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应长安_分节阅读_第111节
小说作者:龙楼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381 KB   上传时间:2025-05-27 11:34:02

  沈缨起初并不赞同,怕小兰性情急躁学几日便弃了,平白浪费这机会。

  可小兰却对她说:“身为沈家女,便要有担当,为长姐分忧,为兄长担责。”

  这些话都是赵悔扮作莲朵时对小兰说的,没想到她真记在了心里。

  她不禁感慨吾家有女初长成,后来见小兰学得有模有样便没再多言。

  如今,小兰住在莲家学艺,沈家雇了位妇人照料日常事务,沈缨只需准备父亲吃穿用的东西就好。

  第二日,寅时过半。

  沈缨将宅院清扫干净,再为父亲准备好食材,洗了衣物,便背着鱼出门了。

  县衙中零星走动着几个人,沈缨轻车熟路地绕过常走的路,到了姜宴清理事的院子。

  门窗闭着,门内也无人声,沈缨站在檐下听了听,脚步一转走到窗口。

  “笃笃笃”轻扣三声,门内无人应答。

  她屈指还要再敲,背上忽然一轻,扭头一看,原来是姜宴清将她的背篓拎了起来。

  他的官服袖子挽了起来,官帽未戴,身上沾着浓浓的书墨香气,整个人被熏染得很温和。

  他一手拎着背篓,垂眼看她,说道:“秋日渐寒,不要再去河中捕鱼了。”

  沈缨笑了笑说:“是它们非要往我网子里钻,我实在盛情难却。”

  姜宴清笑了一下,说:“也就鱼儿不会辩驳,由得你污蔑清白。”

  他说完,自然而然牵起她的手进了门。

  一进屋内,沈缨便嗅到了茶香。

  梵音寺的新茶,姜宴清亲自炒得茶团,味道清淡雅致,悠长,有股难以名状的禅意。

  他将她带到木案前,火炉上的水已沸,咕嘟咕嘟冒着泡。

  姜宴清托着她的手在火旁烤了烤,便给她手腕处涂了伤药。

  她也不动,就静静看,等姜宴清给她腕间包了绢帕,她才道:“这伤若非大人时时提醒,我都忘记此处有过伤,非要浪费这好药膏。”

  姜宴清看了她一眼,不赞同道:“此伤在骨,最忌寒冻,不可儿戏。”

  他说完便俯身将背篓提起来放到靠窗的位置,随后走回到书案边提笔书写。

  沈缨见他又要忙碌要事,便自顾自煮起了茶。

  待要拿茶碗时,却见茶盘中放置一个十寸见方的檀木盒子。

  “打开吧,云姑特意给你寻来的。”

  沈缨抬眼看向姜宴清,见他还在写什么,头都没抬。

  她不禁想起屋中那个底部雕了小动物的铜盆,本就是他命无奇寻来的,非得借云姑的手送出。

  如今还是如此,送个东西罢了,还遮掩着。

  她忍不住笑出声,但也没多问,好奇地打开木盒,里头放着一只三色流彩的瓷碗。

  这碗与寻常面碗一般大小,造型侈口,腹部有凸棱一周,箍了一圈金线,下设圈足则包了银,又贵气又俗气。

  倒是合她的眼缘。

  瓷碗内外壁均施乳白色底釉,内壁饰十二道青色垂纹,与底釉的白色相间,并施赭色细线纹釉,犹如瓜果纹路,清雅晶莹。

  外壁以腹部凸棱为界,上半部均匀排列着细长青绿色竖纹,犹如破土而出的青苗,烧制时由于彩釉高温下自然流淌,绿色又延伸到凸棱以下,上下呼应,仿若水中的倒影。

  沈缨捧着那碗端详了一会儿,对伏案书写的姜宴清说:“大人为何要送碗给我,难道是让我捧着去讨饭?”

  姜宴清停笔看她,笔杆指了指茶碗,说:“你不是常说寻常茶碗喝了不解渴,这碗一手可握,想来是够你畅饮一壶。”

  沈缨又看了看茶碗,探身拎起茶壶给自己倒了一碗,恰恰够一壶。

  她端着喝了两大口,点点头,抱拳对姜宴清行礼:“知我者,姜大人也。”

  随后她又怀念道:“以前家贫,买不起好茶,我与王惜便在百花宴时去芙蓉巷蹭吃蹭喝。”

  “因为和蓉娘相熟,那里的侍女看到我和她去也不怎么查问。”

  “我们躲入雅间,趁那些富贵人们出去赏舞欢乐时,泡人家的茶叶。”

  “大概是偷来的珍贵,我觉得那时喝得茶水最够味。”

  沈缨说着又喝了一大口,满意地点点头。

  姜宴清一直看着她,忽然说:“难怪,你要偷我车上的茶,原来是因为偷来的香。”

  沈缨一口茶水哽在喉咙里,吃惊地看着姜宴清,小心咽下后,才说:“大人发现了?我每次也只拿了一点而已。”

  姜宴清放下笔,起身走过来,从她手中拿走茶碗浅呷了一口。

  随后,他微微俯身看着她的眼睛,说道:“初次相遇,我自认言谈装束并无半分泄露之处,唯有桌上一壶茶,乃长安佛山所处的双音茶。”

  “而你,仅凭茶气就可断定我是新任县官,可见,你定然也是识茶爱茶之人。”

  “哦?”沈缨若有所思地看着姜宴清,故作无辜道:“大人每次将茶罐放置在车柜显眼处,不会是诱我偷茶吧,也怪我年少无知,食人茶碎,落人把柄。”

  “贼喊捉贼。”姜宴清屈指在她头上敲了一下。

  他挨着她坐下,又添水煮茶,也不理会她诡辩,待火又烧旺后,架上茶壶。

  他指着背篓里时不时跳动的鱼,说:“今日这鱼,你打算怎么做?”

