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时候我们往西南便能控制天竺,让天竺成为我们的大后方,往东便可以时刻反攻大唐,这块地盘妥妥的战略要地!]
第57章
贞观君臣齐齐愣住, 都没想到竟然会听到这么一个爆炸消息。
他们没听错吧,吐蕃这样的不毛之地竟然会成为大唐两百年来的主要威胁,甚至还曾攻占长安, 这怎么可能?难道是安史之乱之时吐蕃趁着大唐兵力空虚?
但不管是何原因, 被异族攻陷首都那都是奇耻大辱!
还有天子九逃又是怎么回事?他们大唐的后代君王难道都这般的无能?
出了一个弃城逃跑的唐玄宗还不够, 竟然接连出了几个!
而且一般国都沦陷一次国家不就亡了吗?大唐怎么会有天子九次出逃?这也太匪夷所思了!
不过如今也不是探究天子九逃之事的时候,还是先当关心吐蕃之事。
一瞬间李世民、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众人都先强行静下心来, 脑海中瞬间浮现出了吐蕃的相关信息。
吐蕃地处荒凉, 有极大部分的土地长期处在冰雪之中,生存环境甚至比之北方的草原还要恶劣。
毕竟他们中原人去到草原只用忍受干旱, 寒冷。
而去到吐蕃地域,不仅有干旱寒冷等着他们,甚至上到高原他们便仿佛无法呼吸, 头痛欲裂,上吐下泻。
至于长期生活在高原上的那些百姓,虽然不会有他们这般激烈的反应,但明显比他们中原人皮肤更黑、更粗糙,也老得更快。
所以这么一个恶劣的自然环境下, 吐蕃地界的人口稀少, 而且还是是一个个大大小小的部落,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
虽然松赞干布的祖父达日年赛统一了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初步形成雅隆部落联盟。松赞干布的父亲囊日论赞吞并苏毗部落, 使雅隆势力扩展至羌塘草原。
但在大唐看来, 那依旧只是个不堪一击、没有丝毫威胁的小国,远不如北边的突厥以及高句丽等国。
哪怕有一天吐蕃真如天音所说统一了全境,那也不大可能长成一个强大到能威胁大唐的国家。
这怎么可能?
长孙无逸也有些意外,不过他并不是意外吐蕃会是大唐未来的威胁, 而是系统竟然能提起吐蕃。
他本以为系统又是像之前那般在后世随意搜集了些信息,便开始想当然地开始自我发挥。
但这一次辣鸡系统竟还真细心搜集了足够多的信息,连吐蕃的历史也涉及到了,这垃圾系统竟然还真的进步了。
长孙无逸愣神了一会儿,落在系统眼中却是宿主很可能不赞同自己,它立即开口补充。
[吐蕃那块地的确海拔极高,土地荒芜,人口稀少,以部落的形式存在,所以没出现过强大的统一王朝,对于中原王朝也几乎没有威胁。]
[可是如今是唐朝,恰好碰上了地球的温暖期,甚至连青藏高原的冻土都开始化冻能种植粮食。而吐蕃又恰好碰上了他们自己的“秦始皇”松赞干布,统一吐蕃,形成了大一统的吐蕃王朝。]
[而后他迁都了逻些,也就是后世你们所说的拉萨,建立了奴隶制政权。他知道吐蕃落后,开始治国改革。]
[他先是派人去印度学习,融合梵文创造了出了30个藏文字母,终结“口信治国”;而后颁布了《基础三十六制》,确立行政军事制度,统一度量衡和课税。]
贞观君臣心中皆是心中震惊,他们完全没想到吐蕃新登基的松赞干布,竟然有这样的本事!
