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在三国争霸的日子[基建]_分节阅读_第60节
小说作者:木枝雪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350 KB   上传时间:2025-06-14 11:08:29

  张纮虽然觉得李傕攻破陈国一事过于顺利,有些怪异,但他没有多想,只捋了捋长须,徐徐点头。

  刘繇面上的笑意藏也藏不住,几乎可以谈得上是喜形于色。

  “陈国被攻占,谢源、徐荣必定自乱阵脚。只要他们一乱,我们便有机可乘。”

  张超点头,持续了数天的忧虑终于烟消云散。

  众人把酒共饮,举杯庆祝。

  酒过三巡,传讯兵再次登门,急冲冲地掀开门帘:

  “急报——”

  刘繇放下酒杯,正襟危坐。

  “报。”

  “禀报使君,彭城国谢源寄来一封信件,东海郡徐荣寄来一封信件。”

  张超与张纮面面相觑。

  徐荣和谢源都是陈国派来夺取徐州的大将。他们起初只占了彭城国和下邳国,在吕布弃城逃跑之后,又让徐荣引兵东进,占领了吕布丢下的东海郡。

  这两个人都是陈国的大将,如果有事找他们,寄一封信即可,怎么会同时寄两封信过来?

  刘繇三人心中不约而同地出现同一个猜测,顿时心跳加速。

  为首的刘繇当即起身,向前疾走两步:

  “快把信呈上来!”

  传讯兵呈上两封信件,刘繇迫不及待地拆开徐荣寄的那封,速速扫完之后,又拆开谢源寄的那封。

  张超等得焦急,见刘繇看完信,连忙询问:“刘使君,如何?”

  刘繇亲自将信件递给张超,昂首大笑:“天助我也。”

  张超以最快的速度看完两封信,同样露出笑意。

  谢源那封信自不必多说,他是陈王的姻亲,在信中明确地表达了求援的意愿。

  “谢源拿出整个东海郡,以东海郡为饵,作为我们驰援陈国的报酬。”

  张超发出一声轻嗤,举起另一封信,

  “而徐荣,眼见着陈国大树将倾,早已起了跳槽之意。他既然入主东海郡,成为东海郡实际上的占有者,又怎么会吐出吃到嘴的肥肉,允许谢源用东海郡当筹码,换取陈国的支援?还不如举郡投效,以东海郡为投名状,依附我等。”

  短短几句话,便让张纮猜出了两封信中所写的内容。

  张纮朗声大笑:“树倒猢狲散,徐荣此举倒也在情理之中。”

  刘繇喜不自胜:“听闻徐荣战力非凡,擅长攻守之战,是董卓最为倚重的悍将之一。若能得他投效,其中的助益,远非小小的东海郡能比。”

  张超道:“既如此,待我做了徐州刺史之后,便封他为东海郡守,让他继续掌管此处。如此厚待,他总当竭力以报。”

  另一个谋士道:“谢源那边又该如何应对?”

  “下邳、彭城都在谢源手中,若要不费一兵一卒地收为二城……需得先将此人稳住,徐徐图之。”

  刘繇这边正在商量着“兵不血刃”的对策,却不知道徐荣和谢源那边,同样在商量着该如何用最小的代价除掉张超。

  徐荣询问坐在他对面的郭嘉:

  “若我写信邀张超一叙,他是否敢踏入东海郡境内?”

第60章

  郭嘉正品着佳酿,听到徐荣的询问,他放下杯盏,反问道:

  “若将军是张超,可会应邀?”

  徐荣略作沉思, 缓缓摇头:“君子不立危墙之下[1],定会婉言辞之。”

  郭嘉笑道:“将军为何认定前往东海郡赴约即是'危险'?”