  沈缨看了眼姜宴清,他虽面上不显,但她对于他的心绪变化一向敏锐。

  现在,看他眉心轻皱,就知道他大概是怕了又喝鱼汤。

  前一段时日,她殷勤极了,隔三差五便给云姑送来鲜鱼。

  而云姑大抵是瞧出姜宴清心中有了男女情思,乐得成全,足足让县令喝了三月鱼汤。

  以至于,姜宴清谈鱼汤而色变。

  她捧着茶碗,故意不答,漫不经心的低头品起了茶。

  直到姜宴清侧头看过来,沈缨才说:“这鱼新鲜肥美,但个儿太大了,我们可以将其刨为两面,吃一次两味鱼。”

  “一面肉上纵横细切,裹上薄薄一层芡粉,再用猪油来炸,炸得金黄,做清炸鱼。一面嫩熟后浇上浓稠酱汁,撒些姜末,做酱汁鱼。”

  “一鱼两味,也不会腻。”

  姜宴清没有反对,看来是有些期待了。

  沈缨歪了歪身靠在他身上,又比划道:“上次杜鸾送了一只羊腿,我们烤肉吃吧。”

  “下衙后,大人同我上山去砍些松枝来做松塔。”

  “新鲜的松枝搭在炭上,烤肉架子就支在院子里的石台山,这样肉里有松木香,更美味了。”

  “对了,我父亲种的小葱正长得青翠,肉上再加些白嫩青葱提味。”

  “云姑的芝麻饼又薄又脆,从中间破开,将熏烤的肉片夹在饼中,一口下去神仙都架不住啊。”

  沈缨陶醉地眯起眼,脑子里已经将这诸般美食都尝了个遍。

  她还想再说说那烤肉滋味,唇上忽然一热,睁大眼,就看到姜宴清眉眼近在眼前。

  她在那汪深不见底的湖潭中沉溺,脸颊被轻抚,她伸手触到他坚实的身躯,熏熏然然,已是醉了。

  水又沸了,闹闹腾腾,浇在木炭上燃起白烟。

  “笃笃笃”门被敲响,白烟消散,外头传来杜鸾的声音。

  “快快开门!大功臣回来了!”

  杜鸾没规没矩的样子,叫嚷着让姜宴清开门,给他犒劳行赏。

  他说林家诸事总算落定,他还从长安带回了好消息。

  沈缨被姜宴清扶着坐好,手上又被放入一碗热茶,他替她将散发捋到耳后,这才去开门。

  杜鸾进来后一屁股坐书案旁,还未来得及邀功,却见姜宴清褪下官袍,一副要出门的样子。

  他气道:“姜大人这是急着去哪儿,赶着生娃儿啊!连公务都不理会了。”

  姜宴清到屏风后换下常服,看了他一眼,说道:“尽人事,听天命,本官听不听都无碍。还有些文书需要批注,你来处理。”

  杜鸾眼下乌青,冷冷地扫了沈缨一眼,嘲讽道:“以前说得那么好听,要守永昌百年无虞。如今妖姬在侧,倒是要做昏官了?”

  姜宴清并不理会他,走到茶案前将大茶碗收好。

  沈缨起身抻了抻衣袖,说道:“我刚才和大人说那只羊腿该怎么吃,是烤呢,还是炖呢。”

  “若烤着可配上云姑的饼,再加上蓉娘亲手熬的汤,那滋味可真是——”

  还未说完,杜鸾大声打断她的话:“大人,给下官机会历练成长,那是下官之福,就这么点杂物,还用您来操劳?”

  “您快去忙,所有文书,我来处理。”

  他大步走到书案后,理了理官帽便开始研磨。

  沈缨见他听到蓉娘二字就变脸的样子,忍不住笑了起来:“行吧,今日晚膳,算你一个。”

  “两位,请。”杜鸾拱手施了一礼,装出一副认真模样,大笔一挥,便写了起来。

  姜宴清含笑看了他一眼,提起窗边的背篓出了门。

  他先将鱼和瓜果送回后衙,又带了绳子和镰刀,从后门出来带着沈缨上了云雾山。

  永昌只有云雾山上有片松林,山顶会起白雾。

  远远看去便像是积雪压顶,实则不过是轻飘飘的云雾,走近了才能看得出差别。

  山林中有泥土混合松木的出尘香气,是让人清醒的冷意。

  松枝由姜宴清背着,沈缨反倒采了好几株草药,一路捧着下山。

  路上两人并未太多言语,不约而同地沉默着。

  大概是因为不忍扰了这山中寂静,也是因为这山上葬着林默。

  那个风光霁月的少年郎,安眠此地,无人来祭,无人念起。

  到山脚下时,他们遇上了一位久未见的林家老仆。

  正是三年前,她上林府威胁求财时,引她入府的那位老者。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2页  当前第11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11/11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应长安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