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里来了客人,刀疤脸又去了厨房,吴敏宜正烧水,准备冲泡茶叶。
叶满的肚子里已经全都是水了,从坐下到现在至少喝了五六杯。
韩竞观察他的脸色:“看你一直在喝水。”
叶满跟他说悄悄话:“倒了不喝不礼貌。”
韩竞眼底浮现一丝笑意,唇角轻微上扬,看上去想笑,又忍回去了。
韩竞:“广东这里是喝了不倒不礼貌。”
叶满懵了,那样不就循环了吗?
可韩竞的也喝完了很久,没人给他倒啊。
大概加班的打工人都下班了,这会儿店里客人多了起来,说话声音有些吵。
韩竞把手搭在他的椅背上,微微倾身,到他耳边私语:“一会儿她再倒的时候,你食指和中指并拢叩桌两下。”
叶满想起来,刚刚韩竞也这么做过,他还奇怪了一下,以为他在这里待得无聊。
吴敏宜再给叶满倒茶时,叶满有些紧张地依照刚刚韩竞做的,在桌上敲了两下,这次之后,吴敏宜果然没再给他倒茶。
“这封信……”吴敏宜再次拿起信,有些晃神,开口道:“那时候阿祖回来了,我想我得告诉她,没有她我们不会有现在。”
写信的人主动提起他们的故事,这已经是第四位了。
除了已经离世的梅朵吉,和医生、小超市老板、苗医生,他都曾经听过他们的故事,仿佛时间过去这么久,谭英的老朋友们仍在原地等着她,感情依旧。
他惊异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竟然可以连接的如此紧密,他万分羡慕。
他从拉萨出发,想去信里不就是这个原因吗?想看一看什么样的人会被这么人多爱。他也开始渐渐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触碰到了那些曾对他而言只存在定义里的情感和坚守。
谭英并不是像他曾经想的那样的出身,他曾想,她一定是一位美丽的富豪,家庭财力雄厚,也是一个仁慈洒脱的姑娘,有一个和谐美好的家庭,父母、祖父母都情绪稳定,受过高等教育,所以她在那个年代也识字、会写诗。
直至现在,叶满才明白这个道理,一个人是否会拥有美好的感情、是否被别人惦念、是否强大自由与他的出身环境并无绝对因果关系。
一个人也可以强大,也可以游历,也可以帮别人、找自己。
他不该为自己的懦弱找借口,把自己的不幸归咎于各种短缺与不完美。
他从未见过谭英,但谭英好像时时刻刻在教导他,一种无形的力量牵着他看到些东西,更深刻理解自己。
他起心动念那一刻,忽然觉得自己的世界变了。
“第一次见她时我才十七岁。”吴敏宜就着杯中茶看了看自己如今的模样,良久,喃喃说了一句:“嗰阵仲好靓。”
叶满听不太懂粤语,但大概猜得到意思,他在夸赞她漂亮。
“她在广州住过一阵子,租房子,就住在我家隔壁。”吴敏宜恢复普通话,广普口音有些不分卷平舌和前后鼻音,但听起来很好听,她看着走过来的老公,弯唇说:“他那时候十九岁,长得很帅哦。”
叶满不难听出她语气里的爱意和依恋,叶满看向那个刀疤脸,在他眼里同样看见了温柔。
他们感情很好、很自然。
并不会像爸爸对妈妈说情话那样,让叶满感觉浑身不适,恨不得当场逃走,但对明目张胆的表达爱意有些不自在的叶满还是挪开了视线。
“你还记得那时候的事吗?”吴敏宜问。
“唔敢唔记得。”男人揉揉她的头发,温柔地说这话时,脸上的疤痕也变得温柔。
在叶满面前,泛黄的旧事再次被翻开,他一次次进入有谭英的世界,仿佛录像带倒带,刻在那个时间里的故事重新演绎。
在很多很多年前,谭英曾来到这里,那是叶满刚来这个世界不久时的事。
——
我在广州找到了第五封信的主人。在这里获取了一些关于谭英的事,这让我一夜都没能安眠。
她曾在千禧年前后来过广州,并在这里租了个房子住下,就在吴阿姨家隔壁。
1994年至2000年间,大量外来人口入住石牌村,原住户拆掉自己原有的住宅,建起四五层的小楼,进行出租,收取租金。
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随之而来的就是严重治安问题,楼房之间距离非常近,太阳晒不进来的角落滋生细菌与老鼠,污水横流。
住在这里的人几乎每天睡觉之前都要把钱贴身带在身上,避免盗窃情况发生。还有一些罪恶在更深的阴影下,一线蓝天的狭窄通道里消防车都进不来,一些人也隐在阴影里,出不去。
——
“我那时经营了一间发廊,就在这个地方,”吴敏宜指了指这家猪脚饭店,说:“那时候我还很年轻。”
“你现在也很靓女。”男人用方言说道。
叶满忍不住轻轻弯唇。
吴敏宜咯咯笑起来,嗔了老公一眼,说:“他那时□□,经常来我这里剪发,不爱讲话,如果有人在,他就坐着等,我认得他,但一年多,我们都没有说过太多话。”
叶满问:“为什么?”
