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唐朝好地主_分节阅读_第1147节
小说作者:木子蓝色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4.37 MB   上传时间:2025-06-01 10:54:09

  张璟也笑,又当父亲了,他如今都已经有两个儿子了。

  “殿下,有句话我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有什么你说直说。”张璟对自己的侍卫队长道。

  那队长左右瞧瞧。

  “殿下今日被册封为太子殿下,成为帝国储君。殿下有没有想过一件事情呢,谁是太子妃?”

  张璟怔一下,谁是太子妃?当然是李丽质,他是自己明媒正娶的妻子。

  “殿下,长乐公主她可是前朝公主。若她为太子妃,则她所出长子就是嫡长子,到时就是东宫继承人。可是,只怕会有很多人不愿意看到这个结果。诚如,当初长孙皇后去世后,太上皇也曾想过要立杨妃为后,一样为大家所反对,为何?因为杨氏是杨广之女。”

  张璟还真没有想到这么遥远去。

  “可李氏是我妻子。”

  队长是张璟的伙伴骑士,打小一起长大,可以说关系有如兄弟般。他此番话,确实是为张璟考虑。

  李丽质毕竟是李世民的女儿。

  张超代唐,夺了李氏的江山。总不能将来新朝第三代皇帝,却又成了李世民的外孙吧。

  “承乾此前,可是提出过要和殿下两位姐姐离婚的。”

  “离婚?”

  离婚不算什么很少见的事情,甚至皇家的太子、亲王等与自己的妻子离婚的事情很多。主要还是卷入一些斗争之中,比如历史上唐朝的肃宗李亨,就曾经两度离婚,韦妃、杜妃都卷入朝争之中,最终他被迫两度离妃。

  “我听说七郎都要与长孙氏离婚,殿下莫落于人后。”

  张七郎就是张家嫡三子,他是与长孙无忌之女成婚,而嫡二子则是与崔干之女成婚。

  张七郎现在要和长孙无忌女离婚,然后娶苏烈之女。

  苏烈是当今朝中最得皇帝倚重的元帅,而崔干也是新晋翰林院学士。

  崔莺莺生了五子四女,四子订的是京兆韦氏,五子订的是弘农杨氏,这两个还年幼,真正对张璟比较有威胁的兄弟还是二郎和七郎。

  这两位嫡兄弟,年纪既长,而且妻子也都是朝中重臣之女。

  张璟若不与李丽质离婚,那么对他的太子地位确实是不稳的。

  “可我虽与长乐关系不密,但她入门以后,也从没有什么做错的地方。”

  “殿下,她是李世民的女儿,承乾的妹妹,她身上流的是李家的血,这点就足够了。如果她没有生儿子还好些,可现在她有儿子还是长子,这始终是一个很大的威胁啊。”

  张璟犹豫着。

  他今年十七,但对于权力的本质还算看的清楚,见多了篡位、兵变,也看多了李氏皇族内斗。

  他很清楚,他和兄弟们的关系虽然亲密,但如果真涉及到了权力,肯定也不能避免。

  如果他出现漏洞,肯定会被攻击。

  尤其是那位二弟大宛国公张珲,也不过比自己晚出生了那么半个时辰而已。都是嫡子,还是一母三胞胎所出的胞兄弟。

  他这两年在琉求干了不少事情,练了不少兵,征服了几十万山夷。但那位胞兄李珲在大宛也没闲着,那虽远在天山北,却是极优良的一片封地,易守难攻,谷地肥沃,还盛产汗血宝马,又处在丝绸之路上。

  大宛本就不比琉求是近十来年才开发的,大宛可是拥有千年历史,汉朝时就兴盛一时。在过去海上商贸没这么兴盛时,与西方贸易多走陆上,大宛正是一个必经的要地。

  自己的兄弟李珲这两年在大宛,接收了这么强大的一份产业,招兵买马,招贤纳士,聚集的实力完全不弱于他。

  如今,帝国新建,他被册封为太子。

  而这位大宛国公,还不知道要被册封为什么国王。

  “非离婚不可吗?”

第1419章 皇太孙

  “荒唐!”

  甘露殿里,张超听完几个儿子的请求,十分恼火。

  太子提出要跟李丽质离婚,七郎提出跟长孙无忌的女儿离婚,连毛都没长齐的十郎也提出要跟韦氏退婚,十七郎则要跟杜氏退婚。

  “荒唐!”

  张超拍了桌子。

  他很清楚这些儿子们想的是啥,甚至敢说,这些想法其实是他们手下人怂恿的。

  “就算是民间百姓,也有句老话叫富贵不易妻。你们倒好,堂堂嫡皇子,就这样做表率的?”

  几个儿子被骂的狗血淋头,低着脑袋没人敢回话。

  “七郎,还记得当初长孙无忌想要退婚,长孙二娘可是翻墙来找你私奔,为此还闹出了那么大的误会。二娘虽是长孙无忌的女儿,可她已经嫁入我张家,就是我们张家人,你们婚后也有一年多了,孩子也有了,你们感情也挺和睦的,现在就为了有些东西,就要连夫妻伉俪之情都不顾了?”

  “父皇,儿臣不离婚了。”

  “滚回去跟二娘赔罪去,好好向你媳妇赔罪。”

  张珽连忙退下。

  十郎和十七也连忙落荒而逃,这俩家伙还小,并不太懂事。他们也是被手下人这么一说,京兆过去最大的两大豪族韦杜两家,如今确实算是衰弱,但也还各保留了一两支在中原,并不是全都被放逐去了海外。

  虽说这确实会让皇子们的外援变弱,但因此就要离婚退婚?

