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还是说:“要不你先把这个发给导演看看?”
发过去没多久,梁振回了消息:不行, 故事太老套, 也没有什么精彩的情节点。我是实话实说,这种哪怕是拍成长片也是非常小众的。这样的话, 第二轮咱们就得被淘汰。趁还有时间,想个新的吧。
秦灯即使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看见这番话也仍禁不住失望。
正如这个剧本的标题《一件小事》,一个人毫无波澜的平凡生活,已经落入俗套的死亡结局,大概不会有太多人在意。
看他拿着手机低头久久不语,裴念明已经猜到结果了:“怎么样?”
秦灯抬头,挤出点笑容:“我还是再想想别的吧。”
但后来的几天,剧本完全没有进展。秦灯的脑子就像被堵住了一样,什么想法也没有。梁振提了几个主题,但毕竟编剧是秦灯,要是他干预太多,剧本就算不得是秦灯写的了。而且对这些主题,秦灯也没什么头绪,总是写出几行后就又删掉。
随着录制日期的临近,秦灯肉眼可见地变得焦躁起来,在书房坐不了多久就会跑到阳台来回踱步,饭也吃得少了,好几日不见笑容,眼里一片愁云惨淡。
裴念明看不下去,提议道:“要不你还是把最开始的那个故事写出来吧,也许写出来的效果还不错,导演能接受。”
秦灯摇头:“要是写出来我就更不想改了。”
“那就写出来,”裴念明这次换了笃定的语气,“既然是你很想写的故事,就不要强迫自己丢掉它。写出来给导演看看再说。退一万步讲,如果到了录制那天你还是没别的灵感,至少还能有这一个作为备用。你才是编剧,也不能总被导演牵着鼻子走。即使是以我作为演员的经验来讲,我想演和喜欢的角色,我才会更加用心地把他演好。”
秦灯动摇了,裴念明的话兼具说服力和诱惑力。
他窝在书房写了一天,尽力想把这个故事写到最好。饭都是裴念明端进来提醒他吃,几大口刨完了就继续写。一直到晚上八点左右,剧本终于宣告完成。
裴念明成了第一个读者。
主角陈曦幼时因为父母亡故被送进福利院,父母的死给年幼的他留下了心理创伤,一直到快十岁时才逐渐从创伤中走出来。在福利院的这几年,他几乎不开口说话,让很多领养人以为他有自闭症。
十一岁的时候他被一对无法生育的夫妻带回了家。夫妻俩家境算不上富裕,但还是尽心尽力把他养大。直到高一的时候,陈曦逐渐发现了自己的性取向。他努力学习考上了大学,在拿到录取通知书那天向养父母坦白了性向的事。
养父母无法接受,他就最后请求养母在自己的助学贷款申请表上签字,之后自己一个人去了外地上学。学费有贷款承担,他自己平时打工赚生活费。加上偶尔能拿到一些奖学金,倒也顺利毕业。
大学期间他开始写小说,从一开始的小透明到慢慢积累一定的读者,毕业后刚工作一年,靠小说赚的钱已经完全可以支撑他全职写作。
从那以后他就辞职在家,常常熬夜写作,也勉强称得上是一个大神作家了。写作赚的钱一大半都寄给了养父母,让他们在城里买了房子,算是感谢他们的养育之恩。
之后陈曦打算再攒钱给自己买房,却在某天晚上不幸猝死。
剧本从陈曦拿到大学通知书那天开始,到他倒在书桌前结束。
看完之后,裴念明没发表什么评价,而是道:“我想先去写一个人物小传,明天给你看。”
怕秦灯因为期待他的评价又睡不好,去书房之前又补了一句:“我很喜欢这个故事,你真的写得很好。”
连日来的压力因为这句话散去不少,秦灯总算稍微放松下来。
翌日上午,秦灯拿到了比他剧本还长的人物小传。那些没有在剧本里表现出来的人物的性格和心理,被裴念明分析得透彻明白。
上面的每一个字都重重击打在秦灯心上,裴念明甚至比他自己还要了解陈曦,了解他。尽管裴念明并不知道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他。
就算是第二轮被淘汰也值得了,这是秦灯看完小传后的第一个念头。
但比赛的参与者不光有他,还有裴念明和梁振,他要怎么保证即便淘汰,他才是那个唯一的被淘汰者呢。
