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站在驿馆的门口,看着被请回来的元翊,以及押回来的其他人,心里明白,这一切,都结束了。
此时此刻,她的心里没有失败之后的惶然,她总觉得,自己松了口气。
当天,元翊就被宸帝派出的人,送出了京城,驿馆内重新收拾干净,就好像从未有人在此住过一样。
宸帝估摸着,等元翊到达西北边关的时候,大元的书信,也就送回来了。
在此之前,他会给西北边关写一封信,让沈啸知道元翊的事儿,到时候如何处置,再做定夺。
折腾了几个月的闹剧,终于彻底落幕,天气越发冷了,接连下了几场大雪,似乎是要将元翊留下来的气息,给完全清理干净一般。
殿中烧着地龙,摆放着炭盆,苏清宁靠在软榻上,翻看着各宫的账目。
又到冬月,等进入腊月,就要筹备过年的事儿了,这一年一年的,过得还真是快。
这段时间,她梦到过现代两次,每一次,自己都跟之前一样,躺在床上。
唯一的区别,大概就是两次所在的地点不同。
现代的时间,跟古代不同,古代过去了好几年,现代连半年都没过去。
有的时候,苏清宁忍不住想,会不会等自己在这边死了,就会回到现代?
没有人能为她解答,这一切,只是猜测,如今,唯一让她遗憾的,是直到现在,她也不知道那个男人到底是谁?
陈嬷嬷守在一旁,见杯子空了,给苏清宁重新倒了杯水。
“这几天接连下雪,让宫人们扫出一条小路就好,没必要都清理干净,这般下雪,哪里能扫干净?”
喝了口水,苏清宁吩咐着,红绣应了一声,准备一会儿出去的时候,嘱咐几句。
这会儿功夫,孩子们都还没回来,红绣向着外面的冷,忍不住开口,“主子,天儿越发冷了,奴婢瞧着,皇子们还有公主每天很早起来,实在是辛苦。”
正文 第561章 大雪
虽然是皇后,可苏清宁从来都是睡到自然醒。
以后兄弟俩没读书的时候,也是如此,读书之后,便一直在很规律的时间起来,小公主也是这般。
“确实辛苦,可既然就定在那个时间上课,也不好坏了规矩,等养成了习惯,也就好了。”
不是不心疼,可历朝历代都是这般,总不能到了自己的孩子,就开特例。
说起来,当初她上学那会儿,也是到点起床,到点上课,从没有更改。
身为皇家的孩子,有些时候,一些苦也是必须要吃的。
她如此说,红绣也知道,这确实是改不了的,想到刚才主子的吩咐,她行了礼,向着殿外走去。
主子向来体恤宫人们,最近接连下雪,刚收拾好,便又下一场,一直收拾着,着实辛苦,还清扫不干净。
“今年的雪,倒是比往年大。”等红绣出去了,陈嬷嬷开口道。
她记得,去年这个时候,似乎没下几场雪。
“确实,今年的雪要多一些,不过这才刚开始,之后如何还不知道,保不齐就集中在这会儿。”这种情况,也不是没有的。
“都说瑞雪兆丰年,这雪啊,还是要适量,不然的话,怕是要闹雪灾了。”陈嬷嬷微微皱眉,有些担忧,今年的雪,确实太多了。
“嬷嬷别太担心,不会有事的。”苏清宁觉得,还不至于到雪灾的地步,想来很快就会停了。
然而,陈嬷嬷的担忧,到底是实现了,接下来的半个月里,每天都下很大的雪,京城之外,已经有民房坍塌,索性没有发生人员伤亡。
宸帝调派了人手,去京城外查看各处的情况,与此同时,让各地官员,回报当地的情况。
京城之中,也有人家出问题的,但问题不大,很快就能解决。
这段时间,宸帝一直很忙,苏清宁帮不上什么,能做的便是在他回来的时候,递上一杯热茶,帮着他缓解身上的不适。
大雪又接连下了五天,京城外,受灾的百姓越来越多,宸帝吩咐人,就在京城外,搭建了可以临时住人的帐子,毕竟全部进到京城中,有些不太现实。
苏清宁给沈家人写了信,让舅母沈李氏带人,去京城外搭建施粥棚,如此一来,暂时安顿在京城外的百姓,有住的地方,也有吃喝可以保障。
所有的费用,都是苏清宁从自己的私库里出,这些事情,宸帝是知道的,他很感动于苏清宁对他的支持。
知晓皇后动用自己的私库,去城外施粥,让百姓们不挨饿,后宫里的妃嫔们,也纷纷动员起来,这让苏清宁没有想到。
不仅如此,她们也纷纷给家里人写信,于是在朝堂之上,不少官员都捐献了银子,来帮助受灾的百姓。
有了后宫妃嫔以及朝中大臣们的捐赠,许多事情也就容易多了。
大雪终于停了下来,天开始放晴,可毕竟冷了,所以融化不了多少。
京城外堆积了大量的积雪,苏清宁询问宸帝,知晓并非所有地方,都下了大雪。
有的地区一直干旱着,盼望着能下几场大雪,不然等到开了春,地里的庄稼都不容易生长。
“皇上,我觉得,可以派人,将京城的积雪,送到那些缺水的地方去。”苏清宁思虑之后,给宸帝出了主意。
“把雪运出去?”这一点,宸帝从未想过,之前早朝的时候,曾有官员提出,要处理那些积雪。
毕竟积雪太多,眼下不会融化,又不知道是否还会继续下雪,这些雪若是一直堆积着,不仅没办法帮助百姓将家园重建,更容易在开春的时候,发生灾患。
“恩,不是说,有些地方缺水吗?不仅如此,下雪也少,他们那边跟京城一样,如今都冷着,那就派人,将大部分积雪运出去,放在他们的地里。”
眼下地里什么都没有,将雪运过去,放在地里,等到开春的时候,雪融化成水,进到地中,那时候烧一下地,让地暖了,就可以种庄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