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在的,淮阳来的人都走了,芳姐儿也完好无损的交到她父母手中,沈寄真的是松了一口气。
后来平王让门下人直接找上芳姐儿父母的事,她也知道。
幸亏魏楹之前放了狠话,就算他们之前不知道平王还想和太子相争,如今也都知晓了。
有被寻理由出族的危险,他们这才没敢应下。
四叔也渐渐强硬起来,有了一个代族长该有的手腕。
之前本来就是三叔祖父太过强势,跟座大山似的。
他骤然离世,四叔改变不及,这才有了下头按起葫芦起了瓢的局面。
如今魏楹态度十分的明确、魏柏又是京官,他态度名正言顺的强硬起来,对肃清家风还是很有帮助的。
魏家的人都不傻,都知道魏楹才是他们的根本依靠、顶梁柱。
如今又看到信哥、小包子、小馒头、宁哥四人不但考上秀才,又都考入东山书院,成为下一代的有生力量。
家里有读书好苗子的都动了心思。
就是没有,还来得及生的也都在打主意了。
生不了的不还有孙子可以期待一下么。
三叔祖父三品高位致仕之后,族里就一个七叔出仕。
七叔致仕的时候也不过位居五品知府,未能进入大员之列。
那段时日,淮阳魏氏可是被其他书香大族给比下去了。大家也是吃过那样的苦头的。
好在后来魏楹起来了,魏氏才能再度扬眉吐气。
他说科考才是子弟晋身的正途,对他们这样的家族来说的的确确就是如此。
如今的家风就是用心举业,熄了用家中女儿攀龙附凤的心思。
这种会堕了门风的事,芳姐儿的父母是万万不敢顶风作案的。
再是说侧妃也要上玉碟,毕竟不是正室啊。
还是有些堕书香门第家风的。
小豆沙和曦姐儿已经得到了通知,放学后一道去看小叔叔准备开张的书肆。
万先生从来没有留堂的习惯,到点她们就回来了。
沈寄便问道:“这会儿出去,大概要吃过晚饭才回来。你们的功课能完成么?”
万先生的功课可从来都不轻松。
据说,等她们熬过开始的三个月,以后会好些。
不过到时候沈寄又要再聘女先生给开其他一些课程了。
宫嬷嬷已经答应教两个小丫头礼仪。
沈寄又设法请了另一位宫里出来的向嬷嬷,这位擅长茶道。
万先生教授的为主,但其他课程不能都靠万先生一人。
她虽然样样皆通,还是有偏重的。还是要兼收并蓄的好。
小豆沙和曦姐儿对视一眼,然后点头,“娘|大伯母,我们能完成。”
最多晚上多做一些,要放弃出去玩儿实在是舍不得。
如今两人也有些习惯这样的学习强度了。
“那好,去换衣服,换好就出发。”
沈寄打发她们跟着小丫头去换衣服,曦姐儿留宿的时候是和小豆沙一起住厢房的。她也有衣物在这边。
娴姐儿自然也被叫来了。
她和小亲王是名正言顺的未婚夫妻。又有沈寄同行,自然是无碍的。
再说了还是去她家的书肆。
娴姐儿之前也收到了消息,已经换上了出门的衣服。
等两个小姑娘打理好出来,一行人就浩浩荡荡的出门了。
顾忌着沈寄的肚子,还有小豆沙、曦姐儿的小短腿,小亲王和娴姐儿以及丫鬟们都走得很慢。
即便上了马车也是一路慢行。
沈寄也派人去问了傅清明,他不去。
这次县试他考得不错,想在府试里再提升一下名次。而且他不想去见十五叔和十五婶。
这一回开书肆,最高兴的最后居然是十五叔。
甚至在他的积极参与下,书肆最后的风格定成了武侠、言情各占半壁江山。
开书肆就需要人手,他高高兴兴介绍了好些个人来做事。
众人事后才知道,其中一个拄拐杖的,是当年曾经赫赫有名的独行侠。
一个脸上有一道长疤的,也曾是绿林好汉……
如今年岁大了,想找个养老的地方。
十五叔正犯愁不知怎么安排这拨老兄弟呢。他可没魏楹那个底气,直接养了几十号家将。
十五叔跟儿子说有这样的人在书肆里,就不怕人来闹事。
小权儿虽然心头嘟囔,不说大哥是丞相,就他也是四品的将军,谁敢来闹事啊?
不过还是收下了人。
后来小亲王过去看他们的筹备工作。
因为好奇,他就跟做采访似的,一个一个的问对方的经历。
那些人看他堂堂一个亲王,态度和煦。又是十五叔未来的女婿。
而且一辈子的经历,有些也想跟人说道、说道便都讲了。
第631章
叶氏找了文采好的人执笔, 一部部现成的武侠话本不就出来咯。
小权儿对此也挺乐见,说他爹终于对家计起正面作用了。
他本就不喜欢公子、小姐后花园那样的本子。主角换成侠客,快意恩仇他自己看了都沉醉其中。
这样新鲜的话本, 沈寄估着应该会很畅销, 让叶氏尽量的多印。
一次性多发布一些,以免回头出现的盗版太多, 分薄了利润。
在京城想来是没人敢明目张胆的盗版。
但京城的外地客商多。
回头带了出去,一旦销路好, 外地的书商肯定闻风而动。
那就管不到那么多了。
叶氏觉得有道理,花了大价钱给最先完成的三本制版以后, 立即加班加点的多印。
这雕版工、印刷工都是她设法挖来的熟练、有信誉的业内翘楚。
如今就等着一炮打响了。
这一次叶氏得到全家的支持, 预备前期投入三千两银子的本金。
这三千两银子还是小权儿婚宴上收的礼金呢。
十五婶说让他们俩拿去折腾,盈亏自负。
沈寄听话音,这生意就是小夫妻俩的了, 不算在幺房公中。
叶氏经过阮大夫人的提点, 以及自己的市场考察后, 在一群同乡会附近赁了一个两层的屋子。
然后通过各种渠道雇佣了二十多个人。
叶氏的管理才能从筹备工作中完全体现了出来,各项事务安排得井井有条的。
出钱出大力气都是他们小夫妻, 所以归在他们名下倒也是该当的。
沈寄也能明白傅清明这会儿不闻不问, 甚至不看的态度。
他从头到尾就不掺和,省得十五婶有想法。
这笔银子也算是搭上了幺房在筹备娴姐儿嫁妆外, 能拿出的所有现银了。
同乡会附近住的都是外地人,在京里大的消遣消费不起。
但买话本的银子还是拿的出来的。
十五叔现在也每日去帮着做事,十五婶对此十分欣慰。
不过对外的应酬,还是叶氏雇来的掌柜的在做。
对内的管理和账目等, 叶氏自己负责。
十五叔只是帮忙,不掺和。这一点让叶氏松了口气。
不然那是公爹, 指手画脚的话她就不好管理了。
这开张第一批上的书一共十本,三本武侠,四本言情。
还有三本是以前的经典本子重印,回给原作者分成。
再加上小亲王那里拿出来的戏本子改编的六本,还是很看得了。
马车到了门口,前门关着。小亲王领着她们从侧门进的。
娴姐儿倒是头一回来,她扶着沈寄往里走。
小豆沙跟曦姐儿被小亲王牵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