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殿下三思啊_分节阅读_第44节
小说作者:雾十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381 KB   上传时间:2025-05-02 09:44:08

  可他依旧思路十分清晰的在试图钻金手指的bug,他问:“您之前所有的作业,都是自己写的吗?”

  沈里第一反应当然是点头啊,任何一个学渣都会嘴硬到底,但后面又想起来现在是在讨论各种条件的可行性,这才又摇了摇头:“阿兔帮了我一些。”

  好吧,是於菟帮了他很多,但字好歹是沈里自己一个字一个字写上去的。

  “那些作业符合觉醒条件吗?”

  “符合!”

  “那我们就再更过分的试一下。”小颜夫子条理清楚的安排着,好比由他来写,最终再写上沈里的名字,看看能不能算。如果不能,那就再试试他写一半,沈里写一半。还不行就继续压缩。或者由他来试试模仿沈里的笔迹行不行。

  结论是,只要名字是沈里的,笔迹和沈里相仿,且颜仲卿真心认可这就是沈里的作业,那就算数。

  游戏AI终究还是无法取代抽象的人类。

  在卡bug方面,小颜夫子绝对算是一个小天才,他表示他会尽快写完全部的作业,然后由沈里在上面署名的。最后,就只剩下背诵这一个难点有待攻克了。

  沈里本来还觉得这肯定无论如何都不能作弊了,但小颜夫子说:“我有一个朋友。”

  准确的说,这位朋友就在隔壁,对方是觉醒了血脉的,而他觉醒的血脉也有点特别,他能通过别人吃掉自己做的东西,来加强别人的记忆。

  沈里:“?”哆啦A梦的记忆面包吗?

  “没有那么神,因为记忆的时间很有限,能记的东西也有限。”总之就是没有办法帮人在科举上作弊,但如今帮沈里作弊却是刚刚好,对方在衙门里也对同窗用过这一招。

  沈里回到东宫时,闻时颂正在挑灯夜读,一边假装办公,一边超经意听沈里讲了今天出宫发生的一切,然后才道:“所以,你的朋友觉醒了?”

  沈里:“……没有。”

  闻时颂一愣:“为什么?”

  沈里悲愤欲绝:“因为我实在吃不下仲卿朋友做的小点心了。”QAQ

  作者有话要说:

  扯淡小剧场:

  太子的重点:仲卿!叫的好亲热啊!

第51章 入主东宫第五十一天:

  要背的课文实在有点多,沈里的记忆力不行,胃口也不行。

  严大人做了一屉又一屉的点心,沈里最后却连半屉都没吃进去。这倒不是说严大人的手艺有多难吃,事实上,他做的小点心还蛮好吃的,是典型的北方点心,酥皮层层叠叠,内馅绵软丰富,最重要的是不太甜。

  但严言觉醒的血脉毕竟不是真的记忆面包,不是说他在点心上面刻多少字,沈里就能记下多少内容,这个能力更类似于游戏里的属性加点,好比沈里的初始记忆力值是5,吃完点心之后可以短期加到8到10。

  注意这个短期,是真的很短,短到沈里但凡吃完点心稍微磨叽一下,他给小颜夫子背的内容都有可能背不完。

  可以说是非常争分夺秒了。

  这也是沈里吃到后面实在是吃不下的原因,在刚开始适应这份能力时,沈里总是把握不好节奏,导致不少点心都白吃了。

  “你同僚都是怎么用这个的?”沈里崩溃。

  “他们会连续吃。”也就是持续加点,且他们每次需要记忆的内容只有固定的一份,不用像沈里这样得吃完一块看一篇,吃下一块又换一篇。最重要的是,严言的同僚们也都是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科举里杀出来的,他们的初始记忆值就比沈里高。

  沈里:“……”我是个笨蛋真是对不起了。

  而吃过点心的人都知道的,点心这东西吧,永远是吃一口惊为天人,吃十口必然会腻,再好吃的点心也逃不过这个定律。

  至少沈里逃不过,东宫的点心娘子做的点心又好吃又好看,沈里每天最多也就能吃那么几碟。

  所以,最终的结果就是出走半生,归来仍要日积月累。

  沈里也是万万没想到,绕了那么一大圈,最后又回到了他依靠自己脑子想出来的起点,每天坚持打卡背课文,只不过这一回背的速度要比过去快上不少。

  他每天早上甚至都不用早起吃饭了,直接去弘文馆一边吃一边上早读。

  事半功倍。

  所有人都很开心。

  除了闻时颂。

  不仅没有解决沈里的交友问题,甚至还把自己早上和沈里为数不多的相处时间给搭进去了,超小气的太子殿下整个人都要不好了。

  等闻时颂气势汹汹的想要上门找茬时……

  朝廷发生了一件大事。

  好吧,也不算多大的事,但确实让闻时颂一时之间有些分-身乏术,不得不放弃了去找颜仲卿谈谈的想法,因为寿王死了。

  寿王是谁?

