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长公主升职手札_分节阅读_第212节
小说作者:担花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1.45 MB   上传时间:2025-05-31 11:33:40

  侍女们忙里忙外,侍奉她就寝,一个个喜气洋洋的,眼角眉梢都难掩笑意。

  成之染察觉不对劲,虽说她一年多不曾着家,倒也不止于此罢。

  她叫住阿喜,探究道:“你们是不是……有什么事情瞒着我?”

  阿喜掩不住笑意:“哪里哪里,女郎鞍马劳顿,早些歇息了。”

  成之染不依不饶,挨个问了个遍,阿桃招架不住,见阿喜并无异议,于是道:“女郎,是喜事,只是如今不是个时候。再过些日子,女郎自然知晓。”

  成之染直觉此事是成肃的主意,便不再为难她们,心头事又多了一桩,这一觉也睡得不甚安稳,然而醒来时,眼前只依稀残碎的光影,梦中的山河日月,早已杳然无踪了。

  唯独黄花梨木架上那一柄沉重的符节,还在显眼地提醒她,这一切尚未远去。

  昨日成肃率众到劳歌渡相迎,只道天子体恤,让她好生休整。成之染心里还悬着,她虽早已派人快马加鞭,将军情上报朝廷,却不知天子阅后可还满意,难免惴惴不安。

  好在宫里很快便传来旨意,命成之染入宫觐见。

  传旨的内侍,成之染看着眼生,一路上心里打鼓。那内侍很是和善,待她也一团和气,稍稍让人放心些。

  成之染已经整整两年不曾入宫了,宫中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朝朝暮暮对着日月星辰,仿佛永远都一成不变。

  她久违地见到了天子,偷眼打量时,天子与记忆里别无二致,岁月倏忽在此刻凝固。

  日色晴好,空明澄澈。她长跪御前,向天子回禀军情。天子偶尔追问几句,平静而深沉的嗓音在大殿中回荡,落在成之染耳中,一时又让她恍惚。

  无论江陵初见,还是此后种种,风云激荡,天下承平,她始终以仰望的姿态面对天子,生死荣辱,从未改变。

  当她举起手中沉甸甸的符节,郑重其事地奉还天子时,天子命内侍接过,含笑道:“都督果然不辱使命。”

  成之染叩首:“承蒙陛下信托,便是赴汤蹈火,奴也在所不辞。”

  天子听她仍自称为奴,沉默了一瞬,道:“既已收复蜀地,如今可算得功业傍身?”

  “收复蜀地,清剿逆贼,仰赖陛下圣德,将士同心,奴不敢托大。”

  “倒也不必过谦,”天子笑了笑,道,“我曾经许你一诺,你可还记得?”

  成之染脸颊一红,她自然记得。南征海寇归来,天子要封她为安国乡君,她一口回绝,言犹在耳。

  于是她微微抬头,见天子不以为忤,便笑道:“君无戏言?”

  “君无戏言。”

  说罢,天子示意,近旁有内侍献上佩剑一把。

  成之染拜谢之后,接过来一看,这把剑约莫三尺长,剑柄上刻着八宝缠枝莲纹。她握住剑柄,微一用力,利刃出鞘,寒光凛凛,如一泓秋水,摄人心魄。

  端的是一把好剑。

  正把玩之际,天子道:“此剑尚不曾命名。”

  成之染略一思索,道:“不如就唤作‘太平’罢。”

  “哦?”

  “剑斩楼兰,将致太平。为朝廷平定四海,正是奴平生之志。”

  “太平,太平……”天子神色微动,良久,他自御座之上起身,垂眸望着成之染,道,“既然如此,朕便封你为太平侯。”

  成之染赫然睁大了眼睛。

  国朝侯爵皆以地名为号,县侯、乡侯、亭侯,莫不如是。

  可是这太平侯……

  “赐食邑千户,位同县侯。”

  那可是三品县侯!多少文臣武将毕生所求,也不过如此了。没想到一战封侯的佳话,如今竟应在她身上。

  成之染再拜顿首,以大礼谢恩。

  “一门三公,子弟封侯,”天子沉吟道,“太平侯家门兴旺了。”

  她二叔成雍新近晋封为醴陵县公,成之染已从温老夫人口中听说,此时天子又提及,她敛眉答道:“陛下垂恩,成氏感激不尽,定当竭忠尽智,为陛下分忧解难。”

  天子命内侍奉册宝,送她回东府城。

  金吾仗卫来到太尉府,成肃听闻消息,虽不明就里,但金吾卫出动,终归是有大事。

  他亲自到门前迎接,内侍笑道:“恭贺第下!”

