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陵不能做吗?”聂丛文看着桌上的菜,“这些菜都是黔州特色?看着和岳州有些像。”
卫长昀给姜宁夹了一个肉丸,“两地都能吃辣,在口味上有些相近。”
“这倒是。”聂丛文点头,“金陵就跟我们差别很大。”
“不过安臣就习惯了,不知道还吃得了辣吗?”
温安臣:“……”
“桌上有不辣的菜。”
姜宁咬着肉丸,掀起眼看了下聂丛文。
他都有些同情温安臣了,怎么喜欢上这么一根木头。
不过今天的菜,的确是做了一些口味调整。
比如宫保鸡丁、麻婆豆腐、干锅土豆,还有炒青菜、笋尖,再加了几道在家里才吃的菜。
炸土豆饼、卤菜、冷串串。
唯一一道算得上大菜的,就是他蒸了一条鱼,光是选鱼和调汁,就花了不少时间。
要不是他不会做松鼠鱼,就把与做成松鼠鱼了,看品相,比蒸鱼好看得多。
汁会调,就是不知道怎么切刀。
“这菜……”谢蕴吃了一口豆米火锅里的菜,“吃着好香,总觉得裹了一层豆子的味道。”
不腻,反而和菜搭在一起很下饭。
“豆子煮得软烂,碾碎后加水,汤汁稠而不腻,倒是好吃。”
温安臣从前就不嗜辣,在家里也吃得清淡。
其他的菜他尝了,也好吃,但要说能吃一个新和鲜,就是这锅汤。
“大多人应该能适应,只是汤汁如粥,若说品相,与其他酒楼里比起来,稍微逊色,有的人去酒楼或者请厨子,便是觉得卖相好。”
起初姜宁担心温安臣不便露面,心道少了一个帮忙试菜的人,没曾想温安臣能来。
一听他这么说,立即问:“品相的确差了点,但味道好就能吸引客人来,口口相传,自是长久之计。”
大厨做菜自然是要色香味俱全,尤其是达官贵人,一盘菜光摆盘就七八样,真正能吃的就一点。
好看是好看了,可味道才是最重要的。
“那日后你要开店,我一定带认识的人给你捧场。”聂丛文咬了一口土豆饼,“这是土豆做的?”
“外酥里嫩,分明是炸出来的,竟然不觉油腻。”
“上面的酱是什么?”沈明尧自问吃过不少姜宁做的菜,却第一次尝到,“是甜的,却又——”
不完全甜。
卫长昀道:“他自己调的甜酱,用面酱调出来的。”
“用来蘸烤肉、油炸的东西,能去腻。”
“还有这等好东西?”谢蕴筷子完全没停过,这一盘里夹完,又往另外锅里伸去。
姜宁吃得不多,看一桌人都吃得香,一句接一句地夸,嘴角都没压下来过。
“喝点汤?”卫长昀看他一直在笑,把之前舀出来晾着的汤递过去,“晾了有一会。”
姜宁转头看他,端起碗,摸了摸温度正合适。
“看来我厨艺一如既往的好。”
“是。”卫长昀跟着笑了笑,“不过厨子光看就能看饱吗?”
姜宁撇嘴,“知道了,饿着自己也不能饿到肚子里这个。”
卫长昀纠正,“是不能饿着你。”
姜宁眼睛一弯,余光扫过卫长昀,笑盈盈的。
平时他俩这般说话,定时要被打趣一番。
如今一桌人只顾得上吃,倒是无暇开他们玩笑,生怕筷子伸晚了,盘子里就空了。
太下饭了。
每一道菜都能搭着饭吃,不仅饭香,菜吃着更香。
谢蕴平时饭量不大,还有点挑食,可每回姜宁做的菜,她就是能吃不少,而且完全不挑。
“宁哥儿,你和我都是黔州的,怎么我在家吃饭都没这么像。”
按理说,不应该啊。
姜宁低咳一声,瞄一眼卫长昀。
这要怎么解释?