剧本发给了梁振,一个小时后,梁振打来电话:“怎么还是这个?我说实话,剧本最后的效果比大纲好多了,它可以被拍成一部电影,甚至可以成为一部好电影。但它不适合拿去参加比赛。第一轮的片子你也都看过了,虽然你的剧本拿到了第一,但其它组的质量都很不错,最重要的是,很符合参赛类型。这是个综艺节目,评委只有那几个,观众的数量也不多,不比电影节可以靠文艺片取胜。”
他噼里啪啦说了一堆,秦灯默默听完,最后在裴念明鼓励的目光中硬气了一回:“可我写不出来别的,让我硬写,到时候效果还不如这个。”
“那你要这么说,我也没什么可说的了。你非得用这个,那就用这个吧。到时候输了别怪我没有提醒你。”梁振挂了电话。
“上次他和钟秀在一组,我问过钟秀了,他说梁振就是一个特别强势的人,而且很看重这次节目。第一轮合作的时候,幸好那个编剧的剧本符合他的喜好,但在围读的时候,还是改了不少。”裴念明拉着有点不知所措的秦灯坐下,“但我觉得你的剧本已经达到了最好的效果。电话里沟通还是不大方便,要不然我们见面聊一下,或许能说服他。”
“真的要用这个吗?不行的话我再写一个吧。”秦灯自己也不太有信心。
离录制确实还有几天,裴念明便道:“这样吧,这个你就算是写完了,把它放下。你再试着写写别的,到时候把两个一起拿给梁振看,让他自己选一个。你能写就写,实在写不出来我们就用这一个,不要勉强,也不要过分逼迫你自己。其实导演和编剧都是这样,也讲究合拍的。”
秦灯点点头,他有股强烈的冲动,想要抱住眼前这个人。但理智还是战胜了情感,他最后只道:“谢谢你。”
“谢什么,小事儿。”裴念明刮了一下他鼻子,把他往书房一推,“秦大编剧,赶快去忙吧,我要偷懒打会儿游戏。”
秦灯最后选了一个按照梁振的说法,比较适合拍出来参赛的故事,但写完之后总是觉得不满意,修修改改好几遍,最后赶在录制前一天定了稿。
裴念明还是建议见面聊,三个人约在一个餐厅包厢。
秦灯把纸质版的两个剧本连同裴念明写的人物小传一起交给梁振,梁振看完第二个,把剧本往桌上一扔,略带嘲讽道:“这两个剧本放一起,任谁看都知道哪个好。你要是坚持想用前面那个直说,用不着写这么个东西来敷衍我。你自己觉得第二个剧本是你应该有的水平吗?”
秦灯还没说什么,裴念明冷声道:“梁导,即便剧本不如你的意,但至少也尊重一下别人的劳动成果。且不说本来时间就短,这世上有谁能保证写出来的东西,拍出来的东西永远在最高水平。他又不是什么剧本机器,你想要什么剧本他就能写出来什么。你有想拍的东西,他也有想写的东西。你也承认了,这个剧本质量很好。这次见面就是为了一起商量探讨,说话何必句句带刺。”
裴念明替自己出头,秦灯自然也不能干坐着,道:“第二个剧本我也是认认真真写出来的,但可能我水平有限,达不到梁导期待的效果。我是真的很希望能拍《一件小事》,如果比赛过后因为我剧本的问题有人淘汰,我会主动退出。”
“呵,”梁振的目光在他俩身上扫来扫去,冷笑一声,“行,演员都接受了,我还有别的选择吗?时间不早了,我先回去准备,明天录制的时候见吧,你们慢慢吃。”
他拿着剧本走了,桌上的菜一口没动。
秦灯看着裴念明:“我们两个都好莽啊。”说是约出来商量,结果直接把人气走了。
裴念明忍不住笑起来:“谁叫他说话不客气。他不吃我们吃,吃完回家休息,明天再说。”
第36章 坚持
录制当天梁振已经完成了分镜, 但他交给摄制组及裴念明的稿子和剧本有一些出入。不是为了更好地呈现镜头,而是改动了一些细微的情节。
秦灯问起的时候,他只说:“你是编剧没错, 但我是导演。剧本你说了算,分镜我说了算。到时候看拍摄出来的效果, 你自然就知道了。”一副铁了心绝不会再变动的口吻。
排练的部分录制完之后裴念明就要去摄影棚里正式拍摄, 这次他让秦灯也跟着。
“里面有些情节拍的时候我还想和导演说一下, 不要按照分镜里的那样改。你在场的话,如果拍摄过程中觉得有什么不妥的也及时提出来,不要怕得罪人。虽然一般编剧很少插手拍摄, 但这次梁振是故意要按照自己的心意修改。而且这个故事对你很重要, 不是吗?”
