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酥毕竟是要入口的点心,口感外形缺一不可才行。
杨冬湖怕自己尝味道有失偏颇,便将糕点用篮子装好了一起带到了隔壁院子里。
赵方宇从山上带回来的笋子还堆在院子里,朱翠兰和赵方初正忙着把笋子剥出来晒干,留着以后炖肉的时候放进去。
“婶子,方初。”杨冬湖拿了凳子坐在二人身边,神秘兮兮的把糕点篮子放在地上,也不打开,就等着有人问。
赵方初最上套,剥了一上午的笋子,这会儿正想有个解闷的东西呢,见着篮子便好奇的问道:“冬哥,这是什么?”
“你打开看看。”
赵方初被吊足了胃口,急不可耐的伸手打开篮子上的布,接着便是一阵惊喜的叫喊:“哇,好漂亮,这是什么?”
赵方初的叫喊成功吸引了朱翠兰的注意,她停下手里的活儿,伸头往前凑了凑,看清桃花酥饼的一瞬间,也是略带惊奇的开口:“这是什么?怎么花儿一样?”
第111章 想法很美好
“先尝尝味道,看看怎么样?”
赵方初哪儿用杨冬湖提醒,一听说这似花儿的东西可以入口,便立刻拿起来轻咬一小口。
入口的瞬间,外头的粉色饼皮便如桃花瓣般扑簌簌往下掉落,再往深处咬一口,桃花蜜甜津津的滋味渐渐显现,空留一嘴的花蜜甜香。
赵方初三两口咬下去,一整个桃花酥便囫囵的吃完了,嘴里的东西还没咽下去,便迫不及待的夸赞道:“好吃,冬哥这是什么?”
等朱翠兰尝完了连连点头,杨冬湖才缓缓开口:“前两日落下来的桃花扔了可惜,正巧家里头还剩下些蜂蜜,我就想着不如拿蜜腌了吃个新鲜,镇上的糕点咱们也吃过不少,还没自己做过,反正在家里闲着也是闲着,我就拿面试了试,没想到做出来模样倒挺新巧。”
“好吃,比福香楼的糕点还好吃,香甜但是不腻口,我还是头一回见这样的糕点呢,又好吃又好看。”
福香楼的点心赵方初不说全都吃过,但也是八九不离十,红色的枣泥糕,黄澄澄的绿豆糕,已经算得上颜色鲜艳的了,可没一个比得上眼前的这碟点心。
“那,你们觉得,我要是做这些拿出去卖,能成吗?”
朱翠兰拿茶水漱了漱口,闻言开口道:“这跟糖山楂可不一样,糖山楂卖的是个新奇,糖和山楂都是价贱的东西,卖出去的价格也不高,村里人狠狠心也能买。可这点心单单是蜂蜜的价格就不便宜,外头的饼皮我吃着也不像杂粮面,像是精细的白面,这两样东西放一块,不算上人力也不能卖便宜了,否则不挣钱不说,费时费力的也划不来。”
“婶子的顾虑我知道,我没打算在村子里卖,这东西不顶饱又贵,能狠下心来买的肯定不多,我都想好了,镇上有钱人多,肯定比在村子里好卖些。”
村里人没有那么多风花雪月的心思,只管能不能填饱肚子,这种贵价的点心不到逢年过节哪里舍得买一次。
“镇上倒是买的人多些,不过,”朱翠兰顿了顿,继而又开口道:“镇上福香楼是好些年的老店了,客源都很稳定,若是咱们这么贸然的就到镇上去,不知道能不能从福香楼里分上一杯羹。”
朱翠兰说的这些顾虑杨冬湖也都想过了,福香楼不管怎么说都是租了店铺的,门面牌子都为人熟知。
他们现在手里的银子根本不够在镇上租个铺子,随便找个地方支个摊子倒是也可行,不过得过上一段时间才可能叫人知道,时间上过于浪费。
