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屠户家的夫郎赘婿_分节阅读_第167节
小说作者:米酒蛋汤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613 KB   上传时间:2025-05-29 10:38:34

  “那好呀,我就不去你这衙门了,走,我和你一道下地去。”

  沈临川笑着应了下来,原是打算骑马过去的,快一些,这会儿余大人过来了,又让人给换成了骡子,两人骑着并道而行,身后跟着县城主簿和七八个衙役。

  两人边走边说着话,余逢春感叹了一句,“短短几个月再来这渭阳县,都不一样了。”

  余逢春伸手指着茂盛的田地,“咱夏天过来的时候,这地里的庄稼全都被泥沙给盖住了,一眼望去,除了那树还能看见个绿,地上连杂草都给盖住了。”

  “是呀,一转眼这今年马上都要收第二茬庄稼了。”

  “是你的功劳,这地呀,我一路行来,没看见荒废的。”

  沈临川轻叹一口气摇头,“虽是都种上了,但这次定河决堤伤到了人口,百姓靠着赈灾粮也吃不饱,大人您看,那村子里还有人家的房子没垒上呢。”

  “能做成现在这样已经不容易了,我瞧着这庄稼长得都挺好的,朝廷又免了五年的赋税,这庄稼一收下来就好多了。”

  提到这个沈临川也松了口气,可不是呀,这庄稼总算是快要收了,这几个月渭阳县的老百姓也不容易,饭都吃不饱,但地又不能荒废,若是荒废了那可真是要冻死在冬天了。

  若是这茬粮食没种好,那到了冬日又冷又饿,百姓吃不饱肚子,饥寒交迫可是要闹出人命的,到时候恐怕又祸乱四起。

  他想着的是让老百姓吃饱了有力气垒房子了,这样能平安度过冬日,到了来年春日青黄不接的时候也能吃上口饭。

  老百姓想得是不想挨饿受冻,要不然冬日不好熬呀,尽管这几个月肚子都吃不饱,但也知道有力都留着往田里使,要不然更难。

  沈临川问道:“余大人,你还没说你怎么这身装扮来渭阳县呢。”

  “我呀,和陛下请辞游历了,这大半辈子都困在书册之上,才知道这真正的民生要自己去看,等游历了几年再回京城,到时候再看着书上的东西就不一样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余逢春愣了一下,随即哈哈大笑了起来,“沈大人说得及是,老夫前半辈子读万卷书,下辈子要行这万里路喽。”

  余逢春出了京城就一路边走边看,白天了解风土人情,晚上的时候就点着灯写游记,他打算写好之后呈给陛下看,也让陛下知道这下面的老百姓是怎么过日子的。

  都熬到秋收了,沈临川也总算暂时能缓口气了,这几个月他实在是忙得脚不沾地的,农桑要视察,案子要审理,盗贼要捉捕,河坝要巡视,房屋要督建,淤泥要清理……

  好在渭阳县渐渐稳定了下来,等过了秋收就能接他家夫郎和小崽子回来了。

  沈临川想到这不由笑意更浓了,他指着一块地和余逢春说道:“大人来得也巧了,刚好这地里有个新奇的庄稼要收了,大人一道过去瞧瞧。”

  余逢春来了兴致,“走,瞧瞧去。”

  余逢春这一路行来也认识了不少庄稼,来到渭阳县地界儿也看见了隔三差五种着不知道是什么的东西,原以为是菜呢,也就没放在心上。

  沈临川来的是大河村,下了骡子就领着余逢春往地里去,蹲在地上把红薯秧给拨到了一边,“大人看看。”

  余逢春也蹲了下来,只见那土里埋着什么东西,把地都给顶裂开了,都能看见里面露出的红皮东西,“这看着到像是什么果子。”

  沈临川把土给扒了扒,让里面的东西露出大半,“大人,这是红薯,今年种藤不够,一家就只能种上一亩,收了这一季,来年各家就能多种上几亩了。”

  “红薯?倒是没听说。”

  沈临川给红薯是从哪来的,一亩能产多少斤,余逢春听着大喜道:“这可真是个好东西啊,有了这红薯老百姓说不定就能填饱肚子了!”