  就是之前的宗正寺卿,大启闻氏中辈分最高、年纪最大的老王爷,对方在辈分上是当今陛下的亲叔叔。

  老皇帝当年是以冲龄登基,小小年纪就在天地祖宗面前称了帝。但在老皇帝登基之前,其实还发生了一件有关继承人到底选谁的小插曲。老皇帝他爹死的突然,没能留下只言片语,又没有太子,也没有皇后。而鉴于大启之前有过兄死弟及的先例,在继承人的选择上,朝廷就发生了一些分歧。

  一派支持扶幼帝登基,由太后摄政。

  另外一派则支持皇叔登基,也就是这位寿王了。一方面,寿王是先帝一母同胞的亲兄弟,是中宫嫡子,另外一方面,寿王当时正值壮年,能力和性格都已成型,有眼睛的都能看得出来这位殿下的优秀,上位就能干活,怎么想都比让一个不懂事的奶娃娃坐上皇位更加合适吧?

  两边谁都有理,但最终还是让年纪尚幼的老皇帝登了基。

  为什么?

  因为寿王的人品是真的好,甚至有点过于老实了。他主动退出了和侄子的竞争,并极力支持由皇嫂摄政,岑夫子这位女大儒就是寿王介绍给太后的。

  不管是在太后摄政还是后面老皇帝亲政的事情上,寿王都是出力最多的那个,共同谱写了一段叔嫂(侄)佳话。在老皇帝亲政后,寿王就自请去了南边,远离政治中心,也很少再插手政事,晚年归京更是只当了宗亲族长一类的职务。

  有这么一个有眼色的省心皇叔,在任何人看来,老皇帝和寿王的关系都不会差。

  老皇帝对于寿王的死,也确实表现的悲痛异常。

  寿王病逝的消息一经传入皇宫,老皇帝就直接宣布了罢朝五日,他亲儿子死的时候,也就罢朝了这么多天。朝野上下都受到了一定影响,可以说是举国哀悼,老皇帝还专门指派了自己的弟弟平王和太子一同治丧,成立了专门的治丧委员会。

  官司也就从此而来,因为这一届的治丧委员会,没有按照传统从重臣及世家之中筛选挽郎。

  朝野上下这一回是真的震动了。

  但老皇帝推脱说他忧思成疾,不管外面如何洪水滔天,他都咬死了谁也不见,任由事态不断发酵。

  意思很明显,名声他想要,君臣之情他也想保全。

  这种既要又要该如何完美达成呢?那当然是让太子和平王来想办法啦,做成了是皇帝英明,做不成那就是他们办事不利。

  平王是老皇帝最小的弟弟,但其实他也并没有比老皇帝小多少岁,一辈子没什么突出能力,也没什么野心,好不容易混到如今,一把年纪了却还要突然遭这个罪,可想而知老爷子有多委屈。最委屈的是,他取了一个世家女当王妃啊,虽然他后宅妻妾不少,但他和他老妻关系一直不错。

  老爷子悲伤的泪水差点把整个东宫淹没,这般面对重臣和世家的疾风骤雨,他真的承受不来。

  他只能把希翼的目光看向自己的大侄子:“殿下,咱们怎么办啊。”

  能怎么办呢?老皇帝已经下了死命令,今年不选挽郎,他们不照办就是抗旨,又不能拿旨意来压人,因为老皇帝下的是口谕,一旦事态不对,他随时可以反悔说自己没有说过,甩锅给太子和平王。

