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言生一如大家所料,哪怕是为了三元及第的吉利,老皇帝也会钦点他为这一届的状元郎。谢兰芝不知道为自己的好朋友有多骄傲。
而施娘子则是二甲传胪,和其他新科进士一起,名字将会被永远地刻在国子监的碑林,以示荣耀。
在新科状元跪听完圣训之后,按照大启的规矩,这一甲有且仅有的三人就会站起,等待由二甲前三亲自系上由红绸扎好的红花。然后他们就可以上马,在金吾卫的护送下,走过洒金桥,从只有皇帝、皇后大婚和状元郎蟾宫折桂这一日可以走的正门出宫了。
沈里想着,大概就像是在足球场上,副队长要给队长佩戴袖标?大家总爱整一些奇奇怪怪的仪式感。
在系好红花的那一刻,施娘子小声对杜言生道了一声谢。
杜言生依旧一脸木讷的站在那里,仿佛根本不知道施娘子在说什么,施娘子也没准备听他承认,但她自己心里清楚,那张纸条只可能来自杜言生。
因为那纸是客栈专门免费供给新科进士的纸张,她听掌柜的介绍过,那是他母亲的陪嫁方子,独家的造纸技术,不要说全雍畿了,全天下只有他一家独有。为了显示每一科的不同,他每一届用的纸张背后都有不同年份的隐晦拓印。
杜言生一开始入京时,是借住在知府介绍给他的地方,虽然不要钱,但住的举子颇多,十分嘈杂,后来认识了有钱且大方的谢兰芝,从平康坊出来之后,谢兰芝就强行帮他更换了客栈。
说是为了转运,实则就是希望好友能有一个更好的备考环境。
而好巧不巧,程家安排的施娘子也住在这间客栈。
整个客栈里住的举子里,有且只有杜言生与程家有旧,虽然他很小就和母亲一起被赶出了程家,可也只有他最有可能知道程家和施娘子的这些事了。
杜言生什么都知道,却什么都没说,只在关键时刻给她递来了这么一张纸条。
她选择烧了纸条,不是不听劝,而是生怕连累恩人,给他人落下把柄。她不知道自己的选择在未来是对是错,但至少当下她是轻松的,快活的,觉得自己的整个人生就像是那一天无为殿外的阳光,让她整个人都觉得暖融融的。
至于三皇子和四皇子以后的报复,那放在以后再说吧,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杜言生在绑着大红花翻身上马之前,终于还是对施娘子多说了一句:“你们不用再担心他们。”
你们是谁?他们又是谁?
杜言生暗示得含糊,但很快施娘子就懂了。三皇子和四皇子消失了,他们不会再成为任何人的问题。
沈里一开始甚至都没有发现这件事,等他意识到的时候,这两位在朝廷上因为各自的特色而备受瞩目的皇子,已经消失了有一段时间了。既没有人知道他们的下落,也没有人敢在老皇帝面前提及与他们有关的事情,因为明显老皇帝还在气头上。
沈里知道的时候,江洲程家已经被老皇帝随便找了个理由连根拔起,抄家抄的迅雷不及掩耳。就是那些与先后相似的女子已经不知道被谁提前救走了。
老皇帝虽然不快,却也无可奈何。
程妃甚至都不敢去求与自己同床共枕了这么多年的丈夫,只敢在太后宫前哭哑了嗓子,老太后却始终没有出面,程家敢如此冒犯先后,就该想到结局。
“到底发生了什么?”沈里从弘文馆下课回来,就迫不及待的追问了闻时颂。
但说实话,闻时颂也不知道。他只是根据手下查出来的线索有过一些猜测,其实答案还蛮简单的——老皇帝身边那个拥有监听血脉的人。
闻时颂一直在防着老皇帝,其他皇子公主就未必了。
至少看起来四皇子和三皇子没有。四皇子自认可以利用三皇子,但实际上他俩的盘算大概早就被老皇帝悉数听到了耳朵里。
老皇帝一直隐而不发,就是为了在这一刻来一击雷霆手段,用以一石二鸟的震慑越大越各有主意的子女们。闻时颂甚至怀疑老皇帝之前的头疼三分是真,七分是假,就是为了借机钓鱼,看看哪个子女不老实,之前的朝堂被闻时颂搅和的确实太乱了。
只不过老皇帝的这次钓鱼,什么大鱼都没有钓到,北疆的沈青起依旧在兢兢业业地追击蛮族残部,最反骨的儿子闻时颂沉迷和太子妃谈恋爱,朝臣们更是安静如鸡。
最后只抓到了三皇子和四皇子这样的小虾米。
老皇帝失望吗?
