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之前买娃娃的女人道:“诶,苏主任,你上次不是说世面上那些娃娃,都是你那个刚认回来的小儿子弄回来的吗。”
“会不会现在市场上的那些东西,也是你小儿子弄回来的呀?”
聊到姜落,苏蓝心情复杂。
一方面,她是高兴的,儿子在自己做生意,不谈多有面子,至少聊起来,大家不会觉得她的儿子不学无术;
但另一方面,总联系不上姜落,姜落也不回家,苏蓝又有些伤心。
苏蓝没流露情绪,笑了笑:“不知道啊,小落天天外面跑,不着家,我现在找都找不见他人。”
刚刚的女同事:“哪天他回家,你问问,搞不好真是他弄的。”
女同事感慨:“真不错啊,自己做生意倒腾钱。”
“不像我那个败家子,大学考不上,技校又不去,说让他去做点小生意,他又说他不会,气都气死我了。”
男同事:“现在国企都要改革了,大锅饭快吃不上了,出去是迟早的。”
“做生意,蛮好的。”
“现在也不是以前了,不讲究什么士农工商,能赚到钱,就是本事。”
马上有人恭维苏蓝:“还是苏主任有本事,大儿子做市政生意的,吃国家饭,二儿子虽然不是亲生、抱错了,但也培养上了复旦;小儿子十八年没在身边,脑子活,自己倒腾生意赚钱。”
“三个儿子,各个有本事。”
苏蓝心知这是恭维话,但还是听得笑了起来。
……
复旦,男寝楼。
赵明时一进宿舍,就看见他几个舍友围在一起,不知在做什么。
“你们在干嘛?”
赵明时好奇,凑过去。
一看,原来他一个舍友正坐在椅子上,手里捧着最近新买的一个只有手掌那么大的游戏机,其他人都在围着看。
赵明时也看了会儿,直到男生没打过,游戏机里发出游戏失败的音乐。
“唉~”
众人都嘘。
有人这时道:“诶,方海晨,你这游戏机哪儿买的?商厦吗?还是你舅舅又帮你从香港带的?”
叫方海晨的男生:“不是,我上周逛小市场,小市场买的。”
“真的假的?”
有人惊讶:“小市场还有这个呢?”
方海城:“真的,肯定真的啊,我骗你干嘛。”
“小市场现在卖的东西可多了,什么都有,比商厦里的东西都多。”
赵明时插嘴:“这个游戏机多少钱啊?”
方海城:“30。”
一个男生:“艹,真贵。”
赵明时不觉得贵,他一个月生活费就有500。
他在学校也大手大脚惯了,他对方海城道:“你什么时候去小市场?帮我也带一个?”
“我给你两块钱跑腿费。”
马上有人道:“我,我,我明天就去,我帮你带!两块钱你给我。”
……
小市场,往常生意不好不坏,工作日人流一般,周末,人会多一些。
但这两天,小市场内从早到晚,几乎全是买东西的人,客流非常多。
人最多的时候,几乎每个小摊前全站满了人,通道里也全是人,摩肩接踵、人头攒动。
而以前卖布料卖热水瓶卖肥皂日用品的这些摊位,如今都不卖这些了,卖的全是最新进货进来的东西,价格也标得高,还完全不愁卖,卖得特别的好,唯一不好的,就是货不足,总卖空。
“没有了,没有了。”
经常有摊位老板这样招呼买东西的人。
摊老板们也赚肿了,赚得远比以前卖的那些东西多,多多了。
老板们这下都像打了鸡血。
在自己摊位,就不停地卖着各种新货,还不讲价,爱要不要,反正能卖出去。
等一得到货车和两个小老板来了的消息,马上让家里人招呼生意,自己忙不迭地从摊位出来,从小市场后门奔向楼外。
货车刚停好,车厢后门还未打开,摊老板们已经挤在了车屁股后面。
等车门一开,马上,一群摊主挤了起来,也马上有人嚷嚷:“小老板,我要……”
“我也要!”
“我先来的!你别挤我啊!”