杨冬湖抿嘴一笑:“婶子考虑的全乎,就这么到街上拦街叫卖肯定行不通,咱们换个法子,镇上的食楼里常有公子小姐相聚,再不济还有风雅的读书人宴宾请客,这些都是少不得这些茶水果子的。”
“川哥常往食楼里送野味,与掌柜的也算半个熟人,与他商量着把桃花饼先放到他的铺子里,让掌柜的卖给熟客肯定比咱们来的容易,咱们卖东西刚开头也不想着立马就能赚大钱,能卖得出去就卖,过后大不了咱们匀点儿分成给掌柜的,若是卖的不好也就罢了,就当是白送给食楼,左右掌柜的都不亏,这个忙想必他也是乐意帮的。”
朱翠兰以往只知道杨冬湖心思细主意多,不曾想他想的还长远呢,这法子一般人可想不这么周全,她越听眼里对杨冬湖的欣赏之色就愈发明显。
王杜娟恶事做绝,唯一做对的一件事儿就是强行拿杨冬湖抵杨春雪,白白让自己家捡了个宝贝,果然跟着杨老太太长大的孩子就是聪慧。
“你这法子想的周全,就算是不好卖咱们也赔不了多少,要是卖的好了,那赚的可就不是几文钱的事儿了。”
镇上的糕点的价格从十几文到一百文不等,新花样杨冬湖也没打算卖太贵,挑了个折中的价格,就按六十文卖,这价格在糕点里算中等,配上头一回才见的糕点,少不得有人觉得捡了便宜。
蜂蜜是赵洛川从山上带下来的,不用花钱,猪油也是野山猪炼出来的,除了因为赵家没有土地,种不了粮食,白面需要花钱买之外,剩下的全是利润。
杨冬湖仿佛看见漫天的银子哗啦啦落下来掉在他的怀里,等到他的糕点也能拉到回头客,他和赵洛川在家就能挣到钱,再也不分开。
这会儿说话的功夫,赵方初又消灭了一块桃花饼,这次他长了记性,一小口一小口慢慢品着吃,好让滋味能停留更久。
他吃东西总能让人食欲大开,杨冬湖最爱朝赵方初投喂东西,看他吃的开心,心里也是一阵舒畅,端了杯水给他漱口,笑道:“要是真卖出去了,到时候就让方初去帮我,我多做几样不同的糕点,方初给我试吃怎么样?我要是忙不过来,方初还能给我打下手,到时候按月给你工钱。”
这听起来可比在家里闲着有趣多了,赵方初眼睛亮晶晶的看向杨冬湖,眼里都是崇拜:“真的吗?那我是不是能吃好多点心?”
“那当然。”
朱翠兰看赵方初那副馋样就想笑,用指头戳了戳他的脑门,开口道:“给他吃就已经是说到他的心坎上了,还用给什么工钱,反正他在家里闲着也是闲着,叫他跟你多学学,日后也叫我多省点儿心。”
“娘,好疼,你下手轻点儿,你是不是我亲娘。”赵方初“嘶”的倒抽一口凉气,揉了揉被戳疼的额头。
杨冬湖被他逗得发笑:“那不一样,方初就厉害在嘴巴上,能给我不少意见,再说他给我帮忙也省的我日后再找其他人了,工钱嘛还是要给的,也好让方初多攒点银子在手里,要是哪天嫁了人,有银子就不用事事依附他人。”
杨冬湖说话做事儿总能入了朱翠兰心坎,知道他事事都记挂自家也是暖心,闻言笑道:“那感情好,别看婶子上了年纪,手脚还利索着呢,到时候有需要的地方尽管招呼婶子。我看你就跟自己孩子一样,娘帮儿女天经地义,咱俩就不说虚的了。”
“哎,成。”
第112章 素禾姑娘
光有想法可不行,用铁锅做糕点虽然也行,但是太费时间,如果能有像福香楼里那样陶饼模具,做起糕点来也能事半功倍。
