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唐朝好地主_分节阅读_第17节
小说作者:木子蓝色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4.37 MB   上传时间:2025-06-01 10:54:09

  柯山提着两把大菜刀,把刚从羊身上取下来的两块肥羊肉放在案板上快速剁砍,柯山的母亲则拿来面粉把刚剁好的肉馅和起来。

  “三郎,刚才好些村里人都说要请我们帮他们盘炕改灶呢,你看咱们什么时候开始?”

  盘炕改灶并不是什么大工程,一个十人的小组,一天就能盘好一个炕改好一个灶。村里有差不多五十户人家,如果五个工程组同时开工,一天就能建好五家,十天就能改造好全村的灶炕。

  “等下我跟大家谈一下,做个安排,谈好了,明天就可以开始了。”张超道。

  “那咱们盘个炕改个灶收多少钱?”

  收多少钱?这倒也是个问题。收多了,村民们不一定承受的起,或者说是愿意承受。收少了,可能不够张超支付工程队的人工钱。

  一个工程组,得有一个匠头。就算其它的九个都是普通小工算,一天二升糜子加三餐得要的。如果三餐折钱,起码得一升糜子。那就是一人一天三升糜子。匠头起码得是普通小工的三倍,那就是九升。

  总计一个工程组十人的工钱餐钱就是三斗六升,一升糜子三十文,合钱一天一千零八十文。

  张超自己总得赚点啊。

  想了想,张超道,“你看我们盘炕加改灶包括修大烟囱一起,咱们合收五斗糜子怎么样。不需要主角提供饭食,但盘炕垒灶建烟囱的所有材料得他们自己出。”

  五斗糜子,差不多能相当于半亩地的产出了。但一般家庭还是能够承受的起的,尤其是现在村民都还找到了一个给张家干活挣钱的活。一户有三口给张家干活,一天就能赚起码六升糜子,还省了三人的口粮。一家人给张超家干一月,起码能进帐一石斗糜子。

  盘炕改灶花五斗糜子,一家人在张家干十天又赚回来了。

  而张超收五斗,等于一个工程队他一天能赚到一斗四升,五个工程队就是七斗,折钱也有两千一百文了。这玩意不要什么本钱啊,只需要提供点技术指导就行了,甚至他还可以把这活交给柯山柯五两弟子,让他们做技术监督,自己甚至都不需要参与,每天有活就能净挣两千,这利润真不小。

  想想,确实利润还有点高啊,接受四近的利润了。

  为了能够接下更多的生意,把所有有意向的客户都转为真正的客户。张超交待柯山和柯五两个。只要请张家班盘炕改灶的,那么张家班都接受用各种粮食抵账,现金付款也行。而且还可以月底结。

  张超甚至告诉他们可以按揭付款。

  “按揭付款?怎么按揭?”

  “按揭呢,就是分期付款。比如一年期,或者两年期三年期。一年期按揭,就是可以一年后付款,但要加收些利息。二年期三年期,则利息要高一些。”

  柯山和柯五两大汉目瞪口呆,没想到居然还能这样。

  乡下百姓有时也确实会拉饥荒欠账,可乡里乡亲的还要收利息,而且时间越久利息越高,这不太好吧。

  “熟归熟,生意归生意,一码是一码啊。其实就是去借钱,不也是有利息的。咱们的按揭也等于是借钱了。我们可以把利息定的稍低一些就是,比如说一年期年利百分之五,两年年利百分之八,三年年利百分之十二?你们看如何?”

