收编了几万稽胡和梁军,要钱有钱有粮有粮,还要人有人,两万人已经变成了五万人。

  而且有了灵武这个立足点,唐军可以源源不断的增派兵马前来。

  形势已经跟此前完全不一样了。

  “李超现在已经不止两万人了,而是起码五万,他还有了灵州,有灵武城。我手上只有三千骑,就算从丰州调五千骑,也才八千骑。至于盐夏诸州,根本指望不上。八千骑,太少了。”

  那名将领却笑道,“思摩特勤这话不对吧,就算八千骑,可起码也能当唐军两三万吧?特勤却连一战的勇气都没,难道在灵武被吓破了胆?”

  思摩那双碧绿的眸子绽放寒意。

  “我阿史那思摩,岂是畏战怕敌之人?只是我不会逞匹夫之勇,我更不会拿我麾下勇士去胡乱冒险。”

  那人被思摩说的也不高兴。

  冷哼了一声。

  “究竟是不是畏战,光靠嘴说没用。思摩特勤,你直接出兵,更能证明你的勇敢。我也实话告诉你,大汗现在是没有兵调拔给你的。我也说了,你并不是只有八千骑,盐夏延绥银胜宥诸州,总还有两三万人的,关键,就看你有没有本事收拢起来了。”

  阿史那思摩被他不负责任的话气的够呛。

  “唐军已经夺下了灵州,这已经犹如一把尖刀捅到了我们肋下。这个时候,我们必须立即将唐军赶出去,朔方诸州不容有失。一旦朔方诸州有失,那么丰州也不安全,唐军甚至都能直接威胁到定襄的汗庭。我们必须正视!”

  “大汗已经很正视了,这不是特别下令让你负责收复灵州吗?思摩特勤,你若是觉得自己没有这个本事,就直说。区区一个灵州,相信随便哪位贵人过来,都能夺回。”

  思摩气的差点拔刀。

  “对了,思摩特勤,时间紧迫啊。大汗给你一个月时间,必须收复灵州。一个月之后,你若是完不成任务,回头你可就难向大汗交待了。”说完,那人直接扭头就走了。

  思摩站在那里,面色青紫。

  就八千骑,夺回灵武,这个任务非常的艰巨。

  可任务已经下了,若一个月内夺不回灵武,他也交不了差。

  灵武。

  刚刚与灵州地方豪强们吃了顿饭,抛下了不错的合作条件后,灵武的气氛变好了点。清丈田地、更换契约、登记籍贯、均田授地,都在一项项的进行着。

  从萧关方向、凉州方向,也接连来了好几次商队,既有中原商人,也有西域商人,灵武城,有了这些商人的到来,也更热闹了几分。

  灵州得益于地利条件,农耕和牲畜业比较发达。

  现在李超不缺粮不缺马,灵武的百姓也差不多如此,粮食不少,牛马很多。这里比较缺的,还是手工制品。

  从关中和河西来的商人,也深知这种情况,带来的商品也是以手工制品为主。

  各种鞋靴、布匹绸缎,以及成衣。还有各种生活器具,杯碗盘碟罐,还有釜、锅、盆,以及针、锄、犁、镔铁刀、钢刀、三寸钉、小锯、钢食刀、钢镰、马掌、马掌钉等等。

  商们人几乎带来了零零总总各种各样的手工制品,种类繁多,相当齐全。

  许多东西,都是灵武还没有能力生产的,甚至产量太少的。

  皮毛换布匹丝绸,牲畜换锅碗,刀子针钉换药材、锄犁换青盐等。

  “灵武居于关内与陇西之间,尤其是还联通着中原与西域,这里很有通商的重要性啊。若是能跟突厥人维持安稳,开放贸易,那么灵武就更加重要了。”

  李超看着如同是展销会一样热闹的集市,笑着对身边的总管们道。

  “还是大帅名头响亮,不少商人可都是冲着你的名头特意赶来的。”苏定方不忘拍李超一记马屁。

  不过他说的其实也是事实,李超当初在陇西的时候,开设了江心市,到现在,虽然韦云起接任了定西都护,但江心市依然是西南最大的边市,而李超此前已经打通的那条西南丝茶之路,更加繁华。

  如今许多商人听说李超夺下了灵武,立即就赶来了。不少商人对于李超,那是相当信任。有这位在灵武,来灵武肯定不会错。

  事实证明他们的想法是正确的,李超对于他们的到来很欢迎,也特意组织起货物,划出专门的区域,作为交易市集。

第472章 赏不折扣

  冯山小心翼翼的接过契约文书,仔细的看了好几遍。虽然他其实大字不识一个,但却依然比当初刚迎回自家妻子掀起盖头时,还要看的仔细。

  “二十亩水浇地,三十亩草场,都在这上面了?”

  负责登记盖章的吏员耐着小心对这个三十多岁满脸粗糙的汉子道,“嗯,都在上面了,除了二十亩水浇地,三十亩草场,还有两亩宅基地,十亩林地,恭喜你了冯老弟,有了这些,这辈子都不再用愁了。光是这二十亩水浇地,一年旱涝保收,起码得收六七十石粮,还能种季大豆,又能收获不少呢。那三十亩草场,也能养些牛羊。”

  虽然刚收复灵州不久,但李超办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量田分地。

  治军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李超认为是军纪严格、赏罚分明。

  这些关中健儿远来这里作战,丢下了家里的田,春耕都没完成,种子都没播下去。他说过要给他们更好的回报,说过要分田,那就马上会分。

  历史上,宋太宗灭亡北汉后,没有马上给宋军下发赏赐,而是说等北伐打下辽国占据的幽州,到时再一起论功行赏。结果嘛,宋太宗都差点被人干掉在幽州城下,几十万大军,大败。

  回来后,宋太宗总结教训,就认为当初夺取太原后没有发赏,是将士们斗志不高,导致失败的一大原因。

  李超不能犯这种错。

  毕竟收复灵州,也只是第一步。朔方其它诸州还未收复,而突厥人更是随时可能会来。这个时候,把赏赐发下去,也是激励将士们的一种好方法。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297页  当前第38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82/129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唐朝好地主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