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宁好奇不已,“马上天都要冷了,这种什么菜不都得被冻死了。”
“放心好了,咱种些冬日里不容易冻死的,外面那些坑是菜窖,我打算在里面种韭菜和生菜。”
“能种成吗?”
“问题不大,现在是冬日田庄里没啥进项,先种些菜,也好有个进项。”
周宁向来听沈临川的,他长这么大倒是没听过冬日还能种菜的,冬日里的菜吃来吃去也就那两样,这也是为什么一到了开春春菜格外贵的原因,吃了一冬天的萝卜菘菜了,谁不想改改口呀。
冬日天寒没什么新鲜蔬菜,不像春夏秋三季,菠菜芥菜矮黄生菜韭葱、胡瓜葫芦紫茄山药芋头这些,三季都有新鲜的蔬果上来,唯独这冬日没有可吃的。
“我听说也就那皇帝老儿到了冬日了还能吃上新鲜的菜,房间里用炭火日夜不停地温烤着,我们小老百姓哪里能吃得起。”
周宁想若是他们能在冬日里种出来了一种菜,那这进项就不会小了,那暖房出来的菜价值千金,他们寻常人哪里能吃得起的。
沈临川点了点头,“单是那炭火日夜不停地烧着我们就用不起,更别说还得人专门看着,我们就只种韭菜和生菜两样,头茬的韭菜大概三十天就能出来,刚还天冷的时候拿到县府去卖。”
周宁对沈临川的菜窖种菜格外的感兴趣,韭菜生菜放在其他三季不算什么新鲜东西。
特别是春韭菜,两文钱就能买上一把,割了一茬还能割几茬,最是普通不过的菜,若是冬日能种出来韭菜的话那就不一样了。
周大也知道了沈临川要种冬菜的事,和周宁一样都格外地赞同,反正冬日里那片地闲着也是闲着,周大那会儿特意空了片好地,就是打算开春种菜的,没想到他哥儿婿先给用了去。
反正一片空地,菜种子又不值上几个钱,就算是种不成了损失也不大,明儿把地一平照样能种菜。
趁着现在日头还算好,菜种种下去还能发芽,就连周大也拎着铁锹下地挖坑去了,最后索性全家都下了手,沈临川特别喜欢这种家庭活动,热闹。
沈临川心情格外地好了,来了这田庄读书清净不说,还能劳逸结合,读书累了就出去干活松松筋骨。
第114章
冬日种菜, 说出去像是闹着玩,虽然不费什么银钱,但挖菜窖也得费些功夫。
他爹和夫郎不会说他是异想天开,觉得这想法好, 试试, 身体力行地支持。
最后整个田庄的人都下手一道挖菜窖, 秋雁冬喜两人帮着往一边弄土,没几日就挖了十来口菜窖出来。
周大赶着骡车去买韭菜根去了,沈临川和周宁带着院子里人编稻草垫子,花大娘她们在家都是干惯了农活的,不用教, 稻草垫子编得又快又好。
几人围坐在一块晒着太阳说着闲话,花大娘几人编的时候都不用看的, 手指翻飞间编得格外得好。
沈临川是头一次和宅子里的人干活, 刚开始秋雁冬喜不敢说话,不知道为何,明明沈东家瞧着很是和善,待她们重话都没有说话的,就是不敢在他面前放肆了。
虽然周夫郎看着是个严肃不爱说话的, 但处两天就知道了,周夫郎看着是个硬的,内里却是个软的。
秋雁冬喜儿二人在周宁面前就觉得放松多了, 时常和周宁说说笑笑的,有时候周宁还帮着一道下厨,几人关系越发亲近了起来。
两人是不敢和沈临川闹得,总觉得沈临川不大好相处,主人家就是主人家, 他两不敢。
沈临川不大会编稻草垫子,和他家夫郎挨在一块还得教教,编出来的稻草垫子也没有花大娘几人编得好。
花大娘瞅着那有些歪歪扭扭地稻草席子笑了起来,“没想到我还能比举子有个长处呢。”
沈临川也笑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这编席子的功夫别说比不大花大娘你了,就连秋雁二人都比不上的。”
冬喜儿这么一夸得意了起来,“我打小就跟着我小爹干活呢。”
花大娘这么一说,院子里气氛没刚开始紧张了,越发热闹了起来,冬喜儿壮着胆子问道:“东家,咱这菜能种成吗?”
“试试就知道了,我也不敢打包票。”
“要是能种成了,那我们都能吃上新鲜的菜了!”
