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长公主升职手札_分节阅读_第322节
小说作者:担花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1.45 MB   上传时间:2025-05-31 11:33:40

  成雍从她这里问不出什么,颇有些丧气地离开了。

  成之染将人送走,一言不发地回到住处,暖融融的静室光影斑驳,温柔得令人眩目。她再也忍不住了,伏在矮榻上掩面而泣。

  徐崇朝将人搂到怀里,沉默地紧紧相拥。

  半晌,成之染说道:“阿蛮,你不要怪我。”

  徐崇朝苦笑:“我只怪我自己,帮不了你什么。”

  成之染不由得哭出了声,窗棂外寒风呼啸,唯有此间天地,是凛冬之中仅存的温暖。

  ————

  成之染次日要入宫面圣,侍女将她的紫袍取来,她只看了一眼,让换做一件素袍。

  徐崇朝问道:“为何不穿公服?”

  成之染似笑非笑,道:“在天子面前,我官居几品,又有何必要?”

  她终究是穿着那一件素袍入宫了。

  天子在便殿接见她,目光似乎在她脸上停留了许久,缓缓道:“太平,你身子好了?”

  她看起来似乎比以往憔悴了许多。

  成之染长跪不起,道:“臣是来向陛下请罪的。”

  天子道:“何罪之有?”

  “欺君之罪。”成之染微微抬眸,瞥见天子淡淡的神情,辨不清喜怒。

  “谎称卧病,暗自离京。你确实不该。”

  原来他已经知道了。成之染略一思忖,知晓她离京的人不多,若有谁经不住天子盘问,那只能是她官居尚书令的二叔了。

  可是她瞒着天子的,又岂止离京之事,于是依旧垂首道:“臣素来顽劣,想请陛下原谅的,并非单单这一件事。”

  “你还有何事?”天子盯着她,眉头若有若无地皱起。

  “东海王擅离职守,早已不在广陵城。想来陛下已经听说了。”

  天子眸光一顿,问道:“你知道他往何处去了?”

  成之染颔首:“他去了洛阳。”

  天子沉默了一瞬,追问道:“如今可还在洛阳?”

  成之染摇头不语。

  “他到底人在何处?”天子几乎是有些着急了。

  成之染鲜少见到对方心绪如此波澜,稍一迟疑的工夫,天子以为她不肯回答,语气冷淡了三分:“纵使你不说,朕大索天下,也要将他找出来。”

  “陛下找不到,”成之染脱口而出,望着天子深沉似水的眸子,缓缓道,“天下何其广大,总有圣德所不及之处。”

  天子似是一怔,仿佛在思索她话中的含义。

  成之染又道:“不只东海王,还有会稽王母子,也随他一道离开了。”

  “你……”天子难掩意外之色,隐隐似有些怒火,“朕已经答应了让承祚镇守洛阳城,你还要如何?如今又怎敢让他离开?”

  成之染神思一晃,这话似乎并不是对她所说。

  “臣也是为了会稽王安危考量,”她唯有顿首,请求道,“臣欺骗了宗将军,望陛下莫要怪罪于他。”

  “太平!”天子震怒,道,“你就不肯对朕说一句实话吗?”

  成之染默然良久,道:“臣愿为陛下肝脑涂地,可是这件事,臣不后悔,甘愿受罚。”

  “你以为朕不敢罚你?”

  成之染缓缓直起了身子,仰头望着天子,道:“臣一切所作所为,莫不是为了大魏社稷。自始至终,从未有一丝一毫辜负陛下。”

  殿中陷入了一片沉寂,空空荡荡,更显出几分凉薄的肃然。耳畔是殿外北风呼号,成之染忽而听到天子问她:“他……可还会回来?”

  她如实答道:“臣不知。”

  天子不知何时笑了起来,沉沉笑声中满是荒凉。成之染听得心中酸涩,瞥见对方眸中难以抑制的哀伤,那目光仿佛在说,纵然他回来,朕只怕不在了。

  她不由得悚然一惊。

  金陵的天空也阴沉沉的,似乎是风雪将至的前兆。东海王下落不明,有人说在广陵的山中见到他,他驾鹤而起,随仙人一道求长生去了。而远在洛阳的司州刺史宗棠齐则传来消息,因嵩山之神显灵,年幼的会稽王前去祭拜时,也被神灵带去修行了。

  整个朝廷陷入了沉默。没有人去追究传言的真假,百官默契地选择了缄口不语。比起神乎其神的宗室传说,新官上任的数州刺史则更加引人注目。

  度支尚书杜延寿前往广陵,接替东海王担任青州刺史。梁国尚书仆射王恕则出任江州刺史,接替桓不疑镇守寻阳。年仅十五岁的湘州刺史成齐远,也在他母亲桓夫人哭哭啼啼的不舍哀怨中远赴长沙。

