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唐朝好地主_分节阅读_第14节
小说作者:木子蓝色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4.37 MB   上传时间:2025-06-01 10:54:09

  “五文一个。”张超没漫天叫价。

  “啊,这么好吃才卖五文一个?普通的蒸饼都卖五文一个了,那白面带肉馅的可是卖十文一个。”

  张超笑笑,再次重申五文一个。同样大小的糜子蒸饼也卖五文,但是黄馍馍可是很松软的,比起普通轻,因此用料节省了许多。况且这一个黄馍馍里还有许多成本更便宜的红豆沙呢。

  普通蒸饼卖五文一个,肉馅蒸饼十文一个,利润可远不及五文一个的黄馍馍。

  五文一个,五百个就是两千五百文。

  崔琰虽是高富帅,可也不能随身带着十几斤铜钱在身上。不过高富帅人家自然不会带铜钱,他掏的是银子。

  一根小银条,刚好是二两重。

  一两银子当铜钱一千六,二两就是三千二。

  老爹还准备拿刀切一点下来找给崔琰,结果崔琰却挥着手道,“老哥这蒸饼……”

  “黄馍馍。”

  张超再次在旁边纠正。于是崔琰笑着接道,“对,老哥这黄馍馍太好吃了,五文一个真是太便宜了。这二两银条子就别找了,那么客气干啥。”

  老爹坚持要找,张超只看着不说话,最后老爹还是没找成,人家有钱任性,老爹也只好收下了。

  崔琰拿过两筐黄馍馍,立即叫来手下两名队正,让他们叫手下过来分馍馍。五百个馍虽然不少,但崔琰这一旅可是两队一百人,一人五个,都还只是让他们半饱而已。

  都是青壮府兵,五大三粗,哪个平时吃饭不得用盆。

  一边吃,这些府兵一边大赞好吃,引得城门处进出去往的行人都频频侧目。

  “这蒸饼真这么好吃咧?”

  “老哥,这蒸饼还有么?给我也来两个。”

  “给我也来二个。”

  最后,有些幸运的路人,从守门参旗军士手里分到了一点偿偿,吃过之后全都大声叫好。

  “对不住了诸位,今天的黄馍馍都卖完了,只有这么多了,实在不好意思。各位若觉得好吃,回头帮我们宣传宣传,我们这是黄馍馍,灞上白鹿乡张家沟张铁枪家黄馍馍,独一无二,不酸反甜,松松软软最好吃的黄馍馍,每个还只有五文钱,跟普通蒸饼一个价,却比肉馅白面蒸饼还好吃。”

  “这小哥,明天还有不?我天天早上从这过,明天给我留点?我要五十个。”

  “我也要五十个。”

  “我要一百个!”

第20章 秦叔宝

  “我也预订一百个。”

  “俺也要五十个。”

  ……

  延平门外,黄面馍馍一炮而响,都还没进长安城,却已经火了。守门参旗军手里最后几十个黄面馍,被那些围观的百姓行人,你分一块我分一块,试吃光了。

  后世研究社会心理学的大师曾经得出过结论,人有羊群心理。当人发现路上有人围观的时候,会跟着去围观看热闹。而围观的人越多,那么大家越感兴趣。

  当经过延平门的商贩路人看到这里的热闹后,都特意赶过来凑热闹。听说这里有一种十分好吃的蒸饼后,都相互打听。

  那些已经有机会试吃过的人,则在那些后来者面前,大秀特秀,把那黄馍馍都吹上了天。什么这黄馍馍每个都很大,什么松软无比,比婆姨的胸脯子还软,什么一点也不酸,什么甜的很,还有读过书的人用了甘之若饴这个词来表达。

  而如此好吃的黄馍馍,每个只有五文钱,跟普通的糜子面蒸饼一个价,简直不要太实惠太好吃哦。

  什么,你今天没吃到,那赶紧预订啊。馍馍冬天就算多买点回家,也不怕坏,要吃时再上蒸笼蒸一下就好啊。

  这黄馍馍可是灞上白鹿乡张家沟老铁枪家独一份,里面据说加了独家秘方呢。

  张超和老爹两人外面围了里三层外三层,那些人都喊着要预订。这个要一百那个要五十的,张超是来者不拒,一面心记一面答应。

  “各位父老乡亲们,我们家的是黄馍馍不是蒸饼,蒸饼可没这么好吃,蒸饼也不会这么松软,不会不酸。因为用了独家秘方,因此才这么好吃。不过这黄馍馍只有我们一家独有,现在每天供应有限。”

