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日发生的事,芙叶懵懵懂懂、贤妃完全没有所觉。但听说了一点端倪的人可都揣测出来了。
“早早晚晚都有这么一场。”伽叶大师说道。
除夕的时候,温泉庄子送来了三千六百个各式素馅饺子。整个半山寺过年的气氛相当的浓厚。
在这之前,刚听到小包子哥俩出事儿消息的时候,就有武僧按捺不住,来请命要去帮忙缉拿凶犯了。
被自己身边的人训了一顿,说缉凶是朝廷的事儿。魏家如果有需要自然会开口,让他们回去好好练武。
吃人的嘴短,何况这十多年半山寺和魏家的关系是真的好。当初在温泉庄子上更是有同生共死的情谊。
再说了,魏家还那么用心替自己教养了跟前这个孩子。
真要是靠山王府和魏家干仗,他也是不好违逆寺中众武僧的意愿的。
别说武僧,就连寺中普通僧人听到消息也同仇敌忾得很,只是他们不知道幕后主使到底是谁而已。
小亲王小声道:“大师,如果靠山王府和魏府真的干起来了,我肯定是站在魏家一边的。到时候您可别怪我。”
靠山王说他跟魏家的上门女婿似的,这话他知道。可魏家对他好,靠山王给过他什么啊?
伽叶大师轻轻‘嗯’了一声,“那日问送来饺子的下人,说是他们小哥俩养得差不多了。”
“嗯,小馒头已经没事了,小包子手还要养几天吧。好在都只是皮肉伤,要不然魏先生跟魏夫人就惨了。小饺子才半岁呢。”
小亲王再次强调靠山王的心狠手辣。
第731章
稍后, 小亲王就回温泉庄子了。在京城那哪叫过年啊,一顿接一顿的宴席,都没吃好。
唯一庆幸的就是他还没有大婚, 他懒得张罗便没有在王府宴请。不过明年在京的话肯定是躲不掉的了。
当然, 这事儿到时候也是娴姐儿张罗,他依然可以像魏先生一样当甩手掌柜的。
而娴姐儿经过在魏府一年的锻炼, 想来不会出现手忙脚乱的事情。
实在不行,魏夫人不就在隔壁么。难道她还能袖手旁观看娴姐儿笑话?多好一劳力啊!
回去正赶上小豆沙烙的饼起锅, 闻起来香香的。看来今天火候掌握得相当不错。
这一个来月糟蹋了那么多食材,还是有成效的。
结果小丫头端着送给了魏楹、沈寄, 然后从他面前路过, 就是没给他。还好心解释了一句,“王爷看不上小豆沙做的东西,小豆沙就不强求了。记得等下给我五十两银子。可以给银票, 我找得开。”
“我那天就是说说而已啊。快给我一张吧!”
小亲王眼见众人都有就自己没有, 那怎么能行啊?难道要他看着他们一家子吃?好个记仇的小丫头!
大家都不出声, 沈寄更是将饼咬得咔咔作响,“嗯, 香!”
小豆沙给小包子上了一张, 小馒头半张。小馒头眼见小亲王连半张都没得,也就不计较了。
四妹肯定是怪他不给她写好多春联, 上街去卖来着。吃了一口附和道:“是啊、是啊,四妹进步很大哦!”
众人都吃上了,小豆沙这才慢吞吞又走回小亲王跟前,“好吧, 看在你过年给了我个大大的红包的份上。”把另外半张给了小亲王。
小亲王道过谢,拿起来尝。结果一尝发现, 小丫头忘放盐了。就这样小馒头还捧场说进步很大啊?不过,的确是香香脆脆的。
吃了两口发现魏楹一直在默默地喝水,吃一口饼连喝了几口水。
他反应过来,小豆沙不是忘了放盐,是没放匀净。他低头闷笑两声,没味道总比咸得要死强。
小豆沙见状吐吐舌头,上前给魏楹换了一张,“爹,你吃这张吧。”
沈寄吃完一张饼道:“小豆沙,你过年到底收入了多少?上交!”还五十两银子都找得开。
小豆沙早就预料到了,倒也没有太失望。她上交了三百两银子,一包金瓜子,还有一些零散的玉器、金器的小玩意儿。
“有没有截留?”沈寄问道。
小豆沙摇头,“王爷钱多,我回头没得花了找他要就好。姐姐、姐夫还有清明叔也时常给我。干嘛截留啊?剩下的都是些零碎了。”
小亲王小声道:“幸好没说我人傻钱多。”
魏楹纳闷道:“你干嘛从来不来找爹要啊?”
“你从前时常不在家,她习惯了。”沈寄道。
“可现在爹爹在家了啊。”
小豆沙便乐呵呵的上前朝魏楹摊开手,“爹爹——”
魏楹的手在腰下一摸,这才想起来他身上是不带银子的。
他每月二百两银子的零花,一向都是管孟替他收着。便张口唤道:“管孟!”
须臾,管孟出现在门口,“老爷,您找小的?”
小豆沙上前递给管孟一张饼,“管孟叔,我刚烙的。趁热吃!”她的锅小,一张饼也不大,成年人三五口就吃得差不多了。
“谢四姑娘!”管孟双手接过用厚纸包着的烙饼。
“老爷我的银子在你那儿吧?你拿些给四姑娘零花。”
管孟便掏了两锭各五两的银子给小豆沙。夫人每月给王爷定的上限就是十两,不然就是人傻钱多。他也不敢多给。
但这是过年,少给也不成。给得比王爷还少,老爷的面子往哪儿搁?
