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老夫人笃信佛教,知道这一箱经书何其难得。
便是拿着银子也没处买去。
因为它所耗费的精血与时间,根本无法用银钱来衡量。
“你……起来吧!”宫老夫人没有再让温鸣谦跪着。
第46章 表孝心
“多谢老太太。”温鸣谦款款起身。
“过来。”宫老夫人示意她到近前。
温鸣谦依言上前,宫老夫人则直接抬手掀起她的左袖。
手腕三寸以上,是密密麻麻的伤痕,长短不一,新旧相叠,看去触目惊心。
看到的众人无不倒吸冷气,只有温鸣谦依旧低眉顺目,静若止水。
“这些伤……”看到温鸣谦手臂上的伤痕,宫老夫人再不怀疑,“这八十卷经书,可是等于放干了两个活人的血呀!”
“祖母,母亲抄经十分虔诚。不但常年斋戒,抄经前必要焚香叩拜,方才执笔。
每抄一字,念一声佛,只求佛法加持,保佑祖母安乐康泰。”宫长安替母亲解释,“母亲是从一开始就立意为祖母抄经的,并不是一时兴起。
我们这次之所以不告而归,除了瘟疫实在吓人,也是因为经书已经完成,可是又找不到可靠的人护送回京。
祖母,孙儿知道,您是这天底下最最慈爱的人。那猫儿狗儿若是在外头受了伤,挨了饿,自然要跑回家里找庇护。
我和母亲也是一样,实在支撑不下去的时候,唯一能投奔的也只有祖母和父亲了。”
“哎呦,老太太,您听听这孩子说的多么可怜见的。”韦氏拭泪道,“想来弟妹也是在当了娘之后,方才更懂了做父母的苦心。
明白了老太太是真心为她好,都说说的好不如做的好。这一箱经卷,足以说明弟妹的诚心了。”
“多谢嫂嫂譬解,虽然我写了这八十卷经文,可依旧觉得心有亏欠。”温鸣谦苦笑着微微摇了摇头,“只希望老太太垂怜我们母子,能让我们在身边尽孝。”
接下来是一阵静默,连窗外的风都好似停息了一般。
“俗话说的好,不看僧面看佛面。”宫老夫人发话了,“抛开这些经书不说,只这孙儿我也没办法割舍下。罢了,你既有诚心,又有孝心,我又怎么会为难你呢?”
对于温鸣谦突然回来,宫老夫人原本是不高兴的。
可她也知道,人既然已经回来了,总不能毫无缘由地再赶出去。
就像温鸣谦说的,宫长安到底是宫家的骨血,岂能长久流落在外?
自己早几年就曾提出过把孩子接回来,可是宫诩却迟迟不肯答应,以至于拖到宫长安都七岁了。
之前没见到宫长安,她还不觉得怎样。如今见了这孩子如此懂事可人疼,心中难免悔不当初。
况且温鸣谦也给足了自己台阶,原来自己嫌弃她性情不和顺,如今看来这七年已将她打磨得懂事了许多。
再说二房常年让个小妾充大,也实在不像个样子。
温鸣谦到底是正头夫人,她回来了也免得旁人说闲话。
“多谢老太太!”温鸣谦敛衽,“儿媳定当恪尽孝道,侍奉婆母。”
“长安谢谢祖母,祖母收下了母亲的礼物,也请收下孙儿的礼物。”宫长安说。
“哦,你个小鬼头,有什么好东西要送给我啊?”宫老夫人笑着问。
宫长安从自己怀里拿出一只雕刻好的檀木小像,珍重地捧在手里说:“祖母,这是孙儿亲手雕刻的您的小像。”
“我瞧瞧。”宫老夫人拿过来仔细端详。
韦氏也凑近了看,笑道:“别说,还真是像。”
其他人看了也都觉得挺像的。
此时的宋氏已经气破了肚皮,她没想到温鸣谦竟然用了不到一炷香的功夫就已经把原本对她十分厌恶的老夫人给笼络住了。
她是怎么想到写血经这个法子的?怎么没流干她的血呢!
还有这个宫长安,小小年纪巧言令色,把个老太婆哄得昏了头,早把七年前的事抛到了脑后!
如今见大家都夸赞宫长安手巧,刻的小像惟妙惟肖,她便再也忍耐不住,说道:“真想不到四少爷小小年纪就有这样的本事,可他没见过老太太呀,又是如何雕刻出来的呢?”
“从我记事起,母亲便画了祖母和父亲的画像让我常看。母亲说虽然因为她清修,我不能在祖母和父亲身边尽孝。可是也要知道祖母和父亲的容貌,这样以后再见了祖母与父亲便不会生疏了,只会觉得亲切。”宫长安哪里听不出宋氏的意思,知道她是当众在质疑自己,于是说道,“姨娘若是不信,我也可当众再雕刻一个别的。”
说着从随身带的顺袋里拿出刻刀和一小块木头,几下就刻出个人脸来。
他给宫老夫人雕刻的木头是檀香木,而手里这块则是较为普通的桃木,质地软,雕刻起来更快。
众人一看他雕的人脸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胖头圆脸,死鱼眼,蛤蟆嘴,不是张妈还有谁?
“瞧这孩子和予安小时候真像,一样的淘气,一样的会哄人。”韦氏捏了捏宫长安的小脸儿说,“不过你予安哥哥大了,每天不是读书就是游学,不能常在老太太身边。这下好了,你回来了,老太太又有开心果儿了。”
宋氏是堵着气回来的,所以走路格外快,连往常自己刻意保持的仪态都不顾了。
宫老夫人说自己累了,让众人都退下吧。
却把宫长安留在身边,说让他跟着自己住。
她何时留过宫宝安在身边?