  徐荣哑然。

  郭嘉又道:“将军本为董太师的部将,州郡属官只知将军的威名,却对将军的品性全无了解。世人在评定不相熟的另一人时,总会无意识地'将心比心',代入自己的立场。正如将军方才所言——'君子不立危墙',将军会因为顾及未知的危险而选择退避三舍,明哲保身,张超却是未必。”

  “更何况,利益动人心。即便张超真的心有顾虑,在利益足够动人,陷阱足够美妙的时候,他总会忽略某些若有若无的危险,将自己缚入蛛网。”

  徐荣听着郭嘉的话,若有所悟:“张超轻易便与吕布反目……故而,他极有可能相信我是真的背弃陈国,向他们提出投效之意?”

  郭嘉缓缓颔首:“若他们相信'陈国被破'这个消息,便会相信将军'背弃陈国'这件事。”

  徐荣又问:“既如此,我是否应该立即写信,邀请张超一聚?”

  “这倒不急。”郭嘉道,“既是作戏, 那便要做得全面一些,免得引人生疑。”

  在徐荣疑惑不解的目光中, 郭嘉指了指西边的方向:

  “下一幕,还应交由主公才是。”

  ……

  刘昀在确认徐州的诸事和己方计划别无二致后,当即让人以李傕的名义仿了一封书信,并在末尾盖上李傕的印章。

  不久,梁国、沛国以及远在九江郡的刘繇、张超都收到“李傕”这方送出的邀功信。

  ——已依计行事,尽除陈国,诛。

  刘繇与张超收到信,喜不自胜。原先他们得到陈国被破的消息,尚有几分隐虑,如今这些隐虑被一扫而空,只留大计可图的兴奋。

  他们当即向徐荣寄了一封密信,要求徐荣派遣使者,商议结盟之事;又向谢源寄了一封回信,信中表达了对陈国遭遇的遗憾惋惜,以及对谢源的关心与慰问。

  他们并没有回绝谢源的请求,也没有一口答应,而是隐隐透出答应的倾向,却始终没有把话说绝。

  如果陈国这边不知道内情,或者确实因为国破的心焦,在看到这封回信的时候,只会以为刘繇他们是在对“支援的条件”讨价还价,想要获取更多的好处。

  然而刘繇这样的行为,和当初陈国对付吕布的计策何曾相似?

  这种“看似在答应的边缘徘徊,实际上只是为了先稳住对方,不断地拖延时间,直到己方计谋成功”的战略,都是刘昀他们玩剩下的,此时反用在刘昀他们身上,当即就被识破。

  好在他们的目的也不是真的和刘繇结盟。刘繇这个决定,反而正中他们下怀。

  再说梁国、沛国。

  作为与陈国距离最近的两个诸侯国,梁、沛二王比刘繇更早地得到陈国被攻破的消息,都有些不可置信。

  他们一边派人核查信息的准确性,一边按兵不动,很是沉得住气。

  当“李傕”的密信寄到他们手中,梁、沛二王的反应各不相同。

  梁王觉得这份信很是莫名其妙,他与李傕没有任何关系,这“依计行事”是何意?不知道的还以为陈国被灭这件事是他主使的呢。

  “……此信莫非是为了嫁祸罪名,让我们与远在徐州的谢源结仇?”

  谢源拿下徐州两个郡的时候虽然低调,但徐州离豫州不远,自然避不开有心人的耳目。

  对徐州格外关注的梁王自然也知道这件事,所以,在读完这封信的时候,梁王的第一反应就是有人想借刀杀人,让他与谢源对上。

  梁国相也认同这一点,但他仍觉得有些地方难以说通:“可是,又有谁会这么做?这么做对那人又有什么好处?”

  梁王嗤笑:“能看上我这小破地方的,也就那么几个人。”

  他指了指西边,又指了指东边。

  “李傕既然已经拿下了陈国,我这块紧挨着陈国的领土,自然是他眼中的下一块肥肉,”梁王道,“何况他攻破陈国,已经与谢源结了仇。为了牵制谢源,他大可以推出一个'主使之人',将我们推到台前,让我们与谢源死战,好让他坐收渔翁之利。”

  梁国相迟疑:“那么东边……”

  “东边……那就更可疑了。”梁王冷哼一声,面露嫌恶,“沛王此人,虽是西子之身,却有着勾践的野心。他早就对彭城垂涎已久,想将彭城划入沛国的领地,却有心无力。如今被陈国先一步拿下彭城,又夺得了下邳、东海,他早已心急如焚。以他的性子,联合李傕扫除陈国,再借刀杀人,让我们背负谢源的仇恨,由他来做好人,以'借道'的名义拉拢谢源——这绝对是沛王能做出的事。”

  梁国相皱了皱眉:“若这真是构陷之计,该如何解?”