  “明天早上,我们父子还会送黄馍馍来,但说好了,只供应五千个。而且是限量供应,每人限买十个,大家先到的先得,卖完为止。”

  五千个,得做两石斗多糜子面,碾米磨面还得和面发酵蒸等,都需要很多时间。要把数量提升太多,一时也不太可能。

  况且,前期少做点,如果受欢迎,还能引发饥饿反应。

  人都有一种奇怪的心理,越是得不到的,越觉得好。果然,大家一听要限量,都不由的急了,生怕明天自己买不到。

  “哎哟,我可是早就说了要预订的,可得给我一份。”

  “限购十个太少了,十个都不够我一人吃的,这黄馍馍太好吃了,我一人起码能吃二十个。”

  “就是,老哥你们就多做点啊。”

  不过张超是坚决不松口,咬定明天限量供应五千个,而且每人限购十个。

  “老哥,哪有生意上门还往外推的啊。我先付定钱,现在就给钱,我要订二百个,我给你一千钱,马上给。”

  那边立即就有人也眼睛一亮,“我也愿意先付定钱,要我一百个。”

  “实在不好意思,暂时每天只能供应这么多,限购,也是为了让更多喜欢我们老铁枪牌黄馍馍的乡亲们都有机会偿一偿。大家放心,我们回去肯定会想办法多请几个人帮忙,以后量肯定多上来的。”

  热闹持续了好一阵子,都影响到延平门的交通了。

  最后崔琰也不得不出面,让大家散去。

  “实在是对不住五郎,给你惹麻烦了。”张超笑着向崔琰道。

  “没事,不过你家黄馍馍确实好吃,我不管什么限不限购啊,明天你一定得给我留二百个,我也带回家里去给家里人偿偿鲜。”

  张超笑着对他轻声道,“五郎放心,再怎么也得保证你的这二百个。”

  “那就好,我明一早派人驾车去张家沟取,正好回来时顺路带你们过来。”

  张超对这个自然是求之不得,他可不想天天开十一路公交车往返长安。“五郎你家人识路不,要不等会我们回去时你让他跟我们回去一趟认认路,我到家了还可以马上给崔府提前做一些黄馍馍,让他们今天就偿偿鲜。”

  “也好啊,那我马上就安排。”说着崔琰招手叫来了自己的一个仗身,吩咐他立即去家里叫一个车夫赶车过来。

  跟崔琰又聊了会,张超和老爹便先跟他告辞进城。虽然黄馍馍没进城就卖完了,但张超爷俩还是准备进城去西市逛逛,主要是去多采买一些面碱的材料,还要买些红豆和大枣。至于糜子这些,村里好多人家家里都有,可以直接到他们家里先称着。

  爷俩背着空柳筐进了城,一路往西市而去。

  在一条十字街口,上柱国、翼国公,秦王府右三统军秦琼在部曲的护卫下经过,骑在马上的秦琼宝低着头想事情。

  在今年征讨王世充窦建德的大战中,尤其是虎牢一战,秦叔宝作为秦王阵下的先锋大将,只率领着几十铁骑玄甲骑兵,就直冲夏军大阵,威猛无比,首破敌军。

  凯旋后,秦琼就获得了翼国公爵位,加之武德二年征讨刘武周立下大功时所得的上柱国勋位,秦琼也终于在李唐获得了自己的一席之地。曾经在多位大将手下效力过的秦叔宝,也真正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秦敢,上次让你打探的情况如何了?”秦琼问马侧一员护卫。

  “铁枪叔凯旋回来后,因功获得了一个武骑尉勋还得升为队副。哦,对了,铁枪叔上次回来的时候,在灞上遇到了一个还俗下山的年青和尚,因觉得投缘,便收其为子。”

  “哦?那人品性如何,可是骗子?多大年纪,名字叫什么?”

