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唐朝好地主_分节阅读_第1175节
小说作者:木子蓝色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4.37 MB   上传时间:2025-06-01 10:54:09

  而大华如今的农业生产技术大大提高,从事农业的人口大大减少,因此实际上,农夫们拥有的耕地数量还要增加不少。

  一家拥地百亩,算是非常寻常的自耕农。

  拥有一百亩地,田税和丁税加一起也不过一千五百文钱,除此之外,别无他赋。

  农民们其它的开支则是种子、肥料,还有耕种折旧,牛马使用等开支。相对来说,哪怕粮食卖的最便宜,只要不遇灾,这一年都能有不少存余。

  对于百姓来说,永不加赋,真是一剂最让他们放心的良药。

  总田赋和总丁税一直固定为三千万贯,但大华不断开疆拓土,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平摊下来的赋就一直在不断的降低。

  这是一个非常直观的开拓红利,哪怕不移民去边疆,百姓也能得到非常直观的好处收益。

  对百姓来说,还有一个最大的福利是摊丁入亩,丁额固定。

  过去丁税占大头,一家有几个丁就得承担几个丁税和丁役。有的时候,役甚至比税更负担重。

  在拥有的耕地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家里人丁越多,则负担越重。

  百姓无法承担这种压力之后,就会自然则然的少生,甚至生了也会溺婴弃婴,甚至送孩子去出家,及至卖儿卖女为奴。

  那些出家的,卖为奴的,过去实际上根本就不能算是国家子民,对国家毫无益处。

  国家的人口达到一定程度就涨不动了,根本原因还是土地不足,负担太重,于是百姓自己调节了人口增长。

  而现在,一个永不加赋,让百姓的田赋大大减轻,甚至可以说,纯田赋来说,甚至不及过去十分之一,甚至二十分之一。

  而一个摊丁入亩,不需要再承担免费劳役,更是大大的减轻了百姓负担,解放了生产力。

  生产技术提高,粮食产量大增。

  朝廷对外开疆拓土,移民实边,耕地面积在不断的增加,于是每亩田赋进一步的降低了。

  百姓的负担更轻了,他们都能拥有足够耕种的田地,可以养家,甚至供养更多的孩子。

  甚至医疗技术的提高,以及医疗投入的增加,百姓手里更富裕,如牛痘接种技术,如乡镇医院的设立,乡村诊所的推广扶持,都让百姓的寿命延长,新生儿夭折率大大降低。

  这个时代的百姓,算是遇上了最好的时代。

  有不下两千万的奴隶在为他们垫脚,让他们成为幸福的自耕农,可以多生多育,可以生的起,也养的起。

  每人个都在享受着这个时代的红利。

  耕地、田赋,甚至是医疗和教育等基础的投入。

  朝廷鼓励人口增长,但若没有一定的基础条件,就算有政策鼓励,也是空的。进行能够让百姓早婚早育,但百姓若养不起,生的多了也会直接抛弃溺死。甚至百姓贫穷,孩子病了也无钱医治,一样容易早夭。

  历史上,满清人口爆炸,正是源于永不加赋,尤其是摊丁入亩。

  摊丁入亩,彻底的放开了人口增长的闸门。

  家庭人丁增长,不再是负担,而是一个帮助。

  如今就算生再多也不怕,虽然中原地区已经不再分田均地了,但儿子长大后,可以把家里田产传给嫡长子,然后让其它儿子或去经商打工,或者去边疆移民屯垦。

  到了边疆,一样能分到田地,努力之下也能建立一个家族。

  就算去做工人,去经商,以如今的环境,也会很有发展前途。

  生的多,不用愁负担重税赋重,也不用愁将来孩子分家,把本就不多的几亩地给分的越少,不担心孩子们将来无法生活。

  正月里皇帝的新诏令一下,继续重申永不加赋,重申摊丁入亩,让百姓们都无不感恩。

  而随着这道诏令下达的,还有朝廷的男十五女十四为结婚年龄,晚婚两年则将由官媒匹配的诏令。

  朝廷鼓励大家多生育,在对晚婚处罚的同时,也对多生的夫妇进行一定的奖励。

  甚至出台了每生一个孩子,官府就给予一笔补贴款。

  孩子接牛痘免费,六年免费义务教育等等条件。

  多生孩子朝廷居然还给赏钱。

  这可真是破天荒的事情。

  另一方面,朝廷也鼓励鳏夫寡妇再娶再嫁。

  “好政策啊!”

  “是啊,皇恩浩荡啊。”

  “陛下真是仁义天子。”

  “吾皇万岁!”

