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金阙春深_分节阅读_第5节
小说作者:汐蝶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236 KB   上传时间:2025-07-22 15:49:06

  杨满愿僵立在门外,大气都不敢出,生怕开门的声响惊动来人。

  直到脚步声渐渐远去,她才迅速闪入屋内,反手闩上门,靠在门板上剧烈喘息。

  这短短一日的经历,让她真切体会到深宫内是何等危机四伏。

  她甚至无法确定自己是否失身,临走前特意查看床铺,见并无血迹,才稍稍宽心。

  厢房浴盆里的热水早已凉透,先前被仁寿宫急召,连梳洗的工夫都没有。

  此刻她顾不上水冷刺骨,浸湿巾子将自己从头到尾仔细擦拭了遍。

  转眼到了三月下旬。

  经过教习女官多日教导,七名秀女终于迎来复选时刻。

  天刚破晓,秀女们便坐在梳妆台前精心装扮,都盼着在太子面前脱颖而出。

  唯有杨满愿只着素净衣衫,如今她只盼着落选后能平安出宫,再也不愿踏足这暗藏杀机的皇宫。

  徐妙华瞥见她的打扮,眉梢微挑。

  她大抵能猜到兄长对杨满愿有意。

  兄长是堂堂魏国公府的世子,将来必会承袭魏国公的爵位,杨氏出身如此低下,怎能成为她们徐家的宗妇?

  如今见杨满愿这般谨小慎微,徐妙华倒看她顺眼了几分,可若让她成为自己的长嫂,是万万不能的。

  与此同时,东宫早课结束。

  殿内空旷寂静,珠帘半卷,光影朦胧。

  太子萧琂端坐书案前,专注誊写昨夜所作文章。

  伴读徐承宗立在一旁,心思却早已飘远。

  今日正是复选秀女的日子,他既为妹妹有望成为太子妃而骄傲,又忍不住惦记着一同参选的杨满愿。

  誊写完毕,萧琂搁下紫毫,清朗嗓音响起:“如今是什么时辰了?”

  徐承宗回神,“回殿下,临近巳时。”

  萧琂微微颔首:“你先出宫罢,孤用膳后便去慈宁宫请安。”

  请安是虚,实则是为择选太子妃。

  徐承宗虽知太子并非好色之徒,可一想到杨氏的仙姿佚貌,心中不由生出几丝忌惮。

  斟酌片刻,他艰难地开口:“殿下,微臣斗胆,记名秀女中有位杨氏……”

第9章 妖冶妩媚,心术不正?

  可话才刚说一半,徐承宗又生生顿住了。

  沉溺美色并非君子所为。

  他身为公府世子,竟对个空有美貌的寒门小户女有意,连他自己都觉得不齿,又如何能坦然道出?

  他垂眸敛目,话锋一转:“殿下,秀女中有位杨氏,其姨母是家父的姨娘,她们一家至今暂居魏国公府。”

  “据微臣所知,杨氏虽生得妖冶妩媚,却心术不正,城府极深,一心只想攀附权贵,还望殿下明察,切勿被其表象迷惑。”

  萧琂闻言抬眸,眼中闪过一丝诧异。

  七个记名秀女中,杨氏仅有一人。

  正五品银台参议杨谦行之女,杨满愿,正是他既定的太子妃人选。

  当日父皇曾细细剖析看中杨氏的缘由:杨谦行出身低微,却提出极具远见的赋税改革之策。

  如今天下太定,河清海晏,人丁滋生也极快。

  然众多百姓为避徭役赋税隐匿户籍,朝廷难以管控,地方官吏与豪绅趁机盘剥,致使流民四起。

  杨谦行提出的“摊丁入亩”,意在废除存在千年的人头税,将其并入田赋征收。

  以田征税,既能简化税制,又可减轻贫苦百姓负担,此乃利国利民的千秋大计。

  可惜杨谦行出身寒微,改革之举势必触动世家豪强利益,推行之路举步维艰。

  若他的女儿成为太子妃,诸多阻碍便能迎刃而解。

  萧琂本无心仪之人,知晓此事关乎国之根本,自然明白轻重。

  此刻听徐承宗如此评价自己未来的太子妃,心中不由得泛起不悦。

  “秀女皆为闺阁女子,伯轩莫要妄加评判。”他淡淡地说。

  萧琂面容清俊,身形颀长,眉眼之间温润平和,却又隐隐有一种无形的威压。

  举手投足之间,无处不透露着他与生俱来的储君气度。

  徐承宗心中一紧,慌忙拱手请罪:“殿下教训得是,微臣失言了。”

  “好了,你先回去吧。明日我与父皇去西苑围猎,你不必入宫。”萧琂语气疏离,不复往日的温润儒雅。

  言罢便向随侍太监舒庆示意,摆驾前往慈宁宫。

  徐承宗心头一震,暗道不妙,当即行礼告退。

  离开东宫后,他仍百思不得其解——

  太子殿下一向宽厚和善,端方持重,今日为何突然动怒?难道是厌恶他人搬弄是非?

