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权谋帝王心_分节阅读_第79节
小说作者:海盐絮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314 KB   上传时间:2025-11-11 16:19:16

  楚玉衡正在向昭武帝汇报新政的总体进展和下一步计划。

  “陛下,目前新政推行已步入正轨,民心渐稳,国库收入虽不及前朝鼎盛,但亦在稳步增长,支撑朝廷运转绰绰有余。下一步,臣建议,当着眼于水利兴修与官学重建。水利关乎农业根本,官学则为国家培养未来栋梁。”

  昭武帝认真听着,频频点头:“一切依先生所言。只是辛苦先生了,朕观先生近日又清减了不少。”

  楚玉衡微微一笑,云淡风轻:“分内之事,何言辛苦。能看到新政惠及百姓,臣心甚慰。”

  这时,萧彻也处理完军务,来到御书房。

  他虽为摄政王,但除非重大决策,日常行政多尊重楚玉衡和内阁,主要精力放在整编军队、防御北狄等军务上。

  见萧彻进来,楚玉衡自然地将他喜欢的茶往他那边推了推。

  萧彻也不客气,端起喝了一口,对昭武帝道:“北狄那边消停了不少,看来是被打怕了,短时间内应无大患。正好给新政推行腾出时间。”

  昭武帝看着眼前这两位,

  一位是他的帝王之师、治国柱石,

  一位是他的授业恩师、护国战神。

  他们一个运筹帷幄,定鼎朝堂;

  一个戎马半生,威慑四方。

  正是有了他们毫无保留的辅佐,他这个少年天子才能在这龙椅上坐得安稳,这昭武新政才能如此迅速地见到成效。

  他站起身,对着萧彻与楚玉衡,郑重地行了一礼:“天下初定,百废待兴,皆赖王叔与先生之力。朕,感激不尽。”

  萧彻与楚玉衡连忙侧身避礼。

  楚玉衡温声道:“陛下言重了。臣等所做一切,皆为这万里山河,天下黎民。”

  萧彻也点头,看着眼前已然颇具人主气度的少年,眼中是如同看待子侄般的欣慰与坚定:“路还长,但有我们在,陛下无需担忧。”

  烛光下,三人相视而笑。

  君臣同心,其利断金。

  这昭武新政,正如一颗充满生命力的种子,在这片被战火灼烧过的土地上,深深扎根,悄然生长,终将开出盛世繁花。



第145章 人间烟火共白头

  昭武二年,春。

  新政推行已见深功,如同润物无声的春雨,滋养着这片饱受创伤的土地。

  战火的痕迹逐渐被蓬勃的生机覆盖,百姓脸上不再是惶惑与菜色,取而代之的是忙碌的充实和对未来的憧憬。

  京城东市,人流如织,喧嚣鼎沸。

  叫卖声、议价声、孩童嬉笑声交织成一曲生动的市井交响。

  绸缎庄、粮食铺、酒楼茶肆宾客盈门,新开的南北货行里,来自江南的丝绸、塞北的毛皮、海边的干货琳琅满目,显示着商贸的复苏与流通。

  萧彻与楚玉衡难得偷闲,未着官服,只一身寻常锦袍,并肩漫步在熙攘的人流中。

  萧彻依旧身姿挺拔,眉宇间的杀伐之气在太平岁月里沉淀为深沉的威严;楚玉衡则清雅如故,只是眉梢眼角的常年凝思化为了更从容的温和。

  看着眼前这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萧彻冷硬的唇角微微放松,低声道:“记得几年前初入京城时,这里死气沉沉,如今总算……有点像样子了。”

  楚玉衡目光掠过那些带着笑意的面孔,轻轻颔首:“仓廪实而知礼节。百姓所求,不过安居乐业。新政减赋劝耕,兴商宽市,便是给了他们这条活路。”

  他顿了顿,指向一个正在给孩童买糖人的老农,“能见如此烟火气,方觉昔日种种辛苦,都值得。”

  他的话音未落,萧彻的手在宽大衣袖的遮掩下,悄然寻到了他的,紧紧握住。

  那掌心温热而粗糙,带着常年握兵器留下的薄茧,却有着安定人心的力量。

  楚玉衡指尖微颤,并未挣脱,任由那温度透过皮肤,一路熨帖到心底。

  两人姿态依旧从容,仿佛只是寻常友人并行,唯有袖袍下紧密交握的手,泄露着不为外人道的亲昵。

  信步走出城门,郊外田野更是另一番景象。

  阡陌纵横,新秧碧绿如毯,农人夫妇在田埂间忙碌,偶尔直起腰擦汗,望一眼绿油油的庄稼,脸上便漾开满足的笑。

  远处,新修的水渠如同银带,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均田令》与《劝垦令》成效最著,”楚玉衡望着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成就感。

  “去岁流民皆已安置,今春垦荒数目又增三成。假以时日,国库必能更加充盈。”

  萧彻侧头看他,目光落在他被春风微微拂起的发丝上,声音低沉而柔和:“这些我不太懂,但我知道,没有你,这一切都不会发生。”

  他握着楚玉衡的手紧了紧,“这万里山河,因你而焕然一新。”

  楚玉衡耳根微热,别开视线,望向远方,唇角却抑制不住地微微上扬:“非我一人之功,是陛下仁德,将士用命,亦是……你我同心。”

