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奸臣他死不悔改_分节阅读_第99节
小说作者:楚济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420 KB   上传时间:2025-08-15 11:03:34

  可谁知,老太太竟只是幽幽叹息一声,“这孩子……至今还顾及睿帝的颜面。”

  说着老太太坐起身来,将佛珠摁在胸口,“睿帝去世那日,哀家也在寝殿。”

  “当时——”

  老太太伸手在膝下一比划,目光如炬,半点不像是风烛残年,“睿帝就这么抓着顾卿的袍角苦苦哀求。”

  “他说:‘顾卿,朕知道没脸求你,只是这江山已是千疮百孔,唯有卿能救我们元家。’”

  “‘朕求你,看在朕与你姐姐情分,帮朕收拾残局,莫要让朕遗臭万年……’”

  老太太语气一顿,满殿震惊时,她长长地叹息一声,阖上眼眸,“睿帝未曾说过‘往后大宸万事,皆听卿之所决。’”

  “他说的是——‘朕以列祖列宗起誓,顾卿行事即朕意,凡有违者,天地共诛’。”

  顾怀玉当真是给睿帝留了颜面。

  满殿哗然!

  董太师与秦子衿面色煞白如纸,惊得险些立不住脚。

  百官们一个个瞠目结舌,仿佛见了鬼一般。

  原以为陈太后此番回宫,必定为秦子衿撑腰,拿顾怀玉开刀,却不想老太太亲口一番话,比顾怀玉当日在紫宸殿的言辞更加骇人听闻!

  此刻谁还敢再提“矫诏”二字?

  这哪里是矫诏,这分明是顾怀玉奉了先帝遗命,实实在在、名正言顺的托孤重臣!

  陈太后此言一出,便彻底将顾怀玉推上了一个无人可撼的高度!

  元琢眼眸乍然亮起来。

  顾党官员这边,沈浚、谢少陵、魏青涯等人交换了个心照不宣的眼神,都恍然大悟——

  原来相爷让他们静观其变,早已算到了今日!

  而所谓的“雪团子”,还能是谁呢?

  当朝唯一堪当如此亲昵称谓之人,也只有他们那位相爷了!

  老太太睁开眼,面无表情地问:“太师,这样的话,你可满意了?”

  董太师挺直的腰杆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佝偻下去,惶恐跪地:“臣惶恐,臣万不敢……”

  老太太也不看他一眼,目光移向秦子衿,“哀家有一件事不明,顾卿当年所著的《治国论》,哀家原以为天下皆知,怎么竟成了你的著作了?”

  一句平平淡淡的话落下,却如晴空霹雳般震在众人头顶。

  霎时间满殿寂然。

  秦子衿脸色瞬间褪尽血色,浑身发冷,一张嘴却只能无声开合。

  那一瞬,他仿佛坠入冰窟,再也动弹不得。

  元琢骤然抬起头,眼底迸发出强烈的光彩。

  谢少陵整个人都惊呆了,几乎怀疑自己耳朵出了问题。

  沈浚与魏青涯二人更是瞠目结舌,对视之间,眼中皆是一片震撼。

  《治国论》竟是相爷所著?

  老太太却依然盯着秦子衿,语调波澜不起:“《治国论》是顾怀玉写给哀家的策论,正是因为这篇策论,哀家才决意选择睿帝继位,再派顾怀玉辅佐左右。”

  老太太声音陡然一厉:“你胆子不小啊,连这也敢剽窃?你可知此乃欺君犯上、诛灭九族的大罪?”

  董太师浑身一震,神色震惊至极,死死盯住秦子衿,“子衿,这……这可是真的?”

  秦子衿只觉双腿发软,膝盖“砰”地撞在地上,喉头一片腥甜。

  当年是董太师在翰林院书库发现了那本《治国论》,与他字体相似,误以为是他所著,从此力推他飞黄腾达。

  他永远记得自己当时鬼使神差地沉默,和此后平步青云的快意。

  他心知此书作者另有其人,却以为真正作者早已亡故,不然为何从不露面?

  可他万万想不到,那真正的作者,竟然是顾怀玉!

  老太太却不再看他,转过头神色漠然地盯着元琢,“陛下,剽窃宰执著作,冒领从龙之功,按律当如何处置?”

  元琢攥着衣袖,深吸一口气后沉声道:“按照大宸律法,刑不上士大夫。”

  他稍作停顿,唇畔微微一翘,低笑道:“但今日朕要开恩,判一个磔刑,再诛其九族,以儆效尤,皇祖母意下如何?”

  老太太点了点头道::“既然陛下开恩,便依陛下所言罢。”

  “来人,即刻执行!”

  元琢挥袖冷喝一声。

  秦子衿骤然惊醒,猛地扑向董太师,“太师!太师救我——”

  董太师抬脚狠狠一踹,将他踢翻在地,气得浑身发抖:“畜生!你竟敢欺瞒老夫!”

