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家的在厨上便是一两五钱银子。
牛家的已经打发到林夫人给她准备的陪嫁的庄子上了。
做管事也是一两五钱银子一个月,然后有差事的每季度两身新衣裳。
如今每日里还是大厨房给各处送饭,沈寄这里送来的饭菜还算热乎。
有一次她在柳氏处发现她那里的饭菜送去都半凉了。
直到后来林夫人允许柳氏去看谆儿,对她亲厚起来才改变这种状况。
小厨房里最多做一些小点心、宵夜之类。
最大的好处是要用热水随时都有,不必到大厨房去。
就是包家的说的,不管怎样,沈寄她也不是林府的正经主子。
日子久了,即使有林夫人护着,下人不敢怠慢,却也不好总是差遣。
次数多了那些人自然是有怨言的。
而她时时都要打点银钱办事自己心头也不舒坦。
现在用上自己的人感觉是方便了许多。
沈寄难得今天比较闲适,便拿了本《九州志》靠在榻上看。
如今林夫人把她一整天的课时改为了半天,她有半天可以自己安排。
这是一本讲各地人情风物的书,对于没机会像魏楹一样出门远游的沈寄颇有吸引力。
阿玲在旁边的屋子里拿着小算盘在盘算上个月她们一共花了多少银子。
这个是沈寄教她的,阿玲日后想自己摆摊子,学会算账是第一步。
不过,到如今,她跟着沈寄也开了不少眼界,志向已经从摆摊子上升到开铺子了。
末了,阿玲算清楚了自己核了一遍。
又跟挽翠手里剩下的银子对了一下。两人觉得无误,便拿着来给沈寄看。
沈寄翻看了一下,到了林府这一个月,除开买人她竟然用了将近五十两银子。
最大的开支就是给所有人发月例以及做新衣。
而她置办的衣物首饰,还是从林夫人手里那一万两聘礼里支出的。
这还没把送谆儿的两个小金狮子算进去。
还有贺府的寿宴她也是以林夫人干女儿的身份去的,她都没有另外送贺礼。
按道理,日后魏楹这个一家之主也要给她发月例。
林夫人一月多少月例她不知道,可贾宝玉他娘王夫人一个月也才二十两。
看这个架势她日后也是注定入不敷出的。
日后人情往来、自己的衣服、首饰也应该是公中支出。
可这些陪嫁的人也还是得她养的。
现在看来,发工资都成问题,更别说奖金了。
那日后她还怎么驱使人啊?
沈寄再次坚定了要开绣坊的念头。
说实在话,之前魏楹把几千两银子交给她保管,后来又拿出魏老太爷给的办喜事的两万两。
沈寄心头也有了一种阔了的感觉。
不说跟在乡下比,就跟刚到京城摆摊一个月赚五十两就高兴的不得了的时候比,现在也富裕多了啊。
如今这么一盘算,每个月的支出可真是不少。
细想想,不但是她自己这里入不敷出,整个小家也是这样。
新宅子那边还有十多个仆人呢。
而两人名下的庄子以及铺子,暂时都还没看到收益。这不成坐吃山空了么?
办喜事的银子是专款专用,而且经了七夫人的手,她会不会从中捞一笔、捞多少,下头经手的仆人又捞走多少这还不知道呢。
回头账上能给自己留下多少银子真的是不好说,她还能去一样、一样查七夫人的账么?
就是魏楹现在,也不可能让人监督七夫人的各项用度的。
尤其魏宅现在除了老赵头和管孟,还都是才分到他名下的魏氏世仆。
他本人每天上衙下、衙也根本没有功夫管内宅的事。
这也是他急着要把沈寄娶进门的原因之一了。
等成亲后,能动用的现银大概也只剩下之前魏楹自己拿在手里的几千两。
那是他母亲留下的庄子田地铺子的收益。
还有沈寄陪嫁压箱底的五千两。
看来自己连安心度蜜月的日子都没有,一过门就得赶紧把家里的财政大权接过来,然后盘点清楚。
最要紧是必须把被二夫人把持多年的庄子、铺子拿到手中。
而且,做这一切还不能表现得太过急切了。
挽翠跟阿玲看她瞅着她们算的账发神不禁对视一眼。
之前半个月的时候她俩私下也对过一次。
那次就弄错了,钱跟账总是对不上。所以这次才再三核对,怎么,又错了?
“姑娘,怎么了?”阿玲问。
“哦,没有错。阿玲,你这手字着实该再下点功夫去练。”
挽翠看沈寄一眼,“姑娘,您是不是在担心日后的进项和开支?”
阿玲不以为然的道:“姑娘如今哪里还用担心进项?”
成千上万两的银子,她从前听都没听说过啊。
这样子还要担心,那穷人怎么办?
“嗯。”既然挽翠看出来了,沈寄也没瞒着。
“不过,手里有钱,钱生钱总比人力去挣钱容易。我担心的是,收回魏大哥名下的铺子,到时候只得一个空壳子,甚至还可能欠债。这样不但是内宅,就是整个宅子都会入不敷出的。”
还真是应了王熙凤的那句话,大也有大的难处。
算了,自己现在想再多,也不可能解决问题。
她又不可能手伸那么长,现在就当起魏楹的家来,还是安心备嫁吧。
而且魏楹也不是不知人间疾苦,不知柴米贵的人。
过去的十四年那些产业的收益他没办法。
可已经到手的银子,魏家人要想再从他手里拿出去恐怕也不容易。
当然,水至清则无鱼,这次办婚事肯定是会被人捞走一些的。
现在只能这样了,老去想着只能是让自己难受。
沈寄想通了便让她们把账本还有所剩的银子都收起来。
看阿玲还有些不明白便笑道:“小笨蛋,上次送谆儿的金狮子是你经手买的,还不明白么?”
第64章
阿玲想了想, 是啊,从前街坊邻居生小孩花几钱银子买个礼物就很拿得出手了。
那一次却花去了上百两。
日后这种婚丧嫁娶的事多了去了。
虽然不是每家都亲厚如林家需要送重礼,但是礼物、礼金也不能薄了就是。
“姑娘, 奴婢懂了。奴婢不是笨蛋, 更不是小笨蛋,姑娘也只比奴婢大半岁。”
挽翠看着阿玲在沈寄面前小小的放肆, 心头有丝艳羡。
她是不敢的, 虽然姑娘温柔和气。
可那温柔和气里也有着距离感。
阿玲是最早跟在姑娘身边的, 情分不同。
不过, 姑娘也是很信任自己的。她从前可从来没有担当过管银子这样的重任。
她轻声开口, “嗯, 你是只比姑娘小半岁,可是姑娘比你稳重多了。”
沈寄心头一动,魏楹从前就说过她比同龄人成熟。相由心生,看着也像是十五六的人。
“拿镜子来。”
沈寄拿着镜子照自己, 她的轮廓有点深, 加上个子高、眼睛里透着稳重,看起来是要比阿玲大个两岁的样子。
这样她日后不会比别人显老吧?
不过记得初中有个同学的面相就是这样。
初中的时候看起来比她们成熟,大个两岁的样子。
高中时和实际年龄相符, 后来到了大学却显得比较面嫩了。
出了社会更是如此。
就是因为轮廓稍微深一些的缘故, 小时候显得成熟些, 越到后面越显嫩。
她现在应该也是如此。
沈寄想了想放下心来, 还好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