  最后四字,他说得极轻,却清晰地落入萧彻耳中。

  萧彻低笑一声,那笑声带着胸腔的震动,愉悦而满足。

  夕阳西下,将天边云霞染成瑰丽的橘红色,也为归途中的两人披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晕。

  他们不再需要隐藏,共乘一骑,萧彻从身后环着楚玉衡的腰,下颌轻轻抵在他的发顶。

  马蹄轻快,踏着落日的余晖。

  “还记得在朔州时我说过的话吗?”萧彻的声音在楚玉衡耳边响起,带着温热的气息。

  楚玉衡微微后靠,感受着身后坚实的依靠,轻声应道:“待天下安定,寻一处安静所在,只有你我。”

  “嗯。”萧彻应着,手臂收得更紧了些。

  “如今山河渐定,四海升平。这摄政王、首辅之位,虽是权柄,亦是枷锁。待陛下再成熟些,能独当一面,你我便卸下这身担子,可好?”

  楚玉衡闭上眼,感受着晚风拂面,心中是从未有过的宁静与圆满。

  他轻轻点了点头:“好。回北境朔州吧,那里……是我们一切开始的地方。”

  那里有他们并肩作战的回忆,有共同守护的土地,也有他们最初心动痕迹。

  萧彻低下头,一个轻柔如羽的吻,落在楚玉衡的鬓边。

  “山河依旧,如梦初醒。”楚玉衡望着漫天霞光,喃喃低语。

  萧彻将他拥得更紧,坚定而温柔地回应:

  “梦醒时分,你我仍在。”

  暮色四合,人间烟火渐次点亮。

  他们驰骋在归家的路上,身后是他们亲手参与缔造的太平盛世,身前,是属于他们彼此的、宁静而长久的未来。

  这世间最美好的事,莫过于与心悦之人,共看这山河无恙,烟火寻常。



第146章 归处

  昭武二年,秋。

  天下已定,新政根基深固,四海升平。

  年轻的昭武帝晟璘在数年的磨砺与萧、楚二人的悉心辅佐下,日渐沉稳干练,已能独立裁决大部分朝政,帝王威仪日盛。

  这一日,大朝会。

  在议完几项常规政务后,摄政王萧彻与文国公楚玉衡相视一眼,同时出列。

  满朝文武的目光瞬间聚焦在这两位权势煊赫、堪称帝国柱石的重臣身上。

  萧彻率先开口,声音沉浑,响彻大殿:

  “陛下,如今四海安宁,国泰民安,陛下圣心独断,已可总揽全局。臣,一介武夫,昔日为国征战,乃分内之事。今烽烟尽散,臣请卸去摄政王及天下兵马大元帅之职,归政于陛下,解甲归田。”

  此言一出,满殿皆惊!

  虽早有风声,但亲耳听到这位权倾朝野的摄政王主动请辞,依旧令人震撼。

  未等众人从震惊中回神,楚玉衡清越的声音随之响起,如玉石相击:

  “陛下,萧王爷所言,亦是臣之心声。臣本布衣,幸遇明主,得效微劳。如今新政已成定例,吏治清明,府库充盈,天下步入正轨。臣之使命已了,恳请陛下准臣辞去内阁首辅一职,放归山林。”

  两位最重要的辅政大臣同时请辞,殿内顿时一片哗然。

  昭武帝晟璘高坐龙椅,看着殿下并肩而立的两人,心中百感交集。

  他早已不是当年那个需要他们庇护指引的惶恐少年,他深知,没有眼前这两人,便没有这昭武新政,更没有他今日安稳的帝位。

  他们的离去,固然会让朝廷一时震动,但他更明白,这是他们给予他的最后、也是最宝贵的礼物——完全的信赖与毫无留恋的放权,让他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独一无二的天下之主。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澎湃,缓缓起身,步下丹陛,来到萧彻与楚玉衡面前。

  他没有立刻答应,而是郑重地对着两人,深深一揖。

  “王叔,先生,”他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

  “若无二位,焉有今日之晟璘,焉有今日之昭武盛世?二位功在社稷,恩同再造。朕,虽有万般不舍,亦知雄鹰当翱翔于天际,而非困于金笼。朕……准奏。”

  他直起身,目光扫过满朝文武,声音变得坚定而威严:

  “然,功必赏,过必罚!摄政王萧彻,文国公楚玉衡,虽卸职归隐,其功不泯!特旨:晋萧彻为‘镇国’亲王,世袭罔替,见君不拜,永镇北境!晋楚玉衡为‘文正’国公,入祀贤良祠,其著述思想,颁行天下,以为万世法!”

  “镇国”、“文正”

  皆是臣子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衔,一个代表了武力的极致尊荣,一个代表了文治的巅峰成就。

  此封赏一出,无人再有异议,唯有深深的敬佩。

  卸下重担的那一日,秋高气爽。

  萧彻与楚玉衡没有惊动任何人,只带了几名绝对忠心的旧部,两骑轻车,离开了这座承载了他们无数心血与记忆的帝都。

  没有仪仗,没有送行的百官,如同他们来时一般,悄然隐入尘烟。

  马车驶出城门很远,楚玉衡忍不住回头,望了一眼那在秋日阳光下巍峨矗立的城墙。

  “不舍?”萧彻握住他的手,轻声问。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2页  当前第7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9/8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权谋帝王心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