  没想到来了这渭阳县,沈临川竟然给自己这么大个惊喜,当即决定等着红薯收了给陛下送过去两篓子过去。

  沈临川嗯了一声,“定河决堤后卷上来的泥沙把原本的良田都盖住了,肥力供不上,大人看一旁的苞谷地就知道了,定是要减产的,这红薯不同,耐干耐寒,就算是沙土地都能成活。”

  余逢春说道:“今年各地都不大太平,渭阳三县入了夏就暴雨不停足足下了十日,定河决了,三个县都淹了,南边的平陵县又发生了地动,又死伤了数百人,北方游鞑族又时常骚扰地边。”

  余逢春叹了口气,“新任的游鞑王前一阵入了京,想和我们大丰通商,并求娶一名公主下嫁,陛下已经允了,让安平县主来年春日和亲。”

  沈临川没想到这去和亲的竟然是安平县主,原本以为张昌言落了大狱,安平县主被接入宫中教养,没想到竟然要去和亲了。

  边外哪里能和富贵的京城相比呢,安平县主过去了怕是要吃些苦头了。

  “各地渐渐有了些动摇江山的言论,说陛下上天不佑,人心不稳呀,现在有了这红薯,大肆推广开来,那是件利国利民的大事呀!”

  两人正说着话呢,旁边的苞谷丛中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里面传来呵斥声,“谁呀!我不过是拉泡屎,你们就敢偷老子的红薯了!”

  那苞谷叶层层叠叠的,人蹲在里面都看不见的,那人走得急,话音刚落就钻了出来,手上还拎着裤子没系好呢。

  只见是个半大小子,一脸的怒气,以为人家偷他家的红薯呢。

  沈临川也看了过去,那小子一看原来是县令大人呀,忙慌手慌脚的行礼,“县,县令大人!”

  两只手行礼,那手一松裤子又掉了下来,那小子又手忙脚乱拽裤子,脸红得都出了汗了,嘿嘿傻笑站在那,“我,我以为是贼呢。”

  沈临川拍了拍手上的土站了起来,“这地还要看着?”

  “回,回大人,这不是马上就要秋收了,肚子都饿了小半年了,这现在谁家都常常往地头跑,俺娘怕地里红薯被人家偷了,时常叫俺过来转转。”

  说着那半大的小子挠了挠头,“不瞒大人,这红薯俺家已经刨了一些出来了,又甜又软,能饱肚子,俺妹子最是喜欢了,要不是俺娘不让吃那么多,她都要来刨红薯哩。”

  沈临川也笑了,“那就好,我看着红薯藤都快老了,这几天都快能收了。”

  “是哩,是哩。”

  见沈临川要走了,那小子忙刨了一棵出来,追着给沈临川送了上去,“大人,您拿回家吃,要不是您让种这红薯,我们哪能吃上这好东西了。”

  沈临川没有推拒给接了过来,刚好余大人过来了,蒸出来让他也尝尝,“多谢了。”

  “大,大人客气了,要是俺娘知道俺不给您尝尝俺家的红薯,她回家非要抽俺一顿不行。”

  那小子笑得一口大白牙都露了出来,沈临川把红薯放在了布袋子里,又拿了一个苹果丢给那个小子,那小子笑得更高兴了。

  沈临川一行人也骑着骡子走了,在田间地头转了一圈,又去村里看看各家房屋都怎么样了,村长要留饭,沈临川哪里肯的,这现在各家吃得都还是赈灾粮呢,推拒了一番就走了。

  看着如今村子里渐渐热闹了起来,余逢春看着高兴,“这都是你的功劳,想起几个月前那会,哎。”

  “会好起来的。”

  到了衙门沈临川把红薯给了后厨,一半让蒸出来,一半让抓把米煮锅粥,晌午饭就一碗蒸红薯,一碗红薯粥,一道小炒肉,在搭上一个炒青菜。

  余逢春吃着那红薯赞不绝口,“果真是个好东西。”

  原本余逢春打算在这住几天就要去其他县看看,现在打算在渭阳县住到过了秋收再走,到时候买上两筐红薯给陛下送过去尝尝。

  如了秋天就凉了下来,就连路边的草都有了倾颓之意,地里的苞谷叶子也黄了,红薯藤上也有了黄叶,各家各户都全家出动,田间地头热闹了起来。

  秋收的时候沈临川和余逢春二人时常去转转,听着小孩子的欢笑声,余逢春脸上也露出了笑,会好起来的。

  各家各户都有一亩地的红薯,当初种的时候有人怕这东西长不成,有的人家还不大乐意种,还是镇令下来劝村长,村长劝农户,这才让每家都种了上去。

  村长家也有一亩地的红薯,这会儿正热闹地在地里刨红薯呢,就连村长家七八岁的小丫头都高兴得在帮忙。

  沈临川也想早点知道这一亩地红薯能种出来多少斤,在田庄上那会儿一亩地差不多能种出来四千斤,到了这就不知道了,土壤不一样,渭阳县刚发了水,沙地多些,肥力也差上一点。

  沈临川挽起袖子也下地去帮忙,村长赶紧阻止,“大人,这么多人呢,您站着就成了,哪能让您下手呀。”

  “无妨,我也是田间地头长大的,这些活儿也是做惯了的。”