王闯嘴里叼着点了火的烟,姜落嘴里含着棒棒糖,两人不慌不忙地一起把大箱子一个个往地上搬,同时招呼:“让让,让让。”
“别挤,别挤,等一会儿,都别急,都有。”
箱子搬好,如今也不是摊主们要什么王闯姜落把东西往袋子里装了,人太多,他们根本忙不过来。
现在变成了大袋子在车厢屁股后面,大家自己去拿,拿了袋子,要装什么货,自己去装,装好了去结账。
于是摊主们拿着大袋子围着箱子装自己要的东西,姜落和王闯搬了两把折叠椅,往旁边一坐,姜落的腿上搁了登记的本子,本子里夹了笔,还有计算器。
拿好货的人来到姜落和王闯面前,王闯负责点货,姜落负责登记和算钱,算好钱,现场结账、收钱。
“一个个来。”
人多了,姜落让他们排队。
而如今可不是卖娃娃那会儿,现在货多,量大,每样东西的价格也不同,算下来,随便一笔,流水都能上千。
姜落如今收的全是一百,一次就收至少十张十几张,他点钱,看钱的真假,全程手都停不下里,眼睛也停不下来。
“来,下一个。”
姜落老练利落的。
王闯也忙成了熟练工。
这一忙就忙了不短的时间,一直忙到货都卖空了为止。
甚至有人问姜落屁股下的折叠椅和手里的计算器卖不卖,姜落咬着棒棒糖的棍子,哼笑,对那人说:“你怎么不索性把我拆了卖了。”
那人笑:“把你拆了,别的卖,你这脑子我得自己留着。”
姜落哼:“等着吧,这椅子过几天就有货,计算器也是。”
都混成熟脸了,姜落透露了句:“过几天还有一批文具,保管卖得好。”
那人又笑:“你弄来的东西,肯定都卖得好。”
收拾箱子,后车厢门关好,回车里,姜落和王闯把腰包里的钱全部倒出来,点。
点的全是一百五十的纸钞,且远比卖娃娃那会儿赚得多,王闯点得,嘴角都恨不得扯去了耳后根,边点还得边感慨:“艹,艹,就得是做生意,还得是做买卖!艹!太特么爽了!”
还唱起来:“好多钱~好多钱~~真特么的好多钱~~~”
唱得姜落点错了数,好笑的伸手搡王闯的脑袋:“闭嘴!我都点错了。”
王闯兴奋,还唱着:“发财了~~发财了~~真特么的发财了~~~”
姜落拿手里一沓理好的纸钞敲王闯的脑袋:“嘚瑟。”
王闯反问:“你不嘚瑟?”
姜落勾唇,哼笑:“我不用嘚瑟,老子本来就天下第一。”
点好了钱,钱放进随车带的白婷给的饼干盒,开着车,姜落和王闯一起嘚瑟地瞎唱:“全是钱~~都是钱~~老子的腰包全是钱~~”
姜落还忍不住唱起了92年才有的《新白娘子传奇》的片尾曲:“啊啊啊~~啊啊啊~~西湖美景~~三月天哪~~”
两人一脸赚到钱的意气风发。
不过两人都不知道的是,之前他们在小市场楼后卖货,赵朔的车就停在不远处。
当天赵朔回家后,就把姜落给小市场供货的事和下班回来的赵广源苏蓝说了。
苏蓝一听,知道小市场如今卖得正火的那些东西,真是姜落弄来的,马上就笑了。
赵广源也欣慰,嗯了声,点头道:“挺好的,做点正经事,比逛什么迪厅、喝酒打架,强多了。”
苏蓝也欣慰:“可见姜落底子就是好的,不是我们之前看到的那样。”
说着,苏蓝又叹:“可姜落还是不理我们。之前给他找的货车,他也没要。”
苏蓝如今别的不担心,就头疼这个。
赵广源宽慰:“之前没及时把他接回来,确实是我们做的不对,姜落怨我们,也正常。”
“慢慢来吧,日久见人心,我们是他父母,姜落迟早会对我们打开心结的。”
一家三口就这样聊了片刻姜落。
聊到姜落,聊着聊着,很自然地就聊到了赵明时身上。
赵广源这时想到什么,问苏蓝,也问赵朔:“明明一直没回过丝绸厂那边?”
赵朔:“没有。你们也知道的,他不喜欢章香萍他们。”
赵广源没说什么,苏蓝也没说什么。
但夫妻俩心里都分明,赵明时的这份不喜欢,其实就是不能接受真实身份背后的落差。
说白了,就是赵明时嫌弃姜建民和章香萍是两个普普通通的丝绸厂工人,嫌弃他们没有钱,嫌弃他们住卫生间都要公用的筒子楼。
赵广源说了句:“喜欢更好的东西,也是人之常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