  徐承宗懊悔不已,只盼此事不会牵连妹妹妙华……

  慈宁宫正殿内,七名秀女盛装而立,两行整齐。

  鎏金博山炉青烟袅袅,檀香味若有似无。

  姜太后端坐楠木雕花大椅,浓妆艳抹,珠翠满头,身着华丽织金缎宫装,唇角含笑,兴致盎然。

  对于这些秀女,她早有盘算:魏国公之女徐妙华为太子妃,武定侯之女宋明慧为东宫良娣,其余四位世家贵女也纳入东宫。

  而那个额外记名的小官之女杨氏,则是她为皇帝准备的“礼物”,预备封为贵人。

  自她坐稳太后之位,姜氏一族越发肆意妄为,四处侵占民田、滥用职权、欺男霸女,无恶不作。

  先皇永顺帝仁厚温和,对外戚多有忍让,可新帝萧恪却铁面无私,登基之初便严惩姜家不法之徒,或夺爵罢官,或斩首示众。

  经此一事,姜太后与这个本就没什么感情的次子彻底决裂。

  十几年过去,姜太后虽有意缓和关系,却拉不下脸面,便想送个美人试探。

  姜太后阅人无数,见过的美人不在少数,但初选时,她隐隐直觉杨满愿能俘获皇帝的心。

  她虽未亲自抚养过皇帝,可到底也是她十月怀胎生下来的,知子莫若母,果真不错。

  复选时刻将近,太子匆匆赶来,不卑不亢行礼:“孙儿来迟,还望祖母恕罪。”

  “琂儿快免礼,你来得正好。”姜太后笑容慈祥,又吩咐左右,“快给太子赐座。”

  杨满愿心下微动,偷偷抬眸望去。

  只见来人一袭绛紫色圆领锦袍,玉冠束发,身形清瘦高挑,面容俊美非凡,果然如传闻中般清朗出众,湛然若神。

  不过她有自知之明,故而心如止水。

  姜太后旁若无人地拉着孙子嘘寒问暖,从饮食起居到课业学习,细细过问。

  当年她便想将长孙养在身边,可惜却被皇帝在这件事上寸步不让,坚持将太子养在乾清宫,并亲自教养。

  祖孙难得相聚,姜太后便极力扮演慈爱的祖母。

  萧琂耐心应答,俊脸上笑意温和。

  半晌后,姜太后才想起殿内的秀女,示意宫人将名单递给太子。

  “琂儿可还记得太后娘娘说的话?”她放下茶盏,再次暗示。

  萧琂眸光闪动,抬眼望向队列最左侧的女子。

第10章 杨氏堪为东宫新妇?

  姜太后笑意盈盈道:“这些秀女哀家都十分中意,除了太子妃,琂儿不妨多选几位,良娣也好,才人也罢,日后让她们常伴哀家左右,也好解解闷儿。”

  殿内七名秀女表面波澜不惊,心底却已掀起惊涛骇浪。

  徐妙华与宋明慧自恃太子妃之位十拿九稳,对其他入侍东宫的秀女暗暗生起戒备;其余四人,或暗自欣喜,或无奈惆怅。

  唯有杨满愿惴惴不安,万千思绪在心头翻涌。

  太后破例将她记名留选,莫不是早打算让她充作东宫侍妾?

  若是几日前,她或许还会觉得这是天大的荣耀。

  太子乃一国储君,未来的天下之主,寒门出身的她能成为东宫嫔御,已是祖坟冒青烟。

  可偏偏,她几日前险遭暗算,险些失身于一个与父亲年纪相仿的男人……

  纸终究包不住火,若真嫁入东宫,那夜的丑事一旦败露,杨家满门将万劫不复。

  就在这时,太子温声开口:“孙儿尚未弱冠,平日课业繁重,并无纳妾之意,今日只择选一人为太子妃即可。”

  姜太后脸上的笑容微滞,厚厚的脂粉也掩不住眼底的不悦。

  稍作停顿,她又恢复和蔼:“也是,是哀家考虑不周。那你且瞧瞧,看中了哪位秀女?”

  萧琂从容答道:“依孙儿之见,银台参议杨谦行之女杨氏,性生婉顺,质赋嘉柔,堪为东宫新妇。”

  这话如惊雷炸响,杨满愿震惊得屏住了呼吸——

  太子选的太子妃,竟是她?

  殿内众人先是一愣,随即面露惊愕,难以置信地看向杨满愿。

  姜太后更是瞪大凤目,勉强维持着笑容:“太子莫不是认错了人?你可知哪位是杨参议之女?”

  萧琂神色不改:“孙儿并未认错,最左侧那位姑娘,正是孙儿属意的太子妃。”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8页  当前第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7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金阙春深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