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来的麦秆?”
杨冬湖听见说话头也不抬,眼睛依旧紧盯着小鸡仔:“婶子带我去前头赵婶子家要的,还买了好多的麦麸呢。”
赵洛川伸头也看了看,小鸡仔吃的正欢。
他揉了揉杨冬湖的脑瓜顶,不满的说道 :“小鸡仔喂饱了,是不是也该喂我这个大的了。”
杨冬湖没注意时辰,被他这么一说才惊觉天色悄悄暗了下来,想着赵洛川忙碌一天了,早该饿了,连忙站起身问道:“你想吃什么,我去做。”
站起来才发现赵洛川的裤腿上沾了不少泥点,拿了个手巾递给他,问道:“你去哪了?腿上怎么这么多泥?”
赵洛川接过手巾拍了拍裤腿上的泥灰,弯着身子道:“村里养鱼塘的赵大爷年前下了不少鱼,想在鱼塘边上种一圈的荷花,我去帮忙来着。”
赵大爷家的鱼塘过年前捞的鱼长得不好,个头小还都不肥,这新下了一批鱼苗后请教了养鱼的能人,说种荷花对鱼好,种的稀疏些,鱼塘里再放些螃蟹苗或者泥鳅苗,有利于鱼的生长。
赵大爷不敢耽误,买了藕苗就请村里几个健壮的汉子去帮忙。
“炉子上有热水,刚烧的,我去给你倒盆水你洗洗。”杨冬湖说着就往厨房走。
赵洛川接过他手里的水壶道:“我来弄,你做饭吧。”
家里还剩下不少炸年货时剩下的素丸子,杨冬湖去菜地里揪了一小筐嫩菜尖,用来煮丸子汤喝。
素丸子本身就是过油炸出来的,菜尖丸子一起倒进锅里,再放上一小把的碎红薯粉条,不用放太多的佐料加持,就用简单的咸盐和鸡粉调味,晚上温度低喝上一碗,浑身都暖呼呼的。
吃完饭天色早已黑透,杨冬湖依旧把竹筐放进了厨房里,看了看炉子里已经没有明火了,留下几块烧红的炭让厨房里的温度不至于太冷就行。
东屋里赵洛川拿来小木桶倒了桶洗脚水,用手探了探温度,差不多了就喊杨冬湖过来泡脚。
杨冬湖身子虚,每天晚上睡到被子里手脚都要凉一阵,赵洛川就用身体给他暖着,后来听人说泡脚治体虚,每天泡上一刻钟,泡到身体微微发汗就好了。
已经泡了好几日了,今天还是照旧,赵洛川冲了一杯温热的蜂蜜水,让杨冬湖边泡边喝。
泡脚是会让人浑身舒透,杨冬湖也乐在其中,在上升的氤氲热气中,俩人一话一搭的说起了家常。
“婶子说想托人去安锦家问问,但她总觉得方宇哥年岁上差了些,心里没底。”
“婶子忧虑的多,方宇哥正当壮年,又有手艺,不怕找不到,就是被前两回媒人吓着了,才想的多了。”
桶不大,两个人泡挤的慌,赵洛川就挨着杨冬湖在床边坐着,盯着桶里白嫩的小脚看。
赵方宇的婚事不仅是朱翠兰心里的一根刺,赵洛川同他情感甚笃,也想他能早早的定下来,好能了却一桩心事。
赵方宇和赵洛川一同长大,感情深厚,比那亲兄弟还亲。
赵方宇只比赵洛川大一岁,小的时候俩人比着得到的东西得一模一样才行,一点儿不一样俩人就要打架。
赵洛川小时候身体不如赵方宇健壮,个头差一大截,有争执总被赵方宇按在地上捶一顿,赵洛川打不过就哭,赵方宇恐吓他再哭还打,后来赵洛川学的聪明些,挨了打当时不吭声,转过头就去跟朱翠兰告状。
俩人从小打到大,后来赵洛川有了还手的能力打的就更厉害了,虽然还是挨打的时候多,但总有那么一两次占上风的。
两家的大人也很头疼,吵过骂过一点儿用都没有,后来朱翠兰生了赵方初,赵方宇得瑟劲儿就更猛了,说我家有个香香软软的小婴儿,你怎么没有。
赵洛川胜负欲极强,才不吃这个亏,回去跟他娘要弟弟妹妹,他娘这时候身体已然不好了,笑着说方初就是他的弟弟。
他娘的本意是让赵洛川有做哥哥的担当,以后好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哪知赵洛川会错了意,屁颠屁颠的去朱翠兰家就要把小婴儿抱回家,要不是有大人拦着,赵洛川能被赵海从白天打到黑夜。
后来赵洛川娘不在了,他好面子,被村里人欺负都是躲着哭,赵方宇好像一下子懂事了,谁欺负赵洛川他就揍谁。