  梁王拔出佩剑,将眼前的桌案一分为二:“先声夺人。”

  他与梁国相耳语了两句。梁国相一向以他马首是瞻,此刻却有些迟疑。

  “若沛王并非幕后主使者……”

  “那也无妨,”梁王面上犹挂着疏朗的笑,话语却透着严寒与无情,“纵然不是他下的手,等我攻破沛县——不是,也得是。”

  当日,梁王让相府主簿加急赶出一封檄文,向豫州、兖州、徐州三个州府寄送,公开李傕、沛王的罪行。

  檄文描绘了陈国的仁德与无辜,侧面烘托李傕、沛王的无情无义,狡诈残忍,对他们无缘无故攻占陈国这件事表示强烈的谴责。

  用词之犀利,情感之激昂,看得不知内情的文人无不义愤填膺,忿然作色。

  刘昀没想到梁王使计的时候竟然还顺带着帮陈国做形象宣传,在心中给梁王发了张好人卡。

  却说另一边的沛国。沛王最初收到陈国被破的消息时,惊大于喜;后来收到李傕送来的信件,他眉宇紧皱,心路历程并不比梁王好上多少;最后得知梁王写了封檄文,直接把“灭陈”这件事按在他头上,沛王被气得吐出血丝,直骂梁王愚蠢。

  他确实有悄悄寻找盟友,甚至与李傕暗中缔结了友好条约,但李傕对陈国下手这件事,他真的一点也不知情。

  沛王自认与鲁王不一样,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在局势未明之前,他只会物尽其用,算计陈国与梁国,却绝对不会对着陈国与梁国的内部下刀。

  如今四方割据,各方诸侯虎视眈眈,一个有封地的陈王与梁王,对他来说,远比短期内的利益更有价值。

  “梁王竟愚蠢至此。本王体弱,即便与李傕合谋,瓜分陈国又有何益?吞下去的半块土地,用不了多久就会被人夺走,还不如让陈王暂且守着……”

  他确实野心勃勃,意欲复兴汉室,在暗中做了不少举动。

  即使曾经对陈王起过杀意,最终也被理智压下,选择放任。

  未来难定,他虽有长子,意欲为长子谋得一片江山。可若是他活不到长子成年的时候,只怕连沛国这一片封地都难以守护,又何谈更长远的谋划?

  若天不假年,万事皆休……与其让天下落入外姓人的手中,倒不如替陈王、梁王做嫁衣,再兴汉室之名。

  梁王如此急吼吼地将罪名按在沛国的头上,意欲对沛国下手,当真蠢不可及。

  如此行径,才是中了幕后之人的圈套。

  沛王不欲理会梁王的构陷,只写了一封信,向谢源澄清事实。

  梁王对此并不在意。他也不是非要沛王认领这个罪名,之所以发布这篇檄文,一是为了摆脱自身的嫌疑,避免得罪占据徐州二郡的谢源;二是为了师出有名,为攻打沛国找一个借口。

  梁王早就意图对外扩张,只是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时机与合适的理由。

  因此,当接到“李傕”寄来的邀功信时,梁王最先感受到的不是被陷害的愤怒与恐慌,而是可以借机发挥的兴奋与昂然。

  在占据了“正义之师”这一名号后,他毫不犹豫地向沛国宣战,并请求与谢源结盟,承诺只要两家一起攻下沛国,他将为谢源“借道”,并且愿意与谢源一起出兵,收复陈国的领土。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4页  当前第6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0/8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在三国争霸的日子[基建]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