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绍听她这般建议,扫了一眼美人盛着蜜的梨涡,暗笑她倒还有几分小聪明,虽想当甩手掌柜,却也没大着胆子把权力推到孟氏手里。
名分这种事情是很重要的,即便眼下孟氏无宠,可她毕竟刚得了个敏姐儿,在府里的地位自然水涨船高。
他不反对青娆和孟氏交好,但若她将管家权推给孟氏,那后者便很快能从依附者转变为磨刀霍霍的掠夺者,她们之间那点儿微薄的默契毫无疑问会被打破。
襄王两府是皇庭出身,豢养的下人们最擅长捧高踩低、捕风捉影,眼下便已经有了孟氏并非无宠的传言,若再抬她一把,下人们就真要以为青娆连孟氏都比不过了。
周绍故意当着下人的面提起此事,也有在外院听闻了不少流言的缘故。
至于青娆用下作手段争宠的流言,他倒是没放在心上,只让高永丰去将传谣的人捉起来,痛打一顿板子,其余跟着议论的自然就知道什么话不该说了。
不过,青娆提起从前帮着元娘管家的黛眉等人,却又显得有些天真了。
周绍也不再多说,等用完早饭,便派人送来了对牌,外加三个管事妈妈。
这三位,一位是从前伺候过周绍的老嬷嬷古氏,一位是老襄王府的旧仆秦嬷嬷,另一位,则是正院的黛眉。
与另两位嬷嬷比起来,黛眉年纪太轻,但因夫人病重时里里外外都是黛眉撑着,如今连国公爷都愿意给她这个脸面,其余的人自然也不敢说甚么。
倒是杜薇趁着给她换衣裳时提了一嘴:“……听闻那秦嬷嬷,从前在襄王府正院当差,方姨娘做姑娘时,老王妃将秦嬷嬷派过去,管着客院里的事。”
方氏做姑娘时,曾经有一段时间寄居在襄王府。王府规矩大,自然容不得她一个远房表姑娘做主,但老王妃将自己院里的人派过去,是拘束,自然也是撑腰。只是没想到,最后方氏会成了府上二公子的姨娘。
到底是强势的家生子,外头人不过才报了个名字进来,她便将人的底细都娓娓道来。
青娆满意地看她一眼,赏了她一个赤金福字戒指,心中微微动容。
国公爷果然听明白了她的意思,这就给她送了三尊大佛过来。
这么一看,那古嬷嬷是国公爷的心腹,秦嬷嬷和方姨娘走得近,黛眉则代表着正院和鹤哥儿的利益。
而她,担着管家的名头,纵然什么都不插手,下头的三位也得敬着她几分,她昭阳馆里的人,露头的机会也不会少。
青娆暗道国公爷当真是好成算,可想起古嬷嬷,脸上的神情就多了几分莫名——
若她没有记错,那古嬷嬷夫家的亲戚汪广,却是四姑娘在府里埋的眼线。
往后的事情,大抵会越来越有意思呢。
*
腊月三十,除夕。
按规矩,东西两府一向是齐聚在老王妃的燕居堂过年。今年襄郡王进京给陛下拜寿,却被陛下留在了京都一道贺岁,故而没能回襄州府。
一大早,老王妃由长媳赵氏陪着用完了早饭,正抱怨着长子不在,家中不大热闹之类的话,便听门人来报,道分了府的三爷和四爷上了门来。
董氏一听,脸上立时就挂起了笑容。
三爷和四爷都是庶子,在老襄王故去后都得了镇国将军的爵位。董氏没了夫君,也不大耐烦同这些庶子虚与委蛇,便很快将两房分了出去。
三房如今仍然在襄州城内居住,但府邸比起襄王两府小了许多,四房则去了下属的城关县,论起富庶比不得襄州城,却是其间说话数一数二的,也算威风。
两房的生母姨娘早就故去了,董氏心里的芥蒂少了许多,大年节下,见两房人愿意过来拜见她这个嫡母,一道热热闹闹过年,心里也是高兴的。
等周勤、周璟兄弟俩带着各自的女眷和孩子同老王妃问了安,董氏就笑道:“你们来得倒早,等下午正好和你们二哥一起,给祖宗供奉。”
除夕有祭祖的习俗,原先两房没被分出去前,一向也是要跟着老襄王进祠堂焚帛奠酒的,也是做惯了的。
周勤就好奇地问起怎么是跟着二哥。
老王妃淡淡一笑,将周僖被圣人留在京城过年的事说与他们听。
周勤脸上就闪过一抹妒色,好半晌没说话。
陛下无子,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事,如今这关头,大哥竟然被留在了京城,由不得他不多想。
他一时觉得,以大哥不着调的性子,陛下看上他来承嗣的几率太小,一时又想起,大哥极为肖似父亲,当年陛下也很喜爱父亲……
周璟性子更内敛一些,眼见从来话多的三哥像霜打的茄子一样,哪里猜不出他的心思,忙硬着头皮出来和老王妃寒暄过年的事。
老王妃也当没瞧见周勤的脸色一般,笑吟吟地答着庶四子的话。
小四的生母身份最低微,身上的爵位还是靠着老二替他说话才得来的,这些年他侍奉嫡母兄长一向也算恭敬,老王妃并不吝啬给听话的孩子一些好脸色。
她笑看一眼周璟带来的家眷们,笑道:“……你府里子嗣也是单薄了些。”
周勤刚回过神来,扫一眼自己带来的三个儿子,脸上就带了得色,用兄长的口气拍了拍周璟的肩:“娘说得对,咱们府上是公爵之家,又不是养不起孩子,你也合该多开枝散叶,才能让娘放心啊!”