杨冬湖单凭自己想不到更好的法子了,便想着问问朱翠兰没有没省力的法子。
朱翠兰不常做点心,这样的东西她了解不多,不过赵河常在镇上走动,倒还真见过有人用泥巴堆土窑以便来烤制东西。
这种土窑对身为瓦匠的赵河来说不是难事,朱翠兰同他一说他便应承了下来。
不过这几日镇上的有个急活儿有些忙,忙着交工,待到忙过这两日,赵河找个时间不费功夫就能堆出来。
赵洛川不在,杨冬湖现在的身份是哥儿,不好直接去找食楼的掌柜,且除了赵洛川,其他人跟掌柜的谈不上交情,不如等赵洛川回来了让他去,事成的机会也大。
连着下了两日的雨,今儿好不容易等来半天晴好,杨冬湖趁着土地湿润松软,把菜籽分类点好,一一种了下去,雨水足,发芽要更快些。
想买来围着菜畦种的瓜苗因为下雨的缘故迟迟还没买回来,赶着下雨不逢集会,也只能看运气等个晴天了。
赵方初自从上回知道他冬哥要叫他当试吃,比以往更加爱黏着杨冬湖了,上回剩下的那点儿桃花饼除了赵河回来尝了鲜,剩下的全进了赵方初的肚子。
不是说不给赵洛川和赵方宇留,实在是现做的糕点留不到他们回来。
反正桃花蜜还有,等他们从回来之后再做也不迟。
赵方初吃完了桃花饼又想着其他的吃食,做这些东西最能打发时间,杨冬湖又给他做了回红豆米糕来堵他的嘴,省的整日像个蜜蜂似的围在身边吵人。
过年时买来煮粥的花生还剩了有两小把,再不吃等天热了要生虫子,杨冬湖拿凉水把花生泡透了去掉外衣,和大米一起煮软后。
然后再去村子里有石磨的人家里,借来石磨,磨成细腻浓郁的花生米浆,回去煮开后稍微放凉,等上面一层结成厚奶皮,淋上一勺蜂蜜,喝起来香甜滋润,这两日天冷,喝这个最暖身。
要是再讲究一些,将花生换成杏仁或是核桃,喝起来也别有一番风味。
花生米浆做的有些多,杨冬湖给相近的邻居都分了分,随后便和赵方初一起坐在院子里唠家常。
他俩年纪小贪嘴,朱翠兰只喝了一碗就停了手,杨冬湖畏寒,喝完了身上暖乎乎的,就没忍住多喝了一碗,至于赵方初嘛,单纯的就是好吃嘴。
三人说的正热闹,忽见院子外头进来一大一小两个身影,没敲门也没喊人,进来后看见朱翠兰才热情的叫婶子。
“我一猜婶子就在家,瞧瞧,叫我猜对了不是。”
朱翠兰定睛一看来人,像是有些意外,开口回应道:“素禾?你不是回娘家了吗?什么时候回来的?”
说着便把她迎进院里来,又去屋里搬了凳子出来给她坐。
面前这个名叫素禾一袭鸭蛋青色的长衫,打扮朴素却很干净,白净的鹅蛋脸庞上笑容明媚,举止言谈落落大方,很容易让人心生好感。
“快来,这是小山梨吧,哎呦一年没见可就长这么大了,还记得我不,叫奶奶。”
素禾接过朱翠兰递过来的凳子,拉着身旁的约摸三四岁的孩子坐在朱翠兰身侧,说话时语气里满是熟稔:“怕生的很,不愿开口多说话的。”
赵方初与她相识,便主动开口:“素禾姐。”
素禾“哎”了一声回应,继而把目光投向与赵方初坐在一起的杨冬湖身上,眼神里带着打量。
杨冬湖与赵方初年龄相仿,便跟着赵方初也一同喊素禾姐。
素禾也笑着回应了,收回目光,扭头笑着问朱翠兰:“咱们院里什么时候多了个俊俏哥儿,莫不是方宇新娶了媳妇?”
