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喜相逢_分节阅读_第53节
小说作者:花里寻欢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287 KB   上传时间:2025-07-15 15:54:54

  天九这才又看向一直低着头没吭声的萧喜喜说:“公子回家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抢了老爷的家主之位给大公子,将老爷软禁起来了,他说老爷日后不会再有机会犯糊涂。”

  萧喜喜一怔,在场其他人也都是一怔。

  天九继续说:“公子身上的毒也已经解了,只是说服郑王东征一事是他一力促成,他已无法脱身,接下来一年,也可能是两年甚至三年,都势必要跟在郑王身边,替他出谋划策了。所以他不好亲自来见少夫人,免得被人发觉,坏了眼下的局面……只是公子说了,和离一事,他不认,还请少夫人将此和离书收回去。”

  见天九说着又掏出一个信封递了过来,萧喜喜:“……”

  她终于放下筷子,五味杂陈,胸口发闷地开了口:“他认不认我们都没可能了,除非我三哥能平安回来。不过他为我们寨子做的事,我都会记得,你替我多谢他。”

第64章

  天九听见这话,忍不住替自家倒霉的公子感到唏嘘。不过他只是个传话的,闻言也只能是点点头,将信封放在桌子上退下了。

  萧喜喜有些出神地看着他的背影,眼眶涩涩的。

  桌上众人也都很沉默,不知该说些什么。

  他们都曾把谢逢当成家人,也曾真心地希望他和萧喜喜能恩恩爱爱,白头到老。可至今还生不见人,死不见尸的萧远风,和失去亲人,心如火焚的痛苦,又让他们说不出原谅的话。

  煎熬的何止萧喜喜一人?

  大病一场后至今仍沉浸在丧子之痛中走不出来的冯云香、自责于没保护好儿子,让他替自己受难,一夜之间多了许多白头发的萧定、从小就护着两个堂弟,把他们当亲弟弟看待的萧远海、一直很崇拜萧远风这个三哥,视他为自己榜样的萧远河、得知兄长出事后连夜从九牛寨赶回来,因为赶得太急途中险些坠马的萧远川、虽然才嫁进来不久,但也深知萧喜喜有多喜欢谢逢的胡秋叶……

  包括一直住在萧家的方雪茹和江桃,也是一想到萧远风和谢逢就想哭。

  他们都知道事情会变成这样是天意弄人,可心里的痛苦与恨意总要有一个去处,还鲜血淋漓着的伤痕也需要时间来愈合。

  谢逢……走了也好。

  说不定分开几年,他就不会再执着于她了。

  萧喜喜这么想着,就故作轻松地对家人们说:“他人真挺好的,就是命不好,摊上了那么个爹。好在我只是看上了他的脸,还没有对他情根深种。爹,娘,你们也不必难过,这天下长得好看的男人虽然不多,但也不是只有他一个。等郑王大军走了,我就再下山看看,能不能抓个更俊的回来。”

  她不说还好,一说冯云香强忍着的眼泪就下来了。

  萧定也是喉咙发胀说不出话。

  他们因儿子的失踪而悲痛,也为女儿不得不与喜欢的人分离而心疼。她若大哭大闹他们还能好受些,偏偏她也不愿叫他们担心,非要故作坚强。

  唉。

  造化弄人……造化弄人啊。

  萧定拍拍妻子的肩,压下心中情绪对女儿说:“好,到时爹爹帮你把关。”

  萧远海也偷偷抹了把眼泪,瓮声瓮气地说:“二哥也帮你。”

  “还有我,我也可以帮阿姐选人,我眼光可好了!”

  “你一个小毛孩知道什么好赖,别到时候给她挑个跟你一样会吃的,那咱们家可养不起……”

  萧远河和萧远川也出声,众人强行将话题转开,气氛终于又好了起来。

  萧喜喜把碗里剩下的饭吃完,没事人似的拿着天九留下的信封回了屋。

  回屋打开一看,里头果然是她写的那封和离书,和离书上被人添了四个铁画银钩,力透纸背的大字:等我回来。

  萧喜喜怔怔地看着那四个字,眼前浮现出他一身青衫坐在案前,眉眼清冷,默然落笔的样子。

  除了和离信,那信封里还放了一串红玉珠子。

  那些珠子成色极好,一看就价值不菲,最重要的是每一颗都是红豆的形状。

  红豆……

  她曾听人念过一句诗: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他这是在说,他想她了吗?

