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都乐了起来。
不过,他正要收回视线,却见半闲居那位姓张的副掌柜一脸笑容快步走向门口,口中还直喊:“大公子,大公子,您可算来啦。”
大公子?
叶厘朝门口看去。
只见一个书生模样的中年男子,与一个貌美妇人和两个小男孩进了铺子。
他凑近江纪,压低声音道:“看门口,那人你认识吗?”
江纪闻言,往门口瞥了一眼,看清楚中年男子的相貌,他收回视线,低声道:“在县学里见过。”
但叫不出名字。
过去的一个月,他只忙着读书,没去社交。
叶厘嗯了一声。
是县学里的秀才,又被张副掌柜称为“大公子”,年纪也对得上,那此人九成便是余采的大哥余世亭。
但余世亭不认识他与江纪。
因此,他收回思绪,看向了江麦、江芽。
两个小家伙心疼完价格,正转着小脑袋打量店里的情形呢。
很快,伙计将锅底还有他们点的食材端了过来。
于是四人开吃。
在家中吃火锅,与店里的味道的确不太一样,半闲居的锅底是拿鸡汤熬的,味道更厚重。
两个小家伙吃得兴高采烈,积极的涮肉捞肉,还要打量店内越来越热闹的氛围,真真忙坏了。
这一餐吃了大半个时辰。
饭后,叶厘去结账,打五折,张副掌柜只收了他六百多文。
交了钱,托张副掌柜给余采带声好,之后他与江纪带着两个小家伙出了铺子。
这会儿鲍北元肯定还在外边卖饮子。
于是江纪赶着骡车去了菜市场。
明日是江大河的生辰,今日得买生辰贺礼。
顺带给鲍北元买些点心卤味。
买完这些,他们去找鲍北元。
若无意外,这个时辰鲍北元该回家了。
果不其然,他们到时,鲍北元正在灶房啃早上没吃完的油饼。
叶厘一见他这伙食,便是满脸的不赞同。
问起他这几日忙不忙,他却是摇头:“不忙,我将糯米带去磨坊磨,省下不少力气和时间。”
“我还让羊乳店的伙计送货上门。”
“如此一来,我一日能做一百五十提饮子,给半闲居送去一半,余下的那一半不散着卖了,只给老顾客送货,所以我一人忙得过来。”
叶厘:“……”
江纪:“……”
好家伙,这是真把自己陀螺了。
而鲍北元看他们俩无语,便笑着道:“我知道你们是为了我好,但这一时间寻不到合适的人帮我。”
“我们有合适的人啊。”
叶厘道。
“谁?”鲍北元好奇问。
“大通哥的弟弟,江顺,十四岁,若你愿意,我让他来帮你。”
叶厘道。
目前作坊的人手够了,江顺进不了作坊。
再者,江通家条件好起来后,他整个人就有了这个年纪的跳脱,与其让他闷在家里做风铃,不如来县城跑一跑。
就鲍北元这个上午吃油饼、下午吃剩油饼还忙成陀螺的状况,叶厘真怕上次生病的事再来一遭。
鲍北元听了这话,心中犹豫。
他知道叶厘是为他考虑。
如今还已找好了人。
可他有时候很想一个人静静……
而这时,叶厘又道:“我会交代他没事不要打扰你,届时你们俩各住一屋,他不会影响你太多的。”
鲍北元:“……”
他苦笑一声。
他这贤哥夫思虑的这么周全,他若是再推脱,那就是不知好歹了。
而且,他都托叶厘帮他留意亲事了。
他该试着从伤痛里走出来了。
走上两年,待出孝期时,应该就能恢复正常了……
他吸了口气,笑着道:“行,就让他来吧。”
“……你就这么答应了?”
叶厘惊讶,随后皱着眉道:“你别勉强,若你真不愿,那就算了,你别强行压着痛苦。”
“没有,是我真的想开了。”
鲍北元笑着道。
“真想开了?”江纪问。
“真想开了,我得让我爹瞑目,还不能对不起未来的媳妇夫郎,我将人娶了回来,那得负责,可不能跟现在似的。”
整日泡在痛苦里。
这理由真实。
叶厘想了想,道:“好,后日我和江纪带他过来。”
先试试。
不行就让江顺回家。
至于江顺肯不肯来干这个活儿,无需怀疑,江顺肯定是肯的,来县城不比待在家里做风铃强?
而且他还打算开跟作坊一样的工钱。
一日三十文呢!
正事谈妥,叶厘、江纪没有多留,冬日天短,就这说话间的功夫,日头都要落山了。
一家子四口告别鲍北元,乘着骡车回家。
待他们到村口,天色都擦黑了。
先将骡车还了,之后四人步行回家。
叶阿爹已将晚饭做好,叶厘上午时让江纪特意交代过,今晚吃些清淡的。
因此叶阿爹做了酸辣白菜、炒鸡蛋,主食是白面馒头。
晚饭吃的舒服,饭后,叶厘、江纪没急着洗漱,他们去小客厅算账。
明个儿不仅是江大河的生辰,他们还打算给众人结算之前的工钱。
前些天忙着建村作坊,建完村作坊又送货,紧接着江纪回来了,于是工钱一事就拖到了现在。
可不能再拖下去了,毕竟村作坊都走上正轨了。
明日发钱!
第85章
江纪去县学的前几日, 叶厘的家庭小作坊成立。
江纪回来的前两日,村作坊终于开工。
这中间,江大河江通等人是一日没停。
而且, 活计也涨了一倍。
叶厘就打算搞的简单些,把奖金与工钱合并, 按照一日五十文, 按天数给众人发钱。
江纪没有意见。
奖金本就该给的。
于是,两人坐在桌前开始数铜板。
按照三十六天算, 一天五十文, 每人便是一千八百文。
一共是八人:江大河、江通、叶阿爹、江柳、梁二香、江榆、江大川、叶两。
江纪想到村作坊那边的情况, 就道:“每个人的活计还是多了些。”
“明个儿就给二叔说说,明年这地佃出去吧, 以后安心当地主老爷。”
江大河一家四口都在作坊,田里的活计肯定是顾不上了。
以江大河的性子,肯定是想亲自种地,可工钱这么高, 他们一家四口, 按照一日三十文算, 那一个月就是三两六钱。
在这个数字跟前,到底是作坊重要还是田地里的活儿重要, 一目了然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