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如果不是顾忌到长孙无逸能听见殿中的动静, 李世民恐怕真想直接动手结果了那倭国的天皇。
上千万人口是什么概念?如今大唐人口才不过两千万!
【不过鬼子们在失败后的确也挺能装孙子的,简直是最忠臣的狗。但是呢,也时时刻刻都想着弑主。以前在后世听那些政论节目时, 每次听到小鬼子的相关信息, 我都暗戳戳期待他这条狗合适何时反咬他的主人, 那可真是一场好戏啊!】
【唉,可惜了没办法告诉李二他们小鬼子们的真面目, 要是被小鬼子忽悠了饶过他们了怎么办?】
李世民嘴角一抽, 这小子对自己可真没信心,成天担心些有的没的。
如果是以往以他的恶趣味, 他定然要卖个关子,好好逗上长孙无逸一逗。
但如今,他却是完全没心情, 冷笑一声道,“呵,全是被百济所迷惑?你们可真当朕是傻子了。不过,做错了事就应当承担后果,有什么理由都去地下说吧。”
求饶不成, 舒明天皇却仍旧不肯放弃。
而大概是人在性命被威胁时反倒能够激发出人的潜能, 舒明天皇很快想出了新的理由。
“陛下,我知道大唐志在收拢万国,成为天下共主。您若是直接杀了我, 别国的王会怎么看您?怎么想大唐呢?他们会觉得大唐残忍, 如果投降也是死,他们就会誓死抵抗,反倒会影响大唐的统一大业,损害您天可汗的威严啊!”
李世民不得不承认倭国人的脑子的确比草原人要好用得多, 比如突厥可汗们就说不出这样的话来。
但他们越是表现得聪明,李世民对他们的忌惮越甚。
他脸上的冷笑更甚,“朕怎么觉得重重惩罚你们才能以儆效尤呢?朕要让天下人都知道胆敢觊觎大唐,主动与华夏作对的就是身死族灭的后果。这样未来才没人敢像你们这般胆大,生出不该有的心思。”
“朕本来还想给你作为国君的面子,秘密将你处死便是,但如今想来,既然要震慑天下,那自然要让所有人都看看你的下场。”
“刑部,择一良辰吉日,在朱雀大街上送天皇上路,让百姓和别国往来使者、商贾们都看一看。”
说完,李世民也不打算再听倭国人的辩解,直接摆了摆手,让侍卫将人押了下去。
一直支着耳朵听的长孙无逸心中也发出一声庆幸。
【太好了,李二终于没有被忽悠住。之前看他天天说什么自己的胸怀海纳百川,我还真怕他真这么想,毕竟历史里他就是被突厥人刺杀后才觉醒的,而倭国人那是比突厥人还没有良心百倍的存在,现在看来他还是知道轻重的。】
刚发泄完怒气,心情舒畅了许多的李世民忍不住扶额,这小子怎么就那么爱翻旧账呢?
不过到底是处理完一桩大事,他也尽可能地为未来华夏扫清了隐患,李世民决定自己不能被那小子的吐槽影响心情。
旋即他深呼吸一口平复心情,对着众人笑着宣布。
“虽然高句丽还没完全除掉,但百济和倭国被灭离高句丽被灭已然不远了,今晚朕将在玄武门设宴,与众爱卿一同庆祝这桩幸事。”
而话音刚落,长孙无逸的吐槽声就又响了起来。
【呀,怎么就办上庆功宴了?虽然知道玄武门是惯常的宫宴地点,但每次见到李二和大臣们在玄武门开party都觉得很玄幻,他们都不害怕吗?】
【而且高句丽还没打下来呢!这半场开香槟可要不得,以前看比赛时每次这样都要输!】
李世民的笑容再次卡住,长孙无逸已经吐槽过玄武门许多次,他早已经免疫了。
只是半场开香槟是指成功了一半就庆祝?可这哪里能一样?难道大唐一下子灭了两个国家还不能庆祝一番吗?