  萧喜喜抬起头用力眨眼,可憋了一晚上的眼泪还是忍不住滚了出来。

  **

  这天晚上,萧喜喜做了个梦,梦里她三哥安然无恙地回来了。

  他咧着一口大白牙,笑容爽朗地对她说,他坠崖落河后被河中神女所救,神女将他带回河底宫殿养伤,所以他们才迟迟找不到他。

  他还说,等他养好伤就回家,让她不要再为他难过,也不要再因为他推开谢逢。

  萧喜喜在梦里高兴得喜极而泣,醒来后却更难受了。她把那串红玉珠和和离书一起压进箱底,再次把全部的心思放在了正事上。

  一日后,郑王麾下大将军罗春平带着两万人马进山,想围剿据说已经一统千重岭的杏花寨。

  不想在山里打转了两日,都没有找到杏花寨所在,反倒被各种各样的陷阱和野兽伤了不少人。

  罗春平心中气恼,决定放火烧山,逼藏杏花寨的人现身。随军在侧的谢逢适时劝阻,说如今已是秋日,天干物燥,直接放火容易控制不住火势,危及这一带的乡镇村庄,甚至是他们自己。

  罗春平是个勇武但没什么心眼的粗人,听了这话想想也对,就问谢逢那该怎么办。

  谢逢便说千重岭里不止杏花寨一个寨子,有的寨子位置不如杏花寨隐蔽,他们可先找到那些寨子,从那些寨子入手。

  “只要抓到人,便能问出杏花寨的位置。”

  罗春平觉得谢逢这话很有道理,就暂时放弃了杏花寨所在的地盘,将两万兵马分成两路,一南一北地找其他寨子去了。

  然后两拨人就都在山里迷路了——萧定提前让人设下重重迷嶂,将他们引到了地势最为险峻复杂的几处地方去。

  罗春平从没打过这么憋屈的仗,好在带着人在山里绕了七天后,他终于找到了白云寨。可寨子里的人早早就准备好了退路,一看打不过,立马就遁入山林不见了人影。

  他们带人去追,却又险些迷路。

  罗春平:“……操他娘的这帮山匪耍老子玩呢!”

  谢逢清冷的脸上也露出了无奈之色:“千重岭绵延数百里,能藏身的地方太多了,他们人少,随便找些草丛山洞就能躲起来,不被我们发现。”

  “那怎么办?连他娘的人都逮不着,这仗还怎么打!”罗春平暴躁地砍断了一棵树。

  谢逢这才垂目轻叹道:“先回去向王爷禀报山中情况吧,我们出来已近十日,迟迟不归,王爷该担忧了。”

  罗春平郁闷不甘,但又没有法子,只能先下令收兵。

  又花了几天的时间,终于成功从山里绕出来后,他如实向郑王禀报了一番。

  郑王听完十分不悦,想把十万人都派过去,速战速决地拿下千重岭。

  一直不曾作声的谢逢这才出言说:“十万将士一寸一寸地搜山,确实可以把藏在山里的人都搜出来,可这么做要费不少时间,且即便做成也并无太多好处,还请王爷三思。”

  他这些天的表现无可指摘,郑王没有生疑,只是不解地追问:“此话怎讲?”

  “千重岭位置险要,王爷若能将其掌握在手中,确实于大业有利。只是千重岭里有万重山,王爷能派十万大军将其攻下,却无法将这十万大军都留在山里镇守,等王爷大军撤走,那些流民匪寇依然可以借着地势之便重回山里。如此,岂不是白费了力气?”

  谢逢垂目拱手,“眼下还是东征更要紧,王爷可在一统北地与东边后,再攻千重岭。”

  郑王面露迟疑:“你这话说的有道理,可本王顾虑的是,若在我东征期间,这千重岭被南边几位反王所夺,来日岂不麻烦?”

  “王爷的十万大军都夺不走,他们如何夺的走?”谢逢神色淡然地说,“除非他们不想争天下,只想进山做匪寇了。”

  郑王顿觉恍悟:“是啊!本王都不行,他们肯定也不行!是本王想岔了!”

