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散人去,薛壑回来府邸。
路上,让马车慢行,比平素多花了一半的时辰才到府中。
他身上余毒未清,喉咙还未养护好,席上又说了许多话,干涩生疼,不曾用膳。红缨照顾他妥帖,已经备好适合他用的膳食。
薛壑坐在案前,默了许久,时不时看向屋外,似在等些什么。
“公子,这个时辰还约了人吗?”红缨见他兴致有些消沉,小心翼翼问道。
薛壑摇首,“没有。”
“那要上膳吗,再晚就涨食了,对脾胃不好。”
“端上来吧。”
膳食就温在隔壁炉子上,很快端来桌案,乃一汤碗牛肉汤饼。
“近来不是说还是以粥膳流食为主吗,姑姑如何肯给我做汤饼的?”薛壑用了太久清淡之物,唯一有点滋味的是每日润喉的两盏梨羹,口中早已寡淡无味,这会见此物心情都舒朗了几分。
“老奴问过医官了,只要煮得糜烂,偶尔用些不妨事。”红缨陪侍在一旁,舀入小碗中给他,“再说,今日是腊月廿三,您二十五岁的生辰,该用汤饼。”
汤饼尚烫,热气弥散,模糊挡去薛壑瞬间红热的眼眶。
他低下头,努力忍住直冲天灵的酸涩,“谢谢姑姑。”
红缨闻哽咽声里尽是委屈,又回想这人归来时种种情形,当下回过味来,未央宫中的九五之尊忘记了他的生辰。
“不烫了,快吃!”红缨抹了把眼泪,哄道,“明日姑姑再问问医官,还有甚可吃的,给你换换口味。”
薛壑点点头,盛一碗给红缨,“姑姑陪我一起吧。”
外头的守卫来传话有人欲见薛壑时,薛壑正好用完一盏。
“是谁?快请进来!”他眉宇在一瞬点亮,等候不及,亲身去迎。
却只行至门边便黯淡了容色,来人乃御史长史,今日由他领组执勤中央官署,监察未央宫诸门。
“大人,四宫门皆已落锁,但根据北宫门官员出入记录,温太常今晚不曾出宫,下官问过内宫门守卫,他入了椒房殿。”
“深夜入君主寝殿,人臣不敢行,自是君主诏令之下行之,明日要如何上谏君主?”
御史台监察百官,以匡人君。
其中涉“以匡人君”事,皆为第一等要事,需第一时间上报执掌官。故而长史此番前来并无错漏。
但破天荒被御史大夫斥责了一顿。
御史大夫面沉如水,合眼开口,“陛下准我休沐半年,此间事有御史中丞代掌,何故来问我?是半夜执勤脑子不清吗?”
长史初闻斥责不知其怒从何来,须臾回过味来,道了声“下官知错,叨扰大人,这便去请示御史中丞”,遂匆匆返身离开,却又被人呵住。
“冬夜天寒,莫要来回跑了。”薛壑深吸了口气,“不必上谏了,本官自会处理。”
“还有,把卷宗留下,重制一份,改今夜无事,一切如常。”
长史闻言,瞠目结舌。
然薛壑没有理他,将长史今夜带来的卷宗拿走了,入屋扔在了炭盆中。
红缨瞧外头官员已经离开,府中重归平静,只笑道,“公子要不要再用一碗?”
