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和夫郎都有金手指_分节阅读_第134节
小说作者:梨子甜甜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747 KB   上传时间:2025-05-25 12:09:49

  “兴娃子,怎要搬家了。”

  有那年长一点的,看着杨兴长大地问。

  杨兴近来心情好,情绪也稳定,很乐意跟大家伙聊天:“这不是大夫说我娘的病不能在浆洗胡同住了嘛,我便在城墙根哪儿买了个门户,打算明儿搬过去,以后上值给我妹治脸都方便。”

  杨兴的话一出口,浆洗胡同的人如那煮过的沸水似的,咕嘟冒泡:“啥,兴娃,你在京城置宅子了!”

  杨兴摇头:“不是宅子,只是一个小门户。”

  京城寸土寸金,杨兴置不起徐府那样的大宅邸,可他买的门户也很好,两厅四屋,还有灶房和杂物房。

  外加一个阳光很充足的小院子。

  院子里他给他娘置了一把躺椅,没事的时候,他娘可以躺在院子里晒晒太阳,应该很有利于她治疗。

  “那也是置宅啊!”

  众人七嘴八舌,他们这些住浆洗胡同的都是京里的下等人,但凡能在京里的高门大户里头寻上一份活儿,都不会有人来住这种常年阴湿的地儿。

  攒钱搬出浆洗胡同或者在京城里置宅子,是他们最大的梦想。可他们常年干着最廉价最不挣钱的活儿,这个梦想就跟美梦一样遥不可及。

  杨兴才多大啊,二十多出刚出头吧,没有爹,外加一个生病的娘,没有容貌的妹妹,不靠任何人悄无声息地就在京城里置起了屋子,没有人不敬佩。

  这会儿没人再说杨兴驴粪蛋子表面光了,全都是夸得:“哎呀,兴娃,你可真厉害啊,我表叔家有个哥儿,生得唇红齿白的,人也是个伶俐的,配你正正好,要不要我去帮你牵牵线?”

  还有人注意到杨兴话语里的其他话,诧异道:“小妹的脸也能治?”

  杨兴笑道:“是呢。”

  中秋节前夕,杨兴请了徐鹿鸣吃饭,饭桌上问及他妹妹的脸,第二日,徐鹿鸣便叫他带着他妹妹去了徐府一趟,让姜太医仔仔细细给他妹妹看了脸。

  虽然姜太医没说到底能不能治好,但他没说不治,而是说可以试试,不保证能不能治好,但能保证不会烂脸。

  杨兴和他妹妹哪有不开心的。

  别的大夫一看他妹妹的脸全都摇头说没法子,这么多年,就姜太医一个大夫说可以试试。

  就算最后没有治好,最差的结果不就是现在这样嘛。

  众人一听,杨小妹的脸居然会由姜太医亲自给她医治,心里别提有多酸涩了。

  他们身上平时也有个小病小痛的,可请不起姜太医那样的神医与他们医治,就连前几日姜太医在城门口义诊,他们也因操持着生计不能前去。

  待杨兴与人说完话,离开了胡同,拐弯回了家。胡同里跟过年的炮仗一样,噼里啪啦地爆炸起来:“这杨兴家可真是起来了,置得起宅子,也治得起病了,算得上我们浆洗胡同最出息的一户了。”

  “何止是出息啊,那简直是本事大上天去了,我要有这么一个儿子,我恨不得日日吹。”

  “还是杨妹子有福气,苦尽甘来了,等她搬出浆洗胡同,女儿的脸也治好了,再有杨兴这样一个能干的儿子,以后的日子不知晓过得有多好。”

  “哎呀,我们以前怎就没想着多多交好杨妹子啊,这要是交好了,他们搬出去了,我们也能时常去串串门子,万一后头有个好的时机,也能让杨兴扒拉一把不是。”

  杨兴站在拐弯处,静静听了一会儿,没再听到他们说自己孬的话,笑了笑,心情颇好地走回家。

  “兴娃回来了,快来试试娘给你做的这件衣裳合不合身,明儿搬去新家怎么也得穿件好的。”

  “大哥,我给你做了双鞋,你也得试。”

  刚一踏进家门,杨母和杨小妹的声音就从屋里传来,杨兴把手上的东西放下,应了声:“就来!”