“大概是我比较爱琢磨吃的。”姜宁这话不算说谎,的确是爱研究吃的。
其实大多菜他虽看家里做过,可实操经验不多,每次在家里做菜,都生怕浪费了食材。
好在他记性好,大多都能记得是怎么做的。
“金陵虽大,酒楼数百家,可说真的,宁哥儿你这一手厨艺,我都想跟你一起开酒楼了。”
谢蕴盯着他,不像是开玩笑。
聂丛文和温安臣吃得八分饱,筷子便慢下来,偶尔喝一口酒,听见这话也只是有些诧异。
京城虽繁华,做生意者前赴后继,可真正能留下来的,与会试一般,皆是大浪淘沙,并不容易。
“一起开酒楼?”姜宁疑惑道:“可你不回黔州了吗?”
“那陈轩怪瞧不起人的,回去做他的乖女婿,借着东风上青云。”谢蕴心直口快,“可我偏不信,要亲眼看着他入牢狱。”
姜宁:“……”
好厉害的事业心。
姜宁瞥向一旁沈明尧,坦言道:“可我还有几位朋友在镇上,从前我就想着要有一日能去外面开酒楼,便和他们一起。”
他顿了顿,“苗哥儿便是其中一个,还有一位是同村的好友,不出意外应该会和苗哥儿一起来,到时——”
这番打算,只有卫长昀知道。
姜宁待朋友只有一个原则,你待我好,我也会对你好。
顾苗和赵秋都对他百般好,所以他要开酒楼,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他们。
“算我一个嘛。”谢蕴道:“谁说一家酒楼只能有三个老板了?再加我一个,这样风险不是更低。”
四个人一块出钱,要是酒楼开不下去,还少损失一些。
姜宁啊了一声,看向卫长昀。
卫长昀向来不插手姜宁的决定,只会在姜宁需要的时候,跟他一起分析,给些建议。
看姜宁一脸茫然,“那你想一想?”
姜宁转回来看谢蕴,“听上去好像是有些道理。”
哪怕分钱是少了一份,可真要赚了大钱,这一份早就能赚回来。
聂丛文倏地出声,“我觉得可以。”
“怕什么,这一桌都是未来的进士,一人推荐几个朋友,至少能每天坐满一桌。”
姜宁竟觉无言以为,亦有道理。
第183章
入夜,送走朋友,姜宁收拾了一下,便先回房。
厨房和院子里都还有要收拾的,卫长昀收了快一柱香的时间,才擦着手回到房里。
临近四月,天气逐渐回暖。
卫长昀有时为了图方便,不只早上,夜里也会直接在水缸旁,用凉水洗漱。
能醒脑提神,还省事。
姜宁正在换衣服,听到他进来的动静,回头看了眼,转回去时道:“你又用凉水洗了?也不嫌冰。”
卫长昀关好门,走到书桌那边,“还好,这几天夜里也暖和了。”
拿起几本书,放回书架。
“你这就是年轻皮实,过几年就知道厉害。”姜宁转过来,一边系扣子一边道:“还有小半个月,你安心备考殿试,开酒楼的事我再琢磨一下。”
卫长昀放好东西,走到他旁边。
目光下移,看着姜宁已经有些显怀的肚子,“别太操心,真要开酒楼,也不是一日两日能琢磨明白的。”
酒楼和食肆不一样,投入很大,需要考虑的事情也很多。
“知道了,我心里有数。”姜宁坐下,理了理衣服,“是今天谢姐姐提了一句,我才顺着想,觉得真的可以,要是你能开起来,往后大家还能待在一起。”
卫长昀坐在他旁边,伸手贴在他腹上,“和我说说?”
姜宁被他手激得一凉,不由瞪他。
不过下一瞬,又往他身上靠,等他给自己捏胳膊捏腿。
“没想得太明白。”姜宁觉得自从有孕后,脑子都没从前灵光了,“我是想,如果是四个人合伙开酒楼,从出钱上来说,可能苗哥儿和谢姐姐出得多的,毕竟我和秋哥儿没钱。”
“但我能技术入股,就是菜品我来管、我来琢磨,可秋哥儿那儿,开酒楼做生意的经验不足,我担心往后会不会因为利益,连朋友都做不成啊。”
不是都说,朋友一起做生意,有可能老死不相往来。
他不想这样,他的心思很简单,想要亲朋好友都能过上好日子。
“从前在家时,你在易安楼里拿的就是分成,按照每月酒楼盈利来分。”
卫长昀轻轻按着他的肩,“如果真要一起开酒楼,就按照你们事前的投入来分,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