薛壑冲她莞尔,点头道好。
汤饼上桌,他慢条斯理搅着,并无多少胃口,反是心事满怀。
“公子,其实有件事老奴一直想同您商量,既然陛下给了您半年的休沐日,我们要不要回益州看看。一晃,您都五年没回去了。这眼下快马加鞭,说不定还能赶上除夕。不不,你还有伤在身,那就等过了正月,天气暖和些,回去住上一段日子……”
薛壑一直没有说话,慢慢将汤饼用完,又半晌方道,“不了,还是按之前的计划,让阿母来吧。”
他低着头,目光在腰间那个香囊上流连,孤影被烛火拉得狭长又单薄,当年便是负气离开,酿成大错。今时今日,相比她冷落自己,他更怕失去她。香囊握在掌心,他又觉得,她其实待自己挺好的。
“她如今才登大宝,前路难行,我不能也不会再丢下她一个人。”
-----------------------
作者有话说:宝子们,我来啦~我的课调到了周六下午,变成了录屏课,但是要去外地统一录制。所以今天先更了,周六忙活一天就不更了,周日开始恢复正常更新,一般在晚上十一点前。
第44章
熙昌元年三月十八。
这日是上林苑长杨宫的内侍全部迁入明光殿的第五日。
按照新帝的意思, 为宣宏皇太女守墓。
太女原是应了待夏苗结束,便带他们回来。如今他们倒是来了,可惜少主已故。诸人跪在衣冠冢前, 神情哀戚。
上香致礼后, 日头已经西坠。
卢瑛如常割破手指, 滴血入墨, 坐在一边抄写经文。宋安几个领了他之前抄好的往生咒, 重来储君灵前念诵。贺铭一行或剪芯挑亮长明灯,或寻空盏处往里添油。还有几人在安排昼夜值守的事宜……
“阿兄,我饿。”一个半大少年跑过去扯了扯齐尚的袖摆。
暮色苍茫, 齐尚坐在殿门口,头抵靠在门上,青丝束得一丝不苟, 发髻簪了一枚银色裸纹的簪子,麻衣素服也理得平整,如往日无数个日子迎候储君那般, 要留她最好一面。
自江瞻云去后, 他几乎不怎么说话, 时间久了似变得有些迟钝。
“阿兄——”
待齐夏第二次喊他时, 他才有些反应过来,目光从遥远的天际收回, 落在他身上, “阿兄去找找。”
“吃这个。”卢瑛从供案上捧来一碟糕点给齐夏。
齐夏虽年少, 但也知道祭拜给亡者的供品不能随意食用,当下不敢拿。莫说他,陆亭等人也觉得不合适。
“吃吧。”宋安却也开了口,走上来拿了一块塞到齐夏手中, “殿下才舍不得我们饿肚子。”
他又拿了一块,掰开一半给齐尚,一半自己用了,“据说饿死鬼可丑了,我不要那般去见殿下。
齐尚一时未接,便闻宋安一声嗤笑,桃花眼扫过诸人,再回齐尚身上,“你难不成以为今日还会有人给我们送膳?”
这话落下,冷笑声、自嘲声接连而起。
有人过来拿了一块,两三人分了稍微垫一垫腹,有人低头重新诵读经书,只饮一口水润喉。
他们原都清楚,失了储君庇护,无人会管他们死活。
长杨宫中伴君的侍郎,但凡家中有些权势能够搭上如今的话事者,即便上了卷宗也尽可能地打点将自己孩子接回去。像他们这种,本就无根无家,流落江湖的人,或是被凌昭仪捡了回来,或在卖艺时被殿下看中的……如今境况下,已是砧板鱼肉,任人生死。
这半年,他们因被名录卷宗不能走出上林苑,但长杨宫尚且还有供奉之物,他们偶尔也可以在林中打猎,肉骨用来果腹,皮毛想法子送出去换些钱。本以为就在林中守着殿下成长之地终老,也挺好。
却不想会被锁入明光殿。
来明光殿,他们也乐意的,这处也有殿下衣冠冢,更是她后八年为君之地,有她的气息。殉于此地,他们欢欢喜喜九泉见殿下,可以哄她,“殿下不曾背诺,我们入了未央宫的;我们也没有背诺,一直记得您的话,凡能生时绝不求死。”
他们当真以为是来这处殉葬的。
却不想,没有殉葬的指令。只有许多磋磨,缺衣少食,宫人白眼,似猫捉老鼠的逗弄,细小,不绝,无趣。
譬如今日,晚膳时辰早就过了,显然又不会有人送膳过来。
说实话,他们想不到何人这般无聊又下作。恨之欲死,又不欲其速死,简直恨入骨髓。
有人猜想是那位益州来的驸马,他斥责过他们好几回,甚至有一回因为殿下宴饮染了风寒,他还派人杖责过主宴的齐尚,罚参宴所有人抄写《上君节乐廿规疏》。
但齐尚一下否决了,“这前后分明两套做派,就不是一副性子能做出来的事。”
诸人也懒得再去分辨,毕竟殿下少年掌权总有得罪的人,毕竟他们也无所谓日子好坏……
“吃吧。”齐尚看着胞弟手中的糕饼,又给他拿了一盏茶。
“又吃这些……”齐夏皱着眉头,“殿下孝期,没有醴浆炙肉也罢了,粥糜热汤都没有吗?”