  “……”

  热热闹闹的八月过去,迎来有点凉风徐徐的九月。

  这个时节上白班,一点都不遭罪,忙一天回去,身上还是清清爽爽的,不像夏日总是黏黏糊糊的不舒服,一回家就想洗澡。

  屋里的冰都叫人给撤了,徐鹿鸣想到京里冬天冷,正寻思着要不要在屋里弄上个跟在长丰县一样的铁炉子时。

  这日,徐鹿鸣刚一踏进家门,姜大年就在门外丢了个炮仗,噼里啪啦放了好一阵。

  徐鹿鸣捂着耳朵听了一会儿,见家里人脸上都喜气洋洋的,笑着问道:“咱家这是出啥喜事儿了,连炮仗都放上了。”

  赵二娘抱着绵绵,赶紧逗她:“来,绵绵,说家里发生了啥喜事。”

  小姑娘张着长着小米牙的嘴,乐呵呵地说:“伯伯,伯伯,中啦!中啦!”

  她可能也不明白自己在说什么,只是见大人们听她这样说,脸上欢喜得不行,嘴里一个劲地念叨:“中啦!中啦!”

  徐鹿鸣耳朵却有一瞬间的失聪,小姑娘不明白这两个字的意思,他还能不明白吗?

  等那种欢喜过后的耳鸣声过去,他反复问姜大年和赵二娘:“爹娘,我大哥真中举了!”

  姜大年和赵二娘也乐呵,亲家大哥有出息,他们面子上也有光啊:“真中了,西北来的信,家里木兰和幕荷他们都看过,千真万确!”

  “太好了!”

  徐鹿鸣高兴得合不拢嘴。

  大哥考上举人,明年要上京来参加春闱,他在京城,爹娘肯定也会跟着来,他们一家总算可以团聚了。

  赵二娘怕徐鹿鸣欢喜还不够,又与他道:“亲家来的信里,还不止说了中举这事儿呢,还说你大哥订亲了,订的亲家会先一步来京里,你爹娘把家里拾掇好,就跟你大哥一块进京,届时在京里举办婚礼,让你也能喝上喜酒。”

  “好好好。”徐鹿鸣更高兴了。

  先前大哥被退婚那事儿,他总觉得是自己在西南耽搁的时间太长,耽误了大哥,心里总存着份愧疚。

  如今大哥把那件事放下了,他心里也舒了口气。

  “木兰!”

  一件大事尘埃落定,徐鹿鸣心里的开心没处宣泄,一回到屋,抱起姜辛夷转了圈。

  古代的裙摆本来就长,这一转,转得姜辛夷裙摆飞扬,人也晕头转向得不行。

  待徐鹿鸣稳定下来,脑袋不停在他身前蹭,姜辛夷捏住他的肩膀,好不容易稳住心神,心有余悸地问:“干嘛啊。”

  徐鹿鸣一点都不掩饰自己的情绪,眼睛亮晶晶地看着他:“我好开心,我还想更开心一点。”

  姜辛夷与他对视几秒,忽地笑了:“好啊。”

  徐鹿鸣的眼睛亮得更厉害了。

  “不过。”姜辛夷双腿夹在他腰上,五指掐起他的下巴,使徐鹿鸣被迫仰头看他,“你今晚得听我的。”

  作者有话要说:

  天,好多人,从来没见到过这么多的人。

第96章

  “噼里啪啦——”

  鞭炮声响彻西北。

  徐家门前迎来送往了一波又一波的客人,每个见到徐家父母的人嘴上都会真心实意地说一句:“恭喜。”

  实在是中举是件大事儿。

  在大楚,中了举,就能谋官。

  虽然只是低等的县丞、县令,可这也是官啊。是官就脱了农籍,一跃升为士籍。以后他们这些农人,见到徐家人再也不能点头打招呼,而是得行礼叫声官老爷。

  谁不羡慕?

  就连以前大家沦为军户,笑话徐家父母吃力不讨好,非要把家里孩子送去读书,中了秀才也枉然的人,也不再说那话,在徐家置席的这天,高高兴兴提着礼来,话里话外都是夸徐家父母,有眼见,能吃苦,把两个孩子都培养得这么好。

  徐老大和杨秀莲听着乡亲们的吹捧,嘴角没有落下来过。谁不喜欢听别人说自己家的孩子有出息呢?