吴敏宜调侃道:“对啊,为什么?”
叫阿祖的男人不说话,低头坐在那里,像一条沉默寡言的影子。
大概是因为十八九岁少年初次动心时的害羞腼腆,还有那么一点非要装出的酷和拽,或许更重要的是他介意自己的身份,种种缘由导致了那样漫长一段光阴里,两人无声的对白。
理发店的姑娘父母过世了,留下她和哥哥,哥哥早早结婚。
她和哥哥一家关系不好,但没办法,还是得住在一起,抬头不见低头见。
哥哥改了爸妈的房子出租,她自然没有钱收,只能重开了爸妈的理发店,赚钱养自己。
这里的人越来越多了,来自五湖四海,来理发的人有时候她都听不懂他们讲话,除了哥嫂有时来找她的麻烦,打砸谩骂外,她的生活很枯燥。
唯一一点不一样的就是,他又来了。
穿着宽牛仔裤和灰短袖,那么短一截儿袖子也挽起来,露出强壮的肩头,像香港明星。
他那头发不用修了,三七分的头发,额头被遮一部分,又精神又酷。
他坐在粉红色沙发上,微低着头,沉默寡言。
一直到店里的客人都走了,她叫他一声:“喂,你过来吧。”
他站起来,在椅子上坐好。
理发的姑娘拿起剪刀,在他的发梢上修了修,落下一点点微不可见的碎发。
理发店里很安静,外面七彩光滚动的光在镜子里一闪一闪,照着他脸上的伤。
她小心地不碰到他的伤,慢慢地给他理好头发,他放下钱,离开了。
夜里她关了店回家,她住的地方是哥哥改的出租房,她住了一间很小的。
买完晚饭,她瞧见一条狭窄的巷子有人在打架。
是一群混混在打一个男人,她没敢多看,匆匆走过,却无意间看见了那个客人。
他在一群混混中间,手上握着棍子,狠狠向躺在地上的人砸下去,她听明白了,那些人在追债。
她看到了那个被打的人,她认识,是附近住着的一个吸毒的渣滓,把家里的东西都卖掉了,妻子孩子每天过得很惨,几乎没有生路。
她恨极了这种人,站在巷尾向那里张望。
他一抬头就看见了她。
她早就知道他是干什么的,但他不知道这件事,立刻偏过头,怕她看到他的脸。
从那天开始,他很长一段时间没再去过她的店。
……
叶满有一种奇特的感觉,他们此生过半了,可仍像年轻人谈恋爱那样,爱脸红、有活力。
刀疤脸闷着头喝水,叶满忍耐不住好奇,鼓起勇气问:“为什么、做那种工作?”
他淡淡说:“我是孤儿。”
叶满心里的愧疚迅速涌出,他问这个干嘛啊?话伤了人。
但好在那人没介意,他说:“做那个赚钱多。”
吴敏宜:“他没有家人,我也没有。”
叶满:“……”
他应该闭嘴的。
……
那天之后,那个少年很久没来她的店。
她也没有去幻想什么,生活的压力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很快她就把他忘了。
那年冬天,她的隔壁搬来一个房客,是个美丽的女人。
她不像外面城市里那些靓女一样浓妆艳抹、穿着精致,是一种充满野性与不羁的美。
她皮肤是健康的麦色,英气的眉毛斜飞入鬓,眼睛亮而锐,喜欢用皮筋固定长长的头发,露出一张鹅蛋脸,大概比她高一个头,一米七上下,四肢匀称而有力量。
广州,南宁,苗医生描述她的时候,说她——“黑、眉毛很长,鹅蛋脸,长得漂亮,看起来就倔强机敏。”
我一点一点拼凑着谭英的模样,终于从她的背后绕到了她的面前,我填补着对她印象的空缺,就像挥开大雾,终于追到了她的面前,可我仍发现我看不清她。
我与她对视着……理发店的少女与她对视着。
然后双双面无表情,打开门,回了各自的房子。
冬天快要过年那会儿,他又来了店里,穿着一件黑色皮衣,格外时尚漂亮,惹得几个来店里烫发的包租婆不停看他。
她叫他过来坐,仍像以前一样修剪头发,只是没再说话,也没多看他。
她的动作很快,剪完把理发布拿开,他站起来付钱,走到门口。
他停在那儿,她也不知道是他想说点什么还是等人,一群混混飞跑过来,笑着揽住他的肩,他们就吵吵嚷嚷走远了。
哥哥又来找她的麻烦,他们这次更加着急,像是很缺钱,火烧眉毛似的。
哥哥更瘦了,皮包骨头,眼里戾气很重。
他甩了她一巴掌,她抄起椅子往他身上砸,店里的客人跑光,镜子支离破碎。
她把他赶跑了,然后坐在店里,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哭。
那时她才十七岁,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步履维艰。
她想,干脆去卖算了,不剪发了,反正做这种事的人多得很,那些见不着光的角落里,浓妆艳抹的女人多的是,不一样赚钱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