沈寄摸摸下巴,“你每个月这里讨点,那里讨点,其实也还是挺富裕的啊。”
这还是小包子、小馒头如今都是穷人。不然,至少又多二十两。
小豆沙‘嗖’的一声就把银子藏到了身后,“没有、没有。”
小饺子和小莲蓉看到小姐姐藏东西,都表示很有兴趣,抬手跟她讨要。
小豆沙只好一人桌前放了一个,“要还的哦,你们拿着又没什么用。”
这两日一过就是各府宴请的日子了。小亲王倒是收了不少的帖子,不过他都没打算去,除了避不开的宫宴。
魏楹收的帖子肯定比往年少,但也还看得。毕竟他还挂了个勋位,而且宫宴也有份。他的打算也和小亲王一样,除了宫宴都不去。
沈寄就更是如此了,过年就想一家子窝在一起,哪都不想去。
但总有得去的地方。初七魏柏和王氏摆酒,招待远道而来的琳姐儿的未来公婆,请了魏楹一家和十五叔一家去陪客。
这也是规矩,婚姻是结两姓之好,可不单是两个小儿女的事。说起来他们也都算是琳姐儿的娘家人。
人家一个家族的这种时候都会相互撑着,何况他们还是一房的。
小亲王挠挠头,不满的道:“怎么没有下帖子给我啊?”
沈寄想了想,“兴许是因为娴姐儿还没有正式嫁入你的醇亲王府,魏柏怕人说他急吼吼的就要抱你的大腿。哎,那你去么?不去的话就在家看孩子。”对于把小亲王当保姆,沈寄相当的心安理得。
小亲王道:“你们全都去了,留下我一个人在庄子上做什么啊?琳姐儿我可是一直拿她当亲侄女儿看待的。这种时候怎么能少了我呢?至于两个小的,一起带去就是了嘛。反正又不是别处,又没有多的人。他们俩都讨喜啊,谁看到了都会喜欢的。琳姐儿的公婆肯定也不例外。大过年的看到两个红包一样的孩子,多高兴啊。他们又不爱哭闹。”
小包子抬起头来,轻咳两声道:“一直?王爷,你跟小姑姑定亲也就是这一两年的事啊。怎么就一直了?我记得你比琳妹妹还小些月份来着。”
他话音刚落,又是两声轻咳响起。
却是怀里的小饺子在学二哥,看众人一愣以后都笑着看过来,他抬起小手遮住脸,从手指缝里偷看众人。
小馒头噗嗤一笑,“就是嘛,王爷。再说下去你大概要说琳姐姐是你看着长大的了。”
小齐王笑道:“我是看着她长大的啊。”
看小馒头恨恨的看过来,笑着改口,“口误口误,是我、娴姐儿、琳姐儿,还有两个侄儿一起长大的。”
两个侄儿横他一眼,转开头去,却也无话可说。的确是矮了他一辈啊!
魏楹拍板,“嗯,王爷从来都不是外人,就按你说的办吧。咱们开一大队人马过去,过年就图个热闹嘛。”
到了日子,妇孺一车,大小爷们一车,再有跟着去的下人一个车,捎带上小饺子、小莲蓉的用品,还有跟车的家将、家丁,果真是一大队人马奔京城去。
不过反正魏家最先的那个小宅子和魏柏家就一街之隔,到时候倒不必所有人、物都挤到魏柏家去。
沈寄还打算打着孩子们去怀旧一番。
到了地头,魏柏带着妻小迎了出来,小权儿也一道。显见着十五叔、十五婶是已经到了。
大过年的见了面,大家都是笑吟吟的。
小亲王在魏楹后头下了车,对着魏柏道:“六哥都不请我,是拿我当外人么?”
魏柏躬身一揖,他的确是出于沈寄分析的那个心理。这会儿被小亲王兴师问罪,却不大好分说。
还是王氏笑道:“王爷如今虽然开衙建府了,但还没有大婚。在六哥、六嫂眼底,您还是跟从前一般无二,和大哥、大嫂他们一家是一体的。就没特地再给您下帖子了。等以后您和娴姐儿大婚了,再单下帖子不迟。”
这个解释小亲王倒是能够接受。他笑着点头,“嗯,六嫂说得有理。”这儿他的确是常来常往,以前也没特地给他下过帖子。
王氏看他笑开,俯身去看摇摇车里的侄儿侄女,“好久没看到小饺子和小莲蓉了。你们肯定又把六婶给忘了。”
小饺子、小莲蓉就仰头冲她笑。
王氏笑着和沈寄一起进去,琳姐儿乖巧地跟在他们后头。
中间起了几次波澜,她的终身大事如今终于要尘埃落定了。未来公婆就是为了定亲的事儿特地进京的,如今在客栈包了一个院子长住。
曦姐儿则过来和小豆沙一道推摇摇车,“听说你在学厨艺啊?”
“不是正经的学,就跟着弄呗。”
魏柏和魏楹一道进去,信哥上前招待小包子、小馒头。
小亲王看小权儿看着自己,知道他肯定有话要说。于是跟在他身后,笑问道:“哥找我有事儿?”那口气别提多亲热了。
小权儿抬头看了一下树上未落的叶子,“娴姐儿的绣楼里住着不少宫里出来的嬷嬷、女官呢。”
那可都是太后派来的,给她们看到小亲王送去的、刺了情诗的树叶不好。
而且本来他和娴姐儿就算得是青梅竹马一起长大,又是小亲王去宫里求着太后、皇帝指的婚,很容易被人说是之前就私相授受了。
这于小亲王无碍,但对娴姐儿的名声却是大大有害。
小亲王摸摸鼻子,“哥放心,我知道了。以后做事会有分寸的。”
小权儿看他态度很好,也露出笑容,“我也就是提醒一句而已。你别在意!”
“不会,哥是为了我们好嘛。”
琳姐儿的未来婆家也是书香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