赵洛川一直都记得赵方宇跟几个孩子争执脸上挂了彩,却还是笑着说:“以后我娘就是你娘,你就是我亲弟弟。”
“我也是这样想的,兰珍婶子人好,要是能跟她家做亲家总错不了的。”
泡脚的水冷了下来,杨冬湖抽出了脚,用干巾擦了,就要穿鞋去倒水。
赵洛川把杨冬湖按坐在床上,先一步拎起桶:“外头冷气重,你刚泡了脚,一出去又要受寒。”
两个人过日子太客套反而不好,杨冬湖老实的坐回了床上。屋子里也不冷,他没立刻把脚放回被窝里,赵洛川说过,脚泡开了趁着正好能揉一揉,等脚上的温度低了些再放进被窝,睡觉更舒服。
杨冬湖的脚被热水温着变成了淡粉色,这会儿还冒着热气,他伸手自己按了按,他不会按摩,不得要领,按了感觉没什么用。
赵洛川倒了水进来,熟练的坐在床上手覆上杨冬湖的小腿。
赵洛川说自己按摩是一把好手,从泡脚第一天开始,就强拉着杨冬湖给他揉腿,杨冬湖不知道他说的是真是假,但是赵洛川揉起来就是比自己揉舒服。
前两次杨冬湖还觉得羞的慌,总是觉得一股子酥痒难耐,双腿到处乱躲,但被赵洛川半哄半强硬的揉了几回,也就习惯了。
赵洛川手里摸着光滑的肌肤,心里一阵心猿意马,不过他到底还是没做什么,要是把杨冬湖惹得羞恼了,怕是连泡脚都不愿意了。
第66章 托人办事
朱翠兰和家里人商量到了半夜,最终敲定了先找个媒人去说说看,要是杨安锦家里愿意见面,事儿就成了一半了。
第二天一早,朱翠兰就拎了一小篮的土鸡蛋去了村子的媒人家。
村里的媒人是个成亲了五六年的哥儿,叫云巧,他原是村长家的小哥儿,从小嘴巴就能说会道的,成了亲没多久,有人觉得他爹是村长,认识的好小伙儿姑娘多,让着帮忙拉了几回媒。
但凡是做媒人的,嘴巴巧的都能把死的说成活的,但云巧心好,古道热肠,他嫁的丈夫肯干,家里种着几十亩的良田,也算是村里的富户了。
所以云巧保媒不为赚钱,就为了给村里做些好事儿,要是说成了,有心的人家拿点东西来瞧他,他也乐呵的接受。要是不来,他也不挑理。
朱翠兰来的时候云巧家四敞大开的,她一眼就瞧见了云巧坐在院子里绣着小鞋。
“云巧,坐着呐。”朱翠兰先是站在门口叫了人,待云巧抬头看见她了,才抬脚进门。
云巧一手拿着针线一手拿着鞋样子绣的正认真,听见有人喊,抬头应道:“哎,是翠兰婶子,快进来坐。”
他站起身的样子有些别扭,朱翠兰是生过孩子的人,哪能看不出来这是有身子的样子,她赶忙拦住了云巧要给她搬凳子的动作,嘴里不住喜道:“你别动你别动,哎呦,真好,你这是……”
后头的话朱翠兰没说出来,云巧笑着点头:“我也是刚知道没几天。”
云巧膝下有个儿子,今年已经四五岁了,若是再得个姑娘或者哥儿,真是全了一个好字。
“那你可要仔细身子,别做弯腰那样的劳累活儿。”
云巧原本性子算不上泼辣,现在更是柔和了:“我都记得的,婶子,你找我啥事啊?”
朱翠兰话入正题,看着云巧,脸上是止不住的艳羡:“还是你的命好,好事儿一个接着一个的,我就不一样了,我家那个大的,到现在还没个影儿呢,我就想着你的嘴皮子利索,人缘又好,婶子想让你帮忙说和说和。”
“这事儿啊,这不是什么难事儿,方宇是个好的,想找个好姑娘也是能的,婶子别太忧心,您既然开口了,我没有不帮的道理,方宇自己可相中哪家了?”云巧笑道。
这话让朱翠兰稍稍定下了心,继续道:“那婶子先谢过你了,方宇这小子闷声闷气的,性子太急人,我之前我给他看过两家,都不太合适,但是最近我估摸着好像对大杨村的有些意思。”
各村的村长间都相熟,云巧爹也给云巧牵了不少人,年前他还保了个大杨村的小伙儿和一个稍远一些村子里的姑娘,俩人已经定下来了,估摸着成亲的日子也不远了。
云巧乐道:“大杨村我熟,有不少姑娘哥儿都不错,是哪家的说来我听听。”
“就是大杨村里的哥儿,叫杨安锦的,他娘叫张兰珍。”
“是他家啊,我知道,你别说方宇眼光还真不错,他家的哥儿是个不错的,前两天我还听说有人给他家哥儿说亲了,不过好像没成,似乎是他娘不愿意,没瞧上男方。”
“为啥不愿意呢?”