若是这些制度都能落地,那吐蕃的确能形成统一的国家。
还有“温暖期”……他们虽然有些听不懂具体的名词,但是结合前后也能明白那就是吐蕃原本贫瘠的土地可以种地种出粮食了。
粮食是一个国家的基础,有了粮食就有了人口,有了人口便可能有强大的军队。
这一刻,众人皆是脸色大变。
然而系统接下来的话却是让他们更是心中警铃大作。
[吐蕃的强大,大唐也有些助力。松赞干布是个乐意学习周边国家优点的人,大唐这么个优等生就在吐蕃旁边,他自然不会放过。贞观八年开始,他多次遣使节入唐,请求两国交好。]
[他听说突殿与吐谷浑都娶了唐朝的公主,于是也派出使节请求求娶大唐公主,但李世民并没有答应。]
[使节回去复命言说是吐谷浑在其中作梗,这使得松赞干布大怒,先是率兵攻打吐谷浑,让其逃至青海,而后又率大军攻击唐朝的松州,但大唐可不是吐谷浑这样的软柿子,吐蕃很快大败,松赞干布大惧,退出了之前的占领区,并且遣使谢罪。]
[彼时的大唐的战略重心依旧是河西走廊和西域地区,而且吐蕃地域奇特,唐军虽然能打败吐蕃大军,但却难以深入占领吐蕃。而能击败吐谷浑的吐蕃显然军事力量不容小觑,若是持续拉锯,便会分散大唐对北方突厥和高句丽的战略物资。]
[于是一番衡量下,李世民同意了吐蕃的求亲请求,选了一位宗室女封为文成公主,与吐蕃和亲。]
[文成公主入藏不仅使得两国数年间没有战争,也为吐蕃带去了农业技术、佛教经典等等。]
[对了,松赞干布还很会利用宗教,那时候的吐蕃原生宗教“苯教”影响极大,为了平衡宗教势力,松赞干布大力发扬文成公主带来的佛教经典。而后佛教在青藏高原逐步本土化,形成了你们所谓的藏传佛教。]
[在后世的教科书中,这段历史被描述成为华夏多民族融合的典型事件。但也有后世的网友表示,大唐这又送工匠又送技术的,可谓是给自己造就了一个长达200年的强敌。]
[吐蕃最强盛期时,还能往西与大唐和阿拉伯帝国争夺西域,延缓了阿拉伯帝国往东扩张的趋势,使得中亚地区没有那么早地被绿化。]
[当然吐蕃的强大本质还是因为气候缘故,随着天气逐渐变冷以及吐蕃内部各大势力分裂,强盛一时的吐蕃王朝逐步瓦解,但那时候已经是公元九世纪,足够宿主你用了。]
此刻的李世民可谓是心神俱荡,难得地认同起了系统对大唐的吐槽。
当然经过之前“工业革命”事件的熏陶,他不认为大唐能阻止吐蕃学习大唐的技术,可是延缓他们学习的速度是可以做到的。
大唐又送工匠,又送书籍是生怕吐蕃人学得不够快吗?
而且大唐在战略上对吐蕃的忽视也是实打实的,自己怎么能坐视吐蕃做大呢?哪怕一时间抽不出精力攻打吐蕃也该想尽办法分裂吐蕃。
还有之前他一直猜测的“藏传佛教”竟是这般形成,对后世边疆地区的信仰影响如此之大,更是令人完全没想到。
对了,还有系统之前提到过的占领吐蕃就能威慑天竺……这一切的一切都在昭示他无法否认的战略上的疏忽,显得他之前自认对周边的局势十分了解的认知十分的可笑。
不过李世民到底是十分务实的人,何况一切都还没发生,他战略上的短时还能被弥补。
这个战略要地,大唐要定了。
只是想要掌控吐蕃的困难依旧在那,大唐的军队要如何克服高原对大唐士兵身体的影响呢?
这时久未开口的长孙无逸终于开了口,也算间接替他问出了心中所想。
【系统,首先你确定我能到达青藏高原上不高反,能够适应南亚热带雨林的气候吗?我可告诉你我不管是上辈子还是这辈子都是中原人士,属于去高原旅游高原反应贼严重,头痛欲裂,上吐下泻,只能灰溜溜逃离高原。】
【至于热带雨林气候,虽然我能适应后世热带的气候,那是因为那些地方都被改造了,现在那些地方可都是各种参天巨树,蛇虫鼠蚁。而我是一个被小虫子咬了就得肿上好几天的人。】
【所以你确定我不会在占领天竺和吐蕃之前自己先嘎了?】
贞观君臣都不禁嘴角一抽,好家伙,这长孙五郎真是虚弱到一定的程度了。
不少人不禁看向了一旁身为兄长的长孙无忌,他们长孙家体质这么差的吗?
