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能推了所有行程临时赶过来接这部剧,不仅仅是看在乔敏学的面子上,更因为这部剧它值得接。
《浪潮》,是一场席卷过每个人的时代宿命。
讲的就是改革开放初期,恰巧站在风口浪尖上的人,他们的命运起伏。
80年代初,28岁,刚刚从队里退伍转业的男主角——方辉,接手了一个破败的纺织厂。
为了养活厂里上上下下几百张嘴,方辉不得不远走上海,另寻出路。
而这样一个凝聚了他十年心血的品牌,现如今竟然因为他的自大,在擅自换了一批所谓先进的机器以后,而全毁了!
更可恨的是,祸不单行。
儿子方知远前脚刚被全国顶顶有名的大学——浦江大学录取为研究生,后脚就因在重要课题里“擅自行动”,算错数据耽误了进程,被赶出了项目组。
前脚刚成为自己人生骄傲的儿子,好巧不巧就在这时出了问题,前半生作为自己事业心血的纺织厂,也在这个节骨眼上出了问题,怎会这样?!
方辉一面要焦头烂额地应付厂里,一面赶到儿子所在的学校,试图托关系、走人情,拉下自己这张老脸为儿子说情。
听人家的口风,这小子……这小子甚至有可能要为国家项目担责!
乔敏学不愧是叔圈天菜,常年身居高位让他的气质沉淀出了几分儒雅,镜头往上一怼,就是一部大片。
这边帅大叔皱眉深思,另一边的年轻小伙已经放下剧本,从场外踩进点位里。
乔敏学就已经算硬帅了,而一边快步赶来,一边整理衬衫袖口的舒明一踏进镜头的范围内,又掀起一阵惊呼。
这对“片场父子”真是各有各的帅法,五官、轮廓真是一个比一个立体清晰,看得人眼睛都花了,还要忍不住贪心地想两边都看呢!
毕方臣的安排真心绝妙,父子俩彼此好似镜子一般,照见了对方不同的人生阶段:
一个年轻莽撞耿直、尚有青春热血,于是目光炯炯;一个经过世事打磨,更圆滑,也有了几分韵味。
只站在那里,张力和冲突就已经拉满了!
办公室里时钟寂静地滴滴答答走着。
毕方臣在窗外给了一个光源,照得办公室内半明半暗。在他足够细腻的镜头之下,连空气中的尘埃都纤毫毕现。
上场戏中,父子俩已经在办公室里爆发过一轮争吵了。此时方知远在暗,方辉仅有一点侧脸在明,这样过渡的走位关系,似乎预示着两人接下来即将颠倒的主动权。
果不其然,方知远动了——他上前一步,彻底踏入了有光的一面,并将一沓资料摔在方辉桌子上。
这个年轻人又有几分梗着脖子的不服输与愤怒,但还有几分对父亲的挂念和担心。
甚至,那一点点对常年严厉而无所不能的父亲的胆怯,让方知远开口的时候,声线上没忍住,有些他自己都没察觉的轻微的抖。
但很快又被他自己的愣头青气质给掩盖过去了。
真好!
舒明这段处理的既自然又极富层次感!
毕方臣嘴角流露出一丝笑意。
这小子从乔敏学身上把老乔的技术学走了个十成十,可又不油气也不匠气,很巧妙地融在那股独属于青年人的朝气里了……
真可谓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看得他都想收一个徒弟带带了。
短短的一小段动作,剧本里的那个方知远,便活灵活现地站在了所有人面前!
那一头,方知远声音已经大了起来:“就、就是不需要!”
方辉这人,是从人情社会摸爬滚打出来的,总觉得人际关系可以搞定绝大多数问题。
可这次,还真不是人情能解决的!
方辉的厂子里新换的机器质量不达标,眼见就要给客户交货了,可厂里的师傅们都认为从前淘汰的老机器不足以解决这次的困境。
此时此刻,再进一批其余型号的机器也来不及了……
只有从学校回来的方知远在搜集数据以后,认为不需要换机器——
“老机子就已经可以解决这次的客户需求了。
就拿这次不合格的色牢度来说。你也知道,我们最常见的耐摩擦色牢度有两种办法,以这一批50x140的试样为例……”
方知远不懂人情往来,但他最擅长的就是计算和数据!
这一段台词有极复杂的详细数据,必须分毫不错,更难在于,还要边说台词边走位,边展现情感!