周璟只觉得头皮一炸,心里恨不得把三哥骂死,眼风扫过面带惴色的妻子林氏,呵呵笑着挠头:“子嗣的事儿急不来,再者我们几个兄弟都还年轻,家中自然会不断添丁进口。”
从前没分家时,三哥就喜欢上蹿下跳碍嫡母的眼,如今西府里二哥子嗣单薄,听闻前些时候还有子嗣受时疫影响破了相,他在嫡母跟前炫耀自己家人口多,不是往人家心口戳刀子吗?
这个蠢货!
好在老王妃也被周璟最后一句话宽慰到了,倒没有发作,只是打那起一整天都没怎么正眼瞧周勤。
其实细算下来,从前周绍为太子鞍前马后,在家里停留的时间太多,子嗣不丰也是情有可原。
只是老三比老二年纪小好几岁,膝下就已经有了三个儿子,这与他纳了十来个妾室通房应当脱不了关系。
而周璟则暗暗地握了握林氏的手,安抚地朝她一笑。
他年纪小,成亲又比几个哥哥晚,如今府里只有林氏和老王妃先前赏的妾室张氏两个,膝下也是只有一个女儿。外头传闲话的人不少,但他始终没有再纳新妾。
他生母身份卑微,拼了命地生下他也没能被父亲高看一眼,身子将养不好,没几年就去了。
连他自己身上这个爵位,都得沾着嫡子的光才能求来,若他再学三哥生下好几位庶子,他们日后的前程,他要怎么保证?
与其让他们像他一样,活得那般艰难,倒不如就别来这世上。
待周绍领着两位弟弟、老王妃带着各家的正妻祭完祖后,四处抄手游廊上彤红灯笼高悬,爆竹时渐次响起,路遇的丫鬟小厮皆是喜气洋洋,道着各式吉祥话。
丫鬟们将大红缠枝软垫摆在老王妃的面前,周绍便带着周勤和周璟两个上前跪拜行礼。
而后是郡王妃董氏带着三弟媳冉氏,四弟媳林氏上前行礼,再是郡王府的嫡长子铖哥儿带着孙子辈的孩子们给老王妃行礼,然后才轮到各房头的姨娘们。
东西府是主场,但凡没犯错的姨娘们都不会错过一年到头难得露脸的机会,个个都准备了一箩筐的吉祥话来讨好老王妃,但老王妃神色始终淡淡的,瞧不出对哪个格外中意些。
等轮到青娆时,她中规中矩地道了半阙贺岁词便罢,老王妃亦没什么特别的反应,只是给她的红封比丁氏和孟氏两个都要厚一些。
三爷周勤也带了两位姨娘上门来,虽他好风月的名声在襄州城里传得家喻户晓,但大抵是在嫡母面前还是要几分面子,今日出门的两位瞧着规矩并不差,模样也不是妖娆的那一种。
但即便如此,冉氏瞧着妯娌林氏,脸色仍是不好看。
府里因三爷广纳妾室,又地处府城,如今几乎是坐吃山空,日子一日日难过起来,再瞧弟媳林氏和张氏有说有笑,后者恭敬有加的模样,心里哪能痛快。
等赏银发下去,冲天响的爆竹燃完,燕居堂里便按男女长幼尊卑设了家宴,各房的姨娘们坐在一席上,瞧着亦是热闹喧阗。
西府里身份最贵重的方氏被禁了足,丁氏失了势,青娆得了管家的名头,孟氏得了个女儿,席上,敬二人酒的倒有好几位。
青娆与孟氏默契更甚从前,如今已然是能当着孟氏的面给她瞧自己绣的丑花样子的关系,对付这样的场面也是游刃有余,并没有被人撺掇着灌醉了。
三爷府上的两个姨娘见状眸光闪烁,跟风恭维着青娆,还不忘踩方氏一脚:“……瞧妹妹这气质,倒是比府上的方姨娘还要更胜一筹呢。”
青娆却不会被人捧得飘飘然——方氏是被禁足了,连除夕的大日子都没能出来露脸,但国公爷还亲手送了个秦嬷嬷到她这儿,可见他没打算让方氏受大的磋磨,情分还是在的。
比起方氏,倒是好端端在这儿坐着,却被人瞧做隐形人的丁氏更惨一些。
于是她没有接这话,不道方氏的是非让外人瞧笑话,只同她们议论些不痛不痒的衣食起居。