秦灯重重点头, 像是给自己打气一样:“我不会怕他的。”
裴念明笑着捋了捋他额边的头发。
摄影棚里搭了临时的景,一个小规模的居民区,普通的两室一厅的房子, 旁边还有一间大学宿舍和主角陈曦毕业后租住的卧室。
顺利拍完几场之后, 到了第一个改动的地方,裴念明果然就和梁振争执起来。
“这个时候陈曦已经和养父母闹僵了, 他父母不可能下来送他, 哪怕是没让他发现。否则也不会一步步走到最后的结局。这不是好看不好看的问题,是逻辑上说不通。如果养父母心软了, 后来那么多年都有和解的机会, 可他们连面都没见过……”
“剧本完全是按照陈曦的视角讲述的,之所以不和解难道只是养父母坚持吗?陈曦有主动迈出过这一步吗?我想要的是多一个视角来讲述这个故事, 人物也会更饱满一些, 不是吗?”
现场陷入僵持,工作人员都不敢说话。秦灯走上前去, 说:“陈曦不是没有主动过,他打过电话,也寄过钱。剧本里也提到了,他把自己的大半积蓄都给了养父母。但对方的反应始终很冷漠,唯一一次好好说话,还是劝他改变性向。”
“但这也不影响最开始养父母悄悄在后面送他,只能说后面没有了和解的契机。刚开始他们才知道这件事,对孩子的感情还是大过反感的。”
“可是如此一来,观众可能会有情绪上的冲击,觉得养父母不容易。那陈曦呢,他个人的悲剧性完全被冲淡了,他后来的死……”裴念明蓦地哽住,看了秦灯一眼,见他神色如常,才继续道,“他的死,就变成了一场父母与孩子之间没有及时和解的遗憾,而非是一个人没能自由地按照自己心意活下去的遗憾。他的逝去代表了一个时代,不仅仅只是亲子关系问题这么简单。”
“剧本上我已经妥协了,拍摄上至少我还得有点话语权吧。”梁振转而道,“我认为这样拍是最好的,如果你们不想拍,那你们自己来导好了,要我干什么?”
“梁导,话不能这么说吧……”
“拍了半天,要不休息一下吧。”继续争吵下去既没结果也无益处,秦灯看出梁振是吃了秤砣铁了心,不如暂停下来缓和一下气氛。
梁振宣布休息半小时,秦灯带着裴念明走到一边:“就按照导演想要的方式拍吧。”
“你不用迁就他,”裴念明不解,“拍戏的时候因为意见不合吵架是常事,我再和他谈谈。”
“我不是迁就他,”秦灯道,“我只是想通了。这虽然是我写的故事,但正如梁振所说,每个人的视角是不一样的。当一部剧本投入拍摄的时候,它同时也变成了导演的故事。也许拍出来的效果和我预期的不一样,但我写出来了,你看见了,也被搬上了荧幕,我觉得已经足够了。谢谢你一直站在我的立场上维护我,我没关系的。只是不知道你能不能接受,因为你现在是陈曦,它也是你的故事。”
裴念明无奈叹气:“如果每一处改动都这么争执半天,会影响进度,我也知道,只是想着如果不争取一下总归是不甘心。要是后面按照导演心意来拍,能让最终呈现的效果好一点,我没什么不可接受的。反正,我已经看到了陈曦的一生,也了解了他。”
秦灯主动去跟梁振说了这件事,算是示好了。
梁振的脸色好了不少,后面也算是尽心尽力。
中途他们转场去另一个棚,工作人员们忙着扛器材和道具,其中一个人扛着架子险些戳到秦灯。裴念明一只手挡住架子,一只手几乎把秦灯揽进怀里,对那人道:“小心一点,注意安全。”
那人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搬道具的人陆续出去了,裴念明还没放开秦灯。隔着衣服,他感觉到裴念明手心的温度,好像让背上的皮肤都变得滚烫起来。
他既眷恋这不算拥抱的拥抱,又害怕它对自己造成的影响力,只能轻轻推了一下裴念明。
对方终于放开他,他大步走出去几米远,声音有些发抖:“走吧,去下一个场地。”
后面的拍摄顺利了许多,秦灯全程观摩了裴念明的表演,惊叹于他对角色的理解和表达。
虽然妆容让他敛去不少棱角和锋芒,但总是往下垂的眼神,紧张时不自觉就搓动的拇指,压低了音量的说话声,和偶尔显露的茫然与落寞的表情,让剧本里的陈曦彻底活了过来。
看在秦灯眼里,就好像看着上辈子的自己。原来在旁观者的视角里,自己是这样的。在陈曦捂着心口倒在地上时,秦灯没忍住落了泪。
导演宣布杀青,工作人员们一片欢庆。没有在正式剧组里那些仪式,拍摄结束后大家就各自收工。导演还要去盯剪辑,很快场地里就剩下秦灯、裴念明和几名收拾的工作人员。
裴念明看见秦灯湿润的眼睛,温声道:“哭了?”
