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先是被长孙五郎过分尖锐的言论刺痛, 并下意识地在心中为自己辩驳。
他承认他乃至于所有帝王所作所为第一要义都是为了江山稳固,害怕将百姓逼急了造反才会有善待百姓的感悟。
此时的李世民颇为愤愤不平,深觉长孙无逸言重了。
人都有私心, 论迹不论心, 英明的帝王在位终究能让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不是吗?长孙五郎怎能如此地将他们贬低一文不值?
直到再次听到“进步缓慢”几个字后, 李世民心中顿时警铃大作,没心思再去辩驳自己算不算伪君子。
满脑子只剩下, 怎么又发展缓慢了?
别的也就罢了, 譬如华夏对工匠们的重视的确不够,所以未来让火药发展落后于那什么西方, 但农业怎么可能缓慢?
要知道从秦汉之时,几乎历朝历代都或多或少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让天下大部分的百姓都以种田为生。
有这么多的百姓都去种地, 又不像工匠那般不受重视,从事的人少,怎么可能缓慢?
更何况在他知道的周边小国中没有一个国家的子民比大唐更加会种地!要说华夏农业进步缓慢,那其余国家岂不是根本不算有农业?
除了李世民以外,其他朝臣们也生出了相同的疑惑。
在他们看来, 华夏向来以农为本, 不管哪朝朝廷都十分重视农事。
说他们对待农人不够真心也就罢了,怎么还能说他们让华夏农业进步缓慢?这还有没有天理了!
然而长孙无逸自然是听不到他们的反驳的,还在继续吐槽。
【当然, 在华夏数千年的历史里农业一直领先全世界, 算得上是最会种地的国家。】
【比如在现在华夏的粮食亩产量是欧洲的几倍甚至是数十倍百倍,但那时还在被神权统治,所有百姓都处在愚昧无知的状态中,比他们强这也不代表华夏农业就真的进步很快。】
【等欧洲度过中世纪, 迎来文艺复兴,工业革命,欧洲的农业也随之迎来了飞升,其进步直接吊打过去数千年的成果。】
【高产作物的推广、化肥的发现、以及各种农业机械的发明,粮食产量大幅提升,不仅让人口大幅度增加,甚至能让全世界大部分的百姓终于能吃饱饭了。】
【当然依旧非洲等地依旧有百姓在饿肚子,但是这只是客观存在的贫富差距,而不是世界上的粮食产量不够,甚至我怀疑非洲的百姓其实也比如今的底层百姓过得好得多。】
一开始贞观君臣依旧是不信的,“飞升”又能有多快?土地就那么大,又能多多少粮食?
夸张!肯定是夸张!
然而当他们听到让全世界大部分百姓都吃饱饭时,还是忍不住睁大眼睛。
这怎么可能?哪怕是李世民也不敢说让真正的底层这是只存在于大同世界的场景!
好在少年最后又补充了一句,让他们稍稍心安了一些,果然还是有饿肚子的吧!
但很快他们又拧眉,比他们大唐的百姓过得好得多?这是在侮辱谁!
但很快,他们便发现眼前再次出现了光幕,少年竟是再一次当着众人的面开始摸起了鱼。
【算了,吐槽得我都累了,他们爱互相恭维就互相恭维吧,我也趁着这个机会歇上一歇。】
很快光幕上也出现了画面,竟是一片金黄的田野,显然这片田地迎来了大丰收。
然而与贞观君臣印象中的丰收场景不同,田中并没有低头忙碌收割庄稼的农人,而只有一个个巨大的“钢铁盒子”。
当然如今的贞观君臣们也算是见多识广了,当即便认出这也应当是一种“车”。
只是在他们的印象中“车”是跟如今的马车、牛车差不多用于行人出行或者运送东西,怎么会出现在田地中?
