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他们闲聊的功夫,陶枝把青鱼煎好了,黄豆猪蹄汤用小火煨上,便张罗着让张卫他们帮忙把堂屋的桌子搬出来。
她想着外面也不热,徐泽腿上打着夹板不好挪来挪去,不如就坐在廊下吃。
饭菜端上桌,四菜一汤,有鱼有肉。
徐泽看到那钵黄豆猪蹄汤叹了一口气,筷子都不想伸,陶枝见了,给他舀上满满一碗,轻飘飘的瞟了他一眼。
徐泽有苦难言,见张卫吃得不亦乐乎,忙把猪蹄舀给他,殷勤道:“你爱吃这个,来,多吃点……”
“这怎么好意思!”张卫嘿笑一声,端起碗喝了一大口汤。
一顿饭结束,乌仁和张卫也一并告辞,陶枝特地包了些柿饼让他们带回去吃。
山中无他事,烟火岁月迟。
日子一晃,就到了立冬,天气也在一夜之间冷了起来,陶枝一早起来也翻出一件薄棉衣穿上。
到了冬闲月,田里的活儿都到了尾声,家家户户都开始为冬日里最寒冷的日子做准备,砍柴的,补衣的,备炭去城里卖钱的,修缮房屋的,村道上也多了许多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唠嗑的庄稼人。
小雪前后,天气一直不太明朗,整日阴沉沉的。
这天一早,北风一卷,外头零零星星下了点雪籽。徐泽才从榻上下来就冻得直吸气,非嚷着要生个火盆。
“这才冬月,哪里就那么冷了?”陶枝把拐杖递给他。
徐泽哆哆嗦嗦的接过去,不满道:“都下雪了,还不肯生火盆,陶东家,你过日子真是精打细算。”
陶枝不理他,自顾自地打开装衣裳的箱笼。
自从徐泽折了腿以后,他的生活起居,饮食作息,都得听她安排,他便给她起了个陶东家的名号。
他只叹道,自己和那酒楼里的长工似的,东家让他往东便不敢往西,东家让他吃稀的就不敢吃干的,没了自由不说,一日日被安排这样那样的活计,还没有月钱拿,实在是可怜。
陶枝起初还与他分辨,现在都听顺耳了,随他去了。
“你这是才下床才觉得格外冷些,活动一下就好了,我给你找一件厚些的棉衣穿上。”陶枝在他的箱笼里翻了半天,竟也只找到两件夹棉的袍子。
“你要是怕冷,就把这两件都穿上吧。”陶枝把衣裳堆到榻上。
“害,这会儿也没那么冷了,我穿一件就行。”徐泽嫌穿多了臃肿难看得很。
自从他屡次靠着美色哄骗陶枝与他亲热起,他便有些刻意的保持着身上的装束得体,日日把胡茬也刮得干干净净。
“那你先穿衣裳洗漱,我把鸡崽子挪到后院的棚子里去,弄好了咱们就出门。”说罢,陶枝推门往外走。
这鬼天气陶枝原也不想出门的,可到了给徐泽腿上换敷料的日子了,今日怎么也得往镇上去一趟。
一柱香后,两人都收拾妥当了,陶枝便锁了院门搀着徐泽往林里正家去借驴车。
因下着雪籽,北风又紧,林里正心疼自家驴子受冻便没吭声。
陶枝从袖中取出一小块碎银子,搁在桌子上,笑着说:“林里正,今日上门来得匆忙,什么也没带,这银子就当是给您孙女买饴糖吃的。今日日头不好我俩也晓得,实在是我夫君的腿伤该换药了,必须得去一趟镇上。”
那林里正把拳头抵在嘴边咳了一声,脸色也好看了许多,“乡里乡亲的,你们遇到难事合该帮衬一把,讲这些虚礼做什么。”
“老大,去后院把驴牵出来套上车。”林里正朝着在院子劈柴的大儿子喊。
林里正一家子也算是热心快肠的,只是今冬冷得早,他们家的驴子忙了一年都没休养过。他家老二又看好了人家,半月前才纳了彩礼过去,家中多少有些银钱不趁手,这才红着脸收下陶枝的礼。
这些弯弯绕绕徐泽并不知情,只叹自家也该买个能架车的牲畜才好,每回借来借去,还要看别人脸色,好生麻烦。
徐泽戴着斗笠在前头赶车,陶枝撑着一把油纸伞,勉强能挡点风,还好两人才走到半路,雪就停了。
到了镇上,街面上都没几个人,他们一路无阻地赶着驴车到了医馆。
他们一进医馆,便有伙计迎了上来,那伙计只稍一打量,就晓得了他们的来意,径直将他们二人领到了内堂,将医馆唯一的那位疡医叫了过来。
“先脱了鞋躺到榻上去,让你娘子扶着点。”大夫把等会儿要用到的敷料等物一一拿了出来。
陶枝扶着徐泽躺到窗下的木榻上,上头只铺一层薄棉褥子,摸上去凉嗖嗖的。徐泽躺在上头,只觉得自个儿和案板上的肉一样,满心凄凉。
大夫将徐泽的裤腿挽起来,熟练的拆开夹板,将衬垫和敷料弃在一边。
他屈指一按,徐泽只觉得腿上一阵钝痛,像被凿子凿穿了似的,手指一抓忍不住抠紧了身下的褥子。
大夫将伤处擦洗,重新敷上药,“恢复得不错,再将养几个月便无碍了。”
陶枝谢过大夫便去柜台前付诊费,那山羊胡的老头认得她,他目光不善,讥诮地问,“这回姑娘你带够钱了吧?”