  成肃看向成之染,她垂手而立,神情很是平静。

  他将内侍请到前堂,一行人浩浩荡荡,引得府中上下纷纷瞩目。

  顾岳在道旁观望,突然笑了笑,摇头道:“没想到啊没想到……”

  徐崇朝和元破寒闻讯而来,眼见庭中呼啦啦过去一群人,众人正猜测,见顾岳似乎知道些什么,不由得发问。

  顾岳却闭口不言,负手在廊下等候。前堂的情形,众人都看不分明,隐约听闻堂中传出只言片语,止不住纷纷张望,你一言我一语小声议论。

  内侍在堂中宣旨,成之染接过,却见温老夫人诸命妇满脸惊疑,仿佛还没有回过神来。成肃毕竟是见过大世面的人,谢恩之后,将使者请到上座,三言两语便摸出了大概。

  使者还要回宫中复命,也不便久留,成肃命人厚赏了,又亲自送出大门。

  人刚走,府中顿时炸了锅。

  前院观望的一干人等,见成肃眼角眉梢俱是喜色,于是一股脑围上来问这问那,听闻是成之染封侯,一个个瞠目结舌。元破寒连连追问,一副难以置信的模样。

  成之染笑着看了他一眼,正对上徐崇朝的目光。他于众人之间沉静地注视着她,那一双眸子如清泉,寂然无声中涌动着缱绻情意。

  成肃颇为自得地迎受了众人溢美之词,然而心头亦有诸多疑问。他将成之染叫到沧海堂,细细盘问了一番,这才从匪夷所思的惊诧中稳下心神来。

  大魏百年以来,何曾有过女子封侯的先例?没想到他的女儿,竟做了开天辟地第一人。

  小辈出息了,他脸上有光,更何况是这等前无古人的幸事。成肃大笑道:“狸奴,我府中将佐数百,莫不以封侯为平生之志。你年纪轻轻,已超拔众人之上,如今可高兴?”

  成之染怎会不高兴,她飘忽如在梦中,从宫中出来的每一步,都仿佛踩在云端,生怕一不留神,这一场美梦消逝无痕。

  唯有怀中这把名为“太平”的宝剑,时时刻刻提醒着她,这一切并非虚妄。

  成之染抬眸,望着成肃笑了笑。温老夫人在一旁连连慨叹,把她的孙女夸得天上有地上无,还说要将驻守京门的成雍叫回来,一同为成之染庆贺。

  成之染摩挲着剑鞘,指尖萦绕着丝丝寒凉。她沉默许久,突然开口道:“倒不必劳烦叔父,我正要往京门去。”

  她去往京门,是因柳诣的丧事。

  柳元宝数日前扶柩回京,天子叹惋,追赠柳诣为光禄勋,赐仪仗还葬京门。成肃等一干姻亲故旧早已致奠,丧期已接近尾声。

  成之染料理完京中之事,便匆匆赶往京门吊唁。宗寄罗思前想后,也拉上宗凛一道,与成之染同去。

  柳诣膝下一子二女,柳元宝年龄最大,也只有二十出头,到底不能主事。柳诣的丧事,还靠着兄长柳访家两个侄子主持。

  成之染再次见到了柳访。

  他年过花甲,须发皆白,在幼弟灵前,更多了几分凄恻。

  “我同胞三人,谁料到如今,竟剩下我这个老头子!”

  成之染想到亡母,心内怆然,又要止不住落泪。柳元庆连忙将两人劝解开,柳访良久才缓过一口气,摆手道:“百岁光阴,七十者稀。狸奴,你在军中几多生死,岂不知人命危脆,不能长久。”

  初冬风起,凉意袭人。成之染眼中干涩,道:“我自然知道,可是……可是……”

  可是死去之人是她血脉相连的亲人,她如何能割舍得下。

  她哽咽难言,柳访只叹息一声,道:“人生苦短,你可知心中所求,到底是什么?”

