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佩道:“姚国公一案你也看到了,单提起飞蓟堂三个字便有多少官员因牵涉其中而为其辩护,这是一手后招,只能用于清算,不能先动。”
尧恩点头:“是,谢林相提点。”
林佩起身,重新披上狐裘:“天色不早了,你也早些回去,这地方阴气重。”走到门口又回头道:“交代刚才那个主事,今日我来,切莫走漏风声。”
“下官明白。”尧恩躬身相送。
走出大门,林佩又望了望天色。
云层缓缓挪动,比方才变了模样。
*
见过尧恩之后,林佩去了一趟杜府。
“林相。”杜溪亭早已在正厅等候,笑着迎上前,“今日怎的有空来我府上?还带这么多礼物,真是客气。”
林佩道:“就是因为你家人太多,我现在都不敢来了,来一次穷一年。”
杜家的九个孩子被叫出来,一人分一个彩陶俑。
杜溪亭笑眯眯的,一边牵住老大的手,一边抚摸小九的头:“唉,你别看他们现在一个个都是公子小姐,等生人一走,一个个全要变回魔头。”
孩子们彬彬有礼,谢过林佩之后就回各自屋里去了
林佩笑道:“你教得挺好的。”
两人又寒暄几句。
杜溪亭道:“今日正好有从祥兴馆请来的厨子在府上,你就赏脸与我共饮几杯好了,也尝一尝他们家的胡椒醋鲜虾还有没有当年风味。”
林佩道:“好哇。”
杜溪亭的眼神中悄然染上一抹不同寻常的神色。
这些年两家之间大多因贺寿、婚嫁、百日喜宴往来,似这样的个人走动很少。
屋中陈设雅致。
窗外可望见繁华街市。
林佩与杜溪亭对坐,菜过五味,气氛渐渐热络。
“老杜,我就不与你兜圈子了。”林佩放下筷子,捏住酒杯,“近日关于北方军制的议论颇多,不知你都听到过哪些。”
杜溪亭笑道:“你是问明轩将军的意思吧?”
林佩道:“眼下实在是捉襟见肘,必须赶紧拿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加强北防的军制,才能阻止某些人另起炉灶。”
杜溪亭道:“明将军春节来府上贺新年,我已经替你探过前军都督府口风。”
林佩道:“他们有什么想法吗?”
杜溪亭拿来一碟瓜子,把空盘端到面前。
林佩道:“看来这想法不少。”
杜溪亭边嗑边道:“加强北防的事提出两年了,明将军也拖不了太久了,可他在广南宣政时也算出过力,现在朝廷若是因为南边无战事就把前军都督府的人都减掉,那多伤人呐,所以他提出换防,前军在南方各卫所减十万人,换中军府的四万京军编制。”
林佩道:“明白。”
杜溪亭道:“还有一个事,去年……”
盘子里的瓜子壳已经满了,杜溪亭倒掉壳,又抓起一抔瓜子。
“……邱将军的夫人前些日子难产,京中无医官敢接,这个时候,章将军的夫人给推荐了一名医师,诶,千钧一发之际,把孩子和大人都保住了。”
林佩道:“他们私底下通过气?”
杜溪亭道:“难说,反正听说他们开的条件是一样的。”
林佩道:“什么条件?”
杜溪亭道:“他们都想要北方十万卫所编制,左军分辽北那一片,右军分晋北那一片,本府的兵卒不削减。”
林佩道:“如果兵部不干涉,五军都督府内部必须要平分秋色,郡王的意思尚不明晰,但料想过去也不会少要。”
杜溪亭道:“消息我就知道这么多,剩下看你的。”
林佩一边思考,一边拨弄着自己面前的几颗瓜子。
今日所见和他原来预想的相差无几,最稳妥的方案就是通过换防把以直隶为中心的五军都督府平移到北方去。
杜溪亭道:“知言,你还没有和陆相那边谈妥吗?”