他被宠坏了。
齐尚大他十岁,原是抱着襁褓中的他被凌霜寒捡回去的。后来齐尚日渐受宠,齐夏的日子也水涨船高,比寻常勋贵家的子弟还要优渥几分,在上林允中实打实一副主子做派。
“若饿你就用这些,若嫌这些说明还不够饿,那就莫吃了。”齐尚将茶盏搁在地上,起身踏出殿外,不再理会胞弟。
夜幕降临,月亮爬上柳梢,齐尚游魂般走在明光殿中。走过政事堂,书房,花厅,后园,湖心亭……走到她的寝殿前。
明光殿很大,这样一圈下来,夜色渐浓,月亮愈白,三月柳絮晃啊晃。
他站在寝殿外宫门口,回想去岁三月十八的一桩事。
去岁,是承华三十三年。
承华三十三年三月十八,未央宫朱雀门开,宣宏皇太女在明光殿盛迎益州侯之子薛壑,与他结为夫妻。
他们这些上林苑中的内侍,将会在储君大婚后,迁入此地。当下,自然还不能来此,尤其这等国之盛宴,更没有他们落脚的地方。
但他恃宠而骄、猖狂惯了,偏要来这处看一看殿下。
上林苑好出,未央宫却不好进,他打点了好多处,费了许多金银细软,才堪堪入了北宫门。若非在那处正好遇见温颐,温颐怜他叹他,他根本不可能走到这里。
“说好了就一炷香时辰,这处除了殿下自己的人,还有陛下的人,益州侯如今也在宴上,少不得还有益州的明将暗卫。你看一眼便罢,别闹出误会来。”
温颐带着他一路走到寝殿门前,再三叮嘱,“不然还得搭上我,驸马的性子你是见识过的,眼里容不下沙子。”
“这话说的,我就是看一眼殿下做新妇的模样。我等这样的人皆有自知之明,何敢挑衅驸马地位。就是被人瞧见了,只说我是内侍监总成了吧。”
“你若这态度,我这会便喊人了。”温颐无奈道。
齐尚方闭了嘴,同他拱手致礼,佯装侍卫走过青庐喜房,敲响了新妇的门。
江瞻云一眼认出他,当下撤去守卫宫人,挥手召他入内。
“臣便晓得,殿下会许臣入内的。”
江瞻云严妆丽彩覆面,然眼底怒意依旧清晰,“不让你进来,就得让你死在外面。是孤把你宠坏了,竟不分场合时辰,如此胡来!怎么进来的,谁助的你?莫做哑巴,你一个人撑死能进得北宫门就不错了!”
他咬牙没有供出温颐,只低眉垂首道是再也不敢了。
“长点心,这里是未央宫处理国事处,不是长扬宫宴饮地。以后若再敢违拗孤令,任性妄为,且趁早滚出上林苑。”
齐尚未曾想到会被江瞻云劈头盖脸一通责骂,亦是从这一刻开始,他才真正意识到,殿下早已不是上林苑中的七公主,而是帝国的储君。
就算她不喜欢自己夫君,也会给他应有的体面和尊重。何论,她根本就很喜欢,等人来带他出去的时辰里,她絮絮讲着驸马种种,后来缓了声色道,“之后孤会接你们过来,除了宫规外,你们也读些书吧。本来孤的内侍就是可以参与内廷政务的,孤给你们择老师……”
繁复又庄重的庙服披在她身上,九爵莲花凤凰冠簪在她发顶,夜风拂不动袍摆,吹不响步摇。唯她自己一转身,一侧首,衣衫微微起涟漪,珠玉轻轻垂耳际,她眼波似春江映阳,眸中焕出华彩,迷离又缱绻,“就让驸马教你们如何?他学识很好,性刚烈正,定能把你们调教好。届时你们可以负责孤的一些卷宗,文书,反正总要用自己人,也没有人比你们伴孤日久……”
齐尚看着她的眼睛,在文恬的掩护下,一步步退出只属于他们二人的青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