  当这一切终于尘埃落定时,金陵迎来了岁末纷纷扬扬的大雪。台城上下,秦淮表里,通通被银白厚重的雪被覆盖。

  太史令以为天时有异,寒气逆极,乃不祥之兆。人心惶惶中,万里之遥的陇州刺史杜黍送来佳讯。

  凉州一带的杂胡纷争告一段落,崛起于酒泉郡的仆固氏从厮杀中胜出,雄霸凉州,遣使拜访驻守金城的杜黍,愿意向大魏拜表称藩。杜黍大喜,派人将仆固氏使者送到金陵。

  天子嘉其义,命仆固氏酋帅仆固带石都督凉州诸军事,拜为镇西大将军,封酒泉郡公。

  风烟散尽,往事成空。使者离京那一日,成之染登上西州城,遥望着凉州的方向。

  或许这已是最好的结局。

第359章 荣枯

  镇国军府的人马大都屯驻在西州城,军中将士的遗孤,家贫难以求学的,也在城内学堂里读书,至今已有百余人。

  军主武贤将石阿尨领上城头,来见成之染。短短半年时间,当初那个憔悴消瘦的幼童,个头似乎稍稍高了些,脸上也有了神采。

  这才是石阿牛想看到的长子的模样。

  他仍旧有些腼腆,向成之染讲起在西州城的生活,说话有时还磕磕绊绊的。毕竟还只是个孩子,离家这么久,有些想家了。

  岁末将近,成之染吩咐武贤,过些日子让石阿尨回京门看看。

  武贤一一应下,忽而瞥见城外浩浩荡荡的仪仗,是送别凉州使者的朝臣从渡口回来了。

  其中一行人马在城下止步,竟是尚书右仆射孟元策。

  成之染赶忙出迎,孟元策道:“路过西州城,料想是第下在此,果然,果然。”

  成之染笑道:“仆射到府中一叙。”

  孟元策摆了摆手,望着西州城高耸的城墙,问道:“第下望见了什么?”

  成之染带他一道登城,天地间白茫茫一片,新雪和残雪,落叶和寒枝,飞鸟离离,惊散差池。

  为凉州使者送行,原本不需要尚书右仆射亲临,然而怀着某种隐秘的惆怅和萧索,孟元策依旧到江畔观望。

  此刻立于城头,他心下荒芜,只是望着成之染,平静道:“第下当时已经打到金城郡,倘若不是屈脱末作乱,只怕如今已平定凉州,也未可知。”

  金城风雪,恍如隔世。

  成之染似是苦笑:“我亦是肉体凡胎,荡平关陇已劳神费力,更何况千里凉州。”

  孟元策何尝不知,将士疲敝,曝露于野,离家远征,终有尽头。他喟然一叹。

  成之染望着平沙烟水,缓缓道:“恨只恨屈脱末胆大妄为,竟敢千里偷袭长安。”如今他身死国灭,何尝不是一种报应。

  长安之乱,向来是她心中难以愈合的疤痕,孟元策宽慰道:“长安县公在城中坚守数十日,若换做旁人,未必能做到。”

  “数十日……”成之染目光幽幽,道,“这数十日来,金陵为何不去救?”

  孟元策生怕她怪罪,解释道:“若不是收到雍州的消息,金陵也不知长安被围。”

  成之染皱起了眉头:“金陵从襄阳得知长安被围?”长安有难,成襄远自当派使者东出潼关求援,岂会南下从襄阳迂回?

  孟元策颔首称是:“雍州刺史温四迟遣使来报,说他收到了长安求援的书信。”

  “金陵可曾收到求援的书信?”

  “有,可是太迟了,”孟元策摇头叹息,“朝廷派董将军即日出征,赶到长安时……第下已经知道了。”

  成之染自然知道,董荣的人马比她还要晚几日。她略一沉吟,眸中闪过一丝微光:“长安危殆,为何潼关不报?”

  她声音极轻,孟元策以为是在问他,于是道:“此前并未收到潼关音讯。”

  成之染默然。彼时戍守潼关的将领,正是董荣长子董和均,如今他业已战死,纵然她心头疑云缭绕,却无法问个究竟。

  董荣如今是冀州刺史,她可以想象,这位老将军该多么后悔没有早点到关中,没能挽回长子的性命。

  到底是哪里错了?

  成之染发觉鬓边微凉,稍稍回过神,雪花散杂,从眼前飘过。

  又要下雪了。

  她送别了孟元策,雪越下越大,纷纷扬扬如柳絮,再次覆盖了天地间一切痕迹。

  成之染心思沉沉,蓦然从芳风摇荡之间回首,车马辚辚,行人匆匆,金陵依旧是平静祥和的景况。

  那一点心绪也渺然无踪。

  又过了数日,成雍派人到镇国府,请成之染去往东府城。

  他如此郑重其事,倒也不多见。

  今日的东府格外热闹,人来人往,仆役奔忙,原来是有贵客到了。

  成之染到沧海堂一看,那贵客竟是相国右司马袁攸之。待客的除了成雍,还有她祖母温太妃。

  她难掩意外,问道:“右司马远道而来,不知彭城可好?”

  袁攸之拱手一礼,道:“梁公安顺。”

  温太妃招了招手,对成之染道:“你父亲请袁郎君前来,为的是桃符。”

  为了成昭远?成之染心中一动,不由得望向袁攸之。

  袁攸之笑道:“梁公有意立长子为世子,此事免不得上请天子。下官奉命而来,正是与尚书令和镇国大将军商议。”

  成之染微微一笑:“既是梁公之命,有何事可商议?”

  “也没有那么简单,”成雍替袁攸之解释道,“册封国公世子,需由天子亲临。你父亲卧病难以回京,让你代替他前去典礼。”

  成之染问道:“只是册立世子罢了,为何要天子亲临?”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97页  当前第32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22/39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长公主升职手札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