  这年头,百姓普通十五六岁就成亲,然后就开始生孩子,一两年怀一个,正常情况下,能生到四五十岁。

  一个女人生上十几个非常正常。

  只不过由于过去普遍条件不好,生的多但夭折率较高,能留下一半就不错了。可就算能活下来大半,但因为天灾或者负担重原因,许多人家这一半也是养不活的,最终孩子或溺或弃或卖,最终能留下来三五个都不容易了。

  朝廷甚至放开了百姓纳妾的禁令,只要婚后五年无所出,就允许百姓纳妾。而在过去,百姓没爵是不能纳妾的,除非是无后且到了四十多岁,这个时候才允许纳妾。

  但现在,朝廷规定,只要娶妻后五年无所出,就允许纳一妾。

  为了增加人口,张超也是非常的努力了。

  虽然这些年朝廷不断的征服外族甚至是购买奴隶,但张超对此也还是有一条警戒线。

  不论如何,都得保证汉民族为主体,而且还得是占据多数。

  否则,中华必乱。

  他可不能接受华夏将来有一天,会如印度一样的被换种。

  汉家可以允许一部份胡夷与汉通婚然后同化,但这也得小心谨慎。

  最稳妥的当然是汉一直为主体,一直保持强大的数量,而要做到这个,最简单直接的办法就是鼓励汉人多生。

  一对夫妻若是生上五个以上,保持这生育率,再减少点夭折率,那么汉人的人口增长率将会是非常可观的。

  现在甚至有人向张超建议,那些昆仑奴等异族奴隶,尤其是那些看着与中原人种大相差异的奴隶,要阉割他们,避免他们繁衍后人过多。

  这个提议被内阁否定了,张超倒也不支持。

  现在的奴隶数量确实多,包括突厥奴、高句丽奴、琉求奴、吕宋奴等等在内,数量突破了两千万,占据了大华人口的两成多。

  但奴隶们所处的环境,以及他们的现状,都注定他们不可能如汉人一样的生育繁衍。

  他们许多人甚至连娶妻的机会都没有,更别说生孩子,这些人也没有什么医疗保障,他们奋斗一生可能都换不回自己的自由。

  他们工作条件也艰苦,寿命会普通偏短。

  就算有些人能娶到媳妇,可他们也会养不起太多孩子。

  总的来说,奴隶们的人口增长率,会远远低于汉人的增长率,这是事实。

  再加上部份蛮夷胡狄,其实也算是半个华夏人,他们世代居住于华夏周边,比较容易通过通婚被同化入汉主体。

  在御前会议上。

  张超对内阁的宰相们提出一条建议。

  多生孩子不但有奖励,而且应当是阶梯式增幅奖励,生的越多,奖的越多。而且朝廷应当免费为产妇接生孩子,生产的费用一律免费。

  孩子接受六年免费义务教育期间,那么孩子的医疗和教育费用,都应当由朝廷承担。

  这些策略,都是为了保证人口的增长率。

  而人口,在这个时代,是超出一切的顶级资源。

  尤其是对于如今正在不断扩张,无人可敌的情况下,人口增加不是压力,而是动力。

  大华不有数之不尽的田地等着开垦,有着许之不尽的地方,等着去征服。

  只要能够保持人口增长率,朝廷也就够将眼下的对外扩张态势保持住。

  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大华的扩张一天不止,那么大华就一天不用遭受外敌的入侵。

第1448章 太子

  耽罗。

  十几年前,这还仅是一个受百济约束的藩属小岛。岛上一群野蛮人,过着很原始的生活。

  后来张家从大唐皇帝手里得到这个岛作为封地。

  岛上蛮夷们的宗主屁话也不敢说一个,老实的把岛的宗主权交给张家。张家向来喜欢以德服人。

  张家一面接收了岛的宗主权,一面跟当时的百济谈了几个大单子。这些外贸单子让百济的王室和贵族们大赚了一笔,于得乎,连被迫让出耽罗岛的那点不快,也完全抛诸脑后了。

  百济王甚至此后派人主动的询问张家。

  说他们没海的岛很多,虽不如耽罗岛大,但离百济近啊。

  张家推辞了几次,推辞不过,便花了点钱,再加了几张贸易单子,勉为其难的收下了百济拱手送出的几个岛。

  从始至终,不论是大唐还是百济又或是灞上张家,都没人有问过耽罗岛上那些土著们的意见。

  他们的那个王,谁也没有当做一根葱。

  张家其后派出了舰队登岛,宣布耽罗岛从此为灞上张家所有。岛上的蛮夷,也从此成为张家的领民。

  张家给岛上蛮夷在内陆圈了一块地给他们继续过日子。

  然后就开始了对耽罗岛的开发。

  他们先了建设了港口码头,修了城堡,然后在这里建成仓库商铺等,使之这里成为了张家商船队对东海三国的一个贸易转口港。

  运往三国的商货,很多在这里入港停岸,然后分批转往三国。从三国收回来的商品,往往也会在这里先中转一下,然后再运回中原。

  与东海三国的奴隶贸易很兴盛。

  耽罗岛上也就成了一个极大的奴隶中转站,修建了许多奴隶营地。

  而同时,张家往三国出售的商品中,牛马牲畜也是一项大宗商品。不管是新罗还是百济又或是倭国,对优良战马的需求都很大,对耕牛挽马的需求也是极大。

  张家从旅顺或登州满载着牛马渡海,将耽罗当成一个很大的转运港。

  耽罗因为转运牲畜,这里甚至成了一个巨大的牧场,岛上到处都是牛马。

  因这转运贸易之利,耽罗岛也成为一个很繁华的岛,商港繁华,岛上满是奴隶和牛马,甚至开辟了许多耕地,种植了许多粮食。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297页  当前第117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175/129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唐朝好地主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