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臣要善终_分节阅读_第16节
小说作者:西飞陇山去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422 KB   上传时间:2025-06-05 11:45:08

  早上出宫时,内侍哭着说他脸上都没个人色儿了。

  他怕陛下拿这个借口扣人,还找宫人借了点胭脂擦上,权当粉饰。

  回那些在城外送别的人时,他也不敢掀开马车帘子。

  唯恐回头传出什么他“时日无多行将就木苍天果然有眼作恶注定短寿”的谣言,只能压着咳嗽,简单客套几句。

  这些人在他当少傅时,一个个被打压得十分不爽,如今终于熬到他被贬出去,不知道要开多大的宴庆祝。

  如今勉勉强强来送他,估计都只想着再委屈最后一天就可逍遥自在,光是听都能听出来嘴角压不住了。

  哭的真心实意的只有一个,是个跟着御史台台端来的年轻小孩儿,拽住窗框嚎啕几欲断气,险些把窗帘掀开。

  沈厌卿咽口茶,打起精神劝慰,等他咳得实在劝不下去了,那小孩才从窗户扔了本书进来,他扫了一眼:

  ——《弹叔颐集》,久闻大名。

  若他此时精神好,定然拿香灰擦过手认真拜读一遍。

  御史台的防盗做的太好,饶是他也没能弄到一本,这本大概是小孩自己任上发的。

  虽然里面的内容他都看过,但是有本关于自己的集子,还被兢兢业业刻录印成教材这种事,无论如何都还是让人好奇的。

  他温声道:

  “多谢。”

  那小御史又爆发出一阵哭声,窸窸窣窣从窗帘下面再递了一件东西,外面台端连劝带拽也没拦住。

  沈厌卿伸手去接,摸到一根新绿的柳枝。

  折柳相赠,一向的传统,今天他却只收到一枝。

  他抚了抚,嫩叶微卷,叶尖还积着露水。

  窗外人大声打着哭嗝:

  “沈大人,我殿试前一天晚上还在看弹劾您的新文章!您一定要回来啊!我等着您!!!”

  一句话冲淡了周身惨淡的气氛,沈厌卿失笑出声:

  也不知台端收了这样的人才,半夜醒来会不会悔得出门锤树。

  但,“等他回来”这种话,还真的只有两个人对他说过。

  所有人都叹息他的遭遇,眼泪掉得十分熟练,心里却巴不得他死在文州永远不得翻身。

  而那两个真诚点的,一个是眼前这个素昧平生的小御史,另一个则是……

  姜孚。

  他要走时,小皇帝再不顾什么天子气度,紧紧拽着他的手不放,凝视着他,好像要用两道目光刺探到他心里去。

  沈厌卿别开头,称罪说时辰将要误了罪臣请退。

  姜孚却仍不放手,一字一字认真说着:

  “朕等着老师回来。”

  ……

  沈厌卿其实不明白,姜孚为什么这么信任他呢?

  十四岁的小皇帝,身量还没长起来,却人精似的,一抬眼睛就能把人看个剔透。

  从旷日持久的夺嫡中杀出来,踩着兄长们的血,谁也不敢说这少年帝王稚嫩好欺负。

  因此姜孚拉下脸时,群臣照样跟看见先帝似的,该闭嘴闭嘴,该立正立正。

  唯一的变数,就是沈厌卿这位从姜孚七八岁起就跟在身边的帝师。

  一路扶持小皇帝至此,功劳不可谓不大;扫除异己杀了许多人,手段不可谓不脏。

  性格上又格格不入,时笑时不笑的,令人难以亲近;

  喜好难以捉摸,对着上赶着讨好的人爱答不理,开口闭口都是为了陛下为了朝廷。

  尤其是,此人上朝时侧身站在半阶的位置,比国舅爷站的还高,下面说点什么都有被他截住的风险。

  谁敢说他的坏话?

  这样一个太子少傅,留在京城也只会掣皇帝的肘,塞百官的路。

  因此,崇礼二年他滚出京城时,哪怕是曾经把自己暗中划到少傅一党的人,也没有不拍手叫好的。

  都以为清了沈厌卿一个挡路的,他们的官运就能一片坦途。

  那么,对姜孚来说,褫夺沈厌卿太子少傅的名号,送去文州解决那棘手的麻烦,理应也是一种解脱。

  先帝和先太后都早逝,帝师又一贬到底送到天边——小皇帝即将迎来的,是完全的权力和完全的自由。

  从今往后,再没人能影响他的决定了。

  姜孚为什么不愿意呢?