  秦叔宝对于张铁枪还是很念旧情的,当年他初投到来护儿帐下的时候,张铁枪正是他的队正,对他很是照顾,如对待自己的子侄,在他初入军伍的那段日子里,给他帮助不少。

  上次虎牢关之战,秦叔宝就发现了本已离开军队的张铁枪居然又出现在了战场,而且当他率领几十骑玄甲骑兵直冲夏军的时候,老铁枪哥也举着他的那支铁枪,紧随其后杀了上来。

  战后,秦叔宝找到张铁枪,提出想接他到自己府上养老。可他却拒绝了。

  秦叔宝知道为什么,当年他们在瓦岗山再聚,他想让老哥做自己麾下校尉,他没答应,后来就做了一个亲卫。

  后来他见王世充为了狡诈,不值得追随,便想要弃他而走。可当时身边带着妻儿,想要离开却不容易。

  那时老铁枪哥提出留下来照顾他的妻儿,等他离开后,寻机带他妻儿离开洛阳。

  他在战场上弃王世充而去,铁枪也在洛阳护着他的妻儿准备悄悄逃离,可结果还是被发现了。铁枪只能拼死护着他一个三岁儿子突围,最后他带着人杀出来了,自己受了多处重伤,孩子却还是受伤无救而死。

  老铁枪自觉得没能完成自己的承诺,没脸再见他。

  重伤的老铁枪哥带伤到唐营找到他,告诉了他结果后,便坚辞离开。他后来打听到铁枪老哥在灞上安了家,亲自去见过他,可他不肯随他回长安。

  没想到,虎牢关一战,却又见到铁枪哥重上战场,还那么奋不顾身的冲锋陷阵,他知道铁枪哥是想帮他。

  “那人叫张超,铁枪叔叫他三郎,二十出头,我暗中观察过他,倒不像是什么骗子坏人。可也有些不太像是个小和尚,倒像是哪个大家出来的子弟,只是又有些不对,也说不上哪里不对,就觉得这人有些看不太懂。但我觉得应当不是个坏人,也许真是哪个大族子弟破家后在山里避世隐居多年,不太经世事的样子。”

  “是吗?”秦琼心思重重的应了一声。

  “你再多留意一下老爹和这个张三郎。”

  “好的。”秦敢点头应是。

第21章 五陵少年金市东

  爷俩进城之后,完全没有乡下人进城的模样。老爹是因为来过长安多次,尤其是在前隋之时,那时的长安城比现在繁华热闹许多。至于张超,后世的北上广可比长安热闹不知道多少倍,甚至就是一个普通的小县城,也比长安城热闹。

  进了长安城的印象,让张超觉得更多的还是有些小失望。

  没有那种万国来朝,街上摩肩接踵挥袖如云挥汗如雨的景象。相反的,倒像是进入了一个大的景区。

  整个长安处处都充满着中世纪的味道,巨大的长安城被分成无数个里坊。入目印象最深的还是高墙而非街道,到处都是墙。城墙,坊墙。街道分割着这一个个里坊,街道上人不少,但并不热闹。

  因为街道就如同是高速路一样,除了行人走马过车,街边连一个店铺都没,甚至街两边的坊墙上连门都极少,两边的房屋连窗都很少对着街道。

  没有小贩沿街设摊,也没有胡姬当垆卖酒。

  老爹暗暗用余光打量着张超,发现他进城之后对长安城没有丝毫的敬畏,很平淡。

  心里怀着对长安城的淡淡失望,张超一面走一面想着要买点什么。

  很快,爷俩来到了号称为金市的西市,这同样是一个巨大的封闭的坊市。西市和东西一样,都在长安城中心靠北一点,而且两市都同样是各占了二坊大小。

  长安城虽有一百零八坊,但北面皇城宫城两侧的坊区则都比较大,这里是皇亲国戚们的宅邸。其次则是皇城南面东西两侧的坊,这些坊比北面的坊略小些。最小的则是皇城正南面的那些坊区,这些坊都较小。

  占据了两坊之地的西市,有着厚厚的夯筑坊墙,老爹在一边给张超介绍着。

  坊墙就足有一丈三厚的墙基,南北都各有二里有余,整个西市占地一千六百余亩。在隋朝开皇后期和大业前期,是西市最兴盛之时,那时光西市就有二百二十多个行业,固定的商铺四万多家,这里不但是长安最繁华的CBD,甚至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商贸中心。

  东西两市不但位置不同,而且经营的商品种类也是很有区别的。东市因为周边多是皇室贵族和达官显贵,因此四方珍奇,世所积集,东市的商品多是上等奢侈品。

  而西市则主要集中了各种生活类的商品,衣食百货等等。

  西市有两条平行的东西大街和南北大街,四条主干大街在西市的中心交叉成井字形,把整个西市划成了九大块。

  “这街很宽。”张超赞叹。

  “这四条大街都宽六丈哩。”老爹点头。“东市的四大街更宽咧,足有十丈宽。”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297页  当前第1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4/129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唐朝好地主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