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惊悚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北派盗墓笔记(1-4卷)_分节阅读_第216节
小说作者:云峰   小说类别:惊悚悬疑   内容大小:2.32 MB   上传时间:2025-07-05 08:39:45

“绳子放下来!”我朝上喊。

因为墓室塌陷全都混在了一起,我捡到什么装什么,基本上来不及细看,一袋子一袋子东西送上去,装到了鱼哥开进来的厢货里。

等这一层翻不出来东西了,我又让小米开勾机往下走点儿,继续挖。

接下来两铲子便露出来了棺材,有好几具烂棺材埋在土里,棺材已经被压的变形。

我看着几具变形的棺材心想,“如果对的话,这可能是姜圆祖宗。

虽然整个墓塌了,但棺材整体还算完整,这种棺材比寻常见到的都要大上两号,表面残存着部分黑红漆。

“对不住了各位。”

用铲子撬开棺材,露出了里面躺着的死人骨头。

这么多年过去了,没人动,我一眼便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

打开另外几具棺材,死人骸骨都一模一样。

这些骨头的膝关节到脚踝,全部冲后,全都是反着的!

我开始百思不得其解,随后猛然想到了一个词。

“反肢葬。”

我只是听说过,没见过,反肢葬比二次葬历史还要远,有种说法是,以前人死后,在尸体没僵硬之前,家属会把死人的关节扭断,冲后,整个反过去。

老葬经上说,这么做的说法是让死人知道自已经死了,不会变成鬼魂留恋人间祸害家人,我觉得姜圆家倒着走的祭祖方式,应该就和这种奇特的反肢葬有关系。

在死人骨头的腰部位置,我发现了一个小洞,这个洞就是腰坑,腰坑流行过一段时间,之所以留腰坑,是因为以前的人有时挖坑会挖到地下水,古人认为那是阴河水,通往冥界,所以把腰坑认为是人死后去往黄泉路的入口。

我移开骨头,用手电往腰坑里照了照。

底下什么都看不到,黑咕隆咚的,比我想象中的要深。

我不敢伸手下去,便反转旋风铲,用不锈钢铲把儿往下探了探,说不定里头有什么宝贝。

我抓着铲子刚送下去。

瞬间,一股寒意顺着铲把儿传到我手上。

很冷。

就那一瞬间。

我呼吸哈气都变成了深白色。

第196章 分钱啦

我冷的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不知道是不是太过紧张导致的心理作用,我总感觉腰坑底下藏着东西。

我冲豆芽仔招了招手。

“怎么了峰子?”

我指了指腰坑:“你伸手进去掏掏。”

豆芽仔不住摇头:“你怎么不掏让我掏,有蛇怎么办。”

“你快点,你手比我长,没有蛇。”

豆芽仔嘟囔着慢慢伸手下去,感觉够不到,他半个身子都靠了上去。

“哎?我摸到东西了,这啥?”

豆芽仔收回手,摸出来两三个类似牙齿的淡白色尖状物体。

肯定不是人的,人的牙齿没这么长,很像狗牙。

牙齿上部分打了一个小眼,在战国时期应该是串绳子的,还有,仔细看过后发现,牙尖部位有刻刀的痕迹,有点像小篆,不能确定。

豆芽仔又掏了一会儿,像这样式的狗牙一共摸出来7颗,在找就没有了。

我知道以前战国腰坑有殉狗的风俗,但不知道光放狗牙是什么意思,摆摆手,我让豆芽仔收起来,指挥大家伙收尾。

没有在墓葬中发现保存下来的丝绸,那些荒帷已经和土壤混成了一体,取不下来,对考古队来说或许有价值,但对我们来说已经失去了价值,非常可惜,全部氧化腐烂了。

没看到墓志铭,墓主人身份不明,姜圆祖宗的身份,只能确定是生活在战国时代,秦朝咸阳境内人士,可能是个条件不错的小贵族。

“东西怎么样鱼哥?”

鱼哥锁上车厢,说装了十多个麻袋。

“回去在清吧,等下天亮,这里人多眼杂。”

“小米,你加个班,赶在中午前把这里整平,不要让人看出来了。”

“知道了峰哥。”

吩咐下去收尾工作,我跑到砖房后头看了一眼。

移开盗墓隐藏的木板,用手电往下看了看。

“救命!”

