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椅子腿被踢到的动静,挺大一声,弄得室内一阵东张西望。
方笑贻跟着某些视线,很快就看到了林瑧阴沉的脸色。
主持人也发现是他制造的,立刻提醒了一声:“各位投标人,请保持会场安静。”
话音落地之前,方笑贻跟林瑧对上了一下视线。
林瑧怔了下,脸色忽然缓和了些。
方笑贻感觉到他在释放一种同病相怜的怨种信号,不由也对他苦笑了一下。
很快,标就唱完了,云枢因为造价和工期都比磐夕要略高和场,是候选二。纬创则因为双低,成了垫底三。剩下3家是打酱油的。
一般的开标走到这里,候选一基本就是本场的中标人了。
但这场还有个技术疑难要评,所以李至宸虽然喜形于色,但也没嘚瑟,忙着在纸上跟许剑南交代,叫他务必接住评委的所有疑问。
可许剑南生性严谨,只在纸上写了一句:[我尽量]
李至宸本来还想push一下他:尽量不够,必须是一定
但台上主持人已经宣布完了讲标规则,喊了他的名字。
磐夕这边,讲标这一环,李至宸是亲自上的。
他喜欢演讲,功底也不错,而有一说一,作为“知名的影视”公司,他家在展示板块的实力能达到200%。
PPT精美、动图高端,李至宸又是个讲故事的高手,上来就文采斐然地来了一段。
“作为机器人领域的从业者,我经常告诫自己,在仰望星空的同时,也要俯身耕耘,解决真实世界中的具体问题,推动世界进步……”
把饼画得又大又香,忽悠得一些领导和个别评委频频点头。
在此期间,方笑贻跟边煦却是掰开揉碎地认真听了,并各自做了不少笔记。
等到李至宸讲完,评委和业主先对他提了问题。
评委当中唯一的女专家最先问道:“我看你的讲义,写得非常漂亮,但实际的案例分析篇幅还是少了些,我觉得产线这种超复杂环境的技术创新,对经验的要求还是很高的。这样,你再给我们讲一个吧,符合产线这个标的规模的项目经历。”
这个李至宸叫他带的项目经理答了。
然后业主的领导又问:“我问一个哈,你要怎么解决我们汽车总装车间,线束整理的难题?”
这里没有手机可用,一切答案只能靠知识储备。
李至宸的主业早就不是研究了,他答不上来,把问题传给了许剑南。
可因为投标离产线还很远,许剑南也没准备到汽车工厂的问题上去,但他也没沉默,拿叠毛巾的策略改编了一下。
“这个,我们可以将任务拆解成绕线、拉动电缆、整理这3个动作,再上仿真进行训练,直到成功率达标。”
领导又说:“听不太懂,你能给估个大概,这个成功率需要多长时间、得要多少钱吗?”
许剑南给了个时间,但钱含糊过了,因为他不懂成本。
但是方笑贻擅长拆分成本,他把这个问题记了下来,又一扭头,看见边煦唰唰的,已经在纸上写了一大堆。
电缆布线策略:(上层原语序列)
1、绕电、拉线,分城2→鲁棒性
2、视觉信息→可变形电缆与夹子间的复杂交互
3、底层策略失败,上层策略触发纠正
可参考:2024TRO-Cable Routi……
方笑贻顿时笑了下:行吧,技术也有人懂了——
虽然不知道是不是瞎扯的,但是看起来,还是比许剑南的答案要唬人一些。
第77章
台上,许剑南把问题转给了他们的预算。预算给了个跟标书上没什么差别的答案。
业主的这位代表,方笑贻之前去长胜集团的时候没见过,这人个子不高,戴细框眼镜,脸黑手白,明显是个常在太阳底下跑的。
他脸上看不出喜怒,只是立刻又问那个预算:“对于我们汽车产线这么复杂的项目,你们要怎么控制误差率呢?”
磐夕的预算答不上来,说话的便又成了李至宸。
他侃侃而谈,讲了一串灵巧手在算法上的控制手段,比如关节力矩前馈补偿、八组逆解智能筛选等等。
可业主哪里听得懂这些?眉头一皱,来了句:“好,谢谢你的解答,我没有其他问题了。”
方笑贻见状,视线顿时在业主和李至宸之间来回了一遭,随即低下头,在草稿纸上写了句话,推到了边煦那边。
[这个业主,好像对磐夕不太满意。]
边煦还在做记录,看见纸条头也没抬,在下面回了一句:[可能长胜内部有分歧,对我们是好事]
方笑贻估计也是。
像智能产线这么大的标的,哪怕是内定,中标单位也不能太离谱,差到资质都不够。资质以上,才是活动的空间。
赵老总是希望这个项目归云枢来做的,但背后可能还有什么王老总、张老总吧?
方笑贻很快在边煦的字下面打了个√。
边煦看他一眼,笔尖在纸上转了转,又写了一句:[智能物流分拣—张侃全程参与了吗?]
