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这大孙子,将才是有,但缺少磨练,也缺少灵透,揣摩人心之术,他没教,本以为将来他们兄弟,一文仨武,只要他们不蠢笨就行,有周顾立在朝堂,足智多谋就够了,其余那仨不用,谁知道,如今还得从头来。
就先从与张平没打起来之前,斗智斗勇开始教吧!若是上好了,这是最好的一堂课。
吃完两个红薯,老护国公拍拍肚皮,“老了,年轻的时候,这东西,我一口气可以吃七八个,如今,这才两个,便吃不动了。”
他对周卫摆手,“你都拿走吧今儿晚上好好歇着,明日一早,咱们去昌州,到了那里,就按兵不动了。”
周卫惊异,“祖父,昌州距离陇西郡,还有数百里,怎么就不动了?”
“咱们急急慌慌到了陇西郡,人困马乏,能打得过张平吗?更何况,他手里还有二十五万兵马。”老护国公道:“咱们到了昌州,就驻扎在昌州,好好筹备,等着张平上门,还能有胜算,否则,就如今咱们这二十万兵马……”
老护国公可惜地摇摇头,“陛下手里那十万京麓兵马,多年来未曾好好练兵,只是好看的花架子,看着是好好的大白菜,其实芯里都是烂的,给人家送人头还差不多。”
周卫沉默了,“听祖父的。”
老护国公对他摆手,见他捡地上的红薯,忽然想起来,“苏行则那小子呢?怎么今儿一天都没见他?”
周卫道:“他似乎在研究的地形图。”
老护国公对他道:“别捡了,派人去把那小子叫来,让他来吃。”
周卫应了一声,立即派人去了。
苏行则的帐篷距离老护国公的帐篷不远,很快就来了,他进帐篷后,对老护国公拱手,“老国公。”
“吃红薯,新烧的。”老护国公坐去了一旁喝茶,对他指了指地上。
苏行则笑着道谢,拿起一个烤红薯,坐在垫子上剥开吃。
他吃的斯文,但是剥皮的动作却很熟练。不像周卫,剥皮都带着几分笨拙。到底是国公府的世子,即便在军中,老护国公刻意往粗养,但太平年间没仗打,即便练兵辛苦,他依旧保持着世家子弟的讲究。这倒也不怪他,毕竟他有个大长公主的祖母,有个出身大家世族的母亲。
“你这手法,挺熟练啊。”老护国公看着苏行则。
苏行则笑,“七妹淘气,从小就不爱在府里拘着,不是上山就是下河,小时候我不放心她,又关不住她,只能跟着她一起。她喜欢在山野里烧东西吃。”
老护国公懂了,乐和和的,“那小丫头啊,野生蛮长,没想到却跟她的性子不同,长成了那副弱不禁风的娇儿模样。”
苏行则笑,“那是您没看到她与人打架,在江宁郡时,没有一日像个女儿家的模样,只有来了京城,才看起来像个大家闺秀。”
老护国公自然没见过,但能把他最看重的小孙子给勾到手里非她不娶的,想想也不可能是大家闺秀,就冲她那日登门毁婚书那手法模样,也能想像几分,她跟人打起架来,想必也是个出手狠的。
他亲手递给苏行则一盏茶,“你研究了一日的地形图?说来听听。”
苏行则连忙接过热茶,对老护国公道了一声谢,“晚辈估摸着时间,就怕我们赶到后,张平带着大军,已拿下了陇西郡。所以,晚辈在想,咱们大军应该在哪里拦住张平,二十万兵马,对付二十五万兵马,本就有差距,再加上十万京麓兵马,顶多抵五万之数,这么算下来,实乃兵力悬殊,若不好好择一处天险之地,筹备万全,让首战就告捷,大增我军士气的话,就怕急匆匆赶去,兵马困乏,首战吃亏,失了先机,我军只能连连败北,再无斗气。”
老护国公刮目相看,“你小子,不愧是谢远教出来的。”
他瞅了周卫一眼,“你服不服?”
