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后,这下连赵靖渊都不说话了。
容倦试探性打破寂静的氛围:“舅父觉得我该怎么做?”
数个呼吸后,赵靖渊才重新开口。
“继续窝藏。”
“那您……”
“我先回去。”
“……”
都不陪伴一下的吗?
赵靖渊还是一贯靠谱,“若有心怀不轨想要搅弄朝纲者,待我归去后,会迫不及待跳出来。”
他给出策略:“至于陛下,原地等待出征军队回来汇合即可。届时将此战重点放在‘计谋’上,传播出去。”
容倦若有所思:“转移重点?”
“不错。”
只要言明一切是刻意吸引敌方目光,实际朝廷私下派军队把握时机偷袭,百姓只会觉得新皇有勇有谋。
用结果塑造胜利者崇拜,现下结果是好的,引导起来并非难事。
双方探讨一二后,容倦心下大定,决定吸取教训。
日后决不能因为胜券在握,就出门不带脑子,但凡这次把宋氏六子带上一个,都不用自己在这里绞尽脑汁。
战争结束,容倦这里自然不需要人,赵靖渊起身准备离开。
容倦眨了眨眼:“喝杯茶再走呗。”
一起多坐坐冷板凳啊。
赵靖渊轻轻拍了下他的肩膀,无情地转身,利落坐在马背上离开了。
被迫成为留守儿童,容倦独自于驿站滞留了一日半。
春季气温多变,附近有港口,导致谷地空气格外潮湿,他一不留神就感冒了。
“阿嚏。”容倦裹着毯子,蜷缩在驿站床上,鼻尖都是红的。
【小容,不是我说,你这病的多少有些搞笑。】
帝创业大半,中道被迫躲在驿站,伤寒。
明明那日出来的时候,百官们夹道相送,别提有多威风。
“别提…阿嚏。”逞英雄果然不是好逞的。
不过容倦仍旧坚信自己是一条英雄咸鱼,卧床躺太久了也头疼,他的思绪天马行空飘了一会儿,心血来潮道:“不如给谢晏昼做个礼物。”
算起来,对方送过他亲手篆刻的并蒂莲玉饰,自己只送了一次平安符,还是顺道求的那种。
【谢晏昼还送了你雕刻的玉玺。】
“……”
一时嘴快,口口理智选择闭口。
容倦很快找到一个适合半卧学艺的东西,断断续续研究到大半夜,港口迟钝地有了动静。
不久,斥候激动通秉消息。
远方友军终于上岸。京城没有什么像样的水师队伍,除了银甲军中的分支,都是自地方调兵。如今战役结束,薛樱他们只带回了银甲军,其余全部留在原地等候诏令。
人数不多,但地方不够开阔。
待军队颇有秩序的出现时,一眼望去,乌泱泱的一片。
“拜见陛下。”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远处的山谷似乎都在激荡,士卒们声音一个个吼得震天响,先前听驿卒说起他们还不信,没想到真能亲眼见到陛下,一时内心激动难以自抑。
天颜,这是真正的天颜,陛下仿佛整个人都在发着光!
容倦披着小毯子出来,扶额让免礼平身。
真正的好多人啊。
下一秒,他忽然眯了眯眼,确定没看错,薛樱被海风吹黑了点,健壮了些,整个人拔高了一截。
居然长个子了?这像话吗!