几人坐在一块热热闹闹地说着话,花大娘见识多,之前跟着一个厨娘给人家做席面,三里五村的消息最是灵通了,不时地说些趣事,逗得几人都笑了起来。
尽管天气已经冷了,薄夹袄都已经穿上了,坐在院子里晒着太阳身上也暖烘烘的,大黄叼着稻草甩了起来,被沈临川打了下脑袋这才老实了下来。
三团竖着尾巴围着几人转,又跑到稻草席子那伸个懒腰,磨了磨爪子跑远去了。
一天的功夫稻草席子就编好了,挖了二三十口菜窖,有两亩地那么多,这几日大家伙儿都辛苦了,周宁让他爹从铺子里回来的时候带上两桶大骨头,一锅煮出来让大家都放开了吃。
趁着现在天气还算好,沈临川赶着把韭菜给种了下去,选的都是一年的韭菜根,整齐地种在菜窖里,撒上一层牲口粪和细沙覆盖,最后用草席子给严严实实地盖住。
怕天冷韭菜受冻,稻草席子盖好之后再抱上些稻草给撒上一边,生菜也一样这样种,一天的功夫就给种好了。
冬喜儿拍了拍身上的稻草,“雁儿姐,你说盖这么严实,那能种出来菜吗?”
“东家是个读书人,读书人比我们懂得多,或许能种出来呢。”
冬喜儿觉得有道理,“雁儿姐你说得对。”
沈临川这几日忙着种韭黄和生菜,种完之后又接着读书,这用菜窖种菜的法子简单,若是他们种成了,那明年就有不少人家学着种,沈临川不贪,今年能挣到银子就成。
而且菜窖挖了也不是说只能种这么一年,就算是春秋两季了也能盖着种韭黄,韭黄是个四季都能种的菜,那菜窖种韭黄一年都能用。
韭菜根和生菜种下有小半个月,冬日头一场雪就落了下来,周宁怕雪下大冻坏了菜窖的菜,带着斗笠还特意去菜窖那转了一圈。
种下去的韭菜已经发芽了,和春日里种下的韭菜不同,菜窖里种的韭菜发出来竟然是嫩黄色的,跟刚孵出的小鸡崽的颜色似的,他头一次见这种颜色的菜,很是欣喜。
他们的菜窖真的在冬日里种出了菜!
周宁对这些菜宝贝的不行,每天都要转上几遍,沈临川吃了饭也陪着他家夫郎一道转。
沈临川到不是很稀罕,他一个现代人,冬日里反季节菜不少,塑料大棚技术成熟,还有无土栽培技术,在这没有塑料膜那么好的保暖技术,他们又不是王公贵族用暖房,只能用这菜窖来种菜。
地挖得深一些有保暖的效果,再加上牛粪散热,上面盖着稻草席子,白天太阳一照,菜窖里温度能达到韭菜发芽的温度。
二十来天之后韭黄已经长到了一乍那么高,尽管还没有长成呢,沈临川就割了些上来让大家伙都尝尝鲜。
沈临川亲自下厨炒了两个菜出来,最经典的韭黄炒鸡蛋和韭黄炒肉丝,让大家伙都尝尝。
周大空了也常去地窖转转,知道这韭菜长得多高了,今儿头一次炒菜,配着米饭来了一口,忍不住点头,“好,好,这韭菜吃起来比春韭少了辛辣之味儿,也更鲜嫩。”
现在已经入冬,能吃得新鲜菜翻来覆去就那两样,突然吃了口微微辛辣的韭菜,舌头上的味蕾都打开了。
沈临川也是许久没吃什么新鲜菜了,突然来了口韭黄炒鸡蛋,确实鲜美无比。
小厨房里,花大娘和秋雁两人也在吃饭,天冷了之后她们就喜欢围在灶台吃饭,田力那边给送到门房,三个大男人在前头那吃。
灶台下有些剩余的炭火,花大娘给掏了出来,吃饭的时候围着炭火盆子暖和。
冬喜儿端着碗大口大口扒着饭,撑得脸都更加圆了起来,“花大娘,这黄色的韭菜可真好吃!”
秋雁儿也嗯嗯点头,“这韭菜到了春日不是什么新鲜东西,好久没吃了,大冬天突然吃上觉得格外地好吃。”
“东家说了,这不叫韭菜了,叫韭黄。”
“韭黄呀,听着还怪好听的,不愧是读书人,给个菜起名字都这么好听。”冬喜儿嘿嘿笑了起来,“花大娘你说这韭黄咋卖呀,是不是很贵呀?”
“那是不会便宜了,这冬天一条街上都是卖菘菜萝卜菜干的,哪有什么新鲜的菜,肯定不会便宜了,说不定比咱的工钱都贵哩。”
冬喜儿瞪大了眼睛,“这,这么贵呀,东家真好,舍得给咱吃这么贵的东西。”
“傻孩子,物以稀为贵没听过。”
秋雁心思活络,“花大娘,你说这种韭黄的法子我们自己家能种吗?”