  平王那小细身板真的背不动这么大一口锅啊。老爷子一天能来东宫三回,每次来遮遮掩掩的,生怕被群情激奋的群臣给堵半道上,非要他给个说法。

  他甚至不敢回家面对王妃,最近只能躲躲闪闪的住在外宅。

  这日子他真的一天也过不下去了。

  但端坐在东宫主殿上首的太子殿下,却是一点不急,不管老爷子说什么,他都是那句话,火候不到,皇叔不妨再等等。

  放在任何时候,平王大概都能等,他甚至可以装病。

  但现在的问题是,平王的皇叔寿王他老人家还躺在棺材里等着下葬呢,他们能等,寿王府可等不了。

  也就是现在还是冬末春初,雍畿的天气还是比较冷的,不然……

  棺材里的寿王真的没办法看了。

  再考虑到太子闻时颂平日里坑人不眨眼的性格,平王在琢磨了好些天,也没能参悟透自己的大侄子到底在等什么之后,终于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太子不会根本就不是在等什么,只想着让他背锅吧?

  真不怪平王会用这么大的恶意揣测闻时颂,因为闻时颂平日里他根本就不做人啊,况且他去年在闻时颂娶沈里这件事上上蹿下跳,进行了很大的阻拦……

  太子不会是想一箭双雕,连他一起打击报复了吧?

  做贼心虚的平王,其实是个蛮好欺负的软柿子,这事放在任何时候,他哪怕这么想了,也对事实造不成任何伤害,但是偏偏这次就出现了意外。

  不想背锅的平王自认为想到了一个好主意。

  并敢想敢做的当天就这么行动了,他对外直接放出风去,是的,今年不选挽郎了,只选挽娘。

  一石激起千层浪,整个朝堂这回是真的炸锅了,炸的不能再炸,但平王却还觉得自己这招想的很妙呢。毕竟老皇帝的口谕是不选挽郎,他没说不能选挽娘啊。这样皇兄那边也算是有个交代了,世家也不算彻底得罪,完美。

  闻时颂:“……”

  这个傻逼。

  闻时颂本来还稳坐钓鱼台,等着清流派主动上门求合作呢。毕竟如果说如今朝堂上,不想世家再起什么浪的,那绝对非清流派莫属,这种事指使清流派出面是最合适的。但是闻时颂主动开口,还是让清流派开口,那就是两回事了。

  之前说过了,闻时颂既看不惯挽郎制度,也看不惯清流派。他当时选择了分而治之,让世家和重臣之间先闹了内部矛盾,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如今他正准备拿捏清流派。

  双方对此都心知肚明,也都在暗暗角力,谁也没想到会横空杀出平王这么一个大聪明,还一整就整了个大的。

  “现在要如何收场啊?”整个东宫衙署都急的团团转。

  闻时颂却还是那副死人脸,怎么收场?就这么收呗,虽然计划和他一开始想的不太一样,但平王搞出来的这条路也不是不能走。

  挽郎制度就留一半,留下挽娘,不要挽郎,并且只要最优秀的世家女和官员之女。并且寿王的葬礼之后,只要能通过吏部的铨选,一律留用朝堂。

  世家大族不满意朝廷的后门只开给了女儿,儿子什么都没捞着。

  清流派不满这个制度本身,之前就说了,他们中有不少酸儒这些年一直在反对女官,说什么男女有别,与女子共事十分别扭。

  知道他们都不开心,闻时颂也就爽了。

  他甚至直接对外表达了自己不耐烦的态度,吵来吵去,没完没了,他皇叔平王都退一步了他们还想怎么样?是真的不想让他皇叔祖寿王下葬了吗?

  东宫官员集体震惊,虽然知道自家殿下的精神状态有一点点优美,但也不能优美成这样啊,得罪所有人,对我们到底有什么好处啊?

  所有东宫臣属都做好了面对疾风的准备。

  他们也确实被骂了。

  但诡异的是,大家的骂声并没有他们以为的那么严重,甚至隐隐有就这么接受了吧的妥协之姿。这一回连老皇帝那边都震惊了,怎么做到的?

  沈里在岑夫子的阴谋小课堂上积极举手,我知道,我知道,我知道!

  这甚至不是闻时颂告诉他的,而是沈里从对闻时颂的了解出发进行的反推。

  因为世家这边想的是,好歹保留了挽娘,万一再闹下去,惹太子真的动怒了,连挽娘都保不住怎么办?儿子需要工作,女儿有一个也挺好的啊。

  而清流这边想的也差不多。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8页  当前第4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4/7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殿下三思啊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