陶枝面上有些尴尬,取出半块银铤让他铰上二两上秤一称。
那老头“咦”了一声,心里嘀咕着,怎地此女家中可是发了笔横财?一出手便是二十多两的银馃子。
陶枝不等他问,将余下的银子装回钱袋里扶着徐泽就往出走。
徐泽好奇,“听这人的口气,好像认得你?我听他那阴阳怪气的语气,就知道这人不是什么好的,你可是在这儿受了他的气?”
往事陶枝不想重提,世人多是嫌贫爱富,费她口舌不值当。
“也没什么。对了,去了衣料铺子给你买两件厚棉衣吧,到了腊月愈发冷了,就穿这夹棉的你定受不住。再扯上几尺棉布,给你做几双厚些的足袜。”陶枝把他扶上驴车,自己也坐了上来。
“那成,去一趟衣料铺子,你别光想着我啊,我看你身上的棉袄子也旧了,到了你给自己也看一身。”徐泽拉了下缰绳,老驴便慢腾腾地往前走。
陶枝想了想,“买成衣不划算,还是买些棉絮扯几尺布我自己缝吧。”
“陶东家,咱们的银子花完了?”
“啊?还剩三十多两呢。旁的倒没有什么支出,就是看一趟大夫不便宜,还好这回用的药比上回便宜多了,只收了二两。”
徐泽扬起头轻轻一哼,牵起她的一只手,语重心长的说:“咱们又不是没银子使了,冬日里日头短,天气又冷,你拿针费眼又费手,多遭罪啊。这回就听我的罢,咱们买直接买成衣,银子花没了再挣嘛!等我腿好了,定好好给你这个东家做工挣银子。”
陶枝抿唇一笑,“你的腿这不是还没好,节省点总没错。你就是个手松的,我若不是替你看着点,恐怕几日你就能花没了。”
徐泽有点委屈,忿忿的说:“我这还不是心疼你,你不领情就算了,还训我……”
陶枝晓得他的心意,不好再拂他,将被他握住的手扣紧,面上漾起一抹红霞,“行,这回我听徐东家的。”
第54章
两人还了驴车,提着大包小包从村道上往回走,意外地看见陶老爹在他们小院门口踱步。他背着手,板着一张黝黑的脸,瞧见二人时眉头一皱似有些不满。
“爹!”“岳丈!”
陶枝忙放下手里的东西开门,徐泽脸上堆着笑,“真不巧,今日正赶上我腿伤换药的日子,我俩去了趟镇上,岳丈你没等太久吧?”
陶老爹哼了一声,把陶枝放在地上的包袱提起来,随他们二人进去。
等陶枝把茶碗端来,陶老爹这才开口说事,“三日后,幺儿过周岁,你们夫妻俩记得来吃饭。”
徐泽顿时起了兴致,“可安排了抓周?”
陶老爹没想那么多,原只想着整治一桌好酒好菜,一家人简简单单吃一顿就完事儿了,毕竟他前头生的两个女儿,周岁时连席面也没操办过。
这时听徐泽一提,也有些意动。
乡里头抓周的也有,也就是图个好意头,周岁一过孩子也算立起来了。于他们陶家而言是添丁进口的大喜事,陶家有了香火,传宗接代,合该办得热闹点才好。
但他一个在土里刨食的庄稼汉,那些吉祥话到了嘴边一个字儿也说不出来,仪式繁琐,到底也只能交给孩子他娘来筹划。
“这些琐事都是你娘操办的,我可懒得管……”陶老爹还是端着架子,顿了顿又问:“你的腿怎么样?这夹板什么时候能取了去?”