可是他们的父亲明明也是大名鼎鼎在突厥那荒芜之地待了数年的长孙晟,不该弱成这样啊!
难道是一代不如一代?
也对,看长孙大人那圆滚滚的身子,如今完全没有继承长孙老将军一箭双雕的本事,只能当文官,他的弟弟比之长孙大人更弱似乎也算正常?
而之前都是“盯”别人的长孙无忌难得地尴尬了一瞬,不自觉地收了收自己的胖肚子。
这个五郎怎么能这般看轻自己,他平时身体也不错,哪里有那么弱?定然又是不想去做那系统的任务找借口呢!
还有这些同僚怎么那么能联想,五郎身体弱跟他有什么关系?如今的他虽然是文官,但也是跟着一起带兵打过仗的!
众人心思各异,但也都有一个共同的认知。
若是系统能让长孙无逸在这两个地方平安生活,那其余身体更健壮的士兵定然便没问题,于是纷纷期待起了系统接下来的回答。
系统也不负众望开了口。
[好吧,宿主说的的确是我们这个计划中的最大问题,这里为你查询缓解高原反应的方法哦。]
[首先高原反应是由于高原相较于平原的含氧量较低,所以平原的人上到高原后因为能吸收到的氧气不足,气压降低引起的生理反应。]
[所以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就是制造氧气,随时吸氧。]
氧气?这又是个贞观君臣们从来没有听过的词汇。
当然因为已经遇上过太多没有听说的词汇,他们这次很是淡定,甚至也不再纠结氧气究竟是什么,反正他们都是弄不懂的。
相较而言,他们更想要知道氧气该如何制得,要是只有后世能制作出来氧气,那他们知道原理也是没用的。
显然长孙无逸也很关心这一点,也在这时立刻开口询问。
【的确,氧气时一切的根本,可是现在在大唐不是在后世,氧气要如何制得?这里可没有制氧机。】
系统继续不慌不忙。
[经过本系统的搜索,发现唐代已经有炼丹术士制造出了氧气哦,他们在密闭炼丹炉加热硝石制得了一种“青霞之气”,那就是你们后世所谓的氧气。]
贞观君臣心头一喜,能制出氧气就好。
长孙无逸则是嘴角一抽,倒是没想到系统真还找到了唐代制氧的方法,只是离能用还差了个十万八千里。
【哦,这的确是个办法。只是这制出来的氧气用什么容器装呢?那可是需要完全密闭的容器,还是让军队随时带着几个炼丹的术士?】
系统和贞观君臣这次都被问住,短暂愣神。
贞观君臣虽然依旧没闹懂氧气是什么,但是既然是存在于天地空中之物,那定然是无色无味无形难以捉摸的。
如今的大唐运输粮食时不时都要陷入困境,更何况这种虚幻之物呢?
好在这时呆愣半晌的系统再次开了口。
[宿主,你提出的问题很有建树,没关系,我还有别的办法。]
[人类的身体是很有适应能力的,所以在朝高原进军之时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模式,每日上升海拔不超过300米,而且可以在2500米左右的海拔处停留一到两天让身体适应,到了目的地一开始也不要剧烈运动,洗头洗澡,可以先缓上几天让身体适应。]
[这么一通下来,一般人都没有问题的。当然如果有问题的话,那就证明这人的确不适合高原,只能快速离开高原了。但这样的人是少数中的少数,宿主可以放心。]
长孙无逸很想说一句自己很可能就是那个少数中的少数,但是想到系统辛辛苦苦搜集了那么多的信息也很是不容易,而且一直贬低自己也实在不是个事。
于是他只问出了那个最关键的问题。
【可是打仗从来都是急行军,更是剧烈运动,这登上300米就歇一歇,是等着敌军来打自己吗?】
原本信心满满的系统这次是真的被打击到了,只能回以一阵沉默。
而贞观君臣先是一阵失望,但旋即又在其中看出了些希望来。
毕竟对于大唐而言,最难的从来都是持续占领统治新打下来的地盘,而不是一开始的进攻。
更何况有了火器的加持,大唐的进攻只会更快,需要的战士也会更少,他们完全可以先选上一些高原反应没有那么强烈的士兵作为先头部队。
至于那些需要长期驻扎的后续军队,完全可以用系统提供的方法缓慢进军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