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瑶衣娘子不在房里。”站在衣架旁的婆子小声道。
詹铎步子还未来得及迈出,闻言扫了眼墙边的人:“你是念安堂的人,缘何来德琉院了?”
婆子并未多说,只是上前来几步,从身上取出一封笺书:“前些日子,老夫人把瑶衣娘子许给了厚山镇彭家的小郎君,这是放人契书。”
屋中蓦的静下来,好像一切凝固在这一刻。
嘭,方正的红漆箱子重重落回到桌面上,发出声响。
“契书?”詹铎脸色冷沉,眸光更是瞬间变得寒郁,手指一夹便将婆子手里的笺贴取了来。
打开来看,第一眼便看到了一笔无甚力道的字体,那是袁瑶衣自l写的她自己的名字。他教了她正确的握笔姿势,也让她时常练字,字是好看了,可是仍旧带着一股柔软感。
詹铎皱起眉头,捏着笺贴的手指收紧,拇指指肚摁在她的名字上。
她居然签了,签了老夫人给她指的婚事,她走了
婆子退去一旁,不再说话。
而正要出门的重五同样如遭了一记重锤,呆愣在门边,以为自己听错了。而眼看着主子难看的脸色,便知道事情是真的。
“她人在哪儿?”詹铎声线低沉,听着还是往日般的清疏,可内里已经掺染上冷意。
婆子想来已经得到老夫人授意,便安静回道:“初五,彭家便已将人接走。”
“初五?”詹铎齿间磨着这两个字。
怎么,他离京的第二日,她就走了?为什么老夫人给她指人家,她如此轻易的就应下?
她那样聪慧,能从纪氏手里安然脱困,而他看得出老夫人喜爱她,她若不愿,一定能够有自己的办法。明明,他让她等自己回来的。
脑中出现初三那晚,他在她房中,他的亲近与示好,她的躲闪和僵硬。脑海中一闪,映现出另一幕画面,人来人往的街上,少女满面笑意,将买回来的糕饼,递给了彭元悟手中
他垂眸,再次看去笺贴,一字一句的看。
“哪一日,”他薄唇微动,凉凉问出几个字,“她过门?”
习俗里,正月里不能成亲拜堂,那么她应该只是被接到彭家,还没有嫁给彭元悟。
胸口中莫名像被什么绞着一样,沉沉的发闷。她是他带回来的,他不曾开口,她凭什么离开?
婆子半弯着身子,回道:“彭先生昨日送了信来,说会在正月十八,正式议亲。”
正式,便是下定礼,然后男女双方商议好成亲的日子。过了这一遭,其实已经算是夫妻,只差一场婚礼而已。
“正月十八?”詹铎咬着这四个字,手指攥起,那张笺贴便被彻底揉皱。
而后,他手一松,那团皱纸便掉去地上。
他面上冷沉,迈步朝屋门走去,抬手就去掀那门帘。
走了又如何?大不了去把她抓回来。
见他这般,那婆子赶紧唤了声:“世子,老夫人让你去趟念安堂,有事商议。”
詹铎只当没听见,掀开帘子走了出去。
才到外头,就看见走进院门的詹老夫人,对方站在门台上,与他隔院相望。
“这是要去哪儿?”詹老夫人手里拄着凤头杖,在地上哒哒敲了两下,“回京来不进宫,不去见长辈,你要做什么?”
她没有想到,詹铎会这么快回来。之前了解过这间兵器丢失案,其中牵扯复杂,并不是简单地丢失,根本是与朝中内部的一些官员有关,不然谁有如此的胆子?
所以事情注定复杂难办,哪怕是办得顺利,也得正月二十以后回来。
她抬手一挥,德琉院的人尽数出了院去。偌大的院中,此时只剩下祖孙两个人。
“祖母为何将她送出去?”詹铎淡淡开口,缓步穿过院子,走到门台下。
詹老夫人看着他,反问一声:“她为何不能走?”
詹铎薄唇抿直:“我答应过她给她交代,她一路跟着我来到京城,我需得照顾着她。”
他以为所有一切已经够清楚了,有纳妾文书,他亦亲口对袁瑶衣许诺
“大郎,”詹老夫人平静了语气,耐心道,“你知道的,她若是想留的话,谁能送走她?”
詹铎眸中一暗,垂在身侧的手攥紧,并不说话。
呵,是她自己要走的么?
突然间,一些忽略的过往在脑中丝丝缕缕的浮现。她躲避他的亲近,他说将纳妾文书送官府盖印,她说不急
眼见他静站不语,詹老夫人有些猜不透人心中想什么,便道:“官家如今重用你,放眼朝中,没有人能像你这般年纪便位至三品。你自小懂得轻重,该明白一些道理。”
“祖母是说,”詹铎嘴角动动,几个冷淡的音调送出,“让我放弃她?”
詹老夫人皱眉,带着些劝说道:“她可能一直有自己想走的路,且放她去吧。你既然回来了,先前与你说的议亲之事,正好可以提上来。”
詹铎不语,耳边萦绕着几个字,挥之不去:她要走,放她去
“大郎,”詹老夫人只能继续说,“你现在定下意思,我这边就让人去女方家打探,事情说下来,就把事情在正月中定下,出了正月便成亲。”
詹铎额头突突的疼,好似是听了祖母的话,又好似根本没听见。
让他二月成亲,而刚才那婆子说,彭家会在正月十八给彭元悟和袁瑶衣定下亲事,那么也是二月成亲吗?
