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三国]明君养成计划_分节阅读_第35节
小说作者:醉酒花间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965 KB   上传时间:2025-07-12 12:46:42

  虽然弓弩不分家,但是毕竟是两种不同的武器。

  算了,强弓将军也不好听。

  话说封赏都领了,吕奉先什么时候才能喊他一起去并州?

  城外那么多战利品等着收拾,藏着掖着不能说真的很难为人。

  还有他宝贝的踏雪乌骓,富贵不还乡犹如锦衣夜行,有好马不招摇过市和没马有什么区别?

  吕布升官加爵高兴的很,张辽和高顺自觉前程似锦也是心情极好,可惜开心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仨人的好心情都结束在如何拐个世家子回并州上。

  他们主动开口去请已经够难的了,偏偏吕大将军还非要矜持,矜持来矜持去矜持到最后人都不知道跑哪儿去了好吧。

  愁。

  董卓伏诛,王允掌权,京城迎来了短暂的安宁。

  与此同时,得到董卓已死消息的关东联盟却热闹非凡。

  整个联盟中真心讨董的没几个,平时没事儿就是聚众饮酒抒发对董卓的痛恨以及对大汉的忠心,正经事情没干多少酒倒是没少喝,都想借此机会扬名捞好处。

  假传三公檄文的桥瑁仗着自个儿资历深兵马多瞧不起同在联盟里的其他诸侯,经常在言语上打压贬低别人,凭实力孤立了所有人。

  董卓已死,讨董联盟也没必要再存在,各路盟军很快各回各家。

  也有没回家的。

  屯兵东平国的兖州刺史刘岱对桥瑁深恶痛绝,又一次被当面蔑视后忍无可忍无需再忍,直接出兵东郡攻打桥瑁。

  没走远的陈留太守张邈和济阴太守袁叙一看东郡开战立刻也冲了上去,俩人也是经常被桥瑁挤兑的,加入战局后毫无意外也是打桥瑁。

  三家打一家,桥瑁自持兵强马壮也寡不敌众,最后只能遗憾归西。

  关东联军讨董没讨出什么成果,内讧的战力却是不俗,尚在酸枣没有离开的曹操对此深感不值,他觉得他最开始就不该和这群人混在一起。

  内讧有一就有二,指望他们有良心还不如指望京城的天子醍醐灌顶出面力挽狂澜。

  董卓气焰嚣张一手遮天,他以为盟军会是救朝廷于水火之中的不二之选,谁能想到最后盟军拉胯的连正经的仗都没怎么打,真正的诛董功臣竟然是董贼身边的义子吕奉先。

  要不是几次打听都是这个结果,他甚至以为是在做梦。

  荀司空谋划诛董时宁肯招揽臭名昭著的吕布都不愿寄希望于讨董联盟,可见这联盟到底是讨董还是借董卓高升大家都心知肚明。

  不足与谋!不足与谋!

  曹操失意不已,打听完京城的情况后更是心如死灰。

  董卓死了,旧部尽数归于吕布,即便吕奉先没有生乱的意思京城依旧没有安稳下来。

  荀司空身为除掉董卓的大功臣本该继续辅佐天子,只是司徒王允却开始大权独揽,连重回朝廷任太傅之职的杨彪杨大人都要暂避锋芒。

  到处都是勾心斗角,天下还有哪儿是好的?

  荀爽也想知道,到处都是勾心斗角,天下还有哪儿是好的?

  这些天王允不只一次在天子面前说论功行赏时不该冲动行事,毫无遮掩明晃晃就是冲着他来。

  留在京城和王子师明争暗斗也不是不行,但是那样肯定会被推到风口浪尖。控制天子的确可以风光无限,可名声坏了就再回不来了。

  这次不像被董卓提拔还能靠除掉董卓来挽回,恋权从来不是什么好名声,尤其在得罪那么多同僚的情况下依旧死死握着权柄不放,他到底是想当周公还是想当王莽?

  不行,京城不是久留之地,得想办法离开。

  荀晔也在想怎么劝叔祖离开,这些天他也看出来了,就王允那德性根本容不下声望能压他一头的叔祖。

  他们家叔祖越是退让就越显得王司徒咄咄逼人,天子是个摆件也不影响他是天子,一方是在董卓发难时站出来护住他却在事情结束后被欺负的老司空,一方是当时好像没什么功劳事后却气势汹汹连天子的话都要反驳的司徒大人,不用想也知道小皇帝会向着谁。

  满朝文武的眼睛都是雪亮的,这事儿就是他王允做的不对。

  既然已经站在道德制高点上了,不干点什么都感觉对不起王司徒这些天的努力。

  至于吕大将军那里,他承认他矜持不过行了吧。

  也不知道主动开个口怎么那么难,回头搅碗浆糊把他嘴巴粘住让他想说都张不开嘴。

  关东联盟已经分崩离析,阿爹的家书上说冀州那边袁绍和韩馥的争斗也进入白热化,时间不等人,再拖延下去变数更多。

  咳咳,一封信里半封都是数落就不说了。

  数落怎么了,那是阿爹爱他的象征!

  荀晔拉着升任司隶校尉的堂兄来到叔祖书房,一本正经的开始他“投之亡地而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的大道理。

  首先,京城不能留。

  这一点叔祖和攸哥都能看出来,他就不多说了。

  其次,冀州不能去。

  冀州要是能去攸哥也不会特意换他进宫在天子面前露脸,这一点叔祖和攸哥也都能看出来,他也不多说了。

  最后,并州是个好地方。

  这一点叔祖和攸哥应该也都能看出来,还需要他多说吗?

  荀爽:……

  荀攸:……

  这劝人的法子跟谁学的?