周卫惭愧,“孙儿服。”
他知道,早先祖父就是在拿他弟弟点他,他已自省过了,但他自小长在军中,熟读兵书,又时常由祖父教导,却还不如苏行则,素来被人夸他沉稳,关键时候,却慌了,着实汗颜。
“你有你的优点,这一路来,虽然人困马乏,急行军赶路,却没出丝毫差错,队伍整齐,不乱分毫。这是行军最首要的,做的很好。但唯有心急一点,做的差了,你若不心急,静下心来,也不会想不到,我们赶去陇西郡,黄花菜都凉了。”老护国公道:“失了陇西郡,就失了,再失庆元、槐安、彭城、长泽、洛英,这都不算什么。只要我们守住了昌州,才是守住了京城。否则,怕失一地,死命阻拦,只会让我们一败再败,败到京城,让天子脚下,成为最后一道防线,那才是一败涂地。张平那小兔崽子,他不配进京城地界,我们就在昌州,将他打败。”
他说完,对苏行则问:“你研究一日,是择的昌州吗?”
苏行则掏出地形图,摊开在老护国公面前,笑着说:“晚辈也觉得昌州是一块宝地。”
他拿出的地形图上,被勾画出了一块地方,那里正是昌州的八环山。
老护国公哈哈大笑,“不错,后生可畏。谢远那小子,教出你们俩来,他也是后继有人了。”
他感慨,“他一直窝在江州做什么?你父亲不放他走?还是他不想出江州?”
苏行则温声道:“先生几日前在信里说已出江州,七妹一时半会儿走不开,他先去南楚了。”
第492章 :压力
谢远先一步去南楚了,老护国公闻言,愣了好一会儿。
半晌后,他笑道:“楚荣那小子,倒是成了最有福气的一个。”
珍敏后来喜欢上了他不说,还给他生了一个好女儿,他的好女儿拐走了他的好孙子,又将谢远也拐去了南楚。
哎,大梁的人材啊。
他对苏行则问:“你不去南楚的吧?”
苏行则叹气,“七妹不准我去。”
老护国公哈哈大笑,“那就对了,你若是也走了,苏家人都走了,她与大梁的根就断的差不多了。她娘为了大梁,舍身取义,她不会与大梁断亲的。与太子合作也是这个理。她会让太子相信,她即便继承南楚王位,也永远不会对大梁出手。”
苏行则笑着点头,他也明白七妹的意思,他留在大梁,才是最合适的,家业都在大梁,太子也会放心用他,他也能大展宏图。只要苏家在无论多久,都不会让人觉得她会断了与大梁的根,而她也有理由回来省亲寻常时候,也不会嫌弃她在他眼皮子底下被他盯着。
他将剩余的红薯,都与周卫分着吃了,然后一起走出老护国公的军帐。
二人都吃多了,周卫问他,“要不要跟我一起巡视军营?”
苏行则自然答应下来。
二人走了一圈,周卫对他道:“行则,你担心苏七小姐吗?”
