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李世民当即道,“众爱卿的顾虑朕都知道了,也的确有些道理,但朕也是不得不让皇后一起临朝。朕前几日接到前线密报,东突厥竟然趁着朕登基朝局不稳,发兵南下!”
“当然朕也已经派了尉迟敬德和李靖一起阻击突厥,两人对付突厥人都十分有经验,如今已经取得不错的战果,相信定能将突厥军队阻绝在千里之外。”
“只是如今大唐初定国力孱弱,不能直捣突厥老巢,但是可忍孰不可忍,所以朕决定亲临前线斥责颉力,讨回公道。”
“朝廷不可一日无主,太子又还年幼,皇后的贤德大家都很清楚,让皇后监国是最好的办法了。”
李世民这话一出,朝臣们再也没空管什么儒学不儒学、皇后是否临朝的事了,纷纷劝谏。
“陛下呀!突厥人阴险,您切莫以身犯险啊!”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万一突厥人正面打不过大唐,耍阴招怎么办?”
……
“对对对,李靖将军和尉迟将军已经足够威慑突厥人,哪怕陛下担心他们的谈判经验不够也可以派一个谈判经验丰富的臣子去啊!”
“臣虽才疏学浅,但深觉长孙大人还有房大人都是个中好手,陛下不如派他们作为特使前去?”
说着,那提出建议的臣子便望向了长孙无忌和房玄龄,寄希望于两人主动请缨。
然而令他失望的是两人都是不为所动,仿佛没听见一般。
而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两人此时也十分的心烦,这个决定自然是他们昨晚一起商议的。
该劝的话昨晚都已经劝过了,陛下不听他们有什么办法?
既然昨晚都已经跟陛下说定,今天他们也不会不讲信用,与其余不知内情的朝臣们再劝一次。
而那臣子见状,也只能叹口气,心中骂了句“两个佞臣”,然后继续试图劝谏陛下,而李世民自然也是寸步不让。
“你们有所不知,颉利这个人很是狡猾,只有朕才能威吓住他们,让突厥数年不敢再南下入侵大唐,我们大唐才能够休养生息,好好发展啊!”
“有的险朕必须得去冒,这样才能战果最大化,就跟从前打天下时那般。”
“你们要相信朕的能力,朕从前三千人都能破十万大军且安然无恙地回来,这一次也自然不会有事。”
……
李世民的一番话可谓是说得冠冕堂皇,为国为民,于是乎,两方就这么僵持了起来。
直到少年的声音再次响了起来。
【等等发生了啥?大唐成功拦截了东突厥?原本的历史里不该是唐军防守疏松,战线过长,再加上李艺消极抵抗,让突厥人兵临渭水吗?】
这话一出,原本还争吵着的君臣顿时屏气凝神。
完了,少年发现异常了!他要是察觉出了真相,那可就真的完了!
这一刻李世民也是心跳如擂,生怕长孙五郎继续深想下去。
虽然他早已经料到突厥之事一公布,少年便会起疑,但是战局从来不是能够瞒住的消息,他也不可能为了不让少年察觉而置天下百姓于不顾,所以也只能冒险一次了。
不过长孙五郎的性子一向跳脱,他应该不会继续深想下去吧……
李世民在心中不断安慰着自己,然而这一次少年却是没有如往常那般。
【肯定是出了什么意外,看样子东突厥南下的消息是提前泄露了啊!会是哪里泄露的呢?】
【该不会死有什么神异之事发生提前预警了吧?】
李世民的心顿时提到嗓子眼,特别是想到少年虽然有时候思想诡异,但却总能直插要害,更是心焦不已。
少年是不是就是爱跟他作对?怎么该敏锐的时候不敏锐,不该敏锐的时候偏偏敏锐!
朝臣们也是十分紧张,特别是长孙无忌,昨日少年身份的曝光就已经令人很是意外,今天不会又来一次“意外”吧?那可真是上天故意玩他们长孙家!
但好在少年很快发挥了他的本性。
【不对,世界上哪里来的那么多神异之事。说不定就是李世民安插的探子提前传回了消息,鬼知道哪里的小翅膀扇动了一下就能够改变世界。】
【算了,他们能提前察觉东突厥南下终究是个好事,避免那么多百姓生灵涂炭,我又何必去探究原因呢?反正以我的脑子也是想不出来的,】
【不过,怎么事情走向都变了,李二怎么还是忍不住想要去前线逛逛啊?以前看史书,我还以为他是被逼无奈只能自己去冒险会见颉利可汗,才能真让颉利可汗相信大唐已经准备妥当,结果现在看来就是他自己想去啊!】
【果然李二这样的马背皇帝,这辈子最爱的就是打仗。要是李建成是个仁慈且厚道的兄长,他愿意替李二坐镇大后方,让李二无所顾忌地四处征战,说不准两兄弟真能和谐相处,李二成为个大将军王什么的。】
李世民刚松了一口气,好好好,不要细想就对了!
但很快他的那口气便提了上来,什么大将军王?他替李建成去打仗?他又不是傻子怎么会替别人打江山!
不过他心底又涌出一个声音,这四四方方的皇宫待着也没啥意思,皇帝也当得憋屈得不行,想要去打个猎都不行。
若是真能一直去征战四方,似乎也不错……
当然这个念头就是一瞬间,毕竟李世民这样的人永远也不会甘于屈居人下。
而就在这时,李世民感受到一阵来者不善的目光,他心中咯噔一下,少年这般说了,那些臣子必然不会轻易善罢甘休了,自己好不容易快辩赢了他们。
而后他艰难地抬起头,果不其然看见了朝臣们的怒目而视,仿佛在说——陛下,臣等看你继续怎么编!
此刻的李世民真开始怀疑少年是来克自己的,不然为什么每次都要揭他的老底?