秦灯给自己找理由:“你演得太好了。”
“那我以后尽量挑喜剧演,”裴念明玩笑道,“要不然你光是看我的戏,就得把眼睛哭坏。”
秦灯想象了一下裴念明演喜剧的样子,顿时笑得不能自已。
“我觉得你在想象什么我肯定不会喜欢的画面。”
秦灯这次是笑得流眼泪:“答应我,你有生之年一定要去演一部喜剧,我很期待。”
裴念明:“……”感觉是个坑。
再次录制的时候就是影片放映和评选,在此之前,梁振把成片给他们看过。不算太坏,但确实和秦灯想象中的故事有了差别。
最后评选结果公布,在剩下的七组人里,他们排在了第五,根据打分,需要淘汰一个人。
评委指出他们这部影片的问题:“我有看到剧本,拍摄的时候好像改动了一些细节。但我觉得,可能改动之前的版本或许会更好。”
评委中的另一位导演也认同道:“我也觉得,剧本其实还不错的,在七组当中拿到第三应该没问题。后来为什么想要改动呢?”
剧本的水平到底还是有所下降,秦灯想要按照之前的约定,承认在剧本上的失误,由他退出。
然而梁振却赶在他前面道:“是我坚持要改的,原本我以为改动之后有更多的情节冲突,也许会更好看。”
“看得出来,”评委道,“这个剧本和题目一样,确实比较平淡,即使是主角后面的死,也是在一个非常平凡的时间,在无人知晓的地方。它没有任何能够冲击观众情绪的铺垫。但看观众还是有不少给了比较好的评价,说明他们有被打动。我觉得它好的一点就在于,非常真实,甚至过分真实。很多时候,一个人的逝去就是这样无声无息。没有那么多英雄和热血,造成他死亡的那些东西仍然摆在那儿,无法改变。对我们所处的世界来说,他的死,或许就是那么一件极其不起眼的小事。里面的改动反而破坏了剧本本身的情绪,确实算是一个失误。”
“我知道你可能想增加一点片子的可看性,放在这档节目里是更适合用来参赛一点。但我觉得即便是所谓的比赛,我们也不要因为这个规定而去给创作增加太多的约束。我们很希望看到各种类型的片子,哪怕是商业性非常低,很难赚钱的文艺片。”评委最后总结了这番话。
梁振点了点头,在秦灯想要说什么之前看了看他和裴念明,第一次显露笑容:“其实在拍摄过程中,我们为要不要做这个改动争执过好几次,最后是他们两个做了妥协。即便如此,演员也仍然近乎完美地呈现了这个角色。影片最后的缺憾是我的责任。”
当评委问起为何妥协时,秦灯说了跟裴念明说过的那句话:“当它投入拍摄时,就不光是我的故事,也是导演的故事。”
最后,他们这组的淘汰人员定下来了,是梁振。
录制结束后,秦灯追上梁振,还是忍不住有些歉疚:“对不起,如果一开始我不坚持用这个剧本……”
梁振摇了摇头:“用不着道歉,也是我太自以为是,只想着要赢得比赛,结果适得其反。我们都有自己坚持的东西,只是遇到错误的时机,没能相合。无分对错,希望以后我们都能得偿所愿吧,你们继续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