这冬日种菜的法子没人用过,说不定还能种其他菜呢,到时候家里不就富裕了起来。
花大娘训斥了她一句,“别乱在外面传,东家们愿意往外面说那是他们的事,若是东家不愿意,到时候传出去了,咱几个的活儿都干不成。”
秋雁忙点头,“我不说不说的。”
种菜的时候她们也没去看,都是周老东家和田力他们种得,就连那两个护院也只是帮着去盖了稻草席子。
她们也只知道是往坑里种菜,其他的也不知道,乡下人家地少,地里种粮食都不够吃的,若是没人教谁也不敢这么大片的种,若是种不成了,那来年没吃的,搞不好要闹出人命的。
天气越发冷了,沈临川读书的时候炭火都已经点上了,要不然冻手。
周宁去铺子里也不去那么早了,和他爹一道,等到半晌暖和了再去,家中两个铺子都有伙计,就算是不去也没事的,周宁有时候无聊就时不时去看看。
天气越发冷了,早上起来说话都有雾气的,沈临川像往常一样起床先锻炼下身体,今天又去了菜窖,韭黄种下去已经三十天出头了,正是最鲜嫩的时候,沈临川跳下个菜窖割了一片韭黄出来。
种生菜的菜窖也看了看,冬日天冷,生菜长得慢,如今都种下去一个月了,生菜还只有成人拳头那么大,而且长得不如春日茂盛,有些蔫,但是东西里难得的绿色蔬菜了。
沈临川看完之后就把菜窖给封好,一菜窖的韭黄能割上三茬,算着日子最后一茬韭黄刚好赶上过年,到时候价格还能往上涨涨。
生菜就只能摘一茬,摘完就没了,等长大了些再摘。
沈临川割了满满一篮子,提着回了院子。
周宁也早已经起来了,没看见沈临川的身影,他就去厨房瞧了瞧,看见花大娘正在包包子呢,挽起袖子也包了起来,回来就看见屋里放着一篮子脆生生喜人的韭黄。
根部是白色的,叶子是嫩黄色的,足足有小臂那么长很是漂亮。
“割这么多韭黄下来呀?”
沈临川放下手里的书伸了个懒腰,“自从搬到田庄来,还没有到县府转过呢,今儿天不错,一道去给大哥他们送些韭黄,然后找找顾客。”
“好呀。”
周宁也有一阵没见过虎子小鱼了,今儿也不知道在不在,还有意哥儿他们都去瞧瞧去。
早饭是菜干豆腐包子,再搭上一碗粟米红枣粥,沈临川特意拿了个开口的包子咬了一口,“今儿去厨房包包子了?”
周宁觑了沈临川一眼,“你怎么知道?那馅儿是花大娘拌的呢。”
沈临川吃了一口就吃出来了不是他家夫郎弄得馅儿,只是那包子形状眼熟,有几个中间有小孔,他家夫郎一惯的手艺。
沈临川笑着没有说,“不告诉你,我偷偷看见了。”
周大哈哈笑了起来,“宁哥儿你包的包子没那么好看。”
周宁一看还真是,花大娘包的包子很是圆滚滚的,他包的包子有点扁,捏出来的褶子也没有那么漂亮,还是露口的。
沈临川又给自己碗里夹了两个,“我家夫郎亲手包的包子,我得多吃两个。”
周大也赶紧抢了两个,“爹也多吃两次。”
桌子下周宁轻轻踢了下沈临川的腿,大清早的吃饭也爱戏弄他,沈临川弯了下眼睛故意说道:“我吃着我家夫郎包得最好吃。”
周大低头喝粥假装没听见,嘴角也不由地弯了起来,小两口成亲三四了,还跟头一年成亲的时候那么黏糊。
吃了饭周大赶着骡车,沈临川和周宁坐在上面,还有那一篮子韭黄用布盖着,周大到了肉铺子就下来了,两人又一道赶着车先去了沈家,虽然已经是大冬天了,院子里不少人正在刨着木花做工呢。
沈大哥也院子里教沈虎子做活,沈虎子今年已经十三岁了,是个半大小子了,跟个正在抽芽的小树似的。
沈虎子一听见骡蹄声音就抬起了头,“二叔,小叔来了!”
沈大哥一看自家兄弟来了,赶紧把人往屋里招呼,“快些进来,外面冷。”
屋子里燃着炭火,沈大嫂和沈小鱼正在绣花呢,看见两人来了也很是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