苏行则点头又摇头,“七妹妹有本事,能够化险为夷。”
周卫道:“我还是有些担心四弟,但祖父说,让我不必担心。”他笑了笑,“四弟强我多矣,我这个长兄,好像从小到大,还不及太子了解他。”
“相处的少吧,你一直待在军中,他大多数时候待在东宫。”苏行则道。
周卫点头,“我也是在他离京后才知道,原来四弟是打算去南楚,不想回来了。”
苏行则没说话。
周卫道:“我虽在军中,但也听了许多关于苏七小姐的传言,她与夜二公子,似乎相处的极好,夜二公子离京,她还去送行了,而我四弟离京,她没去。我四弟自小执拗,不知他此去是否能如愿。”
苏行则笑,“世子不必太过担心。”
周顾自然会如愿的,因为他七妹那个人,对周顾多心软啊。是他这个当兄长的,都没有享受过的待遇。
周卫叹气,“也是,我该担心自己,祖父近来觉得我需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
他无奈,“四弟若是不回来了,我的压力,一下子就大了。”
他倒是没想过,他们会把这一仗打输,有祖父在,他们肯定是赢的。他虽然读的书也多,但到底,多数都是兵书,那些以史观人,朝堂争斗,揣摩人心,若四弟将来不立于朝堂,无人帮衬,他以后也得学起来。哎。
苏行则懂老护国公这一路上对周卫的教导,不止行军打仗,还有朝堂上的事儿,开始从古到今,阴谋阳谋,讲给他听,他笑道:“世子慢慢来,太子不是当今陛下。”
有明君良将只需会行军打仗就可,不需要朝堂谋算。
周卫很明白地叹气,“祖父教我,其实,也不是想我多成大器,他是怕我将来不会教子孙。”
毕竟,要想护国公府门楣不倒,子子孙孙都不能太傻白甜一根筋。
苏行则明白了,“这样啊,那世子以后辛苦了。”
他心想,七妹拐了周顾,相当于挖走了老国公煞费苦心栽培的传承护国公府一脉的举族至宝。怪不得,当初七妹去退婚,老护国公二话不说,就同意退了。
他又看了一眼周卫,有些想笑,周世子以后肩上的重担的确重。
周顾并不知道,他大哥如今觉得压力极大,他直奔昌州,一路急行军,哪怕收到了张运的书信,也没敢停歇。他不能全指着张运,万一有变数呢?他必须要做到万无一失。
他将所有的万一,都掐死在萌芽里,这是他在东宫跟太子学的,至今无往不利。
同周顾一样急行军的还有两人,一人是护国公府的二公子周深,一人是直奔陇西郡的张运。
周深紧赶慢赶,这一日,迎面遇到了大军。
探子来报,“将军,前方有十多万兵马迎面而来,是南平侯府的军旗。”
周深一愣,“你没看错?是南平侯府的军旗?”
“是。”
周深再问:“不是冀北军的军旗?”
“不是。”
周深疑惑,“南平只有三万兵马,怎么能是十多万?再探。”
探子立即去了。
周深生怕是冀北军打的是南平侯府的旗帜,又想着难道南平被冀北军攻下了?但若是攻下,也该是换成冀北军的军旗。张平既然已经谋反,他犯不着这时候再藏着掖着,除非是为了蒙蔽他?
他当即吩咐,“做好迎战准备。”
三军听令,顿时严阵以待。
过了好一会儿,探子回来,欢喜地报,“回将军,前方是南平的兵马,带兵的人是苏七小姐,她是太子的人。”
人人都知道,苏容与东宫合作,是太子的座上宾。
周深眼睛一亮,“果真?”
探子连连点头。
周深大松了一口气,“那就好。”
他当即上马,走到队伍前方,等待大军来到,果然,大军来到后,凤凌一马当先,对周深拱手,“在下凤凌,前方可是周二公子?”
周深连忙回礼,“正是,凤公子。”
二人相识,客套一番,马车来到近前,苏容挑开车帘,对周深笑道:“辛苦周二公子了,南平之危已解,周顾与周三公子已带十万兵马去昌州,我带着这十五万兵马打算去陇西郡,二公子与我汇和,一起走吧!”
周深很想问,这是怎么回事儿,怎么南平之危就解了?不是说冀北派了二十万兵马去南平攻城吗?而南平只有三万兵马,他三弟带去十万兵马,也才十三万,如今那二人带走了十万兵马去昌州,如今这十几万兵马哪儿来的?
他想着难道是收服的冀北军?但又觉得不可思议。
凤凌知道他满腹疑惑,在两军汇和,略微休整,继续赶路后,便说与他解惑。
第493章 :晕厥
周深听了凤凌解惑,惊叹连连。
他佩服道:“四弟利害。”
凤凌瞅了他一眼。
周深连忙道:“苏七小姐也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