云巧扶着腰,换了个舒服点的坐姿,继续道:“嗐,他家哥儿条件好,眼光放得高是肯定的,前两天说的那个,汉子不是个正干的,搁谁谁能同意,婶子你说是吧。”
云巧会看人脸色,又说些宽慰朱翠兰的话:“不过婶子不用担心,方宇比那汉子好了不知多少呢,左右他家哥儿还没说成,方宇要是真喜欢,我就替婶子跑一趟。”
“我就是为这事儿来找你,你看你现在身子重,还要劳你跑一趟,我真是有些过意不去。”
“我整天在家坐着也是疲累,多走走也挺好的,省得以后的小孩儿爱犯懒。这事儿我放在心上了,明儿得空了我就去,一有消息我就给您信儿。”
事儿说成了,朱翠兰也就不过多打扰,临走前把鸡蛋留下,嘴里感激道:“那就劳累你了,这些鸡蛋都是自己家鸡下的,你现在正是要补身子的时候,留着吃。那你好好歇着吧,我就先走了。”
云巧没推辞,谢过了朱翠兰,把鸡蛋留下了:“婶子慢走,有空来玩儿。”
朱翠兰办成了事儿,回去的路上脚步也都轻快了许多,都没往自己家回,赶着就把这事儿说给杨冬湖听了。
杨冬湖鞋子终于纳好了,他做了这么长时间的针线功夫,手上熟练不少,比刚开始快多了。
趁着手熟,他就想多做一双出来,给赵洛川换着穿。
“那咱们就等着信儿就行了,说不定明天就有信了呢。”杨冬湖听朱翠兰说完也很是高兴,他有私心在,杨安锦和自己关系好,真是成了,以后就不用费太多的心思处理和新媳妇的关系了。
朱翠兰脸上的笑比前几日多了些,语气也不似前几日沉闷道:“是,这事儿我也知道急不来,可我总觉得等信儿难熬,心里像长了草似的,干什么都静不下来心。”
“婶子放宽心,传回来的肯定是好信儿。”
“但愿吧。”
朱翠兰坐了片刻就回去了,她还没忘了家里还有两个人等着信儿呢。
赵河平日里严肃沉闷,听完了也没多说其他的,抽了口烟杆道:“那咱就等着吧。”
朱翠兰道:“方宇好容易主动瞧上谁,若是这次还不成,哪天我该去庙里拜拜,看是不是咱家坟地风水不好,挡了我儿的姻缘。”
赵方宇知道他娘找媒人去大杨村说亲,心里面一阵的忐忑,他和杨安锦只见过两三回面儿,话都没说上一句,也不知道杨安锦能不能瞧上自己。
汉子长到他这个岁数,该娶媳妇早娶了,该懂的事儿也早都懂了。
赵方宇原来整天跟他爹做瓦匠,年轻的汉子们打赤膊围坐在地上喝酒,喝多了嘴里就乱七八糟的说些腌臜事儿,说到上头还嘿嘿的淫笑。他听着难受,从不主动参与,听得多了对那事儿就有些偏见。
他不觉得一个人有什么不好,汉子们说香媳妇暖被窝他也不稀罕,还是自己想怎么睡怎么睡好,前两回相看要不是他娘非要见面,他肯定不会去的。
但是自从那天看见杨安锦以后就不一样了,杨安锦什么都不用做,往哪儿一站笑盈盈的模样就刻在了赵方宇的心里。
赵方宇心想:若是杨安锦瞧不上自己,以后就再也不相看了。
朱翠兰没听到他的心声,如若不然,这会儿怕是要尖叫出来了。
第67章 巧嘴
云巧知道朱翠兰心急,村里像赵方宇这么大的哪个不是孩子都会跑了,就他还单着。
朱翠兰前脚刚走,云巧后脚就跟家里的汉子说了一声,让他看好孩子,别往火堆凑太近,说完就要往大杨村去。
云巧夫婿心疼自己媳妇,说他绣鞋伤了神,也不急这一天的,今儿等一天明儿再去也来得及,要是累住了身体反而不好,被翠兰婶子知道了要愧疚的。
云巧觉得夫婿说的有道理,也没犟着非要去,好歹在家里歇了一晚上,第二天一早脚不停歇的就走了。
他夫婿想跟着,被云巧拦下了,给人说媒都是姑娘哥儿的事儿,一个汉子跟着算怎么回事。
他夫婿无法,叮嘱再三,让云巧去了。
云巧来来回回大杨村好几趟,早就摸熟了门,现如今虽然身子重走不快,但路记得熟,一点儿错路也没走,时辰上倒也没耽搁。
刚过了年节,村子里的妇人们基本上都在收拾待客没用完的吃食,剩的汤汤水水拿来喂鸡鸭,没吃完的肉扔了可惜,挑拣出来热一热还能吃好几顿。
院子里,杨安锦手里端着盛肉的碗蹲在水井边上,张兰珍用筷子挑拣着碗里的大块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