“今日大夫看了说恢复得很好,算起来,要到明年春上才能取。”徐泽答道。
“噢,那就好。”
陶老爹沉默了一息,皱着眉道:“你们既然成了家,也该懂得精打细算过日子,不要一有了点银子就上赶着嚯嚯,去一趟镇上竟买上这老些东西……大丫你也是,你娘怎么教你的?勤俭持家这些你都忘了?这些原不用我这个做老子的来说你,又不是什么富商豪绅,都节省些,赚了银子都老老实实的攒起来,等以后要用钱的时候悔都来不及。”
徐泽刚想出声反驳,被陶枝拉住了手,向他摇了摇头。
陶枝垂眼看着桌子上堆着的包袱布匹,闷闷地道了一声“是”。
三人对坐,脸色一个比一个难看,陶老爹和他们小辈们实在没什么话讲,搓了搓裤腿就起身,“话带到了,我回了。”
“爹,您慢点。”陶枝把人送到院子外头,就返身回来了。
徐泽见她神色郁郁,许是为了刚才陶老爹的训斥不高兴,宽慰道:“你爹说的话你就听听,别往心里去,咱们又不是和他过日子,犯不着因为他几句话就委屈自己。你别苦着脸了,咱们去里间试新衣裳。”
“在铺子里都试过了,这会儿还试什么,收起来吧。”陶枝提着装棉袍子的包袱往卧房走。
徐泽拄着拐杖跟在后头,“买了新的不穿,等着放旧了穿么?再说了,我还真有点冷……”
陶枝有些心烦,把包袱丢进箱笼里便合衣躺在榻上。
“你怎么了?还是生你爹的气?”徐泽坐在床沿边上,捏了捏她的手。
陶枝把手抽出来,翻身背对着他,望着床榻里侧的墙壁怔怔出神。
“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有时挺想他们的,但见面的时候一听他们说这些有的没的,我心里就难受憋屈。以前在家中并不觉得,只觉得爹娘都待我极好,阿奶偶尔有些脾气也就罢了,一家人和乐融融的,很是自在。自议亲开始,一切都变了。我在他们眼中不止是女儿,还是换取钱财的筹码,也是给他们充面子的门面,不服管教便动辄斥骂,我爹甚至还打了我,他们好似关心我,又好似根本不在乎我在想什么……”
陶枝静默的淌着眼泪,“生养之恩,我一辈子也还不清,遇到难处,他们也总是第一个帮我的人,我是该知足的。我心里敬他们,却没法按照他们的想法过一辈子,我如今说这些是该治我忤逆不孝的,只是我实在想不通……”
“想不通就别想了。遇上灾年荒年,世上多的是易子而食的父母,担的是父母的名头,做的是畜牲的行径。不是所有人了生了孩子,就会疼他,爱他,有的父母还会嫌弃他,恨他,利用他。”徐泽说到此处,唇边挂起一抹自嘲的笑意。
“你说,生养之恩真能大过天么?”
陶枝纷飞的思绪被他拉回来,空洞的双眼中似乎找回了一丝神采。
她细想,“若是到了那种绝望的境地,以前的我也许会甘愿以命偿命,但现在怕是没法子心甘情愿了……”
“那你就要记住,你的命谁都不能给,只能握在自己手里。你爹娘的训斥打压,旁人的流言蜚语,都不必放在心上,你心中坚定,这世上除了你自己便没人能伤到你。”
陶枝只觉得泪意汹涌,心中的万般苦楚都得到了出口。
她猛地起身抱住徐泽,将头埋在他胸膛上,泣不成声的说:“这辈子遇见你,是我一生之幸。”
徐泽眸子一沉,收紧了胳膊,将脸侧过去抵在她的发间,动情的耳语道,
“遇见你,亦是我一生之幸。”
——
三日后,陶枝和徐泽赶早登了陶家的门。
今日陶家小院里热闹得很,三两个小孩围着院子里的桌子疯跑,笑语声一阵高过一阵,大姑他们一家子也来了,陶老爹正坐在外头陪着他们闲聊。
袁氏送茶水出来时正好撞见他们登门,便喜气盈盈的迎了上来,“就等你们了,快些进院子里来坐着吃茶。”
今日他俩都穿着簇新的棉袍子,徐泽一身井天青,陶枝一身栀花白,两人的模样本就生得不差,今日又特地收拾了一番,束发戴冠,描眉点唇。
众人看去,只恍惚以为是画上的一对公子佳人,只徐泽手上那双拐有些煞风景。
“哎哟,侄女婿,你今日这打扮可真是风流倜傥,一表人才啊!”潘姑父热切的迎上来。“来,我扶你去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