“救命啊!”

除了那个叫牛哥的,其他几个人都醒了,姜圆被推下去时有人垫背,她只是额头擦伤,见到手电亮光照下来,便大呼小叫的喊救命。

“救命啊!”

我往坑里扔了两瓶矿泉水,盖严了盖子。

其他人留在硫酸厂赶工,我和鱼哥开着厢货慢慢离开了工厂,开往居住的旅馆。

因为旅馆离派出所不远,卸货的时候我们非常小心,鱼哥在车上我在车下,正卸着货,忽然背后有人喊道。

“小伙子!小伙子!”

我放下麻袋笑着说:“怎么了赵警官。”

“你这进的是土豆吧?一袋一袋的。”

鱼哥板着脸不出声,我坐在麻袋上笑着说:“是啊,刚下来的土豆,还有几袋红薯。”

“怎么卖啊?这周末食堂正好卖菜,给送两袋吧。”

我没买过菜,为了不露出破绽,就随口说了个一毛。

“那便宜啊,忙完了往我们食堂送两袋,找食堂老李开条。”

“好的,抽空就给您送过去。”

“赵警官慢走啊。”

看着人走远,我起身擦擦汗,松了口气。

我刚才一直坐着麻袋,是因为捆口的绳子松了,圆鼎的一只腿钻了出来。

屁土豆,这些麻袋里全是战国青铜器。

要赶快处理完东西回榆林了,这地方不安全。

小米忙活了一上午,将大坑推平,接下一天半都做的收尾,买水泥打地面,期间老女人副厂长来看过一次,直夸我们干的好,用料足,不偷工减料。

这么多年过去,西安硫酸厂已经拆没了。

没有人知道那里曾经发生过什么故事。

青铜器挖出来要清理的,就像在顺德时干的杀青,这种大深坑出来的绿绣货一直非常受欢迎,因为国家和拍卖行明面上不让买卖,所以几乎绝大部分都流到了二道贩子手里。

战国圆鼎的价格(普通),好品相现在大概在30万左右,方鼎如今要过200万了,当年圆鼎也就五六万块钱一个。

鼎和爵杯在我们眼中是最普通的东西,还有一些比较少见的器型现在就贵了。

像行里人说的青铜方子(方壶),吃饭喝水用的鬲、甗、簠,盨,听乐器用的乐器纽钟、甬钟,编钟,錞于、钩鑃等玩意,一直在涨价,价格一年一翻。

迟三桶是专收陶甬的,如果我卖她青铜器她肯定会收,但是她散货出去的渠道不行,就是庄子不对口,要想安全,必须要找庄子对口的。

经过多方打听加上老皮介绍,我联系上了一个人,这人是麟县人,西安道上叫老五,我约他过来看货打价。

老五四十多岁,皮肤黝黑,眼睛很小跟老鼠一样,可能是肾亏不知道咋的,常年顶着个黑眼圈。

那天他是晚上十一点多到的崇皇北路。

“老板我到了,你在哪呢?”

我在楼上拉开窗帘朝下看了看,确定他是一个人后我下了楼。

“五哥好,上楼吧。”

老五转头很意外。

“你这么年轻啊,有20了吗,胆子还这么大,不要命了,”他看了看不远处的派去所。

“五哥说的,你胆子也不小,咱们这叫灯下黑,我还怕你不敢来呢。”

谈笑着上了楼,我领他去看了货。

“有带铭文的没?”老五扫了眼地上东西。

我摇头说刷过了,没有。

“可惜了,兄弟,这要有几个带铭文的你发了啊,苏富比那边儿已经能合法上拍了,国内人都跑去买了。”

“除了坏的那两,其他没修过得吧?”

我说你看到什么就是什么,咱不干那种事儿。

(其实我修了好几个掉腿的,他没看出来,小米修的。)

老五蹲下来挨个检查了半天,起身说:“行啊,兄弟是敞亮人,我给你打个总价怎么样,算上那两个掉腿的。”

这就是庄子对口的老手了。

不问东西怎么来的,从哪来的,见面就是看货定价,因为问多了对双方都没好处。

“五哥你说个价我听听。”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04页  当前第21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16/90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北派盗墓笔记(1-4卷)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