以他的自大很显然是不会的,这本身就只是他对身边人的诸多试探与威慑之一。春闺之后,紧接着就是三年一次最重要的十六卫换防了,他必须保证所有人都能消停到换防结束。
“所以,陛下这算是成功了吗?”沈里还是有点没懂。
闻时颂嗤笑地撇撇嘴,他不知道别人,反正他可不是被吓大的。
事实上,老皇帝的手腕还算成功吧,至少这些天一直神经紧绷的二公主,已经彻底被逼到了极限,她根本无法冷静的思考。
满脑子只有三皇子和四皇子也消失了,老皇帝的精神反而更好了。
那下一个会是谁?
不行,不管是谁,她都不能再这么坐以待毙下去了!他人是刀俎,她可不是鱼肉!
作者有话要说:
希望我写清楚了,以防万一,这里多嘴解释一下。
三皇子和四皇子就是自己搞事,搞砸了,被老皇帝收拾了。老皇帝准备借用收拾他们的动作来震慑其他不听话的子女。他的头痛是真的,但没那么严重,有假装的成分,如今自然又“好”了。
但二公主(意外得知了一些机密版)如今无法冷静下来思考,她本身就有一些不好的猜测,如今只觉得事情正在一步步朝着最坏的结果在被证实,彻底PTSD了。
所以,为了保护妹妹也是为了保护自己,她只能选择铤而走险,也就是基本每个古代朝堂文总会有的……谋反环节。
第82章 入主东宫第八十二天:
所以,二公主到底发现了什么呢?
她发现了另外一个“抱朴”。
对方自称叫明月,也是个出家的老道,此时正在南方一个瘴烟蛮雨的深山寨子中,过着被尊为老神仙的日子。附近十里八乡的人都说这道长有本事,觉醒了血脉,但就二公主派去的人的调查,明月老道明明就是个普通人。
明月老道看起来也不像是在故意骗人,但寨子里的人就是对此深信不疑,只是连他们自己也说不清楚明月道长是什么血脉。
当然了,他们并不在乎就是了,他们尊重明月道长,是因为他帮了寨子一个天大的忙,足够一生铭记。
就二公主来看,明月老道对寨子最大的贡献应该是当一个赤脚医生,带着寨民上山采药为生,极大地改善了大家的生活。在那个信息闭塞但民风淳朴、以少数民族为主的寨子里,人人都对明月道长交口称赞。
一开始二公主的人打探到那里的时候,寨民还十分警惕,不愿意出卖任何与明月道长有关的消息。
二公主能调查到对方身上,无疑还是阿芙的幸运血脉在发挥作用。明月老道和抱朴道人此生唯一的交集,就是在多年前京中召开了一次水云法会,各路道士名家云集,两人也同时出席,坐而论道,好不痛快。
散会后,大家便各奔了东西,看起来好像并没有什么值得注意的。
但当二公主在把两人的人生轨迹摊开对比之后,才惊讶地发现了古怪的错误。
抱朴一生都在云游,按理来说应该是个精力充沛,非常喜欢到处乱跑的性格,对吧?但在那些认识他的人口中,抱朴都是一个相当“懒”的人,每日只喜欢闲云野鹤的宅在道观里诵经养孩子,一般没事是不会出门的,这也是他存在痕迹那么少的原因之一。逍遥子稍微大一点之后,就几乎都是逍遥子负责外出采买。走一个地方宅一个地方,这合理吗?
而明月的人生轨迹却是几十年不挪窝,但就二公主的手下说,这位道长精神矍铄,活力充沛,每天不是上山下海的采药,就是不远万里的去森林里沟通自然。据说他闲余除了给寨民看病外,还会自己种地养鸡,编筐修木,教寨子里的孩子识字读书……一整个闲不住,东家跑跑西家帮帮,他们找到他时,他正背着寨里眼瞎的奶奶去磨豆子。这样的人一辈子只待过三个地方,是不是也很奇怪?
但如果把两人的过往对调一下呢?一切就都能衔接得上了。
生性懒散的抱朴道长一般不爱出门,一辈子只待过三个地方;而热爱山川河流的明月道长,则一生都在云游漂泊。也就是说,抱朴道长才是有觉醒血脉的那个人,明月道长只是个普通人。
“但怎么能做到这么完美的把别人印象里的过往对调呢?”阿芙随口的一句,彻底点醒了二公主。
逍遥子的能力是什么?是把甲地的东西换到乙地。
那如果收养他的养父能力也有类似的能力呢?逍遥子只能换物换人,抱朴能不能换过去,换记忆,乃至是……换命呢?
抱朴的过往为什么被刻意调换了?是他自己心甘情愿,还是其他?
他做了什么需要被彻底抹去?亦或者他替谁做了什么。
抱朴到底是死了,还是被藏起来了?