  “至于如今这山里的,不过都是些活不下去了才不得不进山寻求活路的百姓,也成不了什么气候,王爷不必担忧。”谢逢又顶着一张神仙般的脸,云淡风轻地说,“等来日王爷平定天下,令四海归顺,还百姓安宁,他们自会出山叩谢王爷的恩德。”

  郑王喜欢听这样的话,他心情大好地听取了谢逢的意见,决定先专心东征,把千重岭的事往后放一放。

  谢逢这才不着痕迹地松下眉眼。

  **

  与此同时,江陵城往南百里外的一条小船上,一个胡子拉碴,浑身是伤,脑袋上也包着布条的青年,终于眼皮轻颤地从冗长的昏睡中醒了过来。

  “师父你快看,这人醒了!”

  青年撑开沉重的眼皮,看见了一个年约七八岁,穿着件道服的小童。小童长得白净可爱,但看起来瘦巴巴的,脑袋大,身体小,显然是日子过得较为贫苦。

  看见青年醒来,他高兴地跑出船舱,将一个正坐在船头垂钓的老者叫了进来。

  老者须发皆白,身形清瘦,也穿着宽大的道袍。随着小童从外头走进来时,他脸色臭臭的很不好看:“醒了就醒了,你叫嚷什么?我好不容易才遇到一尾傻鱼儿,眼看它就要上钩,却被你给吓跑了!”

  小童挨了训也不怕,反驳说:“得了吧,您那鱼竿上都没有钩,哪能钓得上鱼啊。您要是饿了就吃口饼,别再想着钓鱼吃啦。”

  老者气得吹胡子瞪眼:“你个黄口小儿,你懂什么!”

  小童将他推到青年身边:“是是是,我不懂,您还是先看看这人,别叫他再昏睡了。这都快一个月了,他天天躺着不省人事,要我照顾,我都累瘦了好大一圈。我还是个孩子呢,再这么累下去该长不高了。”

  老者这才没好气地看向榻上已经醒来的青年,抓起他的手腕把了把脉:“算他命大,死不了了。”

  “太好了!”小童顿时就松了口气,好奇地询问起青年来,“你是什么人?为什么会在河里飘着,被我们给捡到啊?”

  见青年嘴唇干裂,说不出话,他赶紧倒来一碗水喂他喝下。青年这才神色有些茫然地哑声开口:“我……不知道。”

  “不知道?”小童一愣,追问道,“那你叫什么名字,是哪里人,家住何方?”

  青年捂着受伤严重的头,面露痛色地拧紧了眉头:“不知道……我好像,好像什么都想不起来了……”

  小童顿时就“哇呀”一声垮了脸:“完了师父,这人什么都不记得了,咱们没法跟他要钱了!”

第65章

  青年脑袋受伤严重,虽侥幸捡回一条命,却前尘往事尽忘,成了个没有过去,也无处可去的人。

  老者臭着脸说自己做了亏本的买卖,要青年干活来还。

  青年感激应下:“应该的,道长救我性命又收留我,我自该结草衔环以报。”

  “看你这打扮不像读过书的人,没想到说话还挺斯文的。”老者心情不快,哼了一声后继续钓鱼去了,这话是那道服小童说的。

  青年见他头上扎着两个稚嫩的小髻,说话却老气横秋的,不由有些好笑:“小友过奖了,不知我该如何称呼小友与道长?”

  小童喜欢充大人,见青年态度客气,并不把他当不知事的小孩儿看待,心里很满意,态度也好了许多:“我师父姓宋,你叫他宋道长就行。至于我,我叫宋了知,你可以直接叫我名字。”

  青年撑着虚弱的身体坐起来,笑容诚恳地说:“了知,这名字听着就很有学问,不知是谁起的?”

  “当然是我师父起的。你别看他是个道士,还很穷的样子,其实他肚子里全是墨水,脑袋里全是学识,可厉害了……”

  好话人人爱听,小童也不例外。他心情愉快地一边说,一边拿来一张硬邦邦的饼子,分了青年一半,与他一起就着水啃了起来。

  那饼子是粗粟做的,不仅硬,还很干,就着水吃都噎得慌,但小童却吃的津津有味,一点都不嫌弃。

  青年原本有些吃不下去,见此默了一下,也忍着喉咙疼,努力将这饼子咽了下去。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0页  当前第5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3/7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喜相逢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