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节,月圆人圆。
姜宁心想,他们一家长长久久地在一起,不管阴晴圆缺,总是在一处的。
抬头看着茂密的树叶,阳光从树影落下,他眯了眯眼,忽地想起什么。
趁着卫长昀擦手的功夫,附到他耳边小声道:“其实月亮一直都是圆的。”
卫长昀一愣,稍稍偏过头,“嗯?”
“因为月亮会转到另一边,太阳的光照不到月亮上,就变黑了。”姜宁眨眨眼,“我是不是有一点煞风景?”
卫长昀不以为然,想了一下道:“若是这样,那亦是一件好事,天下百姓皆能日日团圆。”
姜宁趴在他肩头,眼神一亮,“长昀。”
卫长昀抢先道:“又要说我很好?”
姜宁忍俊不禁,摇摇头,“不是这个。”
他声音放轻,“是好喜欢你啊。”
怎么会有这么一个人,越看越喜欢,越相处越合心意,什么相看两生厌,完全不会发生。
卫长昀表情微怔,随后道:“我亦如此,很喜欢你。”
这世上,能有一个两情相悦的人,太难得。
更遑论心意相通、默契无比。
夜里月亮升起前,两个小的已经咬着月饼发困。
朱红看他们熬不住,就领着他们先去睡了,睡前还给姜宁和卫长昀一人发了一个平安结。
她自己缠的,中间有一枚铜钱,是这一阵得空,去镇上庙里烧香祈福,沾染过佛光的铜钱。
再有一两日,他们就要去州府。
路途遥远,一去大半月,家中只愿他们能平安。
姜宁和卫长昀拿着,放到了贴身的内衬里。
院子里的树下,一张不算大的藤椅,他俩窝在里面,披着毯子,等着赏月。
“原来,月亮这么大啊。”
姜宁盯着爬上树梢的月亮,靠在卫长昀肩上,“小时候,大人都不许我们指月亮。”
卫长昀拉了拉披在姜宁身上的披毯,“为什么?”
“因为指月亮很不礼貌,月亮公公在半夜会来割掉你耳朵。”姜宁说完,自己先笑了。
“你信了?”
“为什么不信啊,大人说的话在小孩那里很有威信的。”
所以姜宁从小到大,都不敢指月亮,一直到上初中,才知道这根本就是大人哄小孩的。
卫长昀低头垂着眼看他,“那现在也别指了。”
姜宁抬眼,“为什么?”
卫长昀捏捏他的耳朵,“舍不得你的耳朵被割掉。”
姜宁笑出声,偏过头埋在他肩上笑,整个人都在抖。
卫长昀无奈叹了口气,生怕椅子会翻。
“……月亮公公。”
姜宁顿时笑不出声,抬眼瞪他,“叠词不是在装可爱,是一种口癖。”
卫长昀挑眉,“那我为何没有?”
姜宁撇嘴,挤了挤他,“这谁知道,可能是你们还不兴这个吧。”
“困不困?”
“……有一点。”
“那回房,明后两天还要收拾行李。”
“再看会儿。”
“好。”
姜宁伸手抱住卫长昀的腰,盯着天上的月亮,眨了眨眼。
月亮公公,我想和这个人永远在一起。
第144章
八月十七,姜宁和卫长昀启程去州府。
食肆暂时关了门,要等过两日才营业,朱红领着小小、小宝送他们去镇口。
和上回不同,这次姜宁和卫长昀是步行去,总不好一直蹭沈明尧的马车。
而且沈明尧比他们要晚出发两日,因为顾苗这几天不太舒服,他放心不下。
“二哥,宁哥哥,你们什么时候回来啊?”
小小抓着姜宁的手,仰头问,“我怕我会想你们,不对,我会想你们。”
姜宁身上背了一个包袱,摸摸小小的头,“你每天写一个数字,写到二十,我们就回来了。”
一到二十,应该是学了的吧。
小宝在一边,惊讶地瞪大眼,“要写到二十啊,那要好久!”