方知远是越说越有底气,数据给了他极强的说服力,让他这一刻从只会死读书的小孩变成全场人都挪不开眼的存在。
也让方辉对自己这个儿子有了一番崭新的认知。
办公室里有、且只有方知远掷地有声的声音。
方辉从一开始的勉强耐着性子听,到逐渐听进去、再到慢慢倾身,从暗中走到儿子身边,一同翻看起方知远的手稿来。
父子俩共同翻阅一份资料,一来一往、一问一答,对手戏飙的有来有回,简直不要太激烈!
给剧组人员都看爽了!
“……所以这个数据?”
方知远回答的很肯定——“没有问题!”
方辉听见自己陷入死寂的心,重又剧烈跳动了起来。
好小子!这回就是他方辉命不该绝!他们厂命不该绝!他们方家命不该绝!
方辉抬起的手还没落到儿子肩膀上,就听见一阵急促而沉重的脚步声回响在办公室外的走廊内。
方辉一皱眉,什么人这么急躁?
可还没等他出口训斥,来人已经气喘吁吁地拉开了办公室的大门:“方总,方总!好消息,浦江大学来人了……”
“咔——”
“一条过!”
庄正已经帮弟弟递过来了一个杯子,妥帖地装好了温水。
舒明接过来,仰头灌了自己好大一口!
乔敏学拍拍他的背:“慢些,难道还有人和你抢吗?”
舒明揉了揉脸,有点小高兴地笑了一下。
毕竟和乔敏学对着飙戏是真的很过瘾。他这些日子学到的东西都用在这场戏里了,而今天的一条过,自然也是乔敏学和毕方臣对他的肯定!
谁不喜欢有进步呢?
乔敏学等下还有一场戏,舒明和他简单聊了两句,为不打扰他准备,便先一步离开了。
只有毕方臣端着保温杯溜达着靠过来了,有点酸溜溜地开口:“哎哟,老乔啊,你真是后继有人了!”
从前他还替乔敏学可惜。
这人家里没有孩子从事演艺行业,这么多年琢磨的演技和积攒下来的资源,估计等他退了之后都得作废了。
可不知道从哪里捞出来一个舒明!又年轻,又那么热忱而真心,还有天赋……说不准真能把乔敏学这些年的心血给发扬光大,看的毕方臣都眼热!
乔敏学不紧不慢地掀开茶杯,淡淡地抿了一口:“老戎也特别喜欢他。”
戎安康只是表面上别别扭扭地不说,实际上每次对于舒明更亲近乔敏学,而没那么亲他,吃了不知多少醋了!
但是……“没办法,小舒还是跟我更亲近一点。”
让戎安康吃瘪这件事,不知道给乔敏学提供了多少情绪价值!他笑了下,挥一挥衣袖,深藏功与名地走了。
只留毕方臣在原地惊诧——老乔你,你刚才笑得有多小人得意,有多骄傲,你知道么?
哎,算了,有这么一个体贴又聪明的小辈跟在身边,换成他……哼,他也得横着走!
比不了,比不了。
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
总体而言,舒明的戏份只是《浪潮》中的一小部分而已。
五月二十一日,舒明结束了自己在《浪潮》中的最后一场戏。
谢天谢地,这回杀青再不是冰天雪地中的仓促结束了!
虽然也不至于大摆宴席啦,可该有的排面总归要给的。
毕竟人家为了《浪潮》,二话不说立即推了所有的行程赶来救场——
都不必说商务活动一定是更挣钱的,单说按舒明现在的位置,已经不缺这样一部年代剧里边边角角的男配角了,如果他想,男二男三,甚至男一都当得!
可人还是来了,就是为了昔日答应过乔敏学的一句话,为了一点情分而已。
这个行业内,难得的真心就是最可贵的。
那就也怨不得乔敏学在这部剧中对舒明倾囊相授了!
在杀青当日,连蛋糕都是乔敏学替了工作人员的任务,亲自选订的。
吃完蛋糕后,爷俩聚在一起说话,便由蛋糕说起舒明生日来了。
乔敏学对他今年的生日也很上心,到底是整数生日,不大一样。
于是便关切地多问了几句,譬如要在哪里过呀?打算以什么形式过呀?
谁承想,离生日就没有几天了,这孩子竟然还一问三不知呢!
-----------------------
作者有话说:感谢阅读~!
小舒过完生日我就可以抬剧情了,我要放大招了,请大家做好准备喔-。-!
第80章 二十岁
舒明生日一贯很好记,5月25日,很对称的。
可是,问题就来了。
小舒同学的这个生日,到底怎么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