  最后就剩下了太子张璟。

  “伯玉啊,朕知道你心里怎么想的?也知道你担忧什么,但今天朕跟你直言。你只要做好你的太子本份,那么其它的事情你不用猜疑担忧。你是嫡长子,我华朝以宗法制和分封制立国,只要你不乱来,那这皇位将来就是你的。”

  “关于长乐,我也再说一句,我今天没有封她为太子妃,不是我对她身份有意见。只不过,惯例没有马上封而已。等过几天,就会正式下诏册封她为太子妃,你们的长子,会是东宫的继承人。”

  “父皇,立长乐为太子妃,晟儿将来地位能保保证吗?毕竟,他有李家的血统。”

  张璟说出了他的担忧。

  张超从御案后走出来,站到儿子面前。

  长子已经长的与他一般高了,长子比承乾要小几岁,都是那般高挑,只不过比现在的承乾要更加的稚嫩一些。

  拍了拍儿子的肩膀,“我们汉人重血统没错,但向来是以父系血统论,没有说以母系论的,又不是苏毗女国,她们才是母系社会。汉人娶胡女,生下的孩子依然是汉人。你娶李氏女,生的孩子依然是我们张家人。往大了说,我们汉胡同婚,生下的孩子就是汉人了。甚至那些胡人受我汉家教化,也就从此成了汉人。”

  隋朝杨家、唐朝李家,都与胡通婚,但能说他们是胡人吗?

  当然不能。

  “三郎取了名没?”张超问。

  “还没有取名,请父亲为他取个名字。”

  “大郎叫张晟,三郎不如就叫张易!”张超想了想道,为自己的第三个孙子取了名字。

  儿子们一个接一个的成婚,这两年已经有十一个儿子成婚。但目前生儿育女的虽然都有,但生了儿子的只有长子张璟和七郎张珽了。

  孙子们论行排辈,张珽的儿子排行二,名字也是张超取的叫张昆。

  张晟、张昆,现在老三叫张易。

  “明天,你就搬进东宫吧。从现在起,你就是大华的太子殿下,是帝国储君。从明天开始,你跟随我学习政务。”

  “是。”张璟点头,“儿臣告退。”

  “去吧,跟长乐好好赔个不是,我知道这两年你在琉求因而疏远了长乐。你也不要因为她是李家的人,就心里存什么介蒂。你十一弟的母亲平阳公主不也是李唐公主吗?”

  “记住,嫡庶有别,别做出什么宠妾灭妻的蠢事来。不管你院里王氏谢氏顾氏萧氏是多么的善解人意、温柔体贴,可有些事情不能出格。如果你连自己的家事都处置不好,那将来这偌大的帝国你又如何掌握呢?”

  张璟退下。

  张超回到桌后,将背紧靠在椅背上。

  新的帝国建立了,但千头万绪,事情更多了。

  摆在他面前的还是新旧交替带来的许多问题,就比如对前朝的君臣的处置、定位。今天他几个儿子的表现,也正是这种问题的表现。

  他决定维持前朝公主们的封号。

  也会坚定长乐公主太子妃的地位。

  他甚至准备立张晟为皇太孙。

  太子、太孙并立,历史上还没有开过先河,历史上第一个这样做的人是李治。李治晚年,李忠李弘两个太子或废或死,最后立李显为太子。李显为太子两年后,得皇孙李重照,于是册封李重照为皇太孙。

  太孙不同于皇孙,就如同太子不同于皇子。

  太孙,就是钦定册封的储君了。

  立太孙倒是早有先例,但基本上都是太子已死,于是按宗法制的继承顺序,继承位在嫡长子这支里传承,因此立太孙而不是其它嫡子。

  可太子在世,就并立太孙,这可是相当罕见了。

  不过立太孙倒也是有好处的。

  最大的好处,就是巩固太子的地位,彻底的断绝其它皇子们的夺嫡之心。太子有太孙,这是双重保障。

  除非太子做了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被废太子之位,导致太孙也因此被废,要不然,一般的情况下,就算太子死了,继承之位也是太孙的。

  另一方面,张超也是想早点把张晟有李家血统的这点事情,先摆上来,摆明态度。这样就不会对这个问题有争议,早早杜绝隐患。

  张璟想离婚,这会让张璟的名声不好,更何况,长乐毕竟是嫡妻,却不册封为太子妃,反册封一个妾侍为太子妃,这不可能。如果不册封王氏,让太子再娶一个,那会有更多的问题。

  张晟是嫡长,张易是庶次子,将来如果太子妃的儿子为继承人,既非嫡又非长,这可是隐患重重的。

  至于张晟有李家血统,这真算不了什么。

  汉家讲究血统,但是父系血统。

  再说李家都被送去海外了,难不成哪天李晟还会想着要恢复李唐?

  提起笔。

  张超在纸上写下宗室分封几个字。

  宗室分封是必不可少的,但怎么封?

  琉求、大宛、吕宋等这些原张家封地,张超不准备再分封给皇族,准备改为朝廷直辖。

  但宗室势力必须得有保证,否则,太危险。

  他的七位兄弟,张越七人皆封郡王。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297页  当前第114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147/129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唐朝好地主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