一个个问题推演下去,只记得自己在孝贤太子身边见过抱朴道长的二公主,能够想到就只剩下一个很可怕的可能了,抱朴道人过去是在给当今陛下做事。而一个皇帝所求的能是什么呢?不外乎权力与长生。
二公主清楚的记得,就在过去的某年,宫中开始盛传陛下病了,病得很重、很重,御医回天乏术,群臣都在考虑年轻的孝贤太子的继位大典要如何办了。
结果……
一夜之间老皇帝就起死回生,反而是之前一直身体还算康健、亲自伺候了老皇帝两个月的谢皇后却突发恶疾,在那之后没多久便撒手人寰。
礼部本来给老皇帝准备的葬礼,直接变成了皇后的,老皇帝以超规格的葬礼送别了他的发妻。
最神奇的是,自那之后老皇帝就患上了头痛的毛病,和谢皇后生前一模一样。有说那是之前的重病留下的后遗症,也有说是因为对先后相思成疾。二公主过去从未对此事有过什么怀疑,直至这一回她替吴家上折,老皇帝却连奏疏上的一个字都没有看。
到底是心烦不想看,还是像先后一样头疼时无法视字?再怎么思念一个人,会和对方得一模一样的病吗?
但如果是让抱朴使用了交换的能力,那一切就都能说得通了啊。
他把皇帝的重病换给了皇后,亦或者是把皇后的寿数换给了皇帝。随便换什么,反正是类似的方面,那可不就能达成现在大家看到的局面了吗?
当然,二公主对于自己的推理也没有完全的相信,觉得还有很多说不通的地方,况且她也没有任何直接证据可以佐证这个疯狂的猜想。
她试图说服自己,她想的太可怕了,那可是他们的父皇,是皇后的丈夫,他对他们的嫡长子多好啊……
那份独一无二的偏爱,哪个皇子公主看了不羡慕?
退一万步说,老皇帝真的要换命,天底下健康的人多了去了,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何必非要祸害自己人?
可再一想到后面太子大哥也不明不白的死在了最好的年纪……
二公主越是让自己不要这么想,就越是忍不住。她有一万种理由否定自己的猜想,又会有一万零一种猜想冒出来。
如果抱朴的觉醒能力也是需要特定条件的呢?逍遥子需要的是被交换方的心甘情愿,那抱朴的交换条件很可能就是需要特定的人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有缘人,亦或者交换不同的东西需要不同的人。老皇帝想换健康、寿命一类的内容,就只能和身边亲近之人交换?
先是皇后,再是孝贤太子,现在是老三和老四……老皇帝更换的时间越来越短,“胃口”也越来越大。
谁也无法保证抱朴的交换是百分百,若是有折损,类似于用他人十年寿命换老皇帝一年呢?
他如今看上去是精神恢复了一些,可也没有完全好起来,也就是说他还需要更多的人?
二公主被自己的猜测吓的夜不能寐,她辗转反侧,一度焦虑到甚至想过要不要和闻时颂联手,她最不服气的闻时颂。
也就在这个时候,十六卫的换防开始了。
卫队换防,是大启采用的军事制度之一,又叫“番上”。说得简单点,就是京师的宿卫和地方的守军会在一定的时间进行换防,短则一年,长则三年。卫队驻地更换,但将领不换。
好比沈青起之前率领的还是啸铁卫,换防之后,就有可能要率领麒麟卫了。
当然,这只是一种假设,啸铁卫并不在这一次的换防范围内。
十六卫中具体有哪些卫队要进行轮换是一个秘密,只有老皇帝和各卫队的将军知道。他们会提前得到圣旨,以及兵部的调令通知。事实上,在大朝会之后,他们大概就已经在安排卫队的换防部署,进行秘密地迁移活动了。
沈里最近和岑夫子在课堂上学的就是这个。
沈里受电视剧影响很深,之前总觉得大军开拔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一个镜头转过去,大军就走了,再一个镜头过去,大军就到了。
后来才知道,军队的两地转移,是一件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的事情。
尤其是时间。
岑夫子没有把话跟沈里说得很明白,但沈里已经自己懂了,从之前老皇帝对二公主的试探里其实就能看出来,老皇帝应该是在大朝会的时候就想给啸铁卫换防了,但是没成功,才会有了后面在禁苑让二公主和沈青起换人的想法。
总之,卫队和人,必须换掉一个。
边疆之前一直在打仗,临时换帅是大忌,啸铁卫和沈青起已经深度绑定好些年了,再这么搞下去,谁都会担心北疆哗变。
但很显然的,老皇帝两次的努力都没能成功。沈青起把听调不听宣的态度直接明牌打了出来。
岑夫子很快就转移了话题:“您知道换防一般的核心流程吗?”
沈里:“……”这、这是咱们上课能讲的吗?
别人上课肯定不能,太子妃不一样,岑夫子对沈里的培养,从来不会满足于让他只待在后宫。在岑夫子看来,很多事情沈里可以不精,但最好什么都要了解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