不过想到长孙无逸有时候准得过分的预言,他还是心有余悸。
只是他已经宣布了,突然取消,反倒让人起疑。
罢了,今晚就速战速决,宴会不要持续得太晚了。
长孙无逸其实只是顺嘴抱怨了一句,毕竟在大唐这十年的日子里,他早就已经习惯了大家都是派对生物的事情。
如今的他已经十分有经验打发宴会上无聊的时光,还有越发长的上网时间,再也不像从前那般难熬。
而且他虽然是皇帝小舅子,但实在是没什么权力,所以没人来跟他套近乎,也没人来招惹他,他自然也能乐得清净,毫无负担地摸鱼。
只是这一次,他才刚看了两集新出的电视剧,便听见李世民宣布宴会结束。
长孙无逸顿时一惊,心中吐槽。
【咦,今天怎么这么快?不是李二的风格啊!难道是年纪大了,熬不动了?】
不远处的李世民深呼吸了几口,尽量让自己平静下来,但最终还是有些破防。
他可算是知道了,自己不管怎么做,这小子都有一大堆刺可以挑!
只是这到底只是少年的心里话,他想跟少年吵架都吵不了,于是李世民在一阵气血翻涌后快速离开了宴会地点。
一旁的长孙皇后见状,无奈地笑了笑。
都这么多年了,丈夫还是那么孩子气,特别是面对五郎时,更是孩子气到了极点,总是沉不住气。
不过他们的年纪倒的确是大了许多,再不能跟二十多岁年轻时候比,丈夫能因为五郎的吐槽而少饮些酒,早些休息倒也的确是好事一桩。
而且随着年纪渐大,她对丈夫的饮食控制也越发严格,但丈夫却仿佛叛逆期到了一般,总是趁她不备时偷吃。
或许,她倒是可以利用利用。
走在前方的李世民并不知道自己又被妻子抓住了漏洞,只想赶紧逃离出长孙无逸吐槽声的世界。
不过李世民的情绪来得快去得也快,第二天醒来之后,他便将对长孙五郎的不满抛诸脑后,一边处理国内国际的政务外,一边支着耳朵期待长孙无逸能继续提供更多的“天机”。
当然长孙无逸依旧发扬着自己不靠谱的精神,往往一百条信息里一条能有作用,大多数都是些没什么营养的废话。
对此,贞观君臣也早已经习惯,而且听多了,当作是他们繁忙的日常工作中的泄压也不错。
而很快攻打高句丽的战备也已经准备妥当,李世民在思考再三后还是准备御驾亲征,一雪前耻。
他的这一决定却是遭到了无数朝臣的反对,朝臣支持攻打高句丽,但却不同意皇帝亲征。
不说隋炀帝亲征的阴影实在是有些大,原本的历史里李世民也在高句丽战场上吃了大亏,回来后还生了一场大病,间接加速了他的死亡。
这让朝臣们怎么放心李世民御驾亲征?
而听着朝臣们各种各样反对意见的李世民一阵无言,他不就是因为吃亏了所以想要一雪前耻吗?
两方就这样对峙着,最后还是长孙皇后出来打了圆场。
“如今大唐的武器进步极大,早不是原本历史中能比的,而且不管是情报还是战备大唐的准备都十分完善,可以说这是一场必赢的战争,陛下御驾亲征的危险极低。”
“至于生病什么的,陛下如今不仅更加年轻,也比原本的身体更加康健,还有孙医师和其弟子们越发高超的医术,实在是没有太多可担心的。”
李世民见妻子这般支持自己顿时心潮澎湃,果然还是妻子懂他啊!
然而很快他就又听到长孙皇后开了口。
“只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还是要防范风险的。天机泄露导致无数事实都悄然改变,而根源在五郎身上,妾相信命数。所以若是陛下想要御驾亲征,还请将五郎带上。”
原本心潮澎湃的李世民顿时如同被泼了一桶冰水,眉头拧了起来。
有长孙五郎那小子跟着,他还能无所顾忌地打仗吗?怕不是得被他烦死?
而看见李世民表情的朝臣们哪里还不懂,陛下极其不想带着长孙五郎御驾亲征。
他们纷纷表示赞同皇后,一副“陛下要御驾亲征,那就得带上长孙五郎,不带那他们就死也不同意李世民御驾亲征”的模样。
陛下这般抵触长孙五郎,定然不会答应的吧?
