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也不对,那是在未来才会发生的事情。
裴瓒抚着脖颈,掩去嘴角的苦涩,低声笑了:“人家都说祸害遗千年,那看来,我再怎么长命百岁也比不过你,还是要让你一个人活很长时间了。”
第155章 主帅
裴瓒这一病, 耽搁了许多事。
先前在宴席上搅得局,莫名其妙地陷入了僵持状态。
就好比那唐远,本是宫里的眼睛, 特意被派出来盯着裴瓒的,起初那诊不出毛病的胸闷被当做信号,可后来裴瓒昏迷不醒数日,才让所有人知道,他绝非是在演戏, 而是实实在在地出了问题。
为此, 宫里也保持着微妙的状态, 不再多派唐远前来嘘寒问暖,只时不时地以体恤臣子的名义随便遣个小太监问候而已。
而朝中风波暗涌的局势似乎也有所停滞, 特别是原本被捧得极高的康王, 一时之间也没了消息。
甚至, 连长公主也安分得很。
至于沈濯,为了裴瓒的事奔前跑后,扳指也不找了,玉清楼也不顾了, 四处打听那些久不出世的名医圣手。
当然,他更多的时候还是陪在裴瓒身边,生怕对方再有闪失。
就连除夕当晚也是寸步不离地跟在裴瓒身边, 少见地度过了一个安安静静的年。
常理说,这时候本该是热闹非凡的。
早许久, 裴瓒就在街上看见了打扮起来的店家, 张灯结彩,围了一层层的窗花红纸,喜庆得很, 可是他这突如其来的一场病,使得他与热闹无缘了。
连裴母也不知从哪听说的“偏方”,说是越体弱的人,在这些热闹的时候就要越安分,不过度地随着旁人一起闹腾,只当做平常,才能保的身体越来越康健。
裴瓒在此过的第一个年,是想好好瞧一瞧,到处看一看来着,可是母亲的话落下来了,他也只能照办。
好在家人聚在,给了他些许慰藉。
除夕夜时,应该漆黑无光的夜里,被全城的红灯笼映出了几分颜色,连夜空中那爆竹炸响后的烟气都能看得清晰。
裴瓒揣着银手炉,裹了狐皮斗篷站在廊下,眼巴巴地抬眼望着院落之外燃起的烟花。
他身旁的人却仍觉得他冷,又拎了件厚重的大氅压在裴瓒肩上。
裴瓒立刻耸肩抖落大氅,而后回眸一扫,瞪向了沈濯:“我觉得我的病已经大好了,应当多出去走走。”
“不行。”沈濯抿唇,难得严肃,“裴夫人说了,天寒地冻,你不便出门。”
“可我已经在家里闷了许久了。”
裴瓒低头看着手里花纹精致的手炉,在它的烘烤下,掌心微微发红,沁了一层薄汗,而后他微微向后仰着脑袋,轻轻地垫在了沈濯肩上,用满是期待的眼神看着对方。
沈濯心里有几分动摇,可是恍然瞥见他眼中的狡黠,便咬咬牙,一字一句说道:“不、许。”
裴瓒的计划就此泡汤。
他安分地在家里待了许久,不,应当是死心地在家里待了许久,除了一些不得不见的客人外,几乎都没有踏出过房门。
整日不是练练字,就是看看书,清心寡欲得很,就连韩苏见了都说,不知道的还以为裴家养了个姑娘。
不过,元宵一过,裴瓒想再清闲也来不及了。
前脚皇帝领着百官在城西祷告完,后脚大军班师回朝的消息便递送到了宫里,先行官带来了两个消息,一是最多不过三日,统帅将军们便能回京述职了,二是此番挂帅的平襄王,在还朝之际,旧疾复发,不治身亡!
二则消息一出,震惊朝野。
满京都城,谁都知道大军要回来了,京郊的营寨都修整过几番,为得就是好生安置这些为国厮杀的将士们,可是一军之帅却在还朝前身亡……
这实在让人心痛!
皇帝连发了几道圣旨,夹带着慰问,一起送往了不日就要归来的大军之中。
在边关数月都毫发无损,现在却出了意外?
是谁都要疑心。
闻此消息,原本安坐在家里养病的裴瓒吓得连茶碗都摔了,温热的茶水溅了一地,很快便在寒气里变冷,可是再冷,也比不过他当时的双手。
裴瓒扶着太师椅,颤抖地站起来,满眼的不可置信,同时,他也在无数次地询问自己:不是已经扳倒杨驰了吗?细作也被肃清,怎么平襄王还是会死?
真的是旧疾突发,还有另有隐情?
他很想控制着自己不要多想,可是一想到那是陈遇晚的父亲,他们竭尽全力地想要阻止的灾厄,还是降临了!