终有一天,他一定要狠狠地报复回来!长孙五郎最好祈求自己不会被自己抓到把柄,不然他总要还回来的。
就在李世民愤愤不平时,长孙无逸却是又转了话锋。
【也不知道他们车轱辘来车轱辘去有什么意义?李二愿意去就去呗,颉利就是个纸老虎,原本历史里李世民带了六个人就把他给吓住了。】
【而且最重要的是东突厥内部也不怎么稳,那个小可汗突利早就有反叛之心,颉利根本不敢将时间拖得太久,所以才那么快撤军。】
【现在如果大唐前线如果就已经击退了大半东突厥的军队,那颉利只会撤得更快。】
【至于来阴的,李世民这种天选之子应该不至于被颉利这样的炮灰给害了吧?而且我觉得李二比颉利阴险耶,应该担心的是颉利吧毕竟他身边有不少李二派去的探子。】
李世民一时间不知道是悲是喜,少年倒是为他的安全做了背书,朝臣们不至于反对得太过,但同时他又将自己个“骂”了一遍。
他怎么就阴险了?
算了,他还是先趁机搞定朝臣吧,跟长孙五郎计较是计较不过来的。
于是他当即对着反对的大臣们道,“朕意已决,这就是最好的办法,众卿不必多言了。”
大抵是“天音”都这般说了,又见李世民的态度那般坚决,反对的大臣们也只能偃旗息鼓了。
而后众人便正式开始商议各项政事,而长孙无逸则又开始摸鱼看最新更新的动画番剧。
对此李世民可惜长孙无逸浪费天机的同时又有些庆幸,少年总算没有继续开“骂”了,要是继续“骂”下去,他都不知道还能不能收场。
总之今天早朝有惊无险地过去了,长孙无逸再次回到自己的班房补觉,而对于李世民来讲一天的工作却才刚开始。
而在处理政事之前,如今的李世民还有更加紧急的工作,那就是如何让一心躺平长孙无逸接受任务,完成任务。
于是当李世民带着心腹和长孙皇后进入书房议事时,说出他的想法时,众人都是一阵诡异的沉默。
毕竟谁能想到他们身为帝国的最高统治层,结果现在却在这商量应该如何帮人谋反呢?
当然也有些谨慎的臣子在心中嘀咕,要是自己真提出了可实施的造反办法,那又会不会被君王忌惮呢?毕竟这可是造反啊!
哪怕现在君王宽容大度没有放在心上,可是未来君王年老时呢?那可就全成了罪证了!
因此一时间大家都看看我我看看你,却都没有开口而寄希望于其他人带头。
长孙皇后心思缜密,一眼便看出了朝臣们想的是什么,也知道这件事不应该由他们来带头。
而她自己便不用顾忌那么多了,她相信自己丈夫的人品,也盼着五郎能为他们带来更多的“天机”。
于是长孙皇后当即第一个开口,“陛下,臣妾以为对待五郎应该简单一些,不应该太复杂。陛下既然会送探子去到东突厥,那东突厥定然会在大唐有探子。”
“我们可以安排五郎周围的人装作是不小心泄露了身份的探子,而且正要往突厥传递消息。五郎若有意的话定然会搭个便车传递消息。”
这个方法极其的简单粗暴,有心机有阅历的人可谓是一眼便能看出其中有诈。
然而大家又不得不承认这的确很适合长孙无逸,毕竟少年不仅心思单纯,什么经常连他那个简单的大脑都不愿意用。
哪怕那方法稍微复杂些,少年就可能嫌弃麻烦不想干了。
于是当长孙无逸一觉睡醒,便发现跟自己关系不远不近的“同事”袖子里调出了一封书信,书信上赫然便是为东突厥可汗颉力传递的大唐的消息!
长孙无逸顿时一惊,好家伙!东突厥探子竟然混成了大唐侍卫!大唐朝廷反间谍能力这么弱的吗?!
当然一想到李二的探子都混成了颉力的心腹,长孙无逸觉得大唐还是稍微强了那么点。
作为一个从小接受爱国教育,反间谍宣传的三好学生,长孙无逸第一时间就想上报“中央”!
【哈哈哈,我要去告发“五十万”,这种事也终于是被他遇上了!】
而在他要踏出班房门的那一刻,系统赶紧出了声。
[宿主,你忘了我们的任务了吗?这可是难得一见的机会。你要是把消息夹带在这封信里不就能完成向突厥传递消息的任务了吗?]
长孙无逸的脚步顿时一顿,恍然大悟。
【对哦,我们的任务就是出卖消息给突厥人,“五十万”竟是我自己!】
而在暗处偷偷观察着长孙无逸的李世民等人则是终于松了口气。
怎么会有人对于抓探子这般兴奋?但总算少年没有纯良到真告发那人,不然他们还真不知道要如何是好。
对了,“五十万”是什么?
第32章
此时的李世民等人正在一处距离少年差不多十五丈远的宫殿中, 一起静悄悄地探听着少年的心声。
这个距离自然也是他们一番试验后得出的,他们发现只要李世民和他们处在长孙五郎的三十丈内便能听见少年在心声中与系统的对话,其余人只要站在李世民十丈内便也能跟着听见。
当然距离越近听得越清晰, 距离越远听得越不真切。
所以综合考虑之下, 几人选定了这处不远不近的宫殿。
开始之前, 众人都以为任务应当进行得还算顺利,毕竟有几个人能真正抵住诱惑?
更何况长孙五郎还被神异之事选中, 大部分人都会认为自己是天选之子。
结果, 少年就又给了他们个“惊喜”。
当然幸好的是,系统还是不忘初心。
他们想, 现在应该没问题了吧?
然而少年沉默半晌后,竟是依旧在推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