见他还是不说话,詹老夫人心中生出担忧,便拄着凤头杖从门台上下来,脚下缓慢的踩着一级级台阶。
“你知道事情轻重,日后总能遇着可心的女子,到时候便收了就好。”老人家站去孙儿面前,眼中些许不忍,“不管怎样,她心里得有你,这才是根本。”
周氏和纪氏的事仿佛还在眼前,在她心里,哪怕是真的喜爱袁瑶衣,可道理上,她必须站在詹铎正妻的一边,这是立家之本。
詹铎眉头越发紧锁,明白祖母说得对,可心中的翻腾根本无法停息。
他还是一语不发,随之迈步从祖母身旁走过,抬脚上了门台。
眼看他就要走出院门,詹老夫人赶忙出声唤住:“你要去哪儿?”
“我有件事要做。”留下几个简单的字,詹铎的身影便消失在院门处。
詹老夫人脚下微微踉跄,手里的凤头杖差点儿没扶稳。
而尤嬷嬷此时慌忙跑进院中,上去便扶住詹老夫人:“老夫人”
詹老夫人看着空荡荡的门框,苍老的脸上浮出惆怅:“怎会如此?”
。
彭家是处两进出的院子,因为是年节的缘故,到处贴着对联、福字,加上彭家人多,给人一种十分热闹的感觉。
自从到了厚山镇,袁瑶衣是第一次来彭家,算是正式的拜访。
这次来,也就见到了彭家大哥大嫂,还有那个四五岁大的小侄女儿。
彭家人对她的到来很热情,显然是提前准备过,吃的用的。因为彭母没了,家中事多是大嫂章氏处理,所以也是大嫂拉着袁瑶衣说话。
“不成不成,娘子千万得用过晚饭再回去。”章氏挽留着,将准备起身的袁瑶衣重新摁回椅子上。
袁瑶衣是过晌来的彭家,原只想简单坐坐,奈何章氏一直拉着不让走,这眼看日头往西面偏去。
“不早了,阿嫂。”她道了声。
“不急,”章氏摆摆手,又给她斟满茶,“你离得又不远,几步路的事儿。再者就算远也不怕,二叔可以送你回去。”
袁瑶衣见此,只能在留下来与人继续说话。
闲聊着,章氏不时有意无意的,会提及彭家的事,袁瑶衣也就听进了几分。
“这几个月真是劳烦二叔了,国公府那边有事,全是他去的。”章氏说着。
袁瑶衣从对方的话里听出,以前去给詹老夫人看诊的多是彭大郎,是人去年秋摔伤了腿,后面便一直是彭元悟。
也便知道詹老夫人对彭家帮助很大,例如彭家院子前头那间临街的药堂,便是詹老夫人给银子修建的。而镇上的人知道彭家常去邺国公府,心中也生出信任。
可能是因为这层原因,章氏对袁瑶衣说话十分客气,好似都是心中思量好才说出口。
章氏去准备晚膳的时候,袁瑶衣去看了彭家的那株老梅树。
正如先前彭元悟所讲,梅花开得正盛,一走进后院这边,整个人便沐浴在清雅的花香中。
老树生在墙边,撑开繁琐的树冠,一阵清风过,花瓣跟着飞舞飘落,如落雪般。
袁瑶衣被彭元悟带着到了这里,心中一阵感叹花树美丽。
一同跟来的还有彭元悟的小侄女儿,圆团团的小身形已经跑去了树下。
“我去树上帮你折几枝好的。”彭元悟道,边将手里的小竹篮交给袁瑶衣。
袁瑶衣还未回应,就见人已经走去树旁。
只见彭元悟将袍摆提起,往腰间一掖,随后抬脚踩上树干,手脚并用的往梅树上攀爬。
看得出他并不擅长爬树,动作略缓慢,尤其是动作重时,不免就会碰落大片花儿。每当这时,树下的小侄女儿便开心了,拍着双手跳。
终于,他折下顶端最盛的两根花枝,这才树上下来。
袁瑶衣看着彭元悟抱着满怀的花,朝自己走来。和方才相比,他的衣裳不再规整,头发亦是乱了,哪还是那个儒雅的彭家小郎君?
“瑶衣,给你。”彭元悟到了袁瑶衣面前,将所有的梅花往前一送。
梅香钻进鼻息,袁瑶衣双手接住梅花:“有劳彭公子。”
要说摘梅花,站在树下摘矮处的就好,不一定非得费事爬到高处去折这些花枝。
可是细看,这开在高处的梅花显然更大且艳丽,正如高枝头上的果子更大更甜一个道理。
夕阳落山,留下一缕霞光落在墙边。
待那装花的篮子满了,正好是章氏过来喊人用饭的时刻。
彭元悟走在前面,手里提着花篮,衣裳已经打理好,而头发必然是要回房重新梳理的。
后面,袁瑶衣牵着妞儿。小姑娘很喜欢她,几次缠着想让她抱,都被彭元悟制止。
“婶婶,你以后会住进我们家吗?”妞儿手里攥着一枝花,软乎乎的嗓音问道。
袁瑶衣没想到小丫头会这般称呼她,往前头看了眼,察觉彭元悟步子一顿。
“妞儿,我给你把花簪辫子上吧。”现在叫婶婶实不合适,再者,她心中终有些犹豫。
有些事她想细细思量,并不愿草草定下,哪怕旁人都说彭元悟是不错的人选。或许内心里,与詹铎的那段往事,始终在影响着她。
她蹲下来,在妞儿发间簪了梅花,而前面彭元悟已经转过了拐角。
妞儿很开心,哪怕只是简单的一朵小梅花,然后忽闪着一双大眼问:“我娘叮嘱我,不能惹婶婶生气,婶婶是国公府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