他们所做的一切努力,终究是敌不过命运的戏弄……
平襄王的死,似乎也在暗示裴瓒——
他所做的一切,所有的筹谋与布局,绞尽脑汁的算计与不折不扣的诡计,最终换来的也是虚妄。
胸腔中颓然生出一股无力感,扶手上的手臂和支撑着身体的双腿也有些绵软,无法自控地塌下去,幸好沈濯眼疾手快,才不至于让他摔得狼狈。
“裴瓒,陈遇晚平安无事,就已经是很好的结果了。”
是啊——
与天争命,得到如此结果,已是不易。
话是这么说,可裴瓒在望向沈濯的一瞬间,眼眶还是忍不住湿润了,脖颈上似有若无的痛楚浮现,在提醒他,无论他怎么挣扎,都逃不过自戕于国都之前的结局。
胸腔里传来沉闷的响动,一声声,如同刀枪剑戟相撞时的闷响,激烈、震颤,让他不寒而栗。
裴瓒踉跄几步,双手紧紧攥住了桌延,捏得指尖泛白也未曾察觉,他双目紧盯桌案上自然生长处的纹路,只觉得那些走向迷乱的条纹,就如同他捉摸不透的命运一般。
他强迫着自己冷静下来,再度询问着沈濯所知道的消息,从那只言片语里推断事实真相。
没有更多细节,只说旧疾突发,不治身亡,但这般说辞不会令人信服,毕竟没有人会相信,在大军还朝,局势向好的时候,一军主帅会死得如此草率。
裴瓒自然也不信。
那么,是谁要杀了平襄王呢……
书中,平襄王的死是因为军中混进了细作,平襄王父子无奈中毒身亡,现如今经过他与陈遇晚在寒州的一番操作,杨驰落网,细作被抓,难以有人在这等情况下再去加害平襄王。
而平襄王自己更不是什么文弱的书生,那是自小便在军营中长大,在疆场上厮杀出的主帅,谋略武功都是上乘,更不会轻而易举地中了敌人的算计。
到底是什么人能对平襄王产生威胁。
裴瓒猛然想起,他最初知道平襄王会遇害一事,除了对原书里的印象,便是知道了那封金泥印信。
而那封信,不就出自沈濯之手吗?
连皇帝也知情的……
裴瓒心里一怔,他下意识地将此当成了线索,准备再细细地问上几句,一抬眸便对上沈濯深邃而压抑的眼神。
他忽然说不出话来。
沈濯垂下眼帘,收敛起眼底未明的情绪,闷声说道:“平襄王之死的确蹊跷,可这与你没有关系,别再去追究了,好吗?”
“怎么能与我无关……”裴瓒有些心急,想都没想便说出口了,他瞧见沈濯的眉头微微一蹙,越发急不可耐地说道,“我与陈遇晚在寒州周旋那么久,好不容易让杨驰伏法,可他留下来的那些人,那些与北境不清不楚的人,依然害了平襄王!这叫我怎么能心甘情愿!”
“平襄王是旧疾复发而死。”
沈濯着重强调着这点,没有否定裴瓒的话,却也没做过多的解释,似乎只是在强调这一无法更改且必须公之于众的结果。
裴瓒却敏锐地察觉到他的措辞不当。
裴瓒迅速扑过去,想抓着救命稻草一般抓住了沈濯的手:“你知道别的消息对不对?”
他相信沈濯有手段能挖到不为人知的内幕。
“我不知道……”沈濯偏头,错开了他的目光,又重复着,“裴瓒,不要再去想这些了,事已定局,皇舅舅说会再加追封……”
“是陛下。”
裴瓒也不知道自己哪来的勇气,敢把这样的脏水泼到皇帝身上,可是“皇舅舅”三个字入耳,加之沈濯在一瞬间的眼神颤动,他便笃定了,这事跟皇帝脱不了干系。
沈濯压下心中的惊讶,吐了口浊气,袖子里的手紧握成拳:“你怎么敢攀污一国之主呢?”
“陛下——”裴瓒不搭理他,语气却笃定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得到了沈濯似是而非的肯定后,他的目光投落在空旷的院子里,眉头紧蹙,说不尽的忧愁,然而,身体比心更早一步做出行动。
“你要做什么!”沈濯直接拉住想要冲出去的裴瓒,压住他的双肩,急切地说道,“没有任何证据能说明就是皇帝要他死的,我也只是猜测而已……”
“但你的猜测,绝不是空穴来风吧。”
沈濯从心底生出几分疲倦,面对裴瓒的质问,简直比他去处理幽明府的杂事还累。
而且眼前这人越来越难缠了,生活上的琐碎小事还好说,裴瓒不计较不在意,可是一旦遇上朝堂中事,那一切便都逃不过他的眼睛,活络的心思如同缠绕的藤蔓,无孔不入,无处不在,盯到一处的可乘之机,便要将其缠死。
从这种程度上来说,眼前的人早已不是最开始认识的那个裴瓒了。
第156章 欲晓
雨水时节, 边疆仍处在无尽的苦寒之中。
然而就是这样冷的天气,数十万将士的还朝之路上,也是人头攒动。
百姓也都知道, 这些人是用血汗庇护着他们的手足,是用性命将豺狼阻挡在边关之外的神明。
可高高在上的皇帝似乎不懂……
阴云万里,雨声悲戚。
今日的京都依然有些冷,不过,比起寒冬腊月里的凌冽, 如今更多的是几分绵长而惆怅的凉意。
立于城楼之上, 丝丝细雨被风吹斜了, 故意往伞底下飘,打湿了一众紫衣绯袍, 不过这种时候, 没人敢率先离开, 都陪同着最前方那道明黄色的身影,等待着归来的大军。
裴瓒处在众人之后,被冷风冷雨吹着,他的嘴唇有些发白, 脸上更是毫无血色,大病初愈是经不起这样的折腾的,可他仍是固执地盯着身形枯槁的皇帝。
妄图以这样的目光, 去看穿帝王的心思。
他不是没带着扳指,可是无论划过扳指多少次, 听到的就是如死海一般的寂静, 偶尔泛起些许涟漪,也与那些弯弯绕绕的复杂算计无关。
裴瓒不甘心地捏着泛白的指尖,湿冷的风钻进袖管里, 让他忍不住颤抖。
与他隔着几人的沈濯也频频回头看他。
但两人刚对上视线,就听到了一声雄浑沉闷的号角声,紧接着急雨般杂乱的马蹄声隆隆而来,那气势,仿佛要将城楼踏碎。
裴瓒放远了目光,数不尽的人马疾驰而来,在这样的雨天里,也激荡起层层泥土,形成一道如影随形的尘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