  成之染怔然抬头,柳访望着她,眉目中满是悲戚。

  “听说天子封你为太平侯,此事可当真?”

  成之染颔首。

  “太平侯,太平侯……”柳诣喃喃低语,“你是开治太平,还是坐享太平?”

  “舅父——”

  柳访摆了摆手,负手而立,幽幽道:“将军未挂封侯印,腰下常悬带血刀。(1)”

  说罢,他长叹一声,缄口不言。

  成之染想着他的话,心头隐隐有波翻浪涌,又倏忽远去,寻不到踪迹。

  对于宗凛兄妹的到来,柳家多少还是有些诧异的,他们与南阳宗氏都是成家姻亲,右卫将军宗棠齐先前已亲临致奠。宗家这两个子侄特地前来,尤其显得意旨深厚。

  柳元庆问起成之染,她依着宗寄罗的嘱托,言称宗氏欲以修通家之好。柳元庆受宠若惊,待宗凛兄妹愈加亲善。

  宗寄罗一改往日跋扈之气,在柳家出奇地温婉可人。事毕她与宗凛回京,成之染留了下来。

  无他,只因数日后又是母亲柳夫人忌日。

  柳宣娘葬在京门。往年这时候,成肃派人回京门拜祭,这担子落在昭远几个年纪稍大的子侄身上。成之染细细数算,她初时居丧,而后征战,蹉跎数年,竟不得机会到母亲坟前来看看。

  如今她人在京门,打定主意去祭拜亡母,谁也不能说什么。

  兖州刺史成雍也尽了地主之谊,派人忙前忙后为她张罗着。饶是如此,他心中难免犯嘀咕,毕竟未嫁女出头祭拜,多少是有些引人注目的,传出去说不定还有人暗中笑话。

  然而成之染的性子他也知道,素来不在乎这些,更何况她是天子亲封的太平侯,若要做什么,没人敢阻拦。

  成肃派徐崇朝带着昭远、修远、襄远三兄弟前来,传话叮嘱成雍好生照看成之染。成雍哪里敢懈怠,祭祀诸事都一一过问,生怕有半点疏忽。

  暮色四合,炊烟缭绕,京门城外凉风习习,阡陌间树影参差。成之染自幼在此地长大,幼时时常在山林草泽间游荡,山川形势俱已铭刻于心。

  时隔数年,草木依旧,然而落在她眼中,却依稀浮起暗淡的光影,悄无声息间划出一道难以名状的鸿沟。

  成之染长跪于柳夫人坟前,四周的一切宁静而肃穆,只余蓊郁枝头沙沙风声,应和着远处倦鸟归林的鸣叫。邈远的斜阳透过枝叶间缝隙洒下,斑驳光影落在她眉间,轻轻一晃,仿佛有泪光闪动。

  京门旧俗,夫妇合葬方能立碑。因而成氏祖坟虽修缮得富丽宏阔,柳夫人坟茔前仍稍显空荡,唯有高高封土伫立其间。

  成之染膝下寒凉,心中却奔流涌动,激荡起无尽哀思,母亲的音容笑貌,又鲜活地浮现在眼前。她的母亲直到临终前最后一刻,所思所念的都是她这个女儿。

  她不敢设想,若非母亲临终前哀哀请求,她父亲那般执拗的人,是否会准允她投身行伍。若她此生都囿于闺阁,又该是怎样的境地。

  泪水从眼眶滑落,颊边一道干涸的泪痕。

  然而她终究未能将母亲留住。

  往事如烟,一旦回想起来便阴冷返潮。成之染深吸一口气,摒除杂念,重新凝视着这一方坟茔。

  七年如白驹过隙,她业已长大成人,戎马倥偬,恍惚已挂印封侯。

  年方弱冠,一战封侯,举世震惊。这份沉甸甸的荣耀,是天子独一无二的恩赏。

  若母亲在天有灵,也该会是欣慰的罢。

  可是,她所求的何止是这些。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97页  当前第21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12/39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长公主升职手札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