  肯定不是他们家的风格。

  两个人神色复杂,他们能想明白是他们的事情,臭小子上来就他们能看出来想干什么?有这么劝人的吗?

  荀晔眨巴着眼睛,一本正经的问道,“还需要我多说吗?”

  荀爽:……

  荀攸:……

  吕奉先平时到底是什么德性?怎么把他们家明光带成这样了?

  荀攸捏捏拳头,维持住表面淡定说道,“并州胡人肆虐,汉人百姓举步维艰,不过以吕奉先的兵力想在并州立足不成问题。但是有一点,兵是他吕奉先的,与我们有何关系?”

  天下已乱,中原乃兵家必争之地,无论如何都逃不过战乱。并州苦寒,中原诸侯看不上那里,不在意生活穷苦和时不时来打秋风的胡人的话的确是个好去处。

  生活穷苦可以忍,但胡人打秋风挡不住就是死,吕布能打不代表他们在并州也有自保之力。

  “叔祖一同去并州的话,吕将军就是叔祖手下的将领,怎么和我们没有关系?”荀晔回道,“实在不行的话,到并州后重新招兵,新兵我来带。”

  他现在手里五千兵马,和张辽高顺一样都是从董卓旧部中分出来的,算是朝廷给他们的分例,就算去并州那些兵也还是他的兵。

  虽然他不觉得吕布会不管他们死活,也不会随随便便就和他们过不去,但是攸哥实在不放心的话他们也能重新招兵。

  丁原也不是并州人,他到并州后招揽的兵马同样归他,到他死后才辗转归于吕布。

  叔祖位至三公,就算吕奉先仪同三司也依旧矮叔祖一头。更重要的是,在这处处都讲究出身的年代,吕布的出身先天就比不过世家。

  叔祖的名望不是虚的,并州百姓和胡人不在乎郡望声名没关系,官府衙门认就行。

  就是之前和吕布他们聊天,听他们的意思丁原当并州刺史的时候已经将能招的兵都招完了,并州现在已经不剩多少壮丁,重新招也招不到多少。

  所以为什么不能对吕奉先多点信心?他们吕大将军没那么丧心病狂!

  荀攸抬眸,“你又如何保证吕奉先不会再次弑主?”

  荀晔对他们吕大将军有信心,“不可能!”

  他们吕大将军老实着呢,攸哥不要血口喷人。

  来来来,他们好好掰扯掰扯吕奉先为什么杀丁原又为什么杀董卓。

  丁原进京后不让他打仗让他当主簿,董卓进京后更过分,连主簿都不让他当直接让他当贴身护卫。

  吕大将军那是什么人?精力充沛堪比二哈,不让他发泄精力他肯定拆家。

  丁原和董卓惨遭反噬那是不会用人,吕大将军有错但绝不是主责。

  没错,就是这样,吕布本人来了肯定也是这么说。

  他们家叔祖就不一样了,叔祖知人善任,肯定不会放着能打的武将当摆设最后生生耗到反目成仇。

  荀爽笑道,“叔祖在书堆里埋了大半辈子,可不懂什么知人善任。”

  荀晔超大声,“没事,有从兄在,从兄天纵之才无所不能!”

  荀攸:……

  荀晔理直气壮,“我又没说错。”

  他们攸哥可是曹魏谋主,给曹老板当谋士都能那么出彩,给自己家干活肯定更用心。

  蜀地山高路远去了也不知道是什么情况,攸哥和他们一起去并州得了,不然留叔祖自己在洛阳就算是隐居也不太放心。

  王允那老小子阴着呢,前几天因为蔡邕蔡中郎对董卓之死有所感叹被他下狱,要不是叔祖和朝臣解救及时估计能死在大狱里。

  蔡中郎已经是六十岁的老人家,还是举世闻名的大家,结果呢,说下狱就下狱,一点面子都不给留。

  人家蔡中郎早年因为直言进谏陈述时弊得罪权贵被流放朔方,后来几经周折避难江南十二年,不管董卓有多大罪孽,对他的提拔重用都不是虚的,私底下感叹两句咋啦?

  叔祖谋划诛董被他们嘀咕不知感恩,蔡中郎闻董卓死讯感慨两句又被下狱,好话坏话都被他们说尽了到底要怎么样吧?

  王允明显在针对叔祖,要是被他找到理由拿捏住,他们家叔祖那么大年纪下狱还有命吗?

  不行不行,必须走,就算不去并州也不能留在京城。

  君子易处小人难防,既然叔祖没打算和王允斗,不如直接眼不见心不烦,他们惹不起躲得起。

  荀爽笑吟吟听着傻小子气愤填膺,等他说完才慢悠悠开口,“离京需要得到天子准许,就算要走也得三五天之后才能启程。叔祖这里没问题,吕将军真的愿意放弃京城的荣华富贵?”

  “当然。”荀晔非常笃定,说完之后才反应过来,“叔祖已经想好要离开了?”

  “是非之地不可久留,只是没想好要去哪儿。”荀爽叹了口气,“天下之大,竟无稳当之处可以安身。”

  荀攸沉默了一会儿,问道,“明光今日前来,可是吕将军已经想好要走?”

  荀晔撇撇嘴,“想好了,早就想好了,就是跟没长嘴似的死活不说。”

  他们连战利品都打包好了,就等吕大将军一声令下开始往并州运,结果进度一直卡在他这里。

  三个人天天在他面前唉声叹气,问就是什么事儿都没有,不问就继续叹气,真是气死他了。

  他想好了,只要叔祖这里安排好,他回去就直接和吕奉先打开天窗说亮话,谁再当锯嘴葫芦他跟谁急。

  荀爽笑笑,“如此也好,明光且等叔祖的好消息。”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52页  当前第3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5/25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三国]明君养成计划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