  年利百分之五,盘炕改灶一千零八十文,年利百分之五,利息也才五十四文钱。两年年利百分之八,总共才一百七十二文。三年的话,月利能达到一分,年利百分之十二,三年的话就是三百八十九文,平均一年得将近一百三十文。

  但细算下来,这根本不算高里贷,也不是什么复式利滚利。与这时代跟那些放贷商人的利钱相比,就太不算什么了。

  要知道,现在这年头,连大唐朝廷都是直接放贷收息来作为各地官府的常用办公费用的。这还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做公廨钱。

  从北朝起,公廨钱就一直沿袭至今。官府把一笔常用公款作为专款,投入到市取取利。唐立国之初,武德元年就开始设置公廨本钱,由各州的令史经管,特别设立捉钱令史,就是从市场中选那些身家比较丰厚的商人来担任这个捉钱令史。

  每人给他们五万以下的本钱让他们去放贷,而每月的利息官府要固定收取四千文,年息达到本金的近百分之百的月料钱。

  而张超的一年按揭年利息才百分之五,相差二十倍了。

第25章 闻腥而来

  做生意就得灵活,得充分站在客户的角度考虑。

  张超提出的五斗糜子的炕灶套餐,特别是允许用粮食或者布匹等抵账,以及一至三年的按揭套餐,确实让好些想要盘炕改灶,可手里头现钱又不够宽裕的村民们一个更好的选择。

  “只想先盘个暖炕?没问题,只盘炕收一半,两斗半糜子就行了。”

  张超很为村民们考虑,垒灶加烟囱收两斗半,盘炕也收两斗半。单独建一个也行,建两个也好。

  在张超开出这么好的优惠条件下,张家沟的村民几乎人人都来打招呼登记。有三分之一的人要盘炕改灶,有半数多的人选择了只盘炕,还有部份人则选择了只改灶。总之,效果非常很好。

  “三郎,有人找你。”

  张超正整理着村民们盘炕改灶的单子,柯十三带着几个男子过来。其中一个挺着大肚子,满脸的肥肉,穿着丝绸,外面还披着一件貂皮大衣,那一双胖乎乎的手上,十个指头几乎都戴满了红绿宝石戒指。

  简直是亮瞎眼。

  这人的衣着打扮装饰,无时不在彰显着自己就是一个狗大户。

  “在下就是张超,不知这位官人有何贵干?”

  “没想到张三郎如此年轻,真是年轻有为啊。”胖子呵呵笑道。

  “这位官人说笑了,在下只是灞上乡下一小民而已。”

  “乡下小民可做不出让长安百姓交口相传赞叹不已的黄馍馍,那黄馍馍在下有幸偿到,果然独特非凡,相当了得。从没有想过,普通之极的糜子面居然能做出如此美味,特别是虽是发面饼,可却居然没有了老面发酵好所必有的酸味。这个可真是让在下百思不得其解,不知能否告之一二?”

  “这可是独家秘方,不外传的。”这人一直没有自己介绍身份,但听他说这几句话,再看他的装束,张超已经有点猜出他的来意了。

  很显然,这是个商人,而且是个富商。

  他是冲着自己的面碱秘方来的。

  不得不说,这年头也还是有头脑精明,目光敏锐的人。张超的黄馍馍早上才刚面市,这下午就有商人嗅到商机过来了。

  对于精明的商人来说,黄馍馍可不仅仅是好吃这么简单。

  黄馍馍有两个特点是独家的,也是商机。这铁枪黄馍馍一不酸,二发的不可思议,松软无比。

  狗大户听了张超的那番话,不但没有不满,反而笑的非常高兴。

  张超说这是独家秘方,正好印证了他的猜测,这黄馍馍不酸不是什么偶然,而是真的有秘方。

  这秘方可了不得,除了那些死面面食,比如汤饼死面饼之类的,其它的绝大多数面食都是要发面的。而发面基本上都是用老面发酵,这种发酵虽然能让面发的不错,可却有一大缺点,就是会让面食带酸。

  这是怎么都无法去除的一大项缺陷。

  如果不酸,那发面面食可就大不一样了。对于一个商人来说,这样的秘方是极有价值的。

  胖子笑笑,一挥手。

  他身后的几人中,立即有一人提了一个小箱子上来。

  张超看到这一幕,微微一笑。

  这种拿钱砸的手法,简直不要太俗。也许用来对付柯山柯五这样的唐朝乡下人有用,可是对于张超这个来自于信息爆炸时代的人来说,这没有半点冲击力。

  他甚至都懒得去看那个箱子打开后,里面是金还是银。

  大胖子一直盯着张超,当他发现张超面上一直带着微笑,目光却根本没有移向那个箱子时,也心里暗自惊讶。

  不过还是有人惊呼出声。

  “哇。”