而更让他们想不到的是农田背后不是连绵的群山,而是一栋栋直冲云霄的巨大高楼。
所有人皆是一怔,高楼他们如今倒是不惊奇了,可跟大片的农田隔得这么近却着实奇怪。
这后世人这般节约农田的吗?竟然还在城市里种起了地来?如今的他们都不会这般不讲究。
而在这时少年活泼的声音再度响起。
【哈哈哈,每次刷到这个场景的视频就觉得挺逗,也是让从前那些宣传的画报成真,四个现代化成了现实。】
【之前这些地方都是种植的景观花木,现在国家为了保护永久基本农田,要求城市里的永久基本农田不能再打擦边球全都改成种粮食,一开始大家都觉得这是胡闹,现在看效果确实很不错嘛。】
【不仅景观别有一番风味,而且庄稼也收获了,这都是实打实的粮食。】
【有人抱怨说在这块地上的投入都比收获的庄稼价值高,但种植绿植也一样需要花钱啊,甚至只多不少,现在种植粮食好歹还能收回来一点。】
【更何况国家明显是为了粮食安全,而不是为了一时的经济产出,要真为了赚钱,干脆全都建高楼算了。】
粮食安全?永久基本农田?
是他们理解的字面上的意思吗?为了国家有足够多的粮食所以这块地只能用来种地吗?
如果是这样的话,看来那后世朝廷也很重视农业嘛。
不过他们也来不及细想,因为少年话音刚落,画面便动了起来,一阵欢快的音乐以及一个跳脱的男声同时响起。
[接下来大家看到的就是麦田CBD粮食成熟,进行收割的场景。收割机在高楼脚下呼啸作业,城市天际线和金色麦浪交相辉映,这是怎样一副魔幻现实主义呢?]
与此同时,之前贞观君臣们疑惑不解的“车”们开始在田野上奔驰,而它们所过之处粮食被自动收割,甚至进行了预处理脱壳。
而那速度之快让他们都还没反应过来,几百米的麦子竟然便已经收割完毕。
这一刻,贞观君臣们之前的质疑再不存在。
既然这些“车”能够这么快速地收割粮食,是不是也意味着他们同样也能这么快速播种、插秧、施肥?那岂不是农事再不再需要多少人力!
难怪少年会那般嫌弃现在的农具浪费人力,跟眼前的画面比起来,如今的耕种方式仿佛刚出生的幼儿与成人对比扮简陋。
如果大唐能够有这样的机械,那他们哪里还用像如今这般担忧民力不够用呢?
李承乾、李泰和李丽质三个孩子更是震惊地睁大了眼,仿佛见到了新世界一般。
之前他们也受到父母的教导知道农事对天下的重要性,但于他们却都有些浮于表面,眼前这一幕于他们着实有趣,也让他们不禁坐直了身体,生出了对农事的兴趣。
特别是李泰,他本来就爱好读书,喜欢一个人待着研究东西,再加上他又爱好美食不爱动所以才成了这一副圆润的小胖子模样。
他还记得之前见到普通农人收割庄稼时的场景,他的记忆只剩下种地真是又累又苦,别的都没什么太大印象。
如果大唐的百姓也能够这般种地的话,那哪怕是他这种不怎么爱动的人是不是也能种出一片庄稼?这可真是太好了!
而向来爱思考的李泰又再次想到了小舅舅之前曾经再三提起过的工匠、技术,这些用在农事上的“车”也跟那些有关吗?
李泰顿时在心中决定,回到皇宫之后他一定要搜集墨家的相关书籍,要是他能研究出来这些机械,那可就太有意思了!
当然小胖子此时只当那是一种消遣,但随着研究的深入,未来的他却是沉浸在了科学的美妙中无法自拔。
震惊过后,李世民很快恢复镇定,大脑开始飞速运转思考起获得眼前那些“车”的可能性。
他很快想起了之前少年提到的“曲辕犁”,难道眼前的东西跟那“曲辕犁”有关?
那这是不是意味着长孙五郎有可能将这些机械变出来?那可真是太好了!
然而很快,长孙无逸的话便打碎了李世民的白日梦。
【呜呜呜,好想要未来这些农业机械!要是我能有这些,这庄子里的农田恐怕一两天就能播种、收割完,哪里用得着那么多佃农辛苦。】
【只可惜现在的生产力实在是差得太远了,我现在也只能想想怎么把工业革命之前的“曲辕犁”、“筒车”等等农具给搞出来。】
李世民难免心中失望,但这并不影响他抓住重点,并且飞快地思考起来。
又是工业革命!少年已经提了好几次工业革命!