  ……

  宫里宫外的人都亲切慰问了上元夜被沈厌卿甩了脸色的御前大太监,愤慨得好像沈厌卿那一巴掌是扇在了他们脸上。

  这位大太监倒是低调,没趁机会朋比结党,几乎是一声不吱。

  大概身处皇帝身边那么近的位置,也容不得折腾那些。

  然而,尽管这位总管尽力夹着尾巴做人,再听到沈厌卿三字时态度不偏不倚全当不认识,崇礼二年正月后一直小心翼翼伺侯着皇帝,还是没能逃离顺风顺水后阴沟里翻船的结果。

  崇礼二年四月的某一个清晨,百官低着头入朝时,听见了陌生的声音,年轻尖细,与之前那中年的嗓音完全不同。

  不少人按捺不住心中震惊,猛地抬头,与圣目直直对上——

  在意识到冒犯了天颜并且满头冷汗地缩起脖子之前,他们还是看见了陛下身边的新人:

  依然是御前总管应穿的紫色,穿着的人却变了。

  那个看起来与圣上年纪相去不多的小太监,眼神清亮,正努力仰头藏起胆怯的样子,口中朝仪喊得洪亮。

  这就是后来的“安芰”了。

  沈参军离开京城还不到三个月,在掀倒沈厌卿的斗争中当了排头兵的大太监就被悄无声息地换掉了。

  能换到哪去?

  贴身侍奉陛下的人,知道那么多事情……

  群臣互相看看,都摇摇头。

  各部本来紧绷了两个月,见无事发生终于敢放松些,此时又嗖一下绷回了最警觉的状态。

  白天上班也畏畏缩缩锁着门,唯恐有人上门一宣旨,某位同僚就被架走处理掉了。

  崇礼二年还没过去一半,皇帝身边两个最近的人都消失了。

  穿着龙袍的小孩儿坐在龙椅上往下俯视,一副孤高凄凉的做派,下面的人却只有惶恐:

  贴身伺侯了八九年的大太监,尚且能被悄无声息地贬到地府里去;

  为陛下启蒙的沈厌卿,也被送到文州生死不知;

  放眼整个朝廷,究竟还有谁的位置还是稳当的?

  许多人数了两个数,数到第三个时悄悄摸摸地看向国舅爷,为其捏了一把汗。

  杨戎生对此毫无察觉,他正在为儿子闹着不肯读书的事气的七窍生烟,连上朝还留了半颗心想着回去把那混小子吊起来削。

  至于被陛下猜疑?

  不可能的事。

  他是外戚不错,可先太后都去了,陛下和杨家的最近的联系已经断了,什么事都轮不上他们插话。

  况且杨家又没野心,只想着领俸禄混日子,没事还朴素地帮衬帮衬外甥。

  这么一个侯爷,对圣上来说有比没有好,怎么会想着把他也弄下去呢?

  只能说正月的时候大家在斗沈厌卿的时候凑热闹凑的太高兴,骂人骂过头了。

  眼下有了反噬的风险,一个个都有点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但凡那个时候上过折子的,现在半夜醒了都要扇自己巴掌,唯恐有陛下的人蹲在梁上盯着自己——想到此处还要下手更用力些。

  本只想随大流捡个漏的,怎么到了今天这地步了呢!

  有聪明人想着补救,琢磨琢磨,又抻着脖子上疏替沈厌卿伸冤。

  说:

  处罚太重,建议把沈参军调回京城。

  而且,应当给一个高些的职位,但不要恢复少傅的头衔,好让其体会圣恩的同时好生反思。

  听说陛下看了一眼就撕了。

  说是,小皇帝扔了笔起身离座,亲自掀开炭盆盖子,把已经是碎片的奏折扔进去烧了个干净,也不知是真是假。

  总之约莫从下半年开始,沈少傅和那位御前总管的名字逐渐再没人敢提,以至于大部分把后者都彻底忘干净了。

  所有人都当陛下边上本来就是空的,从来没有过什么帝师或是上任大太监,也没人再去猜皇帝的态度。

  朝中氛围逐渐解禁,一段时间再没人倒霉后,大家又没心没肺地过起日子来。

  接着打着哈欠,抱着笏板,在早朝上扯皮;好像正月的事都只是一场噩梦而已。

  然而接下来几年,有只无形的手一点一点把这段往事抹了个干净,让后来的人再没机会知道。

  其实这也很简单,只要没人敢说、没人敢提就好了。

  沈厌卿在文州住了六年,做了什么,有无效果,消息都只直递宫中,从无外漏。

  遭过崇礼二年那一劫的官员都暗暗认定了,就是有人拿刀架在脖子上逼着他们听,他们也不想知道。

  只要文州不起事,不打到京城,就和他们没关系。

  真打来了怎么办?

  到时候再说吧。

  ……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51页  当前第1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6/15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臣要善终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