  箱子打开,一片金光灿烂。

  十根小黄鱼。

  金条不大,一条也就一两。十根也只是十两,价值八万文开元通宝。

  柯山柯五还好点,毕竟也是老府兵,见过世面的。但柯小八小十三几个少年人,则是眼睛放光,忍不住惊呼出声。他们这辈子都还没有出过几次村子,长安都还没去过,平时连铜钱都没摸过几个,五两以上的银锭子都见不到一个,更别说眼前箱子里摆着的十根黄金了。

  “这真的是黄金吗?”

  胖子有些得意的道,“十足真金,黄金十两。张三郎只是点个头,这十两黄金就是你的了。”

  张超冷哼了一声。

  “无功不受禄,在下可不敢收。”

  胖子心中暗道碰上了厉害人物,没想到张超如此年轻,却能够无视十两黄金。

  “在下崔琮,福满楼大酒楼的掌柜。张三郎也是个精明人,咱们就不再拐弯抹角,就开门见山的说吧,我知道张三郎的黄馍馍有独家秘书,可以让蒸饼不酸,却反比寻常发酵的更好。我想买这个秘方,张三郎开个价吧。”

  “不卖。”

  “二十两黄金。”

  “不换。”

  胖子眉头皱了皱,“二十两黄金可不少了,值钱一百两,值铜钱十六万,足足一百六十贯呢,这个钱,在长安城里都能买一个不错的宅第了。”

  张超笑道,“我知道二十两黄金的价值,换成铜钱都有上千斤。不过我相信崔掌柜的也应当明白,我的秘方更值钱。”

  “三十两黄金。”

  张超摇头。

  “四十两。”

  “五十。”

  张超有些心动了。

  五十两黄金,那可是四百贯铜钱,足够张超在张家沟盖一套很豪华的庄园别墅了。

  要是这崔掌柜的真肯出这么高的价,张超倒是不反对把配方卖给他。

  “要是崔掌柜愿意出一百两黄金,我倒是愿意把黄馍馍的独家秘方卖给你们。”

  胖掌柜一听立即兴奋起来,一百两黄金很多,但如果能拿到配方,却也肯定能赚到更多。不过作为商人,他还是没有立即同意,而是开始跟张超讨价还价。

  最终,两人在五百贯铜钱这个价位上接近。

  五百贯,也就是六十多两黄金。

  “张三郎,既然大家都有诚意,那我们让一退好了,就按你的意思,五百贯购买你们手里的独家秘方。”

  “好,一手交钱,一手交秘方。”张超觉得一个黄馍馍的配方换五百贯钱很值。反正就算他们知道了面碱能中和酵头酸味以及让面食发的更蓬松,但面碱却只有他独家拥有制作方法。

  到头来,崔掌柜还得找张超买碱面,才能制作出各种各样的好吃发面面点。

  “这十两黄金请三郎收下,算是订金。”崔琮一脸满足的道。

  张超很淡定的一挥手,柯山立即上前接过了装着小黄鱼的箱子。柯山直接当着众人的面,从箱子里拿出一根金条,然后放到了嘴边,一口咬了下去,金条上留下了牙印。柯山还不放心,一根根的全都咬了一遍看到了上面自己的牙印后才点头。这么沉又能咬的动,应当是金子没错了。

  崔琮笑笑。

  “那在下先回长安,明天在东市福满楼等候三郎大驾。”

  “好,一言为定。”

  五百贯的买卖谈成,张超也很高兴。收下了十两黄金,张超也给崔琮写了一张定金收据。

  “我信的过三郎。”

  “一码归一码,收了你的钱,收据我还是要打一张的。”张超笑着写好单子,在后面签上名字然后递给了崔琮。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297页  当前第1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7/129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唐朝好地主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