那项目张侃来之前就做完了,方笑贻打了个×,又写:[怎么]
边煦下笔如飞:[业主关心误差率,讲一下这个,初始/最终误差、原因、优化过程]
讲标环节,磐夕大概也控标了。主持人会前宣布了,会上不允许对其他家提出质疑。这对候选排名靠后的单位,其实很不利。
所以,他们就讲自己项目的误差率。
方笑贻正在想这个,心有灵犀的就来了,他欣赏地看了边煦一眼,不过怎么讲,方笑贻还得想想。
于是,等到李至宸开始致谢,在他们这排,一张纸也被推到了张侃面前。张侃一扫,最先看见的就是底下那排红字。
[侃,讲标换我——方笑贻]
两分钟后,方笑贻上了台,他没有李至宸那么有文采的引语,展望也是一语带过,前面听起来平平无奇。
直到讲义翻到“JD智能产业链-分拣”这页,他才放下翻页笔,边说边并起四指,轻轻指了下业主。
“这是我们前年,跟JD探索研究院,一起合作的智能分拣线,它后来被选为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案例了,7x24h不间断运营、6s分拣一个件、误差率控制在0.3‰以下。”
有了“国家级”的背书,评委的神态立刻不一样了。又听到0.3‰,那个业主眼前一亮,直接抬了下手,打断了方笑贻。
“0.3‰,”他面露怀疑,“这么低吗?”
方笑贻笃定地看着他说:“是的,0.3‰,比行业的标准误差率1‰要低。”
“不是低,是低很多,”业主说,“来,你给我讲讲,你们是怎么做到这么低的?”
方笑贻压匀语速,一边措辞一边输出:“好的。算法、硬件上的精益求精,什么前馈补偿、智能筛选之类的……”
说到这里,他刻意看了李至宸一眼,并盯着对方说:“这是每个厂家都会做的,我就不赘述了。”
话音刚落,下面就有人“噗嗤”一笑。
笑的人自然是林瑧,他是故意的,所以“噗”得特别响。
张侃见他在瞪李至宸,出于同仇敌忾,也跟着怪笑了一声。
另外两家也郁闷,凑热闹,也是哭笑不得。
弄得室内嗤笑声起伏、视线乱飘,会议纪律逐渐轻浮。
但李至宸面不改色,那个心理素质,方笑贻也得夸一句牛比。
主持人不得不再次出来强调安静,很快屋里安静了,但领导尤其是业主的脸色,却已然黑了不止一个度。
谁家投标的没事这么笑?这分明是一种不满和控诉。
业主目光沉沉地扫向了评委席。
与此同时,方笑贻却看着他,若无其事地继续道:“这里我主要给您讲一下,我们的手在安装到产线上,进行分拣之后的误差率和优化,行吗?”
业主的表情还很严肃,但他闻言坐起来了一点:“可以。”
方笑贻注意到他的动作,心里一喜,赶紧翻到了有产线照片的页面,指着它说:“请看,这就是我们当时设备刚刚上产线的照片,当时我们设计的误差率是1‰。但是诸位知道,实际流水线启动之后,我们的误差率达到了多少吗?”
他停在这里,留了一丁点空白,随后双手的食指交叉,比了个数字:“10‰。”
他略略环顾一下,视线又落回了业主身上:“所以哪怕是分拣包裹,这么单一的作业,真上了产线,误差率也是能飚出10倍的。”
这话一出,台上台下不少人都开始面面相觑,似乎被这个数据震惊到了。
可方笑贻目光掠过中场时,却看到了边煦笑着对自己挑了下眉。
那表情柔和又得意,仿佛自己讲得挺好似的。
可满座都是怀疑的目光,方笑贻一边觉得他像个马屁精,另一边心里又忍不住,有点飘飘然的小喜色。
那种感觉有点鼓舞,也很踏实。
方笑贻冲他微微一笑,很快目光又绕回评委席,说:“听到10‰,大家是不是在想,是不是我们云枢的品控不行?不是的,请看。”
他说着又往后翻了两页投屏,大屏上出现了一个“战略合作伙伴”的荣誉标牌。
牌上抬头是“云枢科技”,授与单位是“JD物流技术开放平台”。
那人家都战略合作了,品控的问题不攻自破。
方笑贻又说:“那问题出在哪里呢?在分拣这个项目中,问题主要在视觉,也就是让机械手臂‘看’的点上。”
“那么多的包裹,大小高矮位置、不同物流公司的订单模版不同等因素,按照甲方6s挑拣一个件的要求,相机必须1s成像一次,频率太高,传感器发热之后,误差率就会暴增。”
“另外还有,传货履带速度不稳、订单文字污染、车间灰大,机械手臂抱死等很多原因,综合起来,误差率就直奔10‰了……”
为了控制时间,方笑贻后面语速变快了不少。
但边煦觉得那种速度,在这个场合底下出奇的合适,刚好跟李至宸那边的泛泛而谈形成对比,有种信息量爆炸的紧张感。
等他讲完,上一轮问李至宸水问题的一个男专家率先发问了。
他说:“贵公司在手部的实力,业内是没有人怀疑的,但本次项目要求的是协作,也就是平台+机械臂+手。而据我所知,你们的平台研发是弱项,之前的项目,都是借的臂协作单位,慧灵科技的平台。我请问你,如果本次在臂的分段这边,中标的不是慧灵科技,那么平台这个问题,你们要怎么解决?”
方笑贻闻言,顿时和边煦对视了一眼,但眼底却是一种惊喜。
哪怕不用考试了,边煦还是押题的神,直接就注意到了他们跟慧灵绑定太多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