一直以来她最疼的只有大房的那两个儿子,对自己生的虽说不讨厌,可也没有那么器重。
这倒罢了,毕竟这么多年早都习惯了,可凭什么刚见一面的宫长安就能那么受宠?
他也没长四只眼睛六个耳朵,哪里就比宫宝安好了?
“小夫人,小夫人,慢着些,您现在怀着身孕呢!”杨婆子紧跟着宋氏不放心地说。
“有什么了不起?人家本也不稀罕,没瞧见吗?你说我有了身孕,那老婆子只是嗯了一声,就叫我回来养着。”宋氏气咻咻地说,“人家有的是孙子,人家不稀罕!”
“小夫人悄声,当心让人听见。”杨婆子小声说,“老爷的事可怎么办呢?现而今老太太他们还不知道呢!”
“哼!”宋氏站住了,怨毒地朝东边看了一眼,说,“都别想好过!想法子把话儿透过去,让他们跟着起急,跟着操心!”
第47章 进谗言
宫诩被拘到刑部已经有好些天了,但只传唤过一回。
这天他正在牢里枯坐,宋氏又来送饭。
“你怎么又来了?不是说了吗?这样的地方少来。你现在怀着身孕,应该静养才是。”宫诩看着宋氏心疼地说。
宋氏眼见的憔悴,可知她有多担心自己。
“老爷,您就别再拦着我了。我若是一天见不到您,是无论如何也吃不下睡不着的。”宋氏说着把食盒放下,将里头的饭菜一样一样递给宫诩。
每天给宫诩送三次饭,宋氏总要来一回的。
“都是我不好,让你担心了。”宫诩不免自责,“那你一天来一次也就够了,不要总折腾,否则吃不消的。”
宋氏点了点头:“老太太回来了,还不知道这事。我也不好总外出,免得她老人家知道了起疑心。”
“母亲回来了,”宫诩喃喃,“先别让她知道,她是上了年纪的人,禁不得这个。”
“妾身知道,已经一再嘱咐了下头的人,千万不能把话透出去。”宋氏应声道。
“那……老夫人也见到她了?”宫诩不指名道姓,但他和宋氏都知道说的是谁。
宋氏垂了头,沉默半晌,方才说道:“见到了,老太太心疼四少爷,又想着老爷既然已经留下了他们,那也没什么好说的。”
“本来想着等老太太回来跟她说明的,可谁想到现在我又被关在了这里。”宫诩心里很是懊恼,“只能等以后再说了。”
以后会怎样?他也不知道。
也许会有惊无险地放出去,也许会受牵连。
“老爷,这些你都不要操心了,保重好自己。快吃吧!莫要等到饭菜凉了。”宋氏说到这里又斟了一杯酒,轻轻托起递给宫诩。
宫诩其实并没有什么胃口,只是怕宋氏担心才勉强吃了一碗饭下去。
然后就催促她说:“快回去吧!这里潮湿阴暗,实在不是你该来的地方。”
“老爷,那我回去了,明日再来。”宋氏依依不舍。
等她回到府里,杨婆子便跑过来邀功似的向她说道:“小夫人,咱们老爷的事那院儿知道了。”
宋氏听了挑眉:“是吗?温鸣谦哪儿去了?”
“不知道这几天她都在干什么,早早地就出去了,很晚才回来。”杨婆子道,“也不见她对老爷的事上心。”
“那我可得到那院儿去看看老太太急成什么样儿了。”宋氏转身就往东边走,这时候她当然要到跟前去买好儿了。
果然宫老夫人在听闻二儿子出事之后,又惊又忧,便引发了头晕的毛病。
韦氏连忙派人去请大夫,又责问道:“这事是谁说给老太太听的?怎么这么不懂规矩?”
底下的人谁也不敢吭气。
宫老夫人说道:“何必追究这个,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我早晚是要知道的。”
韦氏连忙安抚婆母:“您先别急,不过是叫去问话罢了,并不关二爷的事。”
“你也不用劝我,我还没老糊涂。眼下要想法子把老二给摘出来才是,可偏偏他大哥又不在家。只剩下一群妇道和孩子,能有什么用哦?”龚宫老夫人连连哀叹。
虽说宫二不是主犯,可既然已经被羁押在刑部,就说明和他是有关联的。万一不慎就可能判刑,那样他的仕途可就要大大受折损了。
没一会儿大夫来了,请过脉后开了药,叮嘱着千万不要忧思劳神,一定要静养。
这边刚熬出药来,宋氏就进了门。
来到老夫人床前嘘声下气道:“老太太千万要保重,您可是我们大伙儿的主心骨。”
宫老夫人原本躺在那里闭目养神,听了她的话,撩起眼皮看了她一眼道:“你也是有儿子的人,儿子若是出了事,当娘的怎么保重?”
“老太太说的是,”宋氏一贯擅长做小伏低,“妾身刚去给二老爷送饭回来,他还一再叮嘱我,说尽量不让您知道,不让您担心。”
“他在里头还好吧?没吃什么苦头吧?”老太太担心自己的儿子自然要向宋氏询问。
“老太太放心,二老爷虽然被关在里头,可是并没有受刑,只问过一次话。”宋氏说,“妾身每天都去,牢里上下都打点过了,每天都送去热乎饭菜和换洗的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