  沈临川说谎不带脸红的,他哪里做过几年活儿呀,也就到了周家之后做过几年,沈临川已经麻利地拿着锄头开始刨地了。

  余逢春看着眼热,这村长家有三个儿子一个闺女,两个儿子都成了亲,还有两个不大的孙儿,这会儿都在地里呢,不大的一块红薯地里站满了人。

  余逢春也下手帮忙干活,村长听说这位年岁大的是京城来的,更是惶恐了,只让他帮着把红薯藤给割掉就行了,他的小儿子小闺女还在一旁帮着把红薯藤给抱一边去。

  半晌的功夫,一亩地的红薯都给翻了出来,两个不大的孙儿看着满地的红薯流口水,偷偷捡了小的在衣裳上擦擦就啃了起来。

  村长满脸笑意地看着假装看不见,想吃就吃点,难得今儿丰收。

  衙门的人也帮着把红薯给装竹篓里,一篓一篓给称了出来,村长目光灼灼看着堆成小山的红薯,一亩地的苞谷丰年的时候能有个八百来斤,麦子有个五百来斤,这一堆的红薯看着不少呢!

  村里不少人也跑过来看,自家的红薯也都翻出来,都想知道这红薯有多少斤。

  人手多,没一会儿就全给称了出来,“一共四千五百斤!”

  “多少?多少?”

  “四千五百斤!”

  “啥?四千五百斤!”

  围看的村民热闹了起来了,嘴上纷纷说着四千五百斤,还有人问了句,“真的假的,我老头子长这么大岁数了,还是头一次见这么能结的庄稼哩。”

  “真的,真的,你刚不都瞧这称的,是真的!”

第147章

  各家各户都兴奋了起来, 还有没开始刨的赶紧回家刨去了,这个冬天说不定比往年都要好过呢!

  余逢春也激动得红了眼眶,没想到沈临川竟然找到了这么个好宝贝!

  秋收这一阵余逢春日日往村子里跑,附近几个村子让他跑了一个遍, 沈临川干脆偷懒让余大人帮自己督促秋收, 他手上还有一堆公务要处理呢, 反正人都在这,不用白不用。

  余逢春很是乐意,看着各家各户的墙头都挂上了金黄的苞谷,那红薯也堆成堆,饿了好几个月的人们脸上都露出笑容, 小孩子终于能吃饱了,也有了力气追逐打闹了。

  “栓子, 你家今儿开始盖屋子呢?”

  “可不是, 你家啥时候盖呀?”

  “也是这几天,现在肚子吃饱了,也有力气盖屋子。”

  “可得快点了,现在天冷了,在睡窝棚冷得慌。”

  “那是那是。”

  余逢春远远听着人家的交谈声, 脸上也跟着露出笑容,现在各家各户都热闹,磨粮食的磨粮食的, 翻地的翻地,下种子的下种子,做屋子的做屋子,村里村外都是一派热闹之象。

  秋收一过沈临川就给京城那边去了信,派了四个衙役帮他去接人, 沈临川想他家夫郎想得紧,恨不得那马车长了翅膀把人给带过来。

  沈临川在忙着秋收,周宁那边已经在路上了,小面馆那会儿已经买了下来,就找了个掌柜的帮忙照顾,周宁几人带着家当朝渭阳县赶了过来。

  一路上周大都很是紧张,生怕半路遇见了贼寇,那渭阳县可是刚遭了灾,谁知道啥情况呢。

  衙役笑着说道:“周老丈放心好了,我们这渭阳县现在太平着呢。”

  到了渭阳县的地界儿周大也不敢掉以轻心,天不黑就找了人家借宿,衙役也都是穿着短打,有人问就说是探亲的。

  一路上倒是平安,又稳稳当当走了两日就赶到了渭阳县,周宁一路上见田间地头都有人在忙着呢。

  这会儿地里的庄稼都已经收了,放眼望去都是平地,有人在拉犁翻地,有人拿着锄头敲土块,小孩子在刚翻过的地上追逐嬉闹,若不是还有倒塌的房屋还没搭起来,周宁都觉得这地儿没有遭过灾。

  周小煜和周晏晏也扒着窗子往外看,“小爹,人~”

  周宁摸了把周小煜的脑袋,“一会儿就能见到爹了,想你爹不想呀?”

  周小煜周晏晏齐齐扑到了周宁身上,“想爹!”

  两个小家伙嘻嘻哈哈闹了起来,周宁也笑了起来,他也想沈临川,去年五月渭阳县遭了灾,那会儿沈临川跟着去赈灾,到了京城就住了一日就上任了,算来也有快五个月没见过人了。

  还好秋收之后他们就过来了,要是冬日的话沈临川肯定不让过来,两个小家伙年岁小,天冷了赶路容易得风寒。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70页  当前第16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67/17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屠户家的夫郎赘婿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