而李世民在一番纠结后,最终还是按捺不住心中想要重回战场,一雪前耻的渴望,咬牙答应了下来。
呵,大不了到时他就当听不见长孙无逸的心声好了。
众大臣有些傻眼,陛下这是真态度坚决啊!
而最为傻眼的还是接到要随李世民出征旨意的长孙无逸。
【啊啊啊!疯了吗?李二御驾亲征为什么要带上我?我这么大了连个鸡都没杀过啊!】
【好吧,我现在的官职的确是武官,还是李二的侍卫。可是这么些年,我也就站站岗,连个刺客的影子都没看见,直接让我跟着去战场,就这么相信我吗?】
【算了,我怀疑其实是李二在整我!】
不远处的李世民也是心中无奈,自己也不想带他好吗!
而且这小子怎么老是甩锅自己,这次明明是他阿姐坑他!
然而圣旨已经下了,长孙无逸无法抗旨。
而李世民也顾忌不断上谏的朝臣们,不敢说不带长孙无逸。
于是两人就这么都不太情愿地一起踏上了征讨高句丽的战场。
第110章
长孙无逸自然是不情愿的, 毕竟他只能一路风餐露宿,骑马出行,特别是看到李世民乘坐马车后, 他更是绷不住, 开启了吐槽模式。
【啊啊啊啊啊!这真的要疯了, 本来之前还觉得李二应该不至于那么无聊,但现在看他就是故意整我!凭什么他能坐马车, 而我只能骑马吹风啊!】
【而且为了在比较暖和的时间赶到辽东, 所以得二月就出发,这寒风吹的人简直皮都快裂了。】
而坐在马车中, 听着长孙无逸蛐蛐的李世民也是一脸无奈,天知道他根本不想被拘在马车里,想要驾马狂奔, 带领先锋军极速前行,这才叫做打仗嘛!
只是早在出征前,长孙皇后还有房玄龄、杜如晦等大臣们就已经再三提醒不可冒险,而他为了能够成功出征,也只能答应下来。
他本来以为上路之后, 总能逮住机会, 驰骋一番,结果李靖、程咬金等人却是一个比一个将他看得紧。
如此一来,李世民便只能老老实实地待在马车之中, 郁闷无比。
听到长孙无逸的心声, 其实他完全可以让长孙无逸进入马车中歇息,甚至与他同坐说话解闷。
但李世民的恶趣味却是又犯了,凭什么他那么憋屈,而长孙五郎能舒服呢?
更何况就长孙五郎那每日的运动量, 还好意思吐槽他们李家呢?他才是最应该多运动的,正好趁着这个机会让他锻炼锻炼。
然而随着队伍逐渐走出长安城,见到越多平时见不到的景色,而长孙无逸也大概适应了骑马,他的抱怨声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对眼前景象的惊叹。
【哇,看着这连绵不断的庄稼就舒服,粮食什么的真让人有安全感啊!】
【对了,最近好像玉米种子也刷新出来了,可以找个机会种上一种了,真想吃烤玉米啊。虽然烤红薯、烤土豆也还不错,但吃多了放屁太臭了。】
【哇,水车都修起来了,曲辕犁百姓们也都用起来了,虽然至今我仍然觉得我辛辛苦苦的成果就那么被李世民发现且摘了桃子,但是看见百姓们因此提高了生产力,过上了更好的日子,就觉得一切都值了。】
李世民也在长孙无逸的感叹下,探出头看向周围田野的景象,心中涌出一阵自豪。
他在位十年,大唐发展蒸蒸日上,如今怎么不算是海晏河清,一片盛世场景呢?
至于长孙无逸抱怨的“摘桃子”,大家都是为了百姓好,怎么能叫“摘桃子”呢?他只是想让百姓尽快过上好日子罢了。
【不过,哪怕是这样,百姓们真正能完全吃饱穿暖的还是少数吧,大部分也就维持个生存,至于荤腥什么的更是逢年过节才能吃上一次。回去后我还是得多想想办法,看看还能不能在现在的条件上再提高一番生产力。】
【只是小农经济到底上限不高,真想要生产力迎来飞跃,还是得等到工业革命后了,而那显然太难了,还有很长的时间,哪怕有系统的那些技术流出,我的有生之年也很难见到工业革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