朱翠兰正逗着同孩子逗着趣儿,顺着素禾的话看向杨冬湖,笑道:“方宇哪有那好福气,让大川占了前头,这是大川带回来的夫郎呢。”
不知道是不是杨冬湖的错觉,素禾在听到自己是赵洛川的夫郎时神色有些僵硬,不过就是一瞬间的事儿,杨冬湖虽然觉得怪异却没放在心上,只以为是自己看错了。
素禾迅速收拾好脸上的神色,诧异道:“大川?大川不是定的杨家姑娘杨春雪吗?怎么变成哥儿了?”
素禾命苦,娘家离得远,丈夫在她过门不久就生了急病卧床不起,成亲两年便撒手人寰,留下素禾带着一个女儿孤苦伶仃。
她没有公婆,又死了丈夫,手里攥着五六亩薄田和一纸房契,夫家的本亲对她手里的那点儿东西虎视眈眈,为了自己和孩子在日后有个保障,只能卖了两亩良田当作盘缠,奔赴几十里外的娘家以作庇佑。
外嫁女在娘家日子也不好过,素禾带着卖地的银子在娘家住了许久,有钱的时候哥嫂还能容忍,可银子总有花完的一日,等素禾不肯往外掏钱之后,哥嫂的态度便一日不如一日。
素禾骨子里脾气倔,不肯仰人鼻息过活,便咬咬牙又重新回到夫家的宅子里,宁可与难缠的亲戚纠缠,也不愿平白遭人白眼。
她离开了这么久,对期间发生的事儿一无所知,所以在得知赵洛川娶了哥儿之后这么惊讶。
虽然时间过得久了,但是朱翠兰一提起来还是恨的牙根痒痒,如同竹筒倒豆子般大吐苦水。
杨冬湖坐在一旁静静听着并不插嘴,手里还端着没喝完的花生米浆。
依偎在素禾身边的孩子吸吮着手指,双眼直勾勾的盯着杨冬湖手里的碗。
杨冬湖会意,起身去厨房里新盛了两碗米浆递给素禾,小山梨怕生,杨冬湖怕自己递给她她会不要,便把碗给了素禾,让她喂孩子喝下。
素禾日子不好过,只求吃饱穿暖就行了,米浆这样精细的吃食自是没心思做的,小山梨还是孩子,正是见什么都想吃的时候,这会儿馋的直流口水,眼巴巴的盯着素禾手里的碗,生怕一个眨眼碗就不见了。
第113章 区别
朱翠兰说的正在兴头上,指着米浆说道:“你瞧,冬湖心细,想法多,他手里做出来不少新鲜玩意儿,得亏王杜娟心黑,要不冬湖也不能叫大川领回来,果真是世事难料,阴差阳错的倒带回来个可心人儿。”
她没有特意炫耀的意思,这些话跟村里人也都说了不少遍,说的高兴全然没注意素禾已然变了脸色。
手里端着米浆,耳边全是朱翠兰夸奖杨冬湖的话语,素禾脸上的笑容险些维持不住,拿起调羹轻轻吹凉后才态度有些淡淡的道了谢。
杨冬湖心思敏感,察觉到素禾对自己的态度有些不一样,他有些摸不着头脑,如果没记错的话这是第一次见到素禾姑娘,俩人之间应该并不会有矛盾才是。
朱翠兰这会儿的心思被小山梨分去了大半,接过素禾手里的碗替她喂孩子,好让她能空出来手尝尝花生米浆。
若是她留心一些,必然能察觉素禾的不对劲。
素禾的年纪稍大一些,若是赵方宇这会儿在家,见到她也是要叫姐的,年纪差上三岁就说不到一块儿去了,更何况素禾来赵家庄时已经作为人妇,能与赵方初说的话就更少了。
俩人见面也就是打个招呼的交情,素禾对赵方初向来说不上亲近,赵方初也不主动凑近,因此也不觉得素禾对杨冬湖有什么不妥。
碗里的米浆被耽误了会儿功夫入口已经凉了,杨冬湖叫自己手里的那碗搁到地上,原本就是为了暖身子的,这会儿不暖了也就不想喝了。
“我走这么长时间,没想到竟发生了这么多事,杨家人忒不地道了,这口恶气婶子你竟然也能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