  元琢眸光一扫,视线落在董太师身上,“太师识人不明,又纵容奸邪,朕念你是三朝元老,不与你计较,即日起革职,流放三千里,不得再回京。”

  董太师身形一晃,面色灰败,瘫坐在地上。

  整个大殿静谧无声,百官个个心惊胆战,不敢再出半点声响。

  忽然间,老太太幽幽惋惜道:“今日这场戏演得倒是精彩,可惜雪团子没看到。”

  说到此处,老太太看向一旁的元琢,眼角皱纹舒展开来,竟是入宫后头一回露出真切笑意,“哀家的雪团子去哪儿了?可是身子又不适了?”

  元琢神色一滞,颔首如实道:“孙儿之前在朝会上公投罢了顾相的官。”

  “哈哈哈——”

  老太太活生生被他气笑了,将手中的佛珠“啪”地一声摁在桌案,“好得很啊,顾卿十五岁替你元家收拾烂摊子!如今落得个兔死狗烹,好得很啊!”

第76章 上流就得配下流。……

  从不曾有人怀疑过,《治国论》的作者另有其人。

  这部被奉为“经国大典”的策论,自问世起便高悬于翰林院正堂,被天下士子争相传抄。

  字里行间流淌着“民胞物与”的仁政思想,蕴含着“致君尧舜”的儒家抱负。

  这样一部煌煌巨著,其署名若是清流党的青年俊彦、士子楷模——秦子衿,自是水到渠成,理所应当。

  谁能想到,这部被士林奉为圭臬的圣贤书,竟出自顾怀玉之手?

  如今的顾相在民间声誉大振。

  巧赈灾斩乌维平粮价,桩桩件件都办在百姓心坎上,市井小民提起顾相,哪个不道一声“青天”?

  但在读书人的眼中,这位宰执大人始终毁誉参半。

  他不出身科举,不尊孔孟之道,朝堂之上言行肆意,甚至曾公然废过祖制,逼得整个士林“哀鸿遍野”。

  这样一个人,怎么可能写出《治国论》?

  陈太后一言九鼎,金口玉言不容置疑。

  秦子衿面如死灰,当廷认罪。

  天下的士子,就算不愿信,也不得不信。

  那个他们曾奉若神明、万口传颂的青年俊彦,竟是个靠剽窃他人成果起家的欺世盗名之徒。

  而他们口诛笔伐的“权奸佞臣”,才是那个在风雨如晦中独撑社稷的栋梁。

  人在发现自己被骗时最愤怒。

  而当欺骗他们的,是他们曾最信任、最仰慕、最甘愿为之辩护的人——那愤怒,便会像烈火燎原般迅速蔓延,烧得整个士林天翻地覆。

  最先掀桌子的,正是那些为他摇旗呐喊、口口声声维护他清誉的人。

  京城内外,当夜便燃起无数火堆。

  那火堆上焚烧的正是印着“秦子衿”署名的《治国论》,原本是士子案头的圭臬典范,如今却成了打脸的耻辱之证。

  书坊掌柜们连夜撤下所有秦氏著作,生怕慢了一步就会惹祸上身。

  翰林院更是急不可待地磨去题名碑上秦子衿的名字,仿佛此人从未存在过。

  行刑的这一日,菜市口人山人海。

  这些平日连杀鸡都不忍直视的读书人,此刻却挤在刑场最前排。

  他们要看清楚秦子衿的每一寸血肉如何被利刃分割,要亲眼见证这个欺骗了他们十年之久的伪君子,如何为这场惊天骗局付出代价。

  那一场磔刑,血肉横飞,却无人掩面。

  反倒听说有士子当场赋诗一首,取名《观伪君子之死》。

  尾句写得冷酷至极:“昔日儒衣堪遮丑,今朝刽子手最公侯。”

  消息像长了翅膀,当天就传到了裴靖逸耳中。

  《治国论》他早些年自然是读过的,只不过他不是读书人,也不懂什么孔孟之道。

  看那些“民贵君轻”的大道理,他只觉得文采斐然,情怀可敬,但也仅此而已。

  什么“先天下之忧而忧”,什么“仁政爱民”,读书人就爱说这些大空话,但从古至今能做到的能有几人?

  裴靖逸见过太多满口仁义道德的读书人,太平年月高谈阔论,乱世来临第一个屈膝投降。

  秦子衿不过再次印证了他的想法,文人骨子里都是说一套做一套的软骨头。

  所以当得知这个消息时,裴靖逸第一反应,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微妙感受。

  他推开书房的门,某个人慵懒地躺在藤椅上,一卷《山海经》摊开盖在脸上。

  听到动静,书卷下传来闷闷的声音:

  “本相今日闭门谢客,不答朝政,不问是非,裴将军若是来问《治国论》的事,那就滚远点。”

  裴靖逸本就不是为《治国论》而来,他抱着手臂踱到躺椅前,“相爷可要去看秦子衿行刑?”

  顾怀玉对血腥场面一向提不起兴致。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34页  当前第9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99/13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奸臣他死不悔改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