“很快的啦,二哥教我们的时候,很快就写完了!”小小反驳道:“反正写到二十就好了”
小宝噘嘴,“那还是很多啊,你看,我两只手才有十个手指。”
朱红手里还拎着一个包袱,是给他们俩备的干粮,“小宝,不是教过了吗?是十根手指,不是个。”
小宝挠挠头,舍不得地抱住卫长昀,“哦。”
卫长昀肩上背了书箱,放了一些书,还有笔墨,下面则是塞了一个大包袱。
“二哥和宁哥哥不在的时候,你要做什么?”
“保护好妹妹和自己。”小宝扁着嘴,快要哭出来说,“可是妹妹比我还厉害。”
小小瞪他,“什么啊,那我也保护你好了。”
姜宁“噗嗤”笑出声,晃了晃小小的手,然后松开,看向朱红道:“阿娘,家里拜托你了。”
卫长昀拍拍小宝的肩,朝朱红点头,“娘,小小和小宝尚算听话,但该说的得说,他们和我、宁宁是一样的。”
闻言朱红点头,“你们放心去吧,家里有我在,明日秋哥儿也来,有他在也好很多。”
“一路小心,到了州府要是方便,可以托人带个口信,或者写封信回来,我能识得几个字,看到你们名字,便知道是安全到了。”
二十天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却也心里难安,毕竟是出了远门。
卫长昀和姜宁对视一眼,答应会托人捎信回来。
今天还得赶路,尽早感到途中的驿站或者乡镇休息,不然天黑前露宿野外,先不说山匪盗贼,光是野兽就够麻烦。
“阿娘,我们——”
“宁哥儿,长昀等一下!”
“等一等!”
原本正道别的几人回头看去,就见赵秋、王子书和严肆喘着气跑来,手里还拿着东西。
姜宁错愕地瞪大眼,不由愣住,“你们、你们怎么来了?”
卫长昀心绪浮动,忽地释然一笑,心里一松。
“还以为赶不上了,我们一早从村里过来的。”赵秋气喘吁吁道:“这个、这个是给你们路上带着吃的,我娘和子书娘做的。”
“这是私塾里大家写的寄语,希望你能秋闱中举。”严肆把一份册子递给卫长昀,“我也希望你能高中。”
王子书看着他俩,磕巴道:“我、我也没什么好说的,就希望你们平安到州府,平安回来。”
姜宁鼻尖一酸,眼眶立即红了,忍不住道:“你们这是干什么啊,又不是不回来了。”
“再要回来,那也得给你们送行啊,我看人家去考试,可多人送了。”
赵秋把东西塞给姜宁,眨了一下眼,“你上回和我说的是,我考虑过了,既然有这样的机遇,那就试一试,反正大不了回家接着帮我爹娘种地。”
闻言姜宁面上一喜,“你能想明白就好。”
“你们一定要珍重,然后我们等你们的好消息。”王子书站在赵秋身边,看着他俩,“朱婶婶和小小、小宝,我们会帮忙照顾的。”
严肆也在一边点头,说他家在镇上还方便。
卫长昀朝他们拱手,行了一礼,“此行虽远,却有归期,盼各位珍重,再见。”
“长昀,谢过。”
三人见状,忙回了一礼。
此行山高路远,但归期已定,不日就会回来,重逢已定。
-
姜宁走过最远的山路,就是小河村到永安镇,一个时辰,来回两个时辰。
尽管知道山外有山,但真正踏上去州府的路,才知道漫漫山路无尽头是什么样。
一座山连着一座山,望也望不到头,还看不到人。
“前面有一处平坦阴凉的地方,在那歇会。”卫长昀扶着姜宁胳膊,“别逞强,还要走上两日,要是磨破脚,往后更遭罪。”
姜宁“嗯”了声,倒是半点不嘴硬。
擦了擦脸上的汗,“还好阿娘提前给我们重新纳了鞋底,不然我怕是要体验一番磨破鞋底是什么滋味。”
卫长昀笑道:“山路多是砂石,哪怕是官道亦是这样,因为不易被雨水冲毁,而且容易辨别,但磨脚,鞋底薄的话,碰到尖利的石子,能划破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