林佩摇头轻笑:“还没有。”
杜溪亭道:“那这事恐怕要闹到朝会上了。”
林佩道:“是啊,好在国库的钱勉强还够,最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
杜溪亭举起酒杯,笑道:“听你这么说我放心,来,我们尽饮此杯。”
杯盏相碰。
窗外天色渐暗,东长安街华灯初上。
*
林佩知道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
收官之局必须要在两个月内完成,他一面让刑部到宣府取证作为反击之利器,一面借杜溪亭的人脉探得五军内部想法,待确认过宗室的意见,下一步便是联络兵部撰写奏章。
翌日,一位穿着青袍的武官走进中书大院。
小吏认出是上回来过的,未等温迎过问就把人接了进来。
吴清川走进左侧屋,屏风后站着,行礼道:“林相,末将不请自来,也不知合不合规矩,只有一事,觉得于公于私似乎都应该来一趟。”
林佩正在筹谋兵制,忽见军中故人,心中百感交集。
“将军请坐。”林佩吩咐沏茶,起身道,“我这儿其实也没那么多规矩,是外面传得太多了,真正的规矩在人心中,不在表面。”
二人对坐。
“好,那我就不顾忌了。”吴清川看了眼墙上的行舟图,把手放在两边,摸着膝道,“昨晚,后军都督府闻将军私下找到末将,询问末将是否愿意加入北方新军,与他并肩作战。”
林佩眼神一凛,心中的紧迫感又多了几分。
吴清川道:“他来找我,八成是因为当时平北朝贺他与我同在平北大营,他知道我绕后突袭的事,也知道事后中军没有给赤峰营记功,所以觉得我心中会有想法,可为争取。”
林佩立即予以答复:“你来找我是对的,关于如何加强北防,兵部至今还没有下明令,该用什么人,该在什么地方建造营地,各营编制多少,都不是后军都督府一家说了算。”
吴清川道:“是,末将知道这个道理。”
林佩道:“请将军放心,你的功劳不会被忘记,兵部也绝不埋没人才。”
吴清川道:“叔父辞官前曾交代末将行事一定要谦逊低调,所以末将并不在乎虚名,只是今日还有一番话,末将是出于公心。”
林佩道:“你说。”
吴清川环顾四周:“林相这儿有地图吗?”
林佩想了想,起身道:“你跟我来。”
林佩叫温迎去喊几个小吏,把右侧屋里面的沙盘搬到大堂。
几人说做就做。
“知言,你这是……”陆洗在里面谈事,看到这阵仗,追出来问。
林佩给了一个眼神。
“吴将军来了。”陆洗合起扇子,退让道,“好,你们拿去用吧。”
这张象征着北方军事的沙盘从此摆在了清正严明的牌匾之下。
林佩扶起被碰倒的营旗,插回原位。
吴清川酝酿了片刻,道:“林相,北疆防线可分为三大片区,西边是凉州卫,从此处出关可以直通哈密,插入瓦剌和鞑靼的腹地,东边是广宁卫,从此出发可牵制鞑靼东部地域,切断兀良哈和鞑靼的联络,在东西之间的这一片区同样十分紧要,便是宣府。”
“宣府依托燕山北麓,进可从大同和独石两条要道进攻,退可据守长城,又得秦河之便,可中转粮草军械,然近百年来,我朝之所以屡屡边防失利,就是因为这一带总是最先被鞑靼击破,宛如人的胸膛被撕开,中原腹地暴露在尖刀之下,左右不能支援,局势就陷入了被动。”
“事实上,我们守不住宣府,并不是因为兵力或粮饷不足,而是因为人心不齐。朝廷为防止都司在地方坐大,不停地轮换守将和士兵,还要让大同官道、独石官道这几处关卡的守军互相牵制,互相牵制意味着信息阻碍,开战时便要贻误战机。”
吴清川顿了顿,认真道:“林相,如果朝廷这次真的是下定决心收复近百年来的失地,末将以为闻将军是对的,北疆防线不能由各军分制,军心必须统一。”
林佩神色微动。
自从这张沙盘出现,已经有两位久经沙场的武官如此提醒过他。
——“大人,宗人府经历来了。”
温迎来报。
林佩的思绪被打断。
经历是为宗人府发收公文的职官。
温迎道:“什么事情?”
经历道:“靖亲王让下官来文辉阁取回行舟图。”
温迎看向林佩。
林佩笑了笑,让出往左侧屋的路:“你们先把画装好。”
温迎带着经历进屋取画。
吴清川退后一步,躬身道:“林相公务繁忙,末将多有打搅,方才只是个人之言,不管朝廷最后做怎样的决策,末将都相信一定是为长远之计,必当拥护。”
林佩取下斗篷,扶起吴清川,在手背上拍了拍:“赤子之心难能可贵,我就不说客套话了,还是老规矩,送你到千步廊,顺便我也去宗人府还画。”
林佩、温迎、吴清川一同走出中书省大院,直到洪武门前方才道别。
经历手捧装画的方盒走在前面。
*
宗人府门前九阶,门楣五彩遍装,柱子雕刻龙凤纹饰。
院内古树参天,正厅高悬宗室昭明金字匾额,四周墙壁悬挂历代皇帝画像。
林佩穿过侧廊,与朱敬见面行礼。
温迎展开行舟图,化身为一个画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