它到底是什么?在少年的口中仿佛这工业革命仿佛是一切转折点一般的存在,不仅催动世界大跨步进步,还让华夏大大落后于了那什么欧洲。
李世民是个开明的人,并不故步自封,如果工业革命真有这么厉害的作用,他也很愿意在大唐推广一番。
一瞬间李世民屏气凝神,希望能从少年口中听到开启工业革命的相关消息。
只是他听是听见了,于他而言却并不是什么好消息。
【唉,每到这时都很怀念工业社会时的那些机械产物,同时也很遗憾华夏为什么没能率先一步踏入工业革命,毕竟明明华夏可是领先了上千年。】
【从前我觉得是华夏运气不好,当时碰上了最为封建的朝代,可现在了解多了,这还真是个体制问题。】
【说到底还是多年来华夏对农民的打压,形成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虽然客观上让社会变得稳定,但也最大限度地限制了农民的创造力。】
李世民以及其他朝臣皆是一怔,怎么就是制度问题了?难道农民的生活稳定还不好吗?
火药需要战争他也就认了,但农事他绝对不认,没有一个稳定的环境百姓怎么种地?
但很快他们便明白此稳定非他们理解的稳定。
【虽然大多数朝廷理论上都会给百姓分地,譬如从北魏时期实行至今的均田制,但实际上只有王朝初期人口较少的时候才能给百姓分地,随着天下逐步稳定,世家大族形成,阶级固化,原本属于百姓的田地被世家贵族们用尽办法占去。】
【据史学家统计,大部分封建王朝中全国平均有50%的土地属于地主阶级,大量的农民只能依附于地主生存。】
【土地的税率又极高,甚至达到50%以上,还有押租制、高利贷等一系列附加剥削手段,这也就意味着农民六、七成的收成被地主占了,农民生存都成困难了,又哪有精力和能力去想办法扩大生产呢?这么一来农业技术又怎么可能进步呢?】
贞观君臣大多都是世家贵族出身,心中十分清楚世家到底占了多少土地,又有多少百姓沦为了世家的佃农甚至是家仆。
虽然他们嘴中一直说着什么“为国为民”,但人都是自私的,谁又会去真的思考他们是否在压迫那些百姓呢?
当然于他们大多数人而言,压迫了也就压迫了,让他们意识到人人平等,压迫百姓是不对的这件事根本不可能。
但如今长孙无逸直接将华夏农业进步缓慢的帽子扣在他们头上,却是让他们无法接受的。
顿时一群人愤愤不平,他们的土地也是通过祖先的积累,也不是他们白得来的。
那些百姓没有一个出息、勤奋的祖先,凭什么想要跟他们过上一样的生活?
至于通过跟着李世民开国获得高官厚禄的朝臣们更是理直气壮,那些土地都是他们出生入死拼来的,怎么就成了压迫了?
大不了他们以后给庄子中的佃户少收些租好了,他们可真的是大好人哩。
还有部分机灵的人更是心想,那些个平头百姓都没读过书,让他们去研究如何提高农业技术也不可能成功。
土地明明只有在他们这些有文化的贵族手中才能发挥到最大的水平。
第49章
长孙无逸并不知道现场众人的想法, 但却不影响他在心中将以世家大族为代表的人给吐槽个遍,间接驳斥了他们所有狡辩的话语。
【至于封建大地主们,他们倒是有多余的钱和资源去研究农业技术。可是呢, 他们根本不会也没有动力去提高农业技术。】
【首先是经济上的算盘, 相较于将钱投入到不确定是否能成功, 很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的农业技术上,这些大地主们将钱花在扩张农田上, 扩张土地带来的收益才是真正稳定的。】
【况且自古便有一句话, 谷贱伤农,如果所有地主都采用新的技术使得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那反倒会导致粮价暴跌,最后算下来地主们的收入还下降了。从这个角度来讲,成熟有经验的地主们反倒会选择维持现状。】
之前还在心中信誓旦旦说大话的朝臣们大部分没了之前的气势。
虽然他们嘴上常常不在意钱, 讲求文人的清高与气节,可是他们心中更清楚“钱”才是维持他们如今优渥生活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