容倦恶狠狠又朝旁边看去,好在礐渊子没长高,虽然后者本身就挺高。
这两人看到他颇为惊讶。
薛樱诧异:“陛下,您怎会出现在……”
道明御驾亲征的重点是纸上谈兵后,容倦直接派人出发,以至于他们到现在还以为御驾亲征纯粹是幌子。
容倦摆摆手,示意别问了。
问多了都是眼泪。
他以后再也不省略性说话了。
薛樱上前道明正事:“不负陛下所托,此战大捷。”
她简略汇报百胥正常战况,礐渊子站在一边若有所思,终于意识到他们回来的有点早了。
百胥这一仗如探囊取物,说到最后,薛樱忍不住道:“百胥国的君王竟然比老皇……比那位还要软,愿意签订条约赔偿大梁。”
条约内容薛樱自然不可能擅自做主,需要朝廷讨论后送去文书。
容倦对此相当满意,以后每一个晚上,再也不用接到不长眼的远方急报。
“此行二位和诸位将士们辛苦了。”容倦赞赏完大家功绩,小毯子裹得更紧了,“来,我们先于此处看星星看月亮,谈一谈人生理想,先聊它个二十四时辰。”
薛樱愣住。
什么人生理想需要聊两天的?莫非陛下还想要攻击哪里。
她顿时眼前一亮:“打到海对面去?”
“……”
·
在远离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个繁华的京城。
乌戎被打溃散的消息传来,整个京城如同过年一般热闹,家家户户主动在屋外悬挂彩布,敲锣打鼓,还有临街几乎不断响的爆竹声。捷报刚传回来时,百姓一度激动到不可置信。
“赢了?我们真的胜利了?”
直至官方认证,由官吏亲手张贴贺文,确定了乌戎已然分裂,北乌戎甚至已经选择依附大梁。
几十年的血泪史和耻辱一扫而空。
欢呼声响彻天地,连路边酒馆的旗子都在浪潮中过于展旌飘摇。街道日常的叫卖变成探讨边关战事,小孩子疯狂追打玩闹,一方举旗佯装是在窜逃的乌戎人。
喜讯传开仅仅不足一日,百胥投降的消息更是如一场烈火,让本就沸腾的皇城持续滚烫着。
赵靖渊私下递了个信给督办司。
那边连夜加工整件事,陛下天才的诱敌之计,成功衍变为茶余饭后颇受大家欢迎的故事。
新皇登基后,宵禁制度废除,一直到夜晚,茶肆酒馆也未有闭店之兆,不时还能看到有人在振臂欢呼。
灯火通明,护城河仿佛活泼了几分。
热闹到极致的氛围中,翌日,出征大军终于折返。
街道上前些天撒下的花瓣尚有残余,如今又出现新的飞花。
侍卫沿道整齐值守,百姓高呼着吾皇万岁。
“是陛下!陛下——”
容倦提前让人免了礼节,沿途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上次见陛下好像是上次的事情。”
文人墨客咏唱:“一切仿若昨日。”
“不是昨日,是大前天啊。”
马背上的天子:“……”
胡说,起码有四五天了。
他目不斜视,帝王入城自是不同,礼部早早在重要宫门口铺了长毯,容倦直接回宫,主力兵则沿途继续前行,过东城门到军事大营休整。
文武百官聚在宣政殿外等待。
所有人都恍若昨日。
陛下真是一转眼的功夫就回来了啊!
礼乐声中,他们不像百姓那样纯粹的激动,一些臣子私下不时朝大督办的方向看去,这两日不少臣子被查,昨日工部甚至接连数名官员被抓走,听说用了重刑。
如今举国欢庆的氛围中,众人难免跟着产生几分紧张。
入殿,容倦从硬邦邦的马背,改坐上了邦邦硬的龙椅。
他痛苦地闭了闭眼。
百官齐齐躬身道贺:“陛下洪福齐天,用兵如神——”
容倦抬手制止了场面话,只想赶紧回去躺下,直接开始授赏。
“此番大捷,功在将士们,有功者朕会另行追封下赏。”说罢,看向兵部尚书:“尽快审核伤亡名单。”
今日赵靖渊也在殿内,被不少人注视着,论功劳,自是他出征乌戎最大,朝臣们不禁好奇皇帝会给出什么封赏。
加官进爵?赵靖渊已然统领禁军,再升反而是虚职。赏赐金银珠宝?那他们肯定不愿意要上奏,现如今国库空虚,发个伤亡补贴都勉强。
大家已经能预测到新皇的窘境,个别还对视一眼,暗中挑眉。
陛下还能拿什么来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