  何况他们有出息的孩子还不止一个。

  徐鹿鸣在京里当官儿就不说了,没见过,不知晓是个什么光景,可徐善学这回中举,从放榜到现在,来家里报喜的人一波接一波。

  乡绅富户们争相来给他们家送钱也就罢了,连县里的县令都亲自到他们家来贺喜,夸他们是贤父贤母。

  徐老大和杨秀莲只是个大字不识,只知晓在地里刨食的农人,何时有过如此风光时刻?

  但这些都不是叫老两口最欢喜的,最欢喜的还是徐善学中举那天回来,说他要去提亲。

  提得还是他当值县衙的县令家的哥儿。

  老两口别提有多惊讶了:“你这是看上人家了?人家看上你了吗?”

  不怪老两口有如此一问,徐善学在平坝县当师爷这两年,他们也经常去平坝县寻他,也跟苏县令和苏羡安打过一些交道。

  虽然只是一些简单的点头之交,可人家堂堂县太爷肯与他们这些平头百姓问好,就已经是莫大的荣幸了,更别提苏羡安容貌气度好得不成样子。

  有两次他们前去,人家还给他们送了自个做的吃食呢。

  老两口回来一直说徐善学运气好碰上个如此没有官架子的县令,从未往两家能结成亲家上头想过。

  即使现在徐善学中了举,老两口心里也依旧觉得自家儿子有点配不上人家,怕他们前去提亲就是自取其辱。

  徐善学脸上露出好久不曾展露的舒朗笑容:“爹娘尽管去提就是,保管不会叫爹娘难堪。”

  老两口一看他欢喜成这个样子,哪还有什么不明白,这是两人早君有情郎有意,就差最后一层窗户纸了。

  这会儿再回想,他们每次去平坝县,苏县令和苏哥儿对他们态度好得不成样子的模样,怕是早就有这意思了,是他们太愚钝,不敢往这方面想。

  人家当县令嫁哥儿的态度都做得这么足了,徐老大和杨秀莲哪有什么不愿意的,旋即备足了聘礼找县里最好的媒人前去提亲。

  也幸得徐鹿鸣和姜辛夷这两年,一直有托人给家里送物什送钱,加上家里的澡堂生意也好,杨老大和杨秀莲手上攒了不少钱,不然这聘礼下得寒酸,他们自个也没脸。

  果不其然,他们这边的媒人一去,苏家就应承了。

  只是不巧,苏羡安要回京任职,且他嫁哥儿也不想嫁得太仓促,徐老大和杨秀莲想到徐鹿鸣他们在京城当官也不好回家,在乡下置席,他们连他大哥的喜酒都喝不上,两家人便约定好,在京城成亲。

  一想到两个儿子都有出息,找的儿夫郎还个顶个的好,老两口半夜做梦都是笑着的。

  不说徐老大和杨秀莲是这样,连徐善学这段日子都有种踩在云端不真实的感觉。

  他摩挲着他和苏羡安的订亲玉佩,想起一个月前,他辞去师爷的活儿,向苏敏中辞行前往府城秋闱时。苏敏中仿佛预料到他会中举般,意味深长地朝他笑道:“贤侄,我等你下月来向我道喜啊。”

  出了公房,苏羡安也拎了一堆科举时需要用到的物什,朝他笑得眉眼弯弯:“我相信你一定可以考上的。”

  再到放榜那日,他还没前去榜前看榜,抱喜的人就敲锣打鼓地来到他下榻的客栈:“喜报贵客栈老爷徐善学,应本科乡试,高中第三名举人。”

  有弟弟和苏羡安到处给他搜罗的科举书再有苏敏中这两年的教导,徐善学一点都不担心自己考不上,但他也没想过自己居然进了前三。

  西北的秀才何其多,世家子弟又何其多,他能够在这么多人里名列前茅,是何等的幸运。

  徐善学当时便没压制住自己的喜悦,快马加鞭地回到家,一刻也不想等地让父母前去苏家提亲。

  知晓家中的银钱都是弟弟所挣,他给父母打了欠条,待他以后挣钱了,再把这笔钱还给弟弟。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82页  当前第13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34/18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和夫郎都有金手指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