等席吃得差不多了,几个半大小子闹着要去外头放爆竹,见东府的姨娘们渐次散去,青娆也趁势告退,带着屋檐下守着的杜薇两个离开了燕居堂。
谁知道,走到一半时,外头落起了雪籽儿。
杜薇见雪一颗颗打下来,鼻尖又落了几滴雨水,晓得主子今儿穿的是高底鞋,走路本就不便,若是急着趁雨小赶回去,怕反倒滑倒出了事。
不敢再走下去,便嘱咐丹烟照顾着主子,她回燕居堂借两把伞用。
青娆便带着丹烟穿过花廊,到了一处穿堂落脚,等着杜薇回来。
天边挂了一弯弦月,在雪色里影影绰绰。穿堂口忽地刮了一阵疾风,有人急匆匆地从外头过来,见着青娆,面上就现了惊喜地笑:“赶巧竟在这儿遇见了您。”
青娆抬眸,便见方才席上三爷那位明姨娘走了过来,莹白的羊角灯光在她眼中划过一道星子般的芒,三两步便靠过来拉着她的手说话,好不亲热。
她眸光动了动,想起自己起身告辞前,明姨娘似乎没有半点要动弹的意思。
再者,她提前走是西府没有主事的夫人,明姨娘是跟着三夫人来的,好端端的,往东府里跑什么?
却不消叫她多思忖什么,明姨娘已经神神秘秘地附耳道:“庄姨娘,借一步说话,可好?”
-----------------------
作者有话说:还有一更
第75章 “等过了十五,你就带着……
燕居堂。
老王妃去里间更衣的当空,朝着常嬷嬷叹了口气。
“老二屋里贴心的人实在是少了些,从前觉得丁氏还算牢靠,哪里晓得背后干这等蠢事,那个孟氏,更是不得他喜欢……”
没头没尾的一句,但常嬷嬷伺候她多年,自然明白她是因着什么。
三爷一家上门来拜年,虽是转了性子晓得恭敬了,可满屋子的小孩子还是打了老王妃的眼,叫她心里不舒服。这么一来,自然就动了想再给二爷赏几个人的念头。
常嬷嬷有些为难:“毕竟还在先二夫人丧期,总不好大张旗鼓往府里抬人,叫人知道了恐怕到底惹来议论。”
宗亲贵胄,身份自然不同寻常,没有替作为臣下的妻子守孝的规矩。但陛下和皇后娘娘举案齐眉,上行下效,宗室里头也鲜少有过于不敬正室的人。
还有一句常嬷嬷没说,但老王妃心里也清楚,喜欢对陈氏情分不浅,这时候进府来的新人,未必能得二爷喜欢。
二爷的性子,实在是有些偏执的。叫她看,东西两府加起来,也没几个能比那孟氏生得漂亮的。可因孟氏的来历,国公爷竟始终不喜她,这回若不是庄氏自个儿不愿意五姑娘,那五姑娘更是轮不到她养。
即使身在燕居堂,老王妃对西府的消息也是极为灵通的。
“也是。”老王妃摇了摇头,她也是被周勤气着了,可心里怎么可能不急,“只是先是懿康太子,又是陈氏,从前他就和女眷们聚少离多,如今更拘着自己,我是真担心……”
常嬷嬷却是一笑,低声在老王妃耳边说了几句。
老王妃的面色顿时好转了不少,微微颔首。
“那庄氏倒还算有几分能耐。”她顿了顿,遗憾道:“可惜出身低了些,即使生下孩子,怕是也难跻身贵妾。”
宗室里很看重生母出身,倒不是嫡庶天壤,而是生母的身份决定了孩子能否分封爵位。像是周勤府里的那几个孩子,如无大的造化,没几个能分到爵位的。
常嬷嬷却只是笑,没有辩驳老王妃的话。
心里却想,出身什么的,在皇庭里,要紧,但也不要紧。最重要的,还是手握权力的那个男人怎么看。
庄氏进府才不到